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誰做誘餌
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 作者:九指神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能否攻克趙國,誰都沒有把握,畢竟,趙王歇和陳餘都是經曆過大陣仗的,趙歇還曾經在巨鹿被困數月,在守城上頗有心得。哪怕是章邯王離兩路大軍圍困,趙歇也扛住了。
何況趙軍兵多。趙國之兵足足有20萬之眾。
戰國時期,趙國也是兵學鼎盛,出過一大批傑出的兵家的。趙奢、廉頗、李牧等等,和秦國也曾經打得有來有迴。當然,提起趙國的兵家還會有人提起那個趙括,但是不得不說,能指揮數十萬大軍,在武安君白起手下硬扛40多天,趙括帶兵的能力也還說得過去,隻不過戰略能力差了一些。
數萬客軍要攻打趙國,如何取勝?不要說取勝,現在看,隻要能戰損小一些,都已經算是難題了。
韓信坐在席子上。
張村的椅子其實很舒服,但是那個東西攜帶並不方便,在營帳中進行戰略討論,還是坐在席子上更舒服一些。韓信的麵前是一張巨大的地圖。朱砂筆標注了我軍和趙軍的位置、數量。
這一段時間,韓信軍中放出了大量的斥候、測繪隊,已經把從這裏到趙國的地形、軍情探得清清楚楚,在這張圖上,沒有什麽秘密了。
“趙國兵多,我軍人少,以少勝多的要點是如何選擇戰場。把敵人放到我們選定的戰場裏,讓他兵多的優勢變成劣勢,就可以了。”韓信微笑著說。
所有部將都睜大了眼睛。
作戰誰都會,進行兵團部署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得,而決定戰爭戰略的能力,隻有少數人可行。如韓信這樣,一句話點題,說清楚作戰方略的,幾乎沒有人能做到。
“那麽。如何選擇?選擇哪裏做戰場呢?”張耳忍不住問。韓信說的好有道理。如果選擇一個我軍擅長、敵軍不擅長的戰場作為決戰之地,確實有可能以少勝多。
“選一個擺不開十萬大軍的戰場。”韓信的手指在地圖上推進,最後定在了山區的一處。
這是太行山山麓的一處重鎮,地勢險峻,是趙國和魏國之間的邊界關隘。在山麓之中,有一個低窪的穀地,這個穀地不算小,可也不算大,就是那種能放置軍隊,但是又放不下太多軍隊的規模。恰好符合韓信所說“擺不開十萬大軍”的戰場。
“井陘口。”張耳念著這處關隘的名稱。
“不錯,張先生您曾經做過趙國的國相,對趙軍情況應該很了解,對趙國的山川地理也了解,如果我放出風聲去,說我們從太行山出兵伐趙,趙歇會不會在此等候我們?”
井陘口是太行山中最重要的一處關隘,又是西麵國家攻打趙國的要道,自古易守難攻。選擇這裏做戰場?空間尺寸倒是符合你說的放不下十萬人。但是這個關隘對守方有優勢啊,我們連關都破不了,談什麽選擇戰場?
“始皇帝十五年,秦軍伐趙,在井陘關遇到李牧將軍,最後力戰不下,秦軍敗走……”張耳迴顧曆史,“這個關不好破啊!”
