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向韓信同學學習
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 作者:九指神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浮力的原理,大家都學過。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原理的一個經典應用。”在機械係的課堂上。講台上擺放了一架等大的木桶筏子模型。
“這是兵學係的一位畢業生,在一次快速渡河戰役中發明的工具。”張誠說。
“這個發明的前提是,應用單位要求低成本、快速、大量製作渡河工具,這次設計不需要考慮產品的長期耐用性,應用單位隻需要一次性使用即可。所以設計者完全拋棄了傳統渡河的船隻結構,采用了木桶倒置、杆棒捆紮、木板拚合的方法。可以說,這個設計完全實現了應用單位的要求。那麽請各位研究一下這個方案,說明一下這個設計的特點,以及給我們什麽啟發?基於這個原型,你還能擴展哪些應用?”張誠在講台上提出問題。
雖然是機械係的課程,但是商學院從事產品設計的一些師生也參加了這次課程。
當然,趙芃一定會想一切理由參加張誠教授的課程。很多課不一定能聽得懂,但是她就覺得講自己聽不懂的課的張誠先生很帥氣。
“可以用空心陶瓶砌牆……可以用空心磚砌牆。牆體不需要那麽大的承重,空心磚會節省更多材料,提供更好的保溫……”旁聽這門課的梁二舉手。
張誠點點頭。這個迴答不算很好,不過梁二的方向是建築,從這個模型中聯想到建築材料的改進,也不算奇怪。
“先生,我有一個想法……”一個叫許彥的學生舉手,許彥是商行掌櫃的幼子,也是第一批在張村就學的非張村子弟。許彥雖然是商家子弟,對機械設計卻格外熱衷,並且表現出才能。
“許彥,你說。”
“這個筏子使用了20隻木桶,其實每一隻木桶都可以算是一個單獨的船,即使其中幾個損壞,並不影響木筏的整體安全……所以如果普通船隻設計出多個密封隔艙,應該能更加安全。”許彥說。
大多數人都沒有明白許彥說的是啥。張誠舉著粉筆,示意許彥“來,說明一下你的想法?”
許彥走上講台,接過粉筆,在黑板上草繪船隻和船艙。在船艙中畫了一些密封隔板:“就是這樣。船隻在水中航行,難免碰撞到礁石淺灘,如果破洞就會沉船。那麽如果分隔出密封船艙,即便有一兩個船艙破損,也可以保證船隻安全……”
張誠點點頭。這種分隔艙的方法後世出現過,越是大船,就越要規避風險,就越需要多個密封艙以確保安全。
“其實用木桶不見得是最有效的方法。”趙芃也舉手。
“你說說?”張誠示意。
“木桶製作需要裁切木板、箍桶,製作周期也略長一些,如果還要考慮伐木,那麽工序和成本就更多了。既然要的隻是浮力,那麽用陶瓶也是一樣的。陶土輪製,入窯燒製,成本更低一些——哦,我這也是受到梁二師兄的空心磚的啟發。 如果使用陶土輪製,掌握這項技術的話——甚至可以就地建窯燒製,還減少了物流的成本。”
張誠點點頭,這個思路也很好。
“沿著趙芃師姐的思路,既然未必使用木桶,那麽使用羊皮作為筏子的材料也是可以的。”又一位商學的女生舉手,“羊皮縫製成空心皮囊。吹氣以後捆紮在一起,就可以編製成筏子……用過以後還可以放氣收起。羊皮筏子的重量更輕,同樣重量的羊皮筏子比木桶的體積更大,能提供更多的浮力。如果這位兵學的同學軍營中有活羊,完全可以現場殺羊製作筏子,一方麵補充軍中食物,一方麵也可以得到渡河工具。建議這位兵學同學以後出征的時候帶一群羊,就永遠有新鮮的肉可以吃……”
“說的遠了,羊皮筏子的方案可以。你考慮一下做個方案和調研,張村的羊皮消耗情況如何?如果羊皮過剩,可以單獨開一個羊皮筏子製作的品類。”張誠點點頭。同學們很嫉妒的看著這個女生,這是憑空得到了一個負責新品開發的機會。
“如果羊皮筏子可以,那麽人皮筏子也可以——極端的情況下可以殺戰俘做皮筏……”角落裏一個男生說。
“給這位兵學的同學扣十個學分,迴頭通知一下蒙恬教授!”張誠冷冷的說。純粹腦洞的時候,羊皮和人皮確實沒有區別。但是你的人性哪裏去了?
