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殺父稱王
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 作者:九指神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胡亥繼承始皇帝位這一年,北方草原,一位英雄崛起。
在七國的北方,是一片廣袤的土地,這片土地廣闊、氣候寒冷幹燥,廣闊的草原連綿到天的盡頭。這裏不適合耕作,或者是因為沒有發展出耕作文明,這裏的人類,以遊牧、漁獵為生。
這塊土地從東到西,分布著無數零散的人類聚居群落。這些群落被稱為部落。這些部落的結構非常簡單——一個部落通常有一個頭人,或者按照七國的說法,叫做酋長。
中華的文獻上,這些部落被稱為胡、狄。
這些部落逐水草而居,沒有建立起都城,也沒有明確的疆域,當兩個部落相遇的時候,或者是進行火並,或者是通過某種方式聯合,或者是默認彼此的疆域、劃分勢力範圍。
始皇帝時期,這些部落中較大的群體,被稱為東胡和匈奴。
隨著氣候的變化、隨著牛羊和人口的繁衍變化,這些群落忽而強大、忽而衰弱。如果說上郡的人民最初的生活是艱難的,這些北方部族的生活,比艱難更加艱難。
匈奴是秦、趙、燕北方最大的一個群落。通過部落聯盟的方式,這個族群在戰國末期已經變得非常強大。經常侵擾秦趙燕諸國。諸國為了避免侵擾,不約而同地在北方邊疆建造起長城。秦滅六國,蒙恬便在北方地區連接起秦趙燕的長城為一體,形成一道強大的北方防線。
在蒙恬主政上郡的時代,匈奴諸部的領袖是頭曼單於,此時匈奴人口已經數以十萬計。頭曼單於被匈奴人上尊號為“撐犁孤塗單於”,據說撐犁是天的意思,孤塗是子的意思。這個尊號就是所謂蒼天之子的大首領。在始皇帝同時,北方居然還有一個人自稱天子,這是極大的僭越。
這個時代北方和西方的部族中,匈奴強而月氏盛,牢牢地占據著大秦北方的疆土。
為了聯盟北方諸部的關係,這些部落也效仿戰國時期互派質子的方式。頭曼單於偏愛自己的小兒子。就把長子莫頓送到月氏做了質子。
當冒頓剛剛到達月氏,頭曼單於就發匈奴部族攻擊月氏,月氏大怒,欲殺冒頓。
年輕的冒頓偷了月氏的良馬,騎著它逃迴匈奴。
逃得出月氏的圍堵,單人匹馬千裏歸來,這下子就給頭曼單於驚到了,頭曼單於雖然仍然偏愛小兒子,卻覺得這個大兒子也還算勇猛,可堪大用,未來沒準兒還能輔佐一下小兒子,這就命令他統領一萬騎兵。似乎覺得給這個兒子一個部族,就能消弭他爭奪單於王位的欲望。
但是眼看著自己的王位要被小弟弟奪走,冒頓可不像扶蘇那麽懦弱和服從。有了這一萬騎兵,就每天帶著他們在草原上訓練,在所有訓練裏,冒頓最重視的就是秦人稱為“城門立木”的方法。
當初,商鞅變法,秦人並不相信。於是商鞅在城門的左側立了幾根木柱,說“誰能把這木柱搬到城門右側,我就賞錢”。人們覺得這是笑話,隻有二杆子去嚐試把這木頭扛起來,放到城門右側,果然得到了賞金,從此秦人知道商鞅說話算話,商鞅新法也就漸漸在大秦開始推行。
這個道理很簡單,孔子的弟子曾經問過孔子:“軍隊、糧食和信心這三樣,如果減少一個,請問減少哪個?”
孔子說:“可以不要軍隊。”
弟子又問:“那要是糧食和信心兩樣,隻能選擇一個呢?”
孔子說:“可以沒有糧食——人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信任、信念才是維係起一個國家的根本所在,暫時的苦難總會過去,但是如果缺失了信心,整個國家都會崩解。這話說的殘忍,但是幾千年來,孔子的道理卻無數次驗證。
匈奴人擅長騎射,冒頓在訓練騎兵騎射的時候,使用叫做鳴鏑的響箭來指揮。下令說:“我的響箭射到哪兒,你們的箭就要射同一個目標,但凡誰猶豫不定,我就當場砍了他的腦袋!”
