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雙弓弩
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 作者:九指神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村的防禦課題征集如火如荼。除了投石車以外,一個雙弓弩的方案,讓蒙恬大將軍格外關注。
這個雙弓弩的方案,並不是來自張誠親授的弟子,而是來自一位寺工大匠的兒子。這位大匠是寺工弓坊的一位匠人,家傳製弓弩的技藝。這個少年隨第一屆研修團隊來到張村,留在這裏學習張村的學問,在這次方案征集時,少年從家傳的技藝、結合了張村的物理數學教育知識,拿出了一個全新的方案。
這張弩不是手持的,他設計了一個木架,木架中心是一個巨大的弩臂,沿著弩臂正反相對,安裝了兩個弩弓,一根弓弦穿過弩弓的兩端。當張拉弓弦的時候,兩個弩弓同時受力,力量更加強大。相當於這一支箭擁有了雙倍的力量。
少年製作了一個小小的簡易模型,來示範這張弩的使用方法。張開弩弓,一尺長的弩箭居然能射出數十步的距離,釘在一塊厚木板上。對比的一張同樣尺寸的單弓弩,射程隻有這張雙弓弩的一半。
在各項方案中,這張弩的設計並不出眾,但是百戰名將蒙恬,還是從這個模型上一眼就看出它的價值。
更遠的射程、更大的力道,在這個冷兵器時代,這就是無上的利器!
秦弩射程可達百步,如果按照秦弩的尺寸,這張雙弓弩的射程能達到兩百步!
正常的陣列對敵,雙方都會在百步左右的距離列隊,前鋒持盾防禦箭矢前進,靠近敵軍二十步的距離,輕步兵持劍前突接敵,持戈的步兵方陣穩步前進……
但是有了兩百步射程的弩箭,就可以直擊敵軍後軍,讓敵軍陣腳亂掉。
就隻是,看這個模型和圖紙,這個少年所構想的雙弓弩,比秦弩的尺寸更大,威力更大,射程更遠。這麽大的弩,誰能拉開呢?
蒙恬找到這個少年,提出自己的疑問,這個少年並不能解答。世間並沒有勇士能拉開五尺長的弓弩,更不用說還是雙弓。
“可惜啊!”張誠說。
一位叫做陳破甲的中學學生在現場聽到蒙恬的質疑,說這有何難?給這個弩裝一個轆轤,用杠杆的原理就可以一人幫助這張弩上弦“張誠先生曾說,隻要杠杆的力臂足夠長,就是把大地舉起來也沒有任何問題!”
“那麽巨大的弩,要瞄準敵人也很麻煩吧?”如果按照這個模型,弓的尺寸超過五尺,弩架的長度就差不多得有一丈。整個弩的重量要有數百斤。如此笨重的弩,在戰場上很難使用。
陳破甲伸手招唿曾經在木工坊設計了風車鋸的韓七虎,講述了蒙老師的問題。
“下麵安裝一個轉輪,可以做三百六十度的旋轉,如果再加裝一個射角調節的機構,這個弩還可以做-15度到45度的射角調節。蒙老師想射天上的老鷹,也隻需一箭。”韓七虎肯定的說。“如果需要在戰場上移動,還可以在最下麵安裝幾個輪子……”
如果不加限製,技術員們設計方案那花樣就多了。蒙恬製止了這些聯想:“不需要裝輪子了。這個弩安裝在寨牆望樓上,隻要能旋轉、能調射角,能輕鬆上箭,就足夠使用。”
“就隻是,還是不能一個人使用,張弓、調整射擊方位和角度,最少還需要2-4個人操作。”韓七虎遺憾的說。
“足夠!”蒙恬很確定的說。
第一張雙弓弩就這樣在望樓上組裝起來。
“試一發?”看學生們將床弩組裝起來,在望樓上轉動輪盤。雖然這張床弩尺寸巨大,看起來很笨重,但是使用了新式軸承技術的輪盤進行360度轉動和俯仰射角操作,卻很靈活。蒙恬就攛掇這些學生搞一發來看一看。
陳破甲從床弩旁邊取過一根粗大的箭。這東西與其說是箭,不如說是槍。長度超過七尺,箭頭是手掌大的金屬箭簇,像個小鏟子一樣。雞卵粗細的劍杆末端,是木片製作的箭羽——雁翎雕翎都無法平衡這麽沉重的劍杆。所以在木工坊加工了薄木片做箭羽。
也就是張村有半機械化的木工坊,加工這樣的箭杆非常輕鬆。就這樣又直又長的箭杆,要是換一般木匠製作,一上午都不一定能製作一根、在張村的木工坊,一上午能製作幾百根。
