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暗度陳倉
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 作者:九指神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韓信拜將,漢國確定了東進的方略,但是如何東進,選擇哪條路線,就需要討論。
從漢中到鹹陽,崇山阻隔,交通極為困難,大軍出入更是艱難。劉季進入漢中後,隨手毀壞了褒斜道的棧道,一來是阻斷了追兵,二來防止士卒逃亡,三來也顯示自己並無東歸的意願。
話說起來,燒毀褒斜道還是張良和韓信在鹹陽分手的時候,張良出的主意。
但是既然要東歸,那就要選一條路。
張良提出來:我們要迷惑章邯,誤導他一下。這個思路很合韓信的口味,最後漢王君臣密室商討的結果是,做出修複褒斜道的氣氛吸引章邯注意,卻從陳倉故道遣兵進入三秦故地。
既然要吸引章邯注意,修褒斜穀棧道這事兒就得驚天動地。韓信遣5000人敲鑼打鼓在褒斜穀一帶做出大搞土木工程的樣子。
“這麽大動靜,章邯能知道了吧?”張良問韓信。
“我的斥候已經發現了雍王章邯的斥候……估計他能知道了。”韓信迴了一聲。
雖然劉季號稱把全部十萬漢軍都交給韓信。但是韓信並不敢托大,真要是拿了劉季的身家性命出去浪,怕劉季都睡不著覺。先鋒部隊韓信隻調了曹參、灌嬰兩位大將,把和自己交好的夏侯嬰留在了劉季身邊,專門給劉季趕車。
樊噲性格衝動,敢打敢拚,卻並不服氣韓信,這樣的人,韓信也不太敢用。
聽到漢軍在修築褒斜棧道的消息,章邯一哂。少府出身的章邯,可是太清楚工程進度的問題了,褒斜道此前已經被漢軍一把火付之一炬。雖然不能說完全燒毀,但是重修又談何容易?斥候迴報,談到漢軍的進度,也和章邯料想的差不多,甚至還要更慢一些。那是當然,漢軍也罷,漢中巴蜀也罷,哪有那麽多能幹的工程專才,怎麽比得上大秦的少府和寺工?
“令褒斜道口的駐軍嚴加防守。”章邯也隻給了這麽一個命令。險關要道是軍事上的絕地,隻要不多的軍隊,足以阻遏敵軍的進逼。
章邯自然也知道通往漢中的道路有五條,但是軍事上的事情總是這樣的,沒有人真正有無上限的軍力去進行防守。自己已經不再是那個能夠帶領二十萬刑徒軍走上戰場的少府了。自己手下的主力在新安已經被項羽坑殺損失大半,眼下兵力並不充裕,被封雍王以後,秦人對自己的怨恨和疏離是非常明顯的,不僅兵員補充困難,連征繳賦稅都相當吃力。
怎麽就成了這樣?
“還要防守陳倉道。”章邯把命令傳下去。作為一個在戰場上經曆過勝敗的人,章邯也相信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籃子裏這個理論,雖然這話沒聽過,但是道理是一樣的不是嗎?
章邯現在很保守,膽子很小。
褒斜道的長度隻有七百裏,陳倉道有千裏之長。但是褒斜道一路艱險,陳倉道有嘉陵江水運便利。如果漢軍想要東歸,借助水運補給輜重,顯然更加方便。
章邯並不算被眼前韓信張良的障眼法迷惑。但是既然鐵了心用障眼法來玩章邯,那韓信張良又怎麽會隻使用一種手段呢?