下一次狩獵的時候,冒頓用響箭射獵鳥獸,但凡有人不射響箭所射的目標,冒頓就把當場砍下他的腦袋作為新的標靶,直到所有人都射向這個砍下的頭顱。
騎射鳥獸大家熟練了號令,有一天,冒頓又在行獵的途中,以響箭射擊自己的愛馬,很多人以為冒頓是射偏了,並沒有跟著去射馬,冒頓就用之前的號令規則,當場砍了他的腦袋。這下所有人都知道,冒頓的號令是來真的,哪怕是愛馬,也比不上號令更重要。
再下一次試射,冒頓的目標換成了自己心愛的妻子。某一天在自己的營帳附近,隨從們也都在,冒頓抽出響箭射向自己的妻子,左右之人感到恐懼,覺得冒頓瘋了,這要是跟著射他的老婆,事後還不得被治罪?結果冒頓又把這些不肯跟隨自己射箭的隨從當眾斬首。
宰了自己的老婆後,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的老爹了。
某日,冒頓和老單於一起行獵,在草原上,冒頓忽然抽出響箭,從單於身後張弓搭箭射向單於的馬,這次左右之人都跟著射。冒頓的訓練到此算是見了成效。老單於對此還沒什麽察覺,隻是稱讚冒頓號令嚴謹。
這一日,冒頓跟隨父親頭曼單於去打獵,在狩獵之中。冒頓抽出一支響箭,瞄準頭曼單於的頭開弓射箭,已經養成習慣的隨從立刻把箭射向頭曼單於,頭曼當場身亡。
射殺頭曼單於後,這些隨從一時驚慌失措,但是冒頓顯然很滿意,仰天大笑,說“你們都是聽命的好戰士,現在你們殺了頭曼單於,那就奉我為新的單於吧。”
這就是投名狀。
射殺頭曼單於後,冒頓根本不去收殮單於的屍首,而是立刻帶著這些隨從,衝迴單於的營寨,抓住他的繼母和弟弟,一一射殺。在屍骸前宣布自己接替單於的大位。有不服從的部落大臣和長老,也都被冒頓手下一一殺死。
秦二世元年,匈奴頭曼單於的兒子冒頓,殺父,自立為單於。
一個新的英雄就這樣在北方的草原崛起。
如果扶蘇有冒頓的勇氣和能力,他也可以成為一代雄主。但是,曆史上並沒有如此的如果。
在七國的北方,是一片廣袤的土地,這片土地廣闊、氣候寒冷幹燥,廣闊的草原連綿到天的盡頭。這裏不適合耕作,或者是因為沒有發展出耕作文明,這裏的人類,以遊牧、漁獵為生。
這塊土地從東到西,分布著無數零散的人類聚居群落。這些群落被稱為部落。這些部落的結構非常簡單——一個部落通常有一個頭人,或者按照七國的說法,叫做酋長。
中華的文獻上,這些部落被稱為胡、狄。
這些部落逐水草而居,沒有建立起都城,也沒有明確的疆域,當兩個部落相遇的時候,或者是進行火並,或者是通過某種方式聯合,或者是默認彼此的疆域、劃分勢力範圍。
始皇帝時期,這些部落中較大的群體,被稱為東胡和匈奴。
隨著氣候的變化、隨著牛羊和人口的繁衍變化,這些群落忽而強大、忽而衰弱。如果說上郡的人民最初的生活是艱難的,這些北方部族的生活,比艱難更加艱難。
匈奴是秦、趙、燕北方最大的一個群落。通過部落聯盟的方式,這個族群在戰國末期已經變得非常強大。經常侵擾秦趙燕諸國。諸國為了避免侵擾,不約而同地在北方邊疆建造起長城。秦滅六國,蒙恬便在北方地區連接起秦趙燕的長城為一體,形成一道強大的北方防線。
在蒙恬主政上郡的時代,匈奴諸部的領袖是頭曼單於,此時匈奴人口已經數以十萬計。頭曼單於被匈奴人上尊號為“撐犁孤塗單於”,據說撐犁是天的意思,孤塗是子的意思。這個尊號就是所謂蒼天之子的大首領。在始皇帝同時,北方居然還有一個人自稱天子,這是極大的僭越。
這個時代北方和西方的部族中,匈奴強而月氏盛,牢牢地占據著大秦北方的疆土。
為了聯盟北方諸部的關係,這些部落也效仿戰國時期互派質子的方式。頭曼單於偏愛自己的小兒子。就把長子莫頓送到月氏做了質子。
當冒頓剛剛到達月氏,頭曼單於就發匈奴部族攻擊月氏,月氏大怒,欲殺冒頓。