這張弩一切都是巨大的,弓弦是麻線混合了牛筋製作的,手指粗的弓弦,看著就結實。
兩個人轉動轆轤,轆轤上的繩子末端是一根牽引鉤,這個鐵鉤勾住弓弦,拉動弓弦到把弓弦拉起,拉到叫做“牙”的弩機掛鉤上。然後把有一根弩槍放入弩臂的凹槽中,把弩槍末端的凹槽夾住弓弦。
“瞄準……那棵樹!”蒙恬指著村寨外田埂上的一棵樹,距離這裏有兩百步左右。按一步相當於1.2米,差不多是250米左右的距離。
測繪員緊張測距,報出目標的距離和高差。現場有學員根據距離測算弩槍射到該位置時受到重力吸引導致的高度偏移,副操作手旋轉轆轤調整弓弩射角高度。操作手一勾弩機,嗡的一聲,這根弩槍就射出去了。弓弦兀自在空氣中發出嗡嗡聲。
弩槍劃開空氣,發出尖利的破空聲。卻是轉眼就射中那棵樹。
瞄準手顯然經驗不足,這根弩槍沒有正中小樹,而是擦著樹幹劃出去,弩槍立刻偏斜,向另一個方向飛出去。
“臥槽!”蒙恬一聲驚叫。這根弩槍被樹彈開,軌跡偏移,那個方向卻是有人在田間耕作。
“快去看看!”蒙恬帶著幾個學生衝下望樓,向弩槍落地處狂奔。
弩槍深深插在土地裏,旁邊是一個被嚇傻的農民。按他說,這弩槍剛剛距離自己隻有兩尺遠。
力大如蒙恬,也要用雙手攥著這根弩槍,全身用力才把這根弩槍拔起來。
蒙恬大將軍連連給這個農民道歉。
扛著弩槍迴望樓的路上,蒙恬路過剛才作為目標的那棵桑樹,樹上有一個一寸多深的傷口,是箭簇劃過時留下的痕跡。
“這玩意兒,厲害啊!”
當天下午,一戶農民打到子弟中學,聲稱該校體育教師放縱學生搞實驗,幾乎射中自家的漢子,要求學校賠償受驚嚇的損失。
公孫尼子好言道歉,又拿出300個錢的賠償金,才算把這事兒平了。迴教務處,劈頭蓋臉給蒙恬一頓臭罵。
當世大儒第一次失了風度,好像個潑婦。
-----
中國曆史上最強大的床弩是三弓弩,原理和本章的雙弓弩是一致的。但是三弓弩工藝更加複雜,研發三弓弩需要一個過程。
作為第一次嚐試,本章找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就是雙弓弩,結構相對三弓弩更簡單,當然射程要短一些,在秦末這個時代,雙弓弩的方案也具有足夠的優勢了。
這個雙弓弩的方案,並不是來自張誠親授的弟子,而是來自一位寺工大匠的兒子。這位大匠是寺工弓坊的一位匠人,家傳製弓弩的技藝。這個少年隨第一屆研修團隊來到張村,留在這裏學習張村的學問,在這次方案征集時,少年從家傳的技藝、結合了張村的物理數學教育知識,拿出了一個全新的方案。
這張弩不是手持的,他設計了一個木架,木架中心是一個巨大的弩臂,沿著弩臂正反相對,安裝了兩個弩弓,一根弓弦穿過弩弓的兩端。當張拉弓弦的時候,兩個弩弓同時受力,力量更加強大。相當於這一支箭擁有了雙倍的力量。
少年製作了一個小小的簡易模型,來示範這張弩的使用方法。張開弩弓,一尺長的弩箭居然能射出數十步的距離,釘在一塊厚木板上。對比的一張同樣尺寸的單弓弩,射程隻有這張雙弓弩的一半。
在各項方案中,這張弩的設計並不出眾,但是百戰名將蒙恬,還是從這個模型上一眼就看出它的價值。
更遠的射程、更大的力道,在這個冷兵器時代,這就是無上的利器!
秦弩射程可達百步,如果按照秦弩的尺寸,這張雙弓弩的射程能達到兩百步!
正常的陣列對敵,雙方都會在百步左右的距離列隊,前鋒持盾防禦箭矢前進,靠近敵軍二十步的距離,輕步兵持劍前突接敵,持戈的步兵方陣穩步前進……
但是有了兩百步射程的弩箭,就可以直擊敵軍後軍,讓敵軍陣腳亂掉。
就隻是,看這個模型和圖紙,這個少年所構想的雙弓弩,比秦弩的尺寸更大,威力更大,射程更遠。這麽大的弩,誰能拉開呢?
蒙恬找到這個少年,提出自己的疑問,這個少年並不能解答。世間並沒有勇士能拉開五尺長的弓弩,更不用說還是雙弓。
“可惜啊!”張誠說。
一位叫做陳破甲的中學學生在現場聽到蒙恬的質疑,說這有何難?給這個弩裝一個轆轤,用杠杆的原理就可以一人幫助這張弩上弦“張誠先生曾說,隻要杠杆的力臂足夠長,就是把大地舉起來也沒有任何問題!”