“嗯,破關的事情可以先放一下,這個空間我喜歡,幾萬人放在這裏根本施展不開,趙軍雖然多,但是我們一口一口吃,也能把它吃掉。”韓信揉揉下巴,似乎認準了這個戰場。
“眼下陳餘部下的佐將中,有一個叫做李左車的,正是李牧的孫子,自幼習得兵法,知兵書懂戰略。而且井陘關又是其先祖李牧的成名之地,李左車對井陘關的情況應該了解很多。雖然不一定如將軍這張圖這樣清楚,但井陘關的攻守之利,李左車一定清楚。”
“哦?還有這樣的人,那需要留意一下。”韓信點點頭,卻並沒有放棄自己的想法,用手掌在地圖上空虛空撫摸,順著等高線的密度,做出升降的動作,如同撫摸山脊和山穀。韓信對地圖的感覺非常好,在張村第一次看到軍事地圖,就喜歡上了這種東西。
其餘跟隨韓信的將領,也都被韓信逼著學習看地圖,雖然對地圖沒有韓信這樣敏感,卻也能看得懂山川地勢的情況。就有人拿著尺子一點一點去測量井陘關區域的空間,盤算這裏能展開多少部隊,又測量從自己軍營到井陘關的距離,計算部隊行進所需要的時間和後勤情況。
大家都覺得很難。
“別想那麽複雜,井陘關雖然易守難攻,但是關隘上能放的部隊並不多。我們選一隻小隊,趁夜色繞過井陘關,從它背後奪關,也花不了多少力氣……”韓信指著地圖上一些山溝的小路,勾畫出一個繞背攻擊井陘關的路線。眾人眼睛一亮。
“奪關不是難題,難的是要讓趙歇把部隊一點一點都送進來,放到井陘關的穀地裏,給我吃掉!”韓信說,“這就需要一個誘餌,夠肥夠香的誘餌。誘敵來攻。”
張耳咳嗽了一聲,有將軍轉臉過來看張耳,張耳不好意思的說:“韓將軍,大概我可以成為這個誘餌。對方的將領是陳餘,我就是他必要殺之後快的人。隻要說我在井陘關穀地,張耳必然領軍來攻……”
張耳陳餘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張耳說自己是這個誘餌,很多人也點點頭。張耳以為這就是韓信留下自己、帶自己在這裏開會的原因,想到這裏,內心一股悲涼之氣,自己的常山國被奪,自己隻能托庇於劉邦帳下,現在要為了和陳餘的生死之仇,作為誘餌在戰場上,等候陳餘領兵來攻嗎?這就是自己的宿命嗎?如果這就是宿命,那就讓自己在這一戰發揮自己的作用吧!我張耳也可以效法樊於期,以大好頭顱來誘殺敵人!
“你不夠。”韓信的聲音輕柔,但是聽在張耳的耳中,卻是冷冰冰的,似乎要打破自己的驕傲。怎麽我連做誘餌的資格都沒有嗎?
“要讓趙軍利令智昏,舍得投入重兵來我們選定的戰場,你張耳先生的分量還不夠,得是一軍統帥、加上全軍的生死——這個誘餌,得是我韓信才行。”
何況趙軍兵多。趙國之兵足足有20萬之眾。
戰國時期,趙國也是兵學鼎盛,出過一大批傑出的兵家的。趙奢、廉頗、李牧等等,和秦國也曾經打得有來有迴。當然,提起趙國的兵家還會有人提起那個趙括,但是不得不說,能指揮數十萬大軍,在武安君白起手下硬扛40多天,趙括帶兵的能力也還說得過去,隻不過戰略能力差了一些。
數萬客軍要攻打趙國,如何取勝?不要說取勝,現在看,隻要能戰損小一些,都已經算是難題了。
韓信坐在席子上。
張村的椅子其實很舒服,但是那個東西攜帶並不方便,在營帳中進行戰略討論,還是坐在席子上更舒服一些。韓信的麵前是一張巨大的地圖。朱砂筆標注了我軍和趙軍的位置、數量。
這一段時間,韓信軍中放出了大量的斥候、測繪隊,已經把從這裏到趙國的地形、軍情探得清清楚楚,在這張圖上,沒有什麽秘密了。
“趙國兵多,我軍人少,以少勝多的要點是如何選擇戰場。把敵人放到我們選定的戰場裏,讓他兵多的優勢變成劣勢,就可以了。”韓信微笑著說。
所有部將都睜大了眼睛。
作戰誰都會,進行兵團部署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得,而決定戰爭戰略的能力,隻有少數人可行。如韓信這樣,一句話點題,說清楚作戰方略的,幾乎沒有人能做到。
“那麽。如何選擇?選擇哪裏做戰場呢?”張耳忍不住問。韓信說的好有道理。如果選擇一個我軍擅長、敵軍不擅長的戰場作為決戰之地,確實有可能以少勝多。
“選一個擺不開十萬大軍的戰場。”韓信的手指在地圖上推進,最後定在了山區的一處。
這是太行山山麓的一處重鎮,地勢險峻,是趙國和魏國之間的邊界關隘。在山麓之中,有一個低窪的穀地,這個穀地不算小,可也不算大,就是那種能放置軍隊,但是又放不下太多軍隊的規模。恰好符合韓信所說“擺不開十萬大軍”的戰場。
“井陘口。”張耳念著這處關隘的名稱。
“不錯,張先生您曾經做過趙國的國相,對趙軍情況應該很了解,對趙國的山川地理也了解,如果我放出風聲去,說我們從太行山出兵伐趙,趙歇會不會在此等候我們?”