曹參走的也不是陳倉道,而是陳倉道更西麵一點的祁山道,直取隴西郡。這個時候,趙芃的商隊已經結束了三個月的商隊采風之旅,趙芃在隴西並沒有見到自己想見到的那人,就散掉了商隊的貨物,留下了在隴西管理商行的分號掌櫃,帶著剩餘的車輛,帶著些顏料、香料等等貨物,經北地郡,一路返迴上郡。
諸侯分封,實際控製的疆域遠遠比大秦的疆域更小。隴西郡基本上處於無主狀態,曹參和樊噲這一支軍隊在隴西沒有遭遇到任何有力的抵抗,就占領了下辨(今甘肅成縣西北),這一支部隊突然出現在雍國附近,還是給章邯帶來了很大震撼,立刻調度軍隊準備迎敵。
而此刻韓信和劉邦的主力,便從陳倉故道中,悄無聲息的奔行千裏。也還是依靠了嘉陵江和渭水水運的便利,幾萬主力的輜重補給能始終跟得上大部隊的行動,在靠近大散關的時候,居然沒出現太多減員,戰鬥力還保持完整。
在韓信的指揮下,這一支主力迅速突破大散關。沿著一條隱秘無人所知的陳倉小道,快速突進,直撲陳倉。
曹參的部隊攻占下辨後,並沒有在隴西擴大戰果,而是直接向南突進,向陳倉方向匯合,和韓信的主力計算好時間,在陳倉南北夾攻。章邯分兵守備五處漢中要道,陳倉的兵力本就不算充足,在韓信主力和曹參戰勝之師夾擊之下,陳倉破。雍國軍隊向後退守,退迴到王都廢丘城。而韓信並沒有安排軍隊強攻廢丘,而是安排灌嬰、樊噲繞過雍國直取塞國和翟國。
雍國塞國翟國三王都是前秦舊將,也算是曾經在一個鍋裏攪過馬勺的。本來是有守望相助的關係。但畢竟各自立國,再加上道路隔阻,並不清楚情況,所以塞國翟國忽然遭遇漢國大軍,就有點蒙。加上塞國翟國的兵力本也不足,在強攻之下,確實也無抵抗之力。
就這樣,司馬欣在陣前投降,編入漢軍。
董翳同時投降,但是因為董翳所部兵卒更少,隻把軍隊收編,董翳被留在高奴縣,繼續掌管高奴縣的政務。
秦地三王去其二,隻有章邯據守廢丘城,不肯投降,抵死頑抗。
這個時候,蒙恬也結束了在河南國的巡遊之旅,留下分號負責經營的夥計們,帶著一個小小的商隊,返迴了舊秦國的內史地區,欲經過上林,前往甘泉直道,返迴張村。
從漢中到鹹陽,崇山阻隔,交通極為困難,大軍出入更是艱難。劉季進入漢中後,隨手毀壞了褒斜道的棧道,一來是阻斷了追兵,二來防止士卒逃亡,三來也顯示自己並無東歸的意願。
話說起來,燒毀褒斜道還是張良和韓信在鹹陽分手的時候,張良出的主意。
但是既然要東歸,那就要選一條路。
張良提出來:我們要迷惑章邯,誤導他一下。這個思路很合韓信的口味,最後漢王君臣密室商討的結果是,做出修複褒斜道的氣氛吸引章邯注意,卻從陳倉故道遣兵進入三秦故地。
既然要吸引章邯注意,修褒斜穀棧道這事兒就得驚天動地。韓信遣5000人敲鑼打鼓在褒斜穀一帶做出大搞土木工程的樣子。
“這麽大動靜,章邯能知道了吧?”張良問韓信。
“我的斥候已經發現了雍王章邯的斥候……估計他能知道了。”韓信迴了一聲。
雖然劉季號稱把全部十萬漢軍都交給韓信。但是韓信並不敢托大,真要是拿了劉季的身家性命出去浪,怕劉季都睡不著覺。先鋒部隊韓信隻調了曹參、灌嬰兩位大將,把和自己交好的夏侯嬰留在了劉季身邊,專門給劉季趕車。
樊噲性格衝動,敢打敢拚,卻並不服氣韓信,這樣的人,韓信也不太敢用。
聽到漢軍在修築褒斜棧道的消息,章邯一哂。少府出身的章邯,可是太清楚工程進度的問題了,褒斜道此前已經被漢軍一把火付之一炬。雖然不能說完全燒毀,但是重修又談何容易?斥候迴報,談到漢軍的進度,也和章邯料想的差不多,甚至還要更慢一些。那是當然,漢軍也罷,漢中巴蜀也罷,哪有那麽多能幹的工程專才,怎麽比得上大秦的少府和寺工?