教室裏本來已經有些嘈雜的討論聲戛然而止。大家難得看到張誠先生這麽嚴肅。
“這堂課我不對你進行批評教育,迴頭請公孫校長來講這個。”張誠沒有再去看那個男生。
“我覺得趙芃同學的陶瓶方案很好。”一個男生站起來說:“木桶口大,還是有可能進水,影響筏子的整體浮力,陶瓶可以口大腹小,倒置以後更不容易進水,而且不倒置也可以,瓶口裝上木塞就可以了。”張誠看了一眼,這個男生似乎是趙芃的追求者。趙芃聽了他的話,並沒有表示感謝,隻是翻了一下白眼。
“進一步思考,也可以製作方形陶瓶,組裝更方便。”
“要是這麽說的話,其實直接拿咱們煉油廠使用的空油桶組裝豈不是更方便?”又有人舉手發言。
“用剛才那位學妹的說法,采用羊皮來製作筏子,還可以做成這樣的結構——周圍一圈皮筏,油布做底。估計也能裝幾個人。不用的時候卷起,用的時候吹氣就好了。”真有人在黑板上畫了一個衝鋒舟的示意圖,多少有點模樣了。
這堂課不是什麽理論課,一堂案例分析的討論課,本來就是大家大開腦洞的氣氛。除了那個想設計人皮筏子的男生說的內容有點過於驚悚以外。其它討論張誠還是很滿意的。
“既然這樣,如果使用油布,表麵塗膠塗漆,製作一個筏子,是不是也可行?”又有一個女生舉手。
“膠遇水會融化,漆可能不耐折疊?”有學生反駁。
張誠舉手示意大家安靜,然後對那個女生說:“迴頭你實驗一下你的方案,如果能找到不怕折疊、防水的材料,這個方案就有發展潛力——如果你找到那種材料,記得要告訴我!”
長城大學一向注重實踐,這是從張村子弟小學時代發展起來的學風。啟發式教學和師生共同討論,能夠幫助更多同學理解所學,為這個世界提供更多技術——雖然張誠有時候也覺得這些討論不夠嚴謹,不一定是發展理論體係的最好方法,但仍然堅持這樣做。這個時代固然需要理論,但是更需要大量實用技術。所學的知識能夠轉化為生活可見的技術,對這個時代更有用。
韓信把所學的物理學,變成了這個衝鋒舟,就是一個很好的實踐。張誠很想給韓信同學加10個學分。但是韓信同學已經畢業了,張誠沒法親自送去10個學分以示獎勵。
“這是兵學係的一位畢業生,在一次快速渡河戰役中發明的工具。”張誠說。
“這個發明的前提是,應用單位要求低成本、快速、大量製作渡河工具,這次設計不需要考慮產品的長期耐用性,應用單位隻需要一次性使用即可。所以設計者完全拋棄了傳統渡河的船隻結構,采用了木桶倒置、杆棒捆紮、木板拚合的方法。可以說,這個設計完全實現了應用單位的要求。那麽請各位研究一下這個方案,說明一下這個設計的特點,以及給我們什麽啟發?基於這個原型,你還能擴展哪些應用?”張誠在講台上提出問題。
雖然是機械係的課程,但是商學院從事產品設計的一些師生也參加了這次課程。
當然,趙芃一定會想一切理由參加張誠教授的課程。很多課不一定能聽得懂,但是她就覺得講自己聽不懂的課的張誠先生很帥氣。
“可以用空心陶瓶砌牆……可以用空心磚砌牆。牆體不需要那麽大的承重,空心磚會節省更多材料,提供更好的保溫……”旁聽這門課的梁二舉手。
張誠點點頭。這個迴答不算很好,不過梁二的方向是建築,從這個模型中聯想到建築材料的改進,也不算奇怪。
“先生,我有一個想法……”一個叫許彥的學生舉手,許彥是商行掌櫃的幼子,也是第一批在張村就學的非張村子弟。許彥雖然是商家子弟,對機械設計卻格外熱衷,並且表現出才能。
“許彥,你說。”
“這個筏子使用了20隻木桶,其實每一隻木桶都可以算是一個單獨的船,即使其中幾個損壞,並不影響木筏的整體安全……所以如果普通船隻設計出多個密封隔艙,應該能更加安全。”許彥說。
大多數人都沒有明白許彥說的是啥。張誠舉著粉筆,示意許彥“來,說明一下你的想法?”
