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量具刃具廠
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 作者:九指神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誠的《風是什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成為學園的話題。學生們積極複現張誠的實驗,用各種各樣的手段來證明空氣的存在。一時之間張村的羊腸子脫銷。
另一方麵,是儒生們譏諷張誠所講是小道、末節,毫無價值。張誠走在校園區域的時候,就不斷有儒生來辯難。張誠隻迴了一句話:“你們儒家講究,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物理學就是格物致知的學問,各位連格物致知都做不到,侈談治國平天下,是不是有點扯?”這一句讓人無言以對。
張誠掛在走廊上的另一張紙上的三個公式,就遲遲沒有人來揭榜。隻有張蒼經常走到公式前麵做思索狀,卻也沒有頭緒。
張誠卻也不在乎這些爭議,講過一堂課後,就把這些放下,繼續去研究新的園區的規劃建設。
長城軍出、鹹陽城破,上郡這裏的秦律就混亂不堪,高奴縣衙門不足以掌控全境的治安,小型騷亂也頻發。社會秩序混亂帶來很多副產品,糧食價格高企、土地價格暴跌,這一升一降,是這個時代的特征。張村一直以來保存了大量的糧食,借著這個便利,張誠就抓緊在附近買下了大量土地——主要還是荒坡地。大秦並不阻止荒地開墾和耕地買賣,但是一切都有度。不過現在已經是亂世的開始,哪還有什麽度。
張誠就打算在這片荒坡上建設新的工業區和生活區。
這幾天蒙恬一直跟著張誠在這塊地上轉來轉去,看著張誠在土地上插下杆子,標明這個廠、那個廠、道路、居住區、研究院、倉儲區的位置,蒙恬也有點暈——你做個工坊,需要這麽大土地嗎?比我三十萬軍營占地都大?
“需要的,需要的,慢慢你就會知道,我們一定用得上,甚至這還都遠遠不夠呢!”張誠隻是笑著迴答。
迴到校園,張誠召集了中學的弟子和寺工子弟,開了一個小會。說的是,工業園區要建立,工業體係要發展,我們有這樣一個未來圖景。未來這裏會有哪些專門方向的工廠。但是在這些工廠建設之前,我們要有最基本的幾個核心項目,可是這幾個核心項目從長遠看,都未必掙錢,甚至可能還會長期貼錢進去。我現在需要有誌向,能堅持的人去負責這一塊。
這幾個廠子分別是機床廠、軸承廠、齒輪廠和量具刃具廠。
最後,機床廠籌建的重任被郭俊接過去了,這個從新學園建設就開始鑽研蒸汽鍋爐的少年,已經成長為蒸汽機械和車床方麵的專業人才。軸承廠和齒輪廠分別由另外兩位隨張誠在鹹陽研究過相關技術的弟子爭取到。最後一個量具刃具廠,落在了趙三球的身上。
“我不夠聰明,才能有限。但是我現在也小有餘財,生計無憂。所以我願意做一點簡單的事情。”知道量具刃具是什麽,需要實現什麽樣的目標以後,趙杏兒的這位哥哥舉起了手。
張誠注視著趙三球好半天,最後決定:“那就是你了!”
量具刃具,聽起來玄奧,其實很簡單,就是製作各種測量工具,和機床所需要的各種刀具。這一方麵需要更好的金屬材料——更硬的刀頭鋼,另一方麵,要對測量精度精益求精。
趙三球說:“上次整圓周率那事兒,我特別明確好的測量工具的重要性,這個事兒我願意去做。”
量具刃具領域需要的是嚴謹、專注,確實對數學和物理方麵的才幹要求並不高,適合趙三球這個願意動動手的人。
“你三哥是個了不起的人。”張誠私下對趙杏兒說。
“怎麽呢?”
“了解自己、願意承擔、不計較利弊。這樣的人多難得啊!”
