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故琴
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 作者:九指神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62章 故琴
商隊迴來帶來了大量的物資、文件。這些歸類整理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而且這些商隊都是各自選擇方向出行,獲得的資料也因為每個商隊的隨隊學員個人興趣不同而各不相同。說要匯總到一起,其實非常困難。
比如梁二參加采風,帶迴來一大堆沿途建築的繪圖,這種東西其它商隊都沒人去關注,也就無從關聯比對。
各地地圖之類,倒是可以在一起匯總整理,但是因為這些商隊隻是線性前進,也不存在拚湊出大秦全圖之類的可能。蒙恬親自負責地圖的匯總,又請張蒼和弟子們協助去核驗數據,好歹能把一些關鍵的郡縣道路和位置標記清楚。
植物標本有一大批。張誠之前已經教授了製作植物標本的方法:選取枝葉,用張村的綿紙夾住,再用木片夾住固定,吸收了枝葉的水分以後,就能得到一個可以保存下來的植物枝葉的片段。草本植物可以得到全株的標本,喬木就隻能截取一段枝葉。好在可以在標本紙上標記喬木的高度、采集的地點,算是能保存一下這些植物的特征。
趙芃自告奮勇,帶了幾個學弟學妹,負責利用這些植物標本繪製圖譜,這又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公孫尼子作為當世大儒,廣聞博見,給自己認識的植物一個一個標記名稱。但是在這方麵更有專長的卻是化學係的主人徐福教授,徐先生在藥物領域是當世權威,對植物的名稱所知更多,也就參與到這個大秦植物誌的編寫工作中來。
雖然這不是什麽儒學大道,公孫尼子卻做的興味盎然。這種工作看起來更像是一門專門的學問,公孫尼子確定,這個大秦植物誌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工作。
當然,靠一次出行采集,不可能遍知全天下的植物,隨著後續商團的出發,這項工作會越來越完善,總有一天長城大學能擁有一份包羅天下植物的文獻。隻不過,要花很多年,公孫尼子終其一生能否見到這個植物誌的最終定稿,都不知道呢。
張村博物館的規模又要擴大了。
公孫尼子還找張誠商量,要額外再建一個檔案館,將商隊出行所有記述存檔,作為未來研究的基礎,這種事兒有什麽不答應的,檔案館的設計又落在了梁二林小妹夫婦身上。是的,經過很多共同工作,這兩個青年終於成為眷屬了。
張誠也專門登門拜訪了蒙恬的新居,又送上了一些禮物。其實之前這個大宅是趙杏兒幫著買下、修繕、整理,家具用度都是成套的,並不缺少什麽。但是張誠迴來,作為當家的登門拜訪,還是要送上自己的禮物。
“都是家裏所產,粟米、臘肉、羊奶酪、米酒,嫂子不要客氣。”張誠說。
胡氏看著麵前這個相貌已經棱角分明的青年人,幾年前在鹹陽曾經見過一麵,當時張誠帶了蒙恬的印信來給自己報喪,誰知道那竟是張誠蒙恬一起設的局。自己一家人顛沛流離,最後夫妻父子團圓,才有了今天,想起這些事,胡氏也很感慨。
“感謝小張大人照料我家蒙恬。”胡氏很認真的行禮,又叫了一對兒子過來行禮。張誠連說不敢。蒙恬卻把張誠按在座位上,讓他受了兩個孩子的磕頭。然後說:“我的兩個兒子愚鈍,但是想拜在你的門下,做個入室弟子可行?”
“這是什麽話。”張誠說。
“你就多費費心,給吃點小灶!”蒙恬說。
“課程都差不多……”張誠分說。識字、算術、物理,中小學的這幾門課程已經成了標準教材,自己親自教也不會有更大的區別。
“能跟著你學做事,總是要好一些吧?”蒙恬道。
“我還是大將軍蒙氏教學法給啟蒙的呢……”張誠笑,“行了,也別入室不入室的,孩子有什麽不懂的,可以隨時到我家裏來,找我、找杏兒問,都可以,考入長城大學之前做點小指導都能做。其實你不如找大學一二年級的學生給做個家教啥的,以蒙教授您在學校的人脈,弟子眾多,願意為你效力的還能少了?”
