多了兩人的加入,馬靈也不用如前世戴宗一樣當牛馬?
就算一個人的速度再快,那也是短時間的。耐力這方麵肯定不如牲畜。
他們身上的銀子足夠多,在附近的集市上,挑選了兩匹好馬,算作給費保和倪雲當坐騎。
至於石秀馬靈兩人,都是段景柱從北地販來的好馬。從建康府找迴之後,一路上也就帶著,這下倒不必再麻煩了。
安道全不會騎馬,四人就輪流騎著馬帶他。不過大多數都是石秀和馬靈二人,他們的馬賴力強,速度快。
費保和倪雲的馬根本是比不上,若再是帶上一個人。怕是沒跑多久,這馬也就廢了。
從淮南西路到滄州,最少要跨越兩個路,七八個州府。等到他們到達河北境內時,已經是三日後了。
“前麵就是北京大名府了,咱們今夜在這歇一晚。明日一早在趕路吧!”
到了大名府,離滄州也不遠了。歇一晚上。明日一早出發,最多下午便到了。
他們倒是還撐得住,就是安道全年紀大了。這幾日跟他們風餐露宿,晚上也休息不好。
就怕到時候趕上了,他這身子也遭不住。所以,石秀便提議道。
馬靈看了看安道全和大夥。這幾日路趕下來,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大夥都消瘦了不少,再加上這路上趕得及,大夥兒的衣服都餿了。
也是時候該衝衝涼,換套幹淨點的衣服。
何況他們跟柴進約定的時間,最遲是在後日。先前他們就是害怕錯過時辰,現在卻也不用太擔心。
點頭附和著石秀的建議道。
“三郎說的對,這幾日也是辛苦大家了。今晚上大夥好好吃一頓,洗個熱水澡。在大明府歇息一晚上,明日一早我們再往滄州趕。
“哪裏,哪裏。我們這心裏也急著見柴大官人了。不過,在見官人之前。總得收拾幹淨,以免失了禮數。”
費保擺了擺頭,探著鼻子往衣服上聞了聞。這些日子出了不少汗,該洗個澡,換身衣裳了。
倪雲也在一旁讚道。
“好呀好呀,我早就聽說了,北京大名府來是大宋的四京之一。比起東京汴梁來,但是絲毫不差。裏麵好玩的,好吃的。更是人數不勝數,眼花繚亂。幾位哥哥,咱趁著晚上,好好的逛一逛這大名府。石秀兄弟,我和費保哥哥可都是第一次來北方,你可得帶俺們好好逛逛。”
石秀有些尷尬的撓了撓頭,笑道。
“實不相瞞,幾位兄弟。我也是第次來這大明府,對這裏麵也是不甚了解,恐怕要讓你們失望了。”
“啊!”倪雲有些驚訝。石秀跟著叔父常在北地販馬。這滄州距離大名府不過三二百裏路程,石秀竟沒來過這等好玩的去處。
“倪雲兄弟,小道倒是來過幾次大名府。今晚上,就帶你們好好轉轉。”
馬靈活脫脫的野道士,平時也沒個去處。就在江湖上四處遊蕩,大名府這麽有名的地方,他當然來過。來過的次數可不下四五次了。
“那就多謝馬道長了。安神醫,我來扶你下來吧。”
倪雲笑著迴了馬靈一句,跳下馬來,朝石秀後麵的安道全說道。
安道全在馬上說了些感謝的話,這才小心翼翼的挪動身子。在倪雲的幫助下,下得馬來。
這步子一落到地,安道全就感覺腳步輕浮,整個身子也是搖搖晃晃。
幸好身旁的倪雲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搖搖欲墜的安道全,出聲問道。
“安神醫,你這是怎麽了?”