這幾個工坊率先開始建設,同步建設的是研究院的工作區和即將到來的寺工同仁的工作區。這些建設倒是不需要學生們來親自蓋房子,梁二和林小妹出了圖紙,承擔了監工的工作,招募張村的力工進場開始建設。
在第一批鹹陽寺工同仁到達的時候,這個生活區已經建設好了。而寺工的這些人帶來了一個壞消息。
項羽和劉邦在鴻門進行宴會,然後項羽進軍鹹陽,掠奪了秦宮所藏的財寶,放了一把大火,燒毀了秦國的宗廟,還嚐試挖掘秦始皇陵,卻因為工程浩大沒有得逞。
最後,項羽殺了子嬰。帶著財寶和隊伍,向東要迴到楚地。
走之前,項羽主持,對參與反秦的各個勢力分別封王,沛公被封為漢王,封地在巴蜀和漢中,封了降楚的三位秦將:章邯、司馬欣、董翳分別為雍王、塞王和翟王。翟王的封地就是現在的上郡,都城定在高奴縣。
聽到這個消息,扶蘇推門而出,張誠示意蒙恬跟上他,蒙恬晚上迴來說,扶蘇在曠野上走了一天,邊走邊哭。最後迴來的時候已經身體虛弱的不成樣子。
“哭出來好一點。”張誠道。喪父、喪身、喪子、亡國,這幾年扶蘇的經曆確實是太淒慘了一些,他需要一場發泄。
“你要去看看他嗎?”蒙恬問。
“你不是看過了?你看看他是一樣的,我……晚一些時候吧!”
隨著這一波人,寺工的匠人們陸陸續續的到達張村,就安置在工業園的住宅區裏,先安頓住下來,然後下一步才能根據每個人的情況,來安排工作。期間歐冶子淵去看望了一下大家,寺工的匠人和家屬對歐冶子淵極為熱情,仿佛找到了主心骨。
一所大學,好多個院係,每個院係都有了不起的負責人,這所大學必然會有內部的種種小團體,每個人都會努力把大學帶向自己所期待的方向。
儒生們的爭執還沒有停止。院務會議卻終於最後定調。
公孫尼子終於認識到儒生們的投機屬性,也弄清了張村這所大學最終的目的。在會議上慷慨陳詞,支持張誠所說限製儒家教學數量、課程數量的建議。將可以入學講授的數學科目限定在文學、曆史、政事三部分,拿出來一個擬聘任名單(沒有進入這個名單的就自然是清退名單。)
另一方麵,是儒生們譏諷張誠所講是小道、末節,毫無價值。張誠走在校園區域的時候,就不斷有儒生來辯難。張誠隻迴了一句話:“你們儒家講究,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物理學就是格物致知的學問,各位連格物致知都做不到,侈談治國平天下,是不是有點扯?”這一句讓人無言以對。
張誠掛在走廊上的另一張紙上的三個公式,就遲遲沒有人來揭榜。隻有張蒼經常走到公式前麵做思索狀,卻也沒有頭緒。
張誠卻也不在乎這些爭議,講過一堂課後,就把這些放下,繼續去研究新的園區的規劃建設。
長城軍出、鹹陽城破,上郡這裏的秦律就混亂不堪,高奴縣衙門不足以掌控全境的治安,小型騷亂也頻發。社會秩序混亂帶來很多副產品,糧食價格高企、土地價格暴跌,這一升一降,是這個時代的特征。張村一直以來保存了大量的糧食,借著這個便利,張誠就抓緊在附近買下了大量土地——主要還是荒坡地。大秦並不阻止荒地開墾和耕地買賣,但是一切都有度。不過現在已經是亂世的開始,哪還有什麽度。
張誠就打算在這片荒坡上建設新的工業區和生活區。
這幾天蒙恬一直跟著張誠在這塊地上轉來轉去,看著張誠在土地上插下杆子,標明這個廠、那個廠、道路、居住區、研究院、倉儲區的位置,蒙恬也有點暈——你做個工坊,需要這麽大土地嗎?比我三十萬軍營占地都大?