井陘口是太行山中最重要的一處關隘,又是西麵國家攻打趙國的要道,自古易守難攻。選擇這裏做戰場?空間尺寸倒是符合你說的放不下十萬人。但是這個關隘對守方有優勢啊,我們連關都破不了,談什麽選擇戰場?
“始皇帝十五年,秦軍伐趙,在井陘關遇到李牧將軍,最後力戰不下,秦軍敗走……”張耳迴顧曆史,“這個關不好破啊!”
“嗯,破關的事情可以先放一下,這個空間我喜歡,幾萬人放在這裏根本施展不開,趙軍雖然多,但是我們一口一口吃,也能把它吃掉。”韓信揉揉下巴,似乎認準了這個戰場。
“眼下陳餘部下的佐將中,有一個叫做李左車的,正是李牧的孫子,自幼習得兵法,知兵書懂戰略。而且井陘關又是其先祖李牧的成名之地,李左車對井陘關的情況應該了解很多。雖然不一定如將軍這張圖這樣清楚,但井陘關的攻守之利,李左車一定清楚。”
“哦?還有這樣的人,那需要留意一下。”韓信點點頭,卻並沒有放棄自己的想法,用手掌在地圖上空虛空撫摸,順著等高線的密度,做出升降的動作,如同撫摸山脊和山穀。韓信對地圖的感覺非常好,在張村第一次看到軍事地圖,就喜歡上了這種東西。
其餘跟隨韓信的將領,也都被韓信逼著學習看地圖,雖然對地圖沒有韓信這樣敏感,卻也能看得懂山川地勢的情況。就有人拿著尺子一點一點去測量井陘關區域的空間,盤算這裏能展開多少部隊,又測量從自己軍營到井陘關的距離,計算部隊行進所需要的時間和後勤情況。
大家都覺得很難。
“別想那麽複雜,井陘關雖然易守難攻,但是關隘上能放的部隊並不多。我們選一隻小隊,趁夜色繞過井陘關,從它背後奪關,也花不了多少力氣……”韓信指著地圖上一些山溝的小路,勾畫出一個繞背攻擊井陘關的路線。眾人眼睛一亮。
“奪關不是難題,難的是要讓趙歇把部隊一點一點都送進來,放到井陘關的穀地裏,給我吃掉!”韓信說,“這就需要一個誘餌,夠肥夠香的誘餌。誘敵來攻。”
張耳咳嗽了一聲,有將軍轉臉過來看張耳,張耳不好意思的說:“韓將軍,大概我可以成為這個誘餌。對方的將領是陳餘,我就是他必要殺之後快的人。隻要說我在井陘關穀地,張耳必然領軍來攻……”
張耳陳餘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張耳說自己是這個誘餌,很多人也點點頭。張耳以為這就是韓信留下自己、帶自己在這裏開會的原因,想到這裏,內心一股悲涼之氣,自己的常山國被奪,自己隻能托庇於劉邦帳下,現在要為了和陳餘的生死之仇,作為誘餌在戰場上,等候陳餘領兵來攻嗎?這就是自己的宿命嗎?如果這就是宿命,那就讓自己在這一戰發揮自己的作用吧!我張耳也可以效法樊於期,以大好頭顱來誘殺敵人!
“你不夠。”韓信的聲音輕柔,但是聽在張耳的耳中,卻是冷冰冰的,似乎要打破自己的驕傲。怎麽我連做誘餌的資格都沒有嗎?
“要讓趙軍利令智昏,舍得投入重兵來我們選定的戰場,你張耳先生的分量還不夠,得是一軍統帥、加上全軍的生死——這個誘餌,得是我韓信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