“喔,還可以這樣?”蒙恬說。
“家教嘛……尤其是生活困難的學生,你給他點束修,補貼一下他們用度,大家兩便。”
張誠看到這廳的牆上掛著一張琴,卻是不曾在公孫尼子那裏見過的款式,看著像月琴,頸比月琴更長,又像是三弦,腹比三弦更大。
“大將軍還會彈琴嗎?”張誠笑著問。
“弦鞀[xián táo],以前在鹹陽府裏的時候偶爾會玩一下。我老婆遷居的時候,一起帶著的。”蒙恬走過去摘下弦鞀,隨手撥弄了幾下琴弦,聲音深沉悠揚。
張誠伸手去,蒙恬把這張琴遞給張誠。張誠將琴抱在懷中,輕輕撥弄了一下,一格一格測試了琴音,略想了一下,又撥弄了幾個音,卻是兒歌兩隻老虎。因為從來沒有用過這種琴,音調也不是很準,手法非常生澀。
“你會彈琴?”
張誠笑了笑。說“也沒怎麽練過,這琴借我用幾天唄?”
胡氏皺了皺眉,蒙恬卻笑著說:“拿去就是,不過好好保養,別弄壞了,這可是你嫂子的愛物!”
張誠就便想要收迴自己的請求,胡氏卻大大方方的說:“張家兄弟喜歡就拿去,以前是蒙恬不在,這琴放在身邊算是個念想,現在蒙恬都在我身邊了……”說著轉眼看向蒙恬,滿是深情。
“閑事兒不說了,漢軍已經東出陳倉,塞王翟王降漢,目前漢軍圍困廢丘,章邯被困。你怎麽看?”蒙恬問。兩個人三言兩語就扯迴了眼前的局勢。
胡氏恍若未聞,仍然在殷勤的招待趙杏兒嚐嚐自己的手藝。趙杏兒卻側了耳朵聽這麵的談話。
“能出陳倉,自然說明漢軍有這個能力,三王已經降了兩個,章邯再無外援,隻怕支撐不了多久吧?漢軍出陳倉,吞並三秦,我們就要和新的王打交道了。還真是麻煩。這一天變來變去的!帶領大軍的人是誰呢?”張誠問。
“是熟人。”蒙恬淡淡的說。
張誠已經猜出這人是誰了,雖然對曆史了解不多,但是漢王手下的名人就那麽幾個,熟人嘛。
“韓信這小子後來去了漢軍,據說漢王登壇拜將,現在已經成了漢王的大將軍,這小子爬的倒是挺快。”
張誠沒有意外,點點頭。
“對了,忘了和你說,我在雒陽的時候,見到張良了,他說認識你。”
“嗯,始皇帝最後一次出巡之後,張良夜訪我的府上,來行刺我的。”張誠淡淡的說。
趙杏兒手中的糕餅掉在了懷裏,慌忙去撿。
商隊迴來帶來了大量的物資、文件。這些歸類整理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而且這些商隊都是各自選擇方向出行,獲得的資料也因為每個商隊的隨隊學員個人興趣不同而各不相同。說要匯總到一起,其實非常困難。
比如梁二參加采風,帶迴來一大堆沿途建築的繪圖,這種東西其它商隊都沒人去關注,也就無從關聯比對。
各地地圖之類,倒是可以在一起匯總整理,但是因為這些商隊隻是線性前進,也不存在拚湊出大秦全圖之類的可能。蒙恬親自負責地圖的匯總,又請張蒼和弟子們協助去核驗數據,好歹能把一些關鍵的郡縣道路和位置標記清楚。
植物標本有一大批。張誠之前已經教授了製作植物標本的方法:選取枝葉,用張村的綿紙夾住,再用木片夾住固定,吸收了枝葉的水分以後,就能得到一個可以保存下來的植物枝葉的片段。草本植物可以得到全株的標本,喬木就隻能截取一段枝葉。好在可以在標本紙上標記喬木的高度、采集的地點,算是能保存一下這些植物的特征。
趙芃自告奮勇,帶了幾個學弟學妹,負責利用這些植物標本繪製圖譜,這又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公孫尼子作為當世大儒,廣聞博見,給自己認識的植物一個一個標記名稱。但是在這方麵更有專長的卻是化學係的主人徐福教授,徐先生在藥物領域是當世權威,對植物的名稱所知更多,也就參與到這個大秦植物誌的編寫工作中來。
雖然這不是什麽儒學大道,公孫尼子卻做的興味盎然。這種工作看起來更像是一門專門的學問,公孫尼子確定,這個大秦植物誌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工作。
當然,靠一次出行采集,不可能遍知全天下的植物,隨著後續商團的出發,這項工作會越來越完善,總有一天長城大學能擁有一份包羅天下植物的文獻。隻不過,要花很多年,公孫尼子終其一生能否見到這個植物誌的最終定稿,都不知道呢。
張村博物館的規模又要擴大了。
公孫尼子還找張誠商量,要額外再建一個檔案館,將商隊出行所有記述存檔,作為未來研究的基礎,這種事兒有什麽不答應的,檔案館的設計又落在了梁二林小妹夫婦身上。是的,經過很多共同工作,這兩個青年終於成為眷屬了。
張誠也專門登門拜訪了蒙恬的新居,又送上了一些禮物。其實之前這個大宅是趙杏兒幫著買下、修繕、整理,家具用度都是成套的,並不缺少什麽。但是張誠迴來,作為當家的登門拜訪,還是要送上自己的禮物。
“都是家裏所產,粟米、臘肉、羊奶酪、米酒,嫂子不要客氣。”張誠說。
胡氏看著麵前這個相貌已經棱角分明的青年人,幾年前在鹹陽曾經見過一麵,當時張誠帶了蒙恬的印信來給自己報喪,誰知道那竟是張誠蒙恬一起設的局。自己一家人顛沛流離,最後夫妻父子團圓,才有了今天,想起這些事,胡氏也很感慨。
“感謝小張大人照料我家蒙恬。”胡氏很認真的行禮,又叫了一對兒子過來行禮。張誠連說不敢。蒙恬卻把張誠按在座位上,讓他受了兩個孩子的磕頭。然後說:“我的兩個兒子愚鈍,但是想拜在你的門下,做個入室弟子可行?”