“沒事沒事,隻是年紀大了,身子骨不頂用。”
安道全搖了搖頭,道了聲沒事。他本就不會騎馬。這輩子也沒做過馬,基本上出行都是馬車。
這些天誰不用他騎馬?可別人馱著他,一天下來至少是十來個時辰。路上顛簸,再加上他年紀大了,骨頭架子也沒有年輕時那麽硬朗了。
這幾日下來,隻覺得骨頭顛的都要散架了。別人帶著他都不嫌累,他也不好張這個口來歇息。
馬靈和石秀心裏暗怪一聲,安道全哪能跟他們習武之人相比。
當下幾人攙扶著安道全,隨便找了一個酒店先行住下。石秀原本是要找大夫給安道全,抓兩副藥補補身子。
可安道全卻不肯,自己就是大夫,哪用得到別人。吩咐店小二打了兩盆熱水,好好泡了個熱水澡。
自個兒又給自己簡單按摩了一番,身子骨也沒有剛才那麽虛了。
石秀他們見安道全確實沒事,點一下又是他需要休息的時候。簡單吃了點飯之後,幾人就商量著好好逛一逛大名府。
一部水滸傳天下,世人皆知大名府。
在水滸傳中,大名府出現的頻率頗高,一百二十迴中有十八迴都提及了它。楊誌、索超、盧俊義、燕青這些梁山好漢,都和大名府有著深厚的淵源。大名府名不虛傳,確實是聲名遠揚。
之所以在水滸傳中出現頻率如此之高,是因為宋朝時的大名府的地位實在是太高了,看看它的名號就知道了。
北宋時的北京大名府與東京開封府、南京應天府,並稱三大都,同時也是四京(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南京應天府)之一。有如此高的地位,大名府自然是繁華的大都市了,《水滸》是這樣描繪的:“千百處舞榭歌台,數萬座琳宮梵宇”,所以梁山好漢沒事就去大名府逛逛。
大名府位於何處?現今河北大名縣城東北方向。大名縣隸屬於邯鄲市,地處河北省東南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我們都知曉邯鄲地理位置優越,曆史悠久,有著3000多年的建城史,曾是戰國時期趙國的都城。
邯鄲市臨漳縣在曆史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古稱鄴城,曾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都城,在北方獨領風騷數百年。北周末年,楊堅滅尉遲迥後,毀了鄴城,之後魏郡(魏州)的治所遷至大名。唐朝建中三年(782年),河北軍閥、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的侄子田悅,改魏州為大名府,這是大名作為地名的開始。
就算一個人的速度再快,那也是短時間的。耐力這方麵肯定不如牲畜。
他們身上的銀子足夠多,在附近的集市上,挑選了兩匹好馬,算作給費保和倪雲當坐騎。
至於石秀馬靈兩人,都是段景柱從北地販來的好馬。從建康府找迴之後,一路上也就帶著,這下倒不必再麻煩了。
安道全不會騎馬,四人就輪流騎著馬帶他。不過大多數都是石秀和馬靈二人,他們的馬賴力強,速度快。
費保和倪雲的馬根本是比不上,若再是帶上一個人。怕是沒跑多久,這馬也就廢了。
從淮南西路到滄州,最少要跨越兩個路,七八個州府。等到他們到達河北境內時,已經是三日後了。
“前麵就是北京大名府了,咱們今夜在這歇一晚。明日一早在趕路吧!”