“令褒斜道口的駐軍嚴加防守。”章邯也隻給了這麽一個命令。險關要道是軍事上的絕地,隻要不多的軍隊,足以阻遏敵軍的進逼。
章邯自然也知道通往漢中的道路有五條,但是軍事上的事情總是這樣的,沒有人真正有無上限的軍力去進行防守。自己已經不再是那個能夠帶領二十萬刑徒軍走上戰場的少府了。自己手下的主力在新安已經被項羽坑殺損失大半,眼下兵力並不充裕,被封雍王以後,秦人對自己的怨恨和疏離是非常明顯的,不僅兵員補充困難,連征繳賦稅都相當吃力。
怎麽就成了這樣?
“還要防守陳倉道。”章邯把命令傳下去。作為一個在戰場上經曆過勝敗的人,章邯也相信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籃子裏這個理論,雖然這話沒聽過,但是道理是一樣的不是嗎?
章邯現在很保守,膽子很小。
褒斜道的長度隻有七百裏,陳倉道有千裏之長。但是褒斜道一路艱險,陳倉道有嘉陵江水運便利。如果漢軍想要東歸,借助水運補給輜重,顯然更加方便。
章邯並不算被眼前韓信張良的障眼法迷惑。但是既然鐵了心用障眼法來玩章邯,那韓信張良又怎麽會隻使用一種手段呢?
曹參走的也不是陳倉道,而是陳倉道更西麵一點的祁山道,直取隴西郡。這個時候,趙芃的商隊已經結束了三個月的商隊采風之旅,趙芃在隴西並沒有見到自己想見到的那人,就散掉了商隊的貨物,留下了在隴西管理商行的分號掌櫃,帶著剩餘的車輛,帶著些顏料、香料等等貨物,經北地郡,一路返迴上郡。
諸侯分封,實際控製的疆域遠遠比大秦的疆域更小。隴西郡基本上處於無主狀態,曹參和樊噲這一支軍隊在隴西沒有遭遇到任何有力的抵抗,就占領了下辨(今甘肅成縣西北),這一支部隊突然出現在雍國附近,還是給章邯帶來了很大震撼,立刻調度軍隊準備迎敵。
而此刻韓信和劉邦的主力,便從陳倉故道中,悄無聲息的奔行千裏。也還是依靠了嘉陵江和渭水水運的便利,幾萬主力的輜重補給能始終跟得上大部隊的行動,在靠近大散關的時候,居然沒出現太多減員,戰鬥力還保持完整。
在韓信的指揮下,這一支主力迅速突破大散關。沿著一條隱秘無人所知的陳倉小道,快速突進,直撲陳倉。
曹參的部隊攻占下辨後,並沒有在隴西擴大戰果,而是直接向南突進,向陳倉方向匯合,和韓信的主力計算好時間,在陳倉南北夾攻。章邯分兵守備五處漢中要道,陳倉的兵力本就不算充足,在韓信主力和曹參戰勝之師夾擊之下,陳倉破。雍國軍隊向後退守,退迴到王都廢丘城。而韓信並沒有安排軍隊強攻廢丘,而是安排灌嬰、樊噲繞過雍國直取塞國和翟國。
雍國塞國翟國三王都是前秦舊將,也算是曾經在一個鍋裏攪過馬勺的。本來是有守望相助的關係。但畢竟各自立國,再加上道路隔阻,並不清楚情況,所以塞國翟國忽然遭遇漢國大軍,就有點蒙。加上塞國翟國的兵力本也不足,在強攻之下,確實也無抵抗之力。
就這樣,司馬欣在陣前投降,編入漢軍。
董翳同時投降,但是因為董翳所部兵卒更少,隻把軍隊收編,董翳被留在高奴縣,繼續掌管高奴縣的政務。
秦地三王去其二,隻有章邯據守廢丘城,不肯投降,抵死頑抗。
這個時候,蒙恬也結束了在河南國的巡遊之旅,留下分號負責經營的夥計們,帶著一個小小的商隊,返迴了舊秦國的內史地區,欲經過上林,前往甘泉直道,返迴張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