年輕的冒頓偷了月氏的良馬,騎著它逃迴匈奴。
逃得出月氏的圍堵,單人匹馬千裏歸來,這下子就給頭曼單於驚到了,頭曼單於雖然仍然偏愛小兒子,卻覺得這個大兒子也還算勇猛,可堪大用,未來沒準兒還能輔佐一下小兒子,這就命令他統領一萬騎兵。似乎覺得給這個兒子一個部族,就能消弭他爭奪單於王位的欲望。
但是眼看著自己的王位要被小弟弟奪走,冒頓可不像扶蘇那麽懦弱和服從。有了這一萬騎兵,就每天帶著他們在草原上訓練,在所有訓練裏,冒頓最重視的就是秦人稱為“城門立木”的方法。
當初,商鞅變法,秦人並不相信。於是商鞅在城門的左側立了幾根木柱,說“誰能把這木柱搬到城門右側,我就賞錢”。人們覺得這是笑話,隻有二杆子去嚐試把這木頭扛起來,放到城門右側,果然得到了賞金,從此秦人知道商鞅說話算話,商鞅新法也就漸漸在大秦開始推行。
這個道理很簡單,孔子的弟子曾經問過孔子:“軍隊、糧食和信心這三樣,如果減少一個,請問減少哪個?”
孔子說:“可以不要軍隊。”
弟子又問:“那要是糧食和信心兩樣,隻能選擇一個呢?”
孔子說:“可以沒有糧食——人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信任、信念才是維係起一個國家的根本所在,暫時的苦難總會過去,但是如果缺失了信心,整個國家都會崩解。這話說的殘忍,但是幾千年來,孔子的道理卻無數次驗證。
匈奴人擅長騎射,冒頓在訓練騎兵騎射的時候,使用叫做鳴鏑的響箭來指揮。下令說:“我的響箭射到哪兒,你們的箭就要射同一個目標,但凡誰猶豫不定,我就當場砍了他的腦袋!”
下一次狩獵的時候,冒頓用響箭射獵鳥獸,但凡有人不射響箭所射的目標,冒頓就把當場砍下他的腦袋作為新的標靶,直到所有人都射向這個砍下的頭顱。
騎射鳥獸大家熟練了號令,有一天,冒頓又在行獵的途中,以響箭射擊自己的愛馬,很多人以為冒頓是射偏了,並沒有跟著去射馬,冒頓就用之前的號令規則,當場砍了他的腦袋。這下所有人都知道,冒頓的號令是來真的,哪怕是愛馬,也比不上號令更重要。
再下一次試射,冒頓的目標換成了自己心愛的妻子。某一天在自己的營帳附近,隨從們也都在,冒頓抽出響箭射向自己的妻子,左右之人感到恐懼,覺得冒頓瘋了,這要是跟著射他的老婆,事後還不得被治罪?結果冒頓又把這些不肯跟隨自己射箭的隨從當眾斬首。
宰了自己的老婆後,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的老爹了。
某日,冒頓和老單於一起行獵,在草原上,冒頓忽然抽出響箭,從單於身後張弓搭箭射向單於的馬,這次左右之人都跟著射。冒頓的訓練到此算是見了成效。老單於對此還沒什麽察覺,隻是稱讚冒頓號令嚴謹。
這一日,冒頓跟隨父親頭曼單於去打獵,在狩獵之中。冒頓抽出一支響箭,瞄準頭曼單於的頭開弓射箭,已經養成習慣的隨從立刻把箭射向頭曼單於,頭曼當場身亡。
射殺頭曼單於後,這些隨從一時驚慌失措,但是冒頓顯然很滿意,仰天大笑,說“你們都是聽命的好戰士,現在你們殺了頭曼單於,那就奉我為新的單於吧。”
這就是投名狀。
射殺頭曼單於後,冒頓根本不去收殮單於的屍首,而是立刻帶著這些隨從,衝迴單於的營寨,抓住他的繼母和弟弟,一一射殺。在屍骸前宣布自己接替單於的大位。有不服從的部落大臣和長老,也都被冒頓手下一一殺死。
秦二世元年,匈奴頭曼單於的兒子冒頓,殺父,自立為單於。
一個新的英雄就這樣在北方的草原崛起。
如果扶蘇有冒頓的勇氣和能力,他也可以成為一代雄主。但是,曆史上並沒有如此的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