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一闊臉就變的劉邦
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 作者:九指神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77章 一闊臉就變的劉邦
張村在歲月靜好研究如何點亮天下的夜晚的時候,整個世界還是在混亂之中。
齊地的叛亂按下葫蘆起了瓢,姓田的人太多,根本殺不過來。前一個田王倒下,新一個田王就站出來,項羽根本就沒時間迴到自己的王都彭城,好好安排消化吸收西楚九郡的封地,而是陷入到對齊地的平叛之中。
如果按照張村的紀年法,這一年應該是胡亥五年。雖然二世皇帝胡亥已經在兩年前死於叛亂,但是天下沒有中央,也沒有新的秦王,這紀年法到底應該怎麽搞呢。所以張村這麵依然使用胡亥登基的事件來計算年號。
在張村以外的地方,那年號可就亂了。上郡用過翟王元年的年號。漢軍自然使用漢王元年的年號,西楚就用了楚王的年號。怎一個亂字了得!
按照漢王紀年,這一年是漢王二年,上一年漢軍東出陳倉,雍王章邯在快到年底的時候自殺。漢王一統三秦。
經過短暫的休整,漢軍就繼續東進。漢王劉邦——在張良建議下,劉季改名叫做劉邦——劉邦走中路,直取河南國。
中路是一馬平川,河南國殷國這一帶,都是四戰之地,陳勝吳廣破壞過一迴,章邯破壞過一迴,項羽再屠戮過一迴,早就已經沒有了任何結寨自衛的勇氣,看到任何旗幟,都會聞風喪膽。
剛剛得到了2萬杆精鋼戈矛的瑕丘申陽根本無意和20萬大軍作戰,看到漢軍的旗幟就直接投降,膝蓋極為柔軟、脖頸很是靈活。河南王瑕丘申陽、殷王司馬卬這樣的人,以前也沒做過主君,在反秦的戰爭中做的更多的是追在別人屁股後麵撿漏,就沒有據守一地稱霸天下的理想,看到劉邦的大軍,自然也是望風而拜,直接跪了。
劉邦勢眾,在中路北方的魏王魏豹也降了劉邦,這一下子,劉邦帶領的中路軍,一下子膨脹起來。坐擁千裏沃野和幾十萬大軍,自然尋找下一個征服地。
前所未有的軍隊當然會給人前所未有的膽量,覺得自己真的可以和天下英雄比劃一下了。前所未有的軍隊也給人前所未有的壓力,五六十萬人吃馬嚼,中原地區出產也不一定能支撐。更何況士卒如果沒有征戰,就要生出各種各樣複雜的心思,難免會整出亂事兒來。
再加上洛陽城中的豪強董公登門遊說,說“自古說';順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無名,事故不成';。推翻秦國需要名義,征伐天下同樣需要一個名義。之前項羽流放了義帝楚懷王,項羽所封的九江王臨江王又一路追殺了楚懷王,義帝雖然沒有什麽軍隊勢力,卻是當初諸侯分封的共主,如果漢王用為義帝發喪發名義,號召諸侯討伐項羽,一定能得到眾人的支持。”
劉邦看看左右,謀士張良和陳平都點頭,認為此事可行。
劉邦就封這位董公為成侯,然後為義帝發喪,劉邦帶頭大哭三天,號召眾諸侯討伐項羽。
五十六萬漢軍,整軍東進,西楚,屬地九郡,王都彭城。
戰國之後,最後一個有策略的王者就是秦始皇,對如何並吞天下、如何治理國家都有清晰的規劃。始皇帝之後,天下就沒有真正深謀遠慮的王者。陳勝隻想富貴,項羽隻想滅了秦國,劉邦想要帶著部隊迴到泗水的故鄉擴大地盤,無數諸侯也都隻是想壯大一下自己的實力,擴充一下自己的領地,就連上郡山溝溝裏的張誠,想的也不過是發展科技和技術,在這個混亂的天下多換一點糧食礦產。
所以劉邦在洛陽誓師,不過是給了諸侯們一個起兵的理由,看到劉邦手中有超過50萬的軍隊,甚至比當初的蒙恬長城軍、屠睢趙佗遠征南疆的百越規模還要大,這樣一支軍隊突襲西楚,項羽還能有什麽翻身的機會?
諸侯王們都是牆頭草,早在巨鹿城圍困章邯的時候就已經是這樣了。牆頭草隻有一次和無數次,習慣看風使舵的人一輩子都會按照過去的經驗做選擇。
跟著劉邦打項羽,隻要不做前鋒,跟在這五十多萬漢軍身後,就算不能得到攻城略地的頭功,總能跟在後麵分點兒肉末——大家的諸侯之位,也都是這麽來的,就是跟在項羽背後當啦啦隊,最後項羽覺得大家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苦勞也有疲勞,就分給自己一小塊地盤。
項羽拿了秦國的天下來分蛋糕,劉邦要分江東九郡,難道大家嘴巴上都沒有油嗎?