許彥走上講台,接過粉筆,在黑板上草繪船隻和船艙。在船艙中畫了一些密封隔板:“就是這樣。船隻在水中航行,難免碰撞到礁石淺灘,如果破洞就會沉船。那麽如果分隔出密封船艙,即便有一兩個船艙破損,也可以保證船隻安全……”
張誠點點頭。這種分隔艙的方法後世出現過,越是大船,就越要規避風險,就越需要多個密封艙以確保安全。
“其實用木桶不見得是最有效的方法。”趙芃也舉手。
“你說說?”張誠示意。
“木桶製作需要裁切木板、箍桶,製作周期也略長一些,如果還要考慮伐木,那麽工序和成本就更多了。既然要的隻是浮力,那麽用陶瓶也是一樣的。陶土輪製,入窯燒製,成本更低一些——哦,我這也是受到梁二師兄的空心磚的啟發。 如果使用陶土輪製,掌握這項技術的話——甚至可以就地建窯燒製,還減少了物流的成本。”
張誠點點頭,這個思路也很好。
“沿著趙芃師姐的思路,既然未必使用木桶,那麽使用羊皮作為筏子的材料也是可以的。”又一位商學的女生舉手,“羊皮縫製成空心皮囊。吹氣以後捆紮在一起,就可以編製成筏子……用過以後還可以放氣收起。羊皮筏子的重量更輕,同樣重量的羊皮筏子比木桶的體積更大,能提供更多的浮力。如果這位兵學的同學軍營中有活羊,完全可以現場殺羊製作筏子,一方麵補充軍中食物,一方麵也可以得到渡河工具。建議這位兵學同學以後出征的時候帶一群羊,就永遠有新鮮的肉可以吃……”
“說的遠了,羊皮筏子的方案可以。你考慮一下做個方案和調研,張村的羊皮消耗情況如何?如果羊皮過剩,可以單獨開一個羊皮筏子製作的品類。”張誠點點頭。同學們很嫉妒的看著這個女生,這是憑空得到了一個負責新品開發的機會。
“如果羊皮筏子可以,那麽人皮筏子也可以——極端的情況下可以殺戰俘做皮筏……”角落裏一個男生說。
“給這位兵學的同學扣十個學分,迴頭通知一下蒙恬教授!”張誠冷冷的說。純粹腦洞的時候,羊皮和人皮確實沒有區別。但是你的人性哪裏去了?
教室裏本來已經有些嘈雜的討論聲戛然而止。大家難得看到張誠先生這麽嚴肅。
“這堂課我不對你進行批評教育,迴頭請公孫校長來講這個。”張誠沒有再去看那個男生。
“我覺得趙芃同學的陶瓶方案很好。”一個男生站起來說:“木桶口大,還是有可能進水,影響筏子的整體浮力,陶瓶可以口大腹小,倒置以後更不容易進水,而且不倒置也可以,瓶口裝上木塞就可以了。”張誠看了一眼,這個男生似乎是趙芃的追求者。趙芃聽了他的話,並沒有表示感謝,隻是翻了一下白眼。
“進一步思考,也可以製作方形陶瓶,組裝更方便。”
“要是這麽說的話,其實直接拿咱們煉油廠使用的空油桶組裝豈不是更方便?”又有人舉手發言。
“用剛才那位學妹的說法,采用羊皮來製作筏子,還可以做成這樣的結構——周圍一圈皮筏,油布做底。估計也能裝幾個人。不用的時候卷起,用的時候吹氣就好了。”真有人在黑板上畫了一個衝鋒舟的示意圖,多少有點模樣了。
這堂課不是什麽理論課,一堂案例分析的討論課,本來就是大家大開腦洞的氣氛。除了那個想設計人皮筏子的男生說的內容有點過於驚悚以外。其它討論張誠還是很滿意的。
“既然這樣,如果使用油布,表麵塗膠塗漆,製作一個筏子,是不是也可行?”又有一個女生舉手。
“膠遇水會融化,漆可能不耐折疊?”有學生反駁。
張誠舉手示意大家安靜,然後對那個女生說:“迴頭你實驗一下你的方案,如果能找到不怕折疊、防水的材料,這個方案就有發展潛力——如果你找到那種材料,記得要告訴我!”
長城大學一向注重實踐,這是從張村子弟小學時代發展起來的學風。啟發式教學和師生共同討論,能夠幫助更多同學理解所學,為這個世界提供更多技術——雖然張誠有時候也覺得這些討論不夠嚴謹,不一定是發展理論體係的最好方法,但仍然堅持這樣做。這個時代固然需要理論,但是更需要大量實用技術。所學的知識能夠轉化為生活可見的技術,對這個時代更有用。
韓信把所學的物理學,變成了這個衝鋒舟,就是一個很好的實踐。張誠很想給韓信同學加10個學分。但是韓信同學已經畢業了,張誠沒法親自送去10個學分以示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