“那麽巨大的弩,要瞄準敵人也很麻煩吧?”如果按照這個模型,弓的尺寸超過五尺,弩架的長度就差不多得有一丈。整個弩的重量要有數百斤。如此笨重的弩,在戰場上很難使用。
陳破甲伸手招唿曾經在木工坊設計了風車鋸的韓七虎,講述了蒙老師的問題。
“下麵安裝一個轉輪,可以做三百六十度的旋轉,如果再加裝一個射角調節的機構,這個弩還可以做-15度到45度的射角調節。蒙老師想射天上的老鷹,也隻需一箭。”韓七虎肯定的說。“如果需要在戰場上移動,還可以在最下麵安裝幾個輪子……”
如果不加限製,技術員們設計方案那花樣就多了。蒙恬製止了這些聯想:“不需要裝輪子了。這個弩安裝在寨牆望樓上,隻要能旋轉、能調射角,能輕鬆上箭,就足夠使用。”
“就隻是,還是不能一個人使用,張弓、調整射擊方位和角度,最少還需要2-4個人操作。”韓七虎遺憾的說。
“足夠!”蒙恬很確定的說。
第一張雙弓弩就這樣在望樓上組裝起來。
“試一發?”看學生們將床弩組裝起來,在望樓上轉動輪盤。雖然這張床弩尺寸巨大,看起來很笨重,但是使用了新式軸承技術的輪盤進行360度轉動和俯仰射角操作,卻很靈活。蒙恬就攛掇這些學生搞一發來看一看。
陳破甲從床弩旁邊取過一根粗大的箭。這東西與其說是箭,不如說是槍。長度超過七尺,箭頭是手掌大的金屬箭簇,像個小鏟子一樣。雞卵粗細的劍杆末端,是木片製作的箭羽——雁翎雕翎都無法平衡這麽沉重的劍杆。所以在木工坊加工了薄木片做箭羽。
也就是張村有半機械化的木工坊,加工這樣的箭杆非常輕鬆。就這樣又直又長的箭杆,要是換一般木匠製作,一上午都不一定能製作一根、在張村的木工坊,一上午能製作幾百根。
這張弩一切都是巨大的,弓弦是麻線混合了牛筋製作的,手指粗的弓弦,看著就結實。
兩個人轉動轆轤,轆轤上的繩子末端是一根牽引鉤,這個鐵鉤勾住弓弦,拉動弓弦到把弓弦拉起,拉到叫做“牙”的弩機掛鉤上。然後把有一根弩槍放入弩臂的凹槽中,把弩槍末端的凹槽夾住弓弦。
“瞄準……那棵樹!”蒙恬指著村寨外田埂上的一棵樹,距離這裏有兩百步左右。按一步相當於1.2米,差不多是250米左右的距離。
測繪員緊張測距,報出目標的距離和高差。現場有學員根據距離測算弩槍射到該位置時受到重力吸引導致的高度偏移,副操作手旋轉轆轤調整弓弩射角高度。操作手一勾弩機,嗡的一聲,這根弩槍就射出去了。弓弦兀自在空氣中發出嗡嗡聲。
弩槍劃開空氣,發出尖利的破空聲。卻是轉眼就射中那棵樹。
瞄準手顯然經驗不足,這根弩槍沒有正中小樹,而是擦著樹幹劃出去,弩槍立刻偏斜,向另一個方向飛出去。
“臥槽!”蒙恬一聲驚叫。這根弩槍被樹彈開,軌跡偏移,那個方向卻是有人在田間耕作。
“快去看看!”蒙恬帶著幾個學生衝下望樓,向弩槍落地處狂奔。
弩槍深深插在土地裏,旁邊是一個被嚇傻的農民。按他說,這弩槍剛剛距離自己隻有兩尺遠。
力大如蒙恬,也要用雙手攥著這根弩槍,全身用力才把這根弩槍拔起來。
蒙恬大將軍連連給這個農民道歉。
扛著弩槍迴望樓的路上,蒙恬路過剛才作為目標的那棵桑樹,樹上有一個一寸多深的傷口,是箭簇劃過時留下的痕跡。
“這玩意兒,厲害啊!”
當天下午,一戶農民打到子弟中學,聲稱該校體育教師放縱學生搞實驗,幾乎射中自家的漢子,要求學校賠償受驚嚇的損失。
公孫尼子好言道歉,又拿出300個錢的賠償金,才算把這事兒平了。迴教務處,劈頭蓋臉給蒙恬一頓臭罵。
當世大儒第一次失了風度,好像個潑婦。
-----
中國曆史上最強大的床弩是三弓弩,原理和本章的雙弓弩是一致的。但是三弓弩工藝更加複雜,研發三弓弩需要一個過程。
作為第一次嚐試,本章找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就是雙弓弩,結構相對三弓弩更簡單,當然射程要短一些,在秦末這個時代,雙弓弩的方案也具有足夠的優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