到了大名府,離滄州也不遠了。歇一晚上。明日一早出發,最多下午便到了。
他們倒是還撐得住,就是安道全年紀大了。這幾日跟他們風餐露宿,晚上也休息不好。
就怕到時候趕上了,他這身子也遭不住。所以,石秀便提議道。
馬靈看了看安道全和大夥。這幾日路趕下來,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大夥都消瘦了不少,再加上這路上趕得及,大夥兒的衣服都餿了。
也是時候該衝衝涼,換套幹淨點的衣服。
何況他們跟柴進約定的時間,最遲是在後日。先前他們就是害怕錯過時辰,現在卻也不用太擔心。
點頭附和著石秀的建議道。
“三郎說的對,這幾日也是辛苦大家了。今晚上大夥好好吃一頓,洗個熱水澡。在大明府歇息一晚上,明日一早我們再往滄州趕。
“哪裏,哪裏。我們這心裏也急著見柴大官人了。不過,在見官人之前。總得收拾幹淨,以免失了禮數。”
費保擺了擺頭,探著鼻子往衣服上聞了聞。這些日子出了不少汗,該洗個澡,換身衣裳了。
倪雲也在一旁讚道。
“好呀好呀,我早就聽說了,北京大名府來是大宋的四京之一。比起東京汴梁來,但是絲毫不差。裏麵好玩的,好吃的。更是人數不勝數,眼花繚亂。幾位哥哥,咱趁著晚上,好好的逛一逛這大名府。石秀兄弟,我和費保哥哥可都是第一次來北方,你可得帶俺們好好逛逛。”
石秀有些尷尬的撓了撓頭,笑道。
“實不相瞞,幾位兄弟。我也是第次來這大明府,對這裏麵也是不甚了解,恐怕要讓你們失望了。”
“啊!”倪雲有些驚訝。石秀跟著叔父常在北地販馬。這滄州距離大名府不過三二百裏路程,石秀竟沒來過這等好玩的去處。
“倪雲兄弟,小道倒是來過幾次大名府。今晚上,就帶你們好好轉轉。”
馬靈活脫脫的野道士,平時也沒個去處。就在江湖上四處遊蕩,大名府這麽有名的地方,他當然來過。來過的次數可不下四五次了。
“那就多謝馬道長了。安神醫,我來扶你下來吧。”
倪雲笑著迴了馬靈一句,跳下馬來,朝石秀後麵的安道全說道。
安道全在馬上說了些感謝的話,這才小心翼翼的挪動身子。在倪雲的幫助下,下得馬來。
這步子一落到地,安道全就感覺腳步輕浮,整個身子也是搖搖晃晃。
幸好身旁的倪雲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搖搖欲墜的安道全,出聲問道。
“安神醫,你這是怎麽了?”
“沒事沒事,隻是年紀大了,身子骨不頂用。”
安道全搖了搖頭,道了聲沒事。他本就不會騎馬。這輩子也沒做過馬,基本上出行都是馬車。
這些天誰不用他騎馬?可別人馱著他,一天下來至少是十來個時辰。路上顛簸,再加上他年紀大了,骨頭架子也沒有年輕時那麽硬朗了。
這幾日下來,隻覺得骨頭顛的都要散架了。別人帶著他都不嫌累,他也不好張這個口來歇息。
馬靈和石秀心裏暗怪一聲,安道全哪能跟他們習武之人相比。
當下幾人攙扶著安道全,隨便找了一個酒店先行住下。石秀原本是要找大夫給安道全,抓兩副藥補補身子。
可安道全卻不肯,自己就是大夫,哪用得到別人。吩咐店小二打了兩盆熱水,好好泡了個熱水澡。
自個兒又給自己簡單按摩了一番,身子骨也沒有剛才那麽虛了。
石秀他們見安道全確實沒事,點一下又是他需要休息的時候。簡單吃了點飯之後,幾人就商量著好好逛一逛大名府。
一部水滸傳天下,世人皆知大名府。
在水滸傳中,大名府出現的頻率頗高,一百二十迴中有十八迴都提及了它。楊誌、索超、盧俊義、燕青這些梁山好漢,都和大名府有著深厚的淵源。大名府名不虛傳,確實是聲名遠揚。
之所以在水滸傳中出現頻率如此之高,是因為宋朝時的大名府的地位實在是太高了,看看它的名號就知道了。
北宋時的北京大名府與東京開封府、南京應天府,並稱三大都,同時也是四京(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南京應天府)之一。有如此高的地位,大名府自然是繁華的大都市了,《水滸》是這樣描繪的:“千百處舞榭歌台,數萬座琳宮梵宇”,所以梁山好漢沒事就去大名府逛逛。
大名府位於何處?現今河北大名縣城東北方向。大名縣隸屬於邯鄲市,地處河北省東南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我們都知曉邯鄲地理位置優越,曆史悠久,有著3000多年的建城史,曾是戰國時期趙國的都城。
邯鄲市臨漳縣在曆史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古稱鄴城,曾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都城,在北方獨領風騷數百年。北周末年,楊堅滅尉遲迥後,毀了鄴城,之後魏郡(魏州)的治所遷至大名。唐朝建中三年(782年),河北軍閥、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的侄子田悅,改魏州為大名府,這是大名作為地名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