從洛陽到彭城,雖然有千裏之遙,但是急行軍也不過一月之程。從河南到薛郡,都曾經是天下最富庶的土地,後勤補給更容易,獨輪車負責輜重運輸,大大改善了漢軍的後勤能力。裝備齊整的漢軍,就抵達了空蕩蕩的彭城。
西楚的主力已經全部被項羽帶走,五十多萬大軍突襲彭城,破城毫無懸念,雖然部隊主力不在,項羽從鹹陽和齊地擄掠來的財寶婦人都還在。漢軍這就如同入了溫柔鄉,劉邦在彭城日日飲酒為樂,覺得自己斷了項羽的後路,接下來就該接手消化這九郡之地。在齊地的項羽沒有了來自身後的支援,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項羽主力也有超過20萬人之眾,這麽大一支部隊的後勤是個大問題。如果沒有一個確定的根據地,這樣一支軍隊和流寇沒什麽區別。
經曆了秦末的戰亂,諸侯們對失去根據地的情況非常熟悉,很清楚沒有根據地的結果有多慘。
在尋常的軍事理論中,這些判斷都是對的,但是在齊地平叛的這支軍隊就是從秦末戰亂中硬打硬殺上來的,諸侯們懂得的道理,項羽也懂得,論到做流寇,項羽本來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一支流寇。一路走來,項羽可以在沒有地盤、沒有後方、沒有援軍、沒有協同的情況下,生生打敗強大的正規軍,讓無數諸侯為之心折。
劉邦以為占據了彭城,就如同當年占據了鹹陽一樣,就能推翻一個王朝。
但是項羽不是胡亥和公子嬰,項羽本就沒有過什麽王都和領土,兵鋒之下,就是自己的疆土。自己身在彭城,西楚就是自己的疆域,自己身在曲阜,三齊就是自己的疆域,隻要項羽身在軍中,那支軍隊就是當世無敵。
劉邦占據了彭城,正在享受占領的歡樂的時候,項羽帶著三萬軍隊,以最快速度殺迴了彭城。
張村在歲月靜好研究如何點亮天下的夜晚的時候,整個世界還是在混亂之中。
齊地的叛亂按下葫蘆起了瓢,姓田的人太多,根本殺不過來。前一個田王倒下,新一個田王就站出來,項羽根本就沒時間迴到自己的王都彭城,好好安排消化吸收西楚九郡的封地,而是陷入到對齊地的平叛之中。
如果按照張村的紀年法,這一年應該是胡亥五年。雖然二世皇帝胡亥已經在兩年前死於叛亂,但是天下沒有中央,也沒有新的秦王,這紀年法到底應該怎麽搞呢。所以張村這麵依然使用胡亥登基的事件來計算年號。
在張村以外的地方,那年號可就亂了。上郡用過翟王元年的年號。漢軍自然使用漢王元年的年號,西楚就用了楚王的年號。怎一個亂字了得!
按照漢王紀年,這一年是漢王二年,上一年漢軍東出陳倉,雍王章邯在快到年底的時候自殺。漢王一統三秦。
經過短暫的休整,漢軍就繼續東進。漢王劉邦——在張良建議下,劉季改名叫做劉邦——劉邦走中路,直取河南國。
中路是一馬平川,河南國殷國這一帶,都是四戰之地,陳勝吳廣破壞過一迴,章邯破壞過一迴,項羽再屠戮過一迴,早就已經沒有了任何結寨自衛的勇氣,看到任何旗幟,都會聞風喪膽。
剛剛得到了2萬杆精鋼戈矛的瑕丘申陽根本無意和20萬大軍作戰,看到漢軍的旗幟就直接投降,膝蓋極為柔軟、脖頸很是靈活。河南王瑕丘申陽、殷王司馬卬這樣的人,以前也沒做過主君,在反秦的戰爭中做的更多的是追在別人屁股後麵撿漏,就沒有據守一地稱霸天下的理想,看到劉邦的大軍,自然也是望風而拜,直接跪了。
劉邦勢眾,在中路北方的魏王魏豹也降了劉邦,這一下子,劉邦帶領的中路軍,一下子膨脹起來。坐擁千裏沃野和幾十萬大軍,自然尋找下一個征服地。
前所未有的軍隊當然會給人前所未有的膽量,覺得自己真的可以和天下英雄比劃一下了。前所未有的軍隊也給人前所未有的壓力,五六十萬人吃馬嚼,中原地區出產也不一定能支撐。更何況士卒如果沒有征戰,就要生出各種各樣複雜的心思,難免會整出亂事兒來。