“這是什麽話。”張誠說。
“你就多費費心,給吃點小灶!”蒙恬說。
“課程都差不多……”張誠分說。識字、算術、物理,中小學的這幾門課程已經成了標準教材,自己親自教也不會有更大的區別。
“能跟著你學做事,總是要好一些吧?”蒙恬道。
“我還是大將軍蒙氏教學法給啟蒙的呢……”張誠笑,“行了,也別入室不入室的,孩子有什麽不懂的,可以隨時到我家裏來,找我、找杏兒問,都可以,考入長城大學之前做點小指導都能做。其實你不如找大學一二年級的學生給做個家教啥的,以蒙教授您在學校的人脈,弟子眾多,願意為你效力的還能少了?”
“喔,還可以這樣?”蒙恬說。
“家教嘛……尤其是生活困難的學生,你給他點束修,補貼一下他們用度,大家兩便。”
張誠看到這廳的牆上掛著一張琴,卻是不曾在公孫尼子那裏見過的款式,看著像月琴,頸比月琴更長,又像是三弦,腹比三弦更大。
“大將軍還會彈琴嗎?”張誠笑著問。
“弦鞀[xián táo],以前在鹹陽府裏的時候偶爾會玩一下。我老婆遷居的時候,一起帶著的。”蒙恬走過去摘下弦鞀,隨手撥弄了幾下琴弦,聲音深沉悠揚。
張誠伸手去,蒙恬把這張琴遞給張誠。張誠將琴抱在懷中,輕輕撥弄了一下,一格一格測試了琴音,略想了一下,又撥弄了幾個音,卻是兒歌兩隻老虎。因為從來沒有用過這種琴,音調也不是很準,手法非常生澀。
“你會彈琴?”
張誠笑了笑。說“也沒怎麽練過,這琴借我用幾天唄?”
胡氏皺了皺眉,蒙恬卻笑著說:“拿去就是,不過好好保養,別弄壞了,這可是你嫂子的愛物!”
張誠就便想要收迴自己的請求,胡氏卻大大方方的說:“張家兄弟喜歡就拿去,以前是蒙恬不在,這琴放在身邊算是個念想,現在蒙恬都在我身邊了……”說著轉眼看向蒙恬,滿是深情。
“閑事兒不說了,漢軍已經東出陳倉,塞王翟王降漢,目前漢軍圍困廢丘,章邯被困。你怎麽看?”蒙恬問。兩個人三言兩語就扯迴了眼前的局勢。
胡氏恍若未聞,仍然在殷勤的招待趙杏兒嚐嚐自己的手藝。趙杏兒卻側了耳朵聽這麵的談話。
“能出陳倉,自然說明漢軍有這個能力,三王已經降了兩個,章邯再無外援,隻怕支撐不了多久吧?漢軍出陳倉,吞並三秦,我們就要和新的王打交道了。還真是麻煩。這一天變來變去的!帶領大軍的人是誰呢?”張誠問。
“是熟人。”蒙恬淡淡的說。
張誠已經猜出這人是誰了,雖然對曆史了解不多,但是漢王手下的名人就那麽幾個,熟人嘛。
“韓信這小子後來去了漢軍,據說漢王登壇拜將,現在已經成了漢王的大將軍,這小子爬的倒是挺快。”
張誠沒有意外,點點頭。
“對了,忘了和你說,我在雒陽的時候,見到張良了,他說認識你。”
“嗯,始皇帝最後一次出巡之後,張良夜訪我的府上,來行刺我的。”張誠淡淡的說。
趙杏兒手中的糕餅掉在了懷裏,慌忙去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