“需要的,需要的,慢慢你就會知道,我們一定用得上,甚至這還都遠遠不夠呢!”張誠隻是笑著迴答。
迴到校園,張誠召集了中學的弟子和寺工子弟,開了一個小會。說的是,工業園區要建立,工業體係要發展,我們有這樣一個未來圖景。未來這裏會有哪些專門方向的工廠。但是在這些工廠建設之前,我們要有最基本的幾個核心項目,可是這幾個核心項目從長遠看,都未必掙錢,甚至可能還會長期貼錢進去。我現在需要有誌向,能堅持的人去負責這一塊。
這幾個廠子分別是機床廠、軸承廠、齒輪廠和量具刃具廠。
最後,機床廠籌建的重任被郭俊接過去了,這個從新學園建設就開始鑽研蒸汽鍋爐的少年,已經成長為蒸汽機械和車床方麵的專業人才。軸承廠和齒輪廠分別由另外兩位隨張誠在鹹陽研究過相關技術的弟子爭取到。最後一個量具刃具廠,落在了趙三球的身上。
“我不夠聰明,才能有限。但是我現在也小有餘財,生計無憂。所以我願意做一點簡單的事情。”知道量具刃具是什麽,需要實現什麽樣的目標以後,趙杏兒的這位哥哥舉起了手。
張誠注視著趙三球好半天,最後決定:“那就是你了!”
量具刃具,聽起來玄奧,其實很簡單,就是製作各種測量工具,和機床所需要的各種刀具。這一方麵需要更好的金屬材料——更硬的刀頭鋼,另一方麵,要對測量精度精益求精。
趙三球說:“上次整圓周率那事兒,我特別明確好的測量工具的重要性,這個事兒我願意去做。”
量具刃具領域需要的是嚴謹、專注,確實對數學和物理方麵的才幹要求並不高,適合趙三球這個願意動動手的人。
“你三哥是個了不起的人。”張誠私下對趙杏兒說。
“怎麽呢?”
“了解自己、願意承擔、不計較利弊。這樣的人多難得啊!”
這幾個工坊率先開始建設,同步建設的是研究院的工作區和即將到來的寺工同仁的工作區。這些建設倒是不需要學生們來親自蓋房子,梁二和林小妹出了圖紙,承擔了監工的工作,招募張村的力工進場開始建設。
在第一批鹹陽寺工同仁到達的時候,這個生活區已經建設好了。而寺工的這些人帶來了一個壞消息。
項羽和劉邦在鴻門進行宴會,然後項羽進軍鹹陽,掠奪了秦宮所藏的財寶,放了一把大火,燒毀了秦國的宗廟,還嚐試挖掘秦始皇陵,卻因為工程浩大沒有得逞。
最後,項羽殺了子嬰。帶著財寶和隊伍,向東要迴到楚地。
走之前,項羽主持,對參與反秦的各個勢力分別封王,沛公被封為漢王,封地在巴蜀和漢中,封了降楚的三位秦將:章邯、司馬欣、董翳分別為雍王、塞王和翟王。翟王的封地就是現在的上郡,都城定在高奴縣。
聽到這個消息,扶蘇推門而出,張誠示意蒙恬跟上他,蒙恬晚上迴來說,扶蘇在曠野上走了一天,邊走邊哭。最後迴來的時候已經身體虛弱的不成樣子。
“哭出來好一點。”張誠道。喪父、喪身、喪子、亡國,這幾年扶蘇的經曆確實是太淒慘了一些,他需要一場發泄。
“你要去看看他嗎?”蒙恬問。
“你不是看過了?你看看他是一樣的,我……晚一些時候吧!”
隨著這一波人,寺工的匠人們陸陸續續的到達張村,就安置在工業園的住宅區裏,先安頓住下來,然後下一步才能根據每個人的情況,來安排工作。期間歐冶子淵去看望了一下大家,寺工的匠人和家屬對歐冶子淵極為熱情,仿佛找到了主心骨。
一所大學,好多個院係,每個院係都有了不起的負責人,這所大學必然會有內部的種種小團體,每個人都會努力把大學帶向自己所期待的方向。
儒生們的爭執還沒有停止。院務會議卻終於最後定調。
公孫尼子終於認識到儒生們的投機屬性,也弄清了張村這所大學最終的目的。在會議上慷慨陳詞,支持張誠所說限製儒家教學數量、課程數量的建議。將可以入學講授的數學科目限定在文學、曆史、政事三部分,拿出來一個擬聘任名單(沒有進入這個名單的就自然是清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