再加上洛陽城中的豪強董公登門遊說,說“自古說';順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無名,事故不成';。推翻秦國需要名義,征伐天下同樣需要一個名義。之前項羽流放了義帝楚懷王,項羽所封的九江王臨江王又一路追殺了楚懷王,義帝雖然沒有什麽軍隊勢力,卻是當初諸侯分封的共主,如果漢王用為義帝發喪發名義,號召諸侯討伐項羽,一定能得到眾人的支持。”
劉邦看看左右,謀士張良和陳平都點頭,認為此事可行。
劉邦就封這位董公為成侯,然後為義帝發喪,劉邦帶頭大哭三天,號召眾諸侯討伐項羽。
五十六萬漢軍,整軍東進,西楚,屬地九郡,王都彭城。
戰國之後,最後一個有策略的王者就是秦始皇,對如何並吞天下、如何治理國家都有清晰的規劃。始皇帝之後,天下就沒有真正深謀遠慮的王者。陳勝隻想富貴,項羽隻想滅了秦國,劉邦想要帶著部隊迴到泗水的故鄉擴大地盤,無數諸侯也都隻是想壯大一下自己的實力,擴充一下自己的領地,就連上郡山溝溝裏的張誠,想的也不過是發展科技和技術,在這個混亂的天下多換一點糧食礦產。
所以劉邦在洛陽誓師,不過是給了諸侯們一個起兵的理由,看到劉邦手中有超過50萬的軍隊,甚至比當初的蒙恬長城軍、屠睢趙佗遠征南疆的百越規模還要大,這樣一支軍隊突襲西楚,項羽還能有什麽翻身的機會?
諸侯王們都是牆頭草,早在巨鹿城圍困章邯的時候就已經是這樣了。牆頭草隻有一次和無數次,習慣看風使舵的人一輩子都會按照過去的經驗做選擇。
跟著劉邦打項羽,隻要不做前鋒,跟在這五十多萬漢軍身後,就算不能得到攻城略地的頭功,總能跟在後麵分點兒肉末——大家的諸侯之位,也都是這麽來的,就是跟在項羽背後當啦啦隊,最後項羽覺得大家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苦勞也有疲勞,就分給自己一小塊地盤。
項羽拿了秦國的天下來分蛋糕,劉邦要分江東九郡,難道大家嘴巴上都沒有油嗎?
從洛陽到彭城,雖然有千裏之遙,但是急行軍也不過一月之程。從河南到薛郡,都曾經是天下最富庶的土地,後勤補給更容易,獨輪車負責輜重運輸,大大改善了漢軍的後勤能力。裝備齊整的漢軍,就抵達了空蕩蕩的彭城。
西楚的主力已經全部被項羽帶走,五十多萬大軍突襲彭城,破城毫無懸念,雖然部隊主力不在,項羽從鹹陽和齊地擄掠來的財寶婦人都還在。漢軍這就如同入了溫柔鄉,劉邦在彭城日日飲酒為樂,覺得自己斷了項羽的後路,接下來就該接手消化這九郡之地。在齊地的項羽沒有了來自身後的支援,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項羽主力也有超過20萬人之眾,這麽大一支部隊的後勤是個大問題。如果沒有一個確定的根據地,這樣一支軍隊和流寇沒什麽區別。
經曆了秦末的戰亂,諸侯們對失去根據地的情況非常熟悉,很清楚沒有根據地的結果有多慘。
在尋常的軍事理論中,這些判斷都是對的,但是在齊地平叛的這支軍隊就是從秦末戰亂中硬打硬殺上來的,諸侯們懂得的道理,項羽也懂得,論到做流寇,項羽本來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一支流寇。一路走來,項羽可以在沒有地盤、沒有後方、沒有援軍、沒有協同的情況下,生生打敗強大的正規軍,讓無數諸侯為之心折。
劉邦以為占據了彭城,就如同當年占據了鹹陽一樣,就能推翻一個王朝。
但是項羽不是胡亥和公子嬰,項羽本就沒有過什麽王都和領土,兵鋒之下,就是自己的疆土。自己身在彭城,西楚就是自己的疆域,自己身在曲阜,三齊就是自己的疆域,隻要項羽身在軍中,那支軍隊就是當世無敵。
劉邦占據了彭城,正在享受占領的歡樂的時候,項羽帶著三萬軍隊,以最快速度殺迴了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