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人口人口還是人口
強明:我將現代物資搬運到大明 作者:菜籽配蝦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崇禎十七年,四月初一,今天風和日麗,溫度也有二十多度,實在是一個好天氣!
徐堃開著車,帶著崇禎,周後,還有昭仁,朱媺娖去京城東麵。
因為在京城與通州之間,要興建一座新城,或者說工業園區更恰當!
之所以選擇這裏,因為這裏有漕運,距離天津也更近,未來一旦發展起來,可以通過漕運,海運,將大量商品運送到大明各地!
路上,依然能看到大量拖拉機,在田地裏耕種。
同時還有不少科學院農學院的人,正在田間地頭教百姓們如何耕種紅薯,土豆。這個時節種植紅薯土豆還不算晚。
這些日子,徐堃可是弄來了不少農業視頻,農業書籍,古人也不是笨蛋,戶部與工部裏,還是有不少善於種地的小官員。
如今是大變革時期,不少人還是很有眼光的,知道抓住機會。
不少選拔上來的小官員,一點也不保守,抓住機會就饑渴的學習知識,然後立刻投入到實踐中。
這些人本來就會種地,一通百通,他們自己就能從大明現有耕種的作物中,找到相似的,這樣學習起來就快很多。
“哇,是奶奶耶!”昭仁指著遠處喊道。
徐堃也看到了,自己的奶奶趙翠蘭,果然在地頭上,被一群人圍著,向她請教一些農業問題。
徐堃立刻將車子停在不遠處,帶著崇禎他們下車。當然,後麵跟著的護衛,也都是紛紛跟上。
徐堃的奶奶趙翠蘭,其實隻有小學文化,但種地絕對是一把好手,論技術,不比他爺爺差!
當年他爺爺是結婚後當兵的,後來生了他爸,爺爺那時候還沒複員迴家。奶奶就是一個人在老家照顧孩子,還要照顧家裏的十畝地,將家裏照顧的井井有條,是個超級能幹的女人。
圍著趙翠蘭的那些人員,大部分都是科學院“進修”過的小官員,大部分都是八九品的小官。
這些人都嗅到了風向,都想抓住機會,若是能做出一番事業,將來必定能平步青雲.
這些人看到崇禎他們過來,趕緊跪拜!
“奶奶!”
小昭仁沒那麽多講究,開心地衝過去!
趙翠蘭也很開心,卻沒有去抱昭仁,喊道:“哎呀,小乖乖,奶奶身上有泥,不能抱你!”
“嘻嘻,沒關係,奶奶,昭仁不嫌棄的!”小丫頭還是堅持撲到趙翠蘭的懷裏。
徐堃也走過去,關心地問道:“奶,累不累?要是累了就休息,你是我叔請來的專家,可不是讓你來種地的。你指導他們就行了!”
趙翠蘭卻強調道:“什麽專家不專家的,我也是農民。再說了,你看電視上,袁教授那麽大年紀了,不也是經常去田間地頭,我還不到七十歲,怕啥?”
崇禎也關心地說道:“徐嬸兒,你的身體要緊。該休息就休息!”
周後走過去,毫不嫌棄的拉著奶奶的手,對身邊她給奶奶安排的幾個宮女太監,小聲的詢問著。
趙翠蘭說道:“陛下,我不累。再說了,你給我安排了好幾個人照顧,還有保鏢,累不到我,就是動動嘴的事情!”
崇禎點了點頭,對那些官員問道:“你們都認真學,這都是寶貴的經驗,未來對你們受用無窮!”
“遵旨!”
“奶,我們還要去工地上看看我爺爺他們,就不陪你了!晚上咱們一家一起吃飯!”徐堃強調道。
“去吧,去吧,路上慢點!”
徐堃他們坐上車,繼續往新城的工地趕去!
徐堃指著地上的道路說道:“這路也得修,直接修到天津,未來天津港,肯定會有大量貨物。”
“不過修路是個苦活,等抓到大量韃子的俘虜,讓他們來給我們修路!”徐堃強調道。
崇禎疑惑的說道:“你不是說,基建能吸納大量勞動力嗎?將工作機會給老百姓,給他們多發點工錢,不是很好?”
徐堃解釋道:“叔,基建的確能吸納大量勞動力,但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你要明白,大明是一個小農經濟社會,大部分百姓還是喜歡耕地,認為種地才是最穩妥的方式。一旦天下太平,老百姓還是想種地。農忙時節,哪有那麽多勞動力啊?”
“你可知道,英國工業革命的時候,為了將農民吸納到城裏做工,甚至直接搞出了圈地運動,上演了一出羊吃人的戲碼。”
“要讓老百姓放棄種地,進入工廠,這是個不小的問題!”
崇禎點了點頭,問道:“那麽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也不能說沒有,首先人都是逐利的,隻要工錢給足,百姓肯定心動。所以前期工業化,決不能放給私人,也就是交給資本,隻能由皇室與國家主導,讓利一部分利潤給百姓,吸納他們過來!”
“同時,後期咱們得逐步將土地國有,建立國有農場,規模化種植,這樣就不需要那麽多農民,釋放一部分農民進入工廠!”
“所以說,人口,人口,還是人口,這也是我為啥盡可能的讓李自成投降,而不是打的頭破血流。那些人口在這個時候都是很寶貴的。”
“未來咱們大明的人,要遍布全世界,多幾百萬人,就能將這個時間縮短很多很多。”
一旁的朱媺娖,忍不住說道:“哥,還得從醫療衛生出發,降低孕婦難產的幾率,降低嬰兒的夭折率才行。”
徐堃稱讚道:“沒錯,除了鼓勵生育外,還得加強醫療衛生水平的提升。大明現在的孕婦難產率與新生嬰兒死亡率都很高,五歲以下孩童的夭折率也很高。這都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崇禎問道:“那麽後世那位偉大的教員,他是怎麽做的?”
“大力發展鄉村赤腳醫生,同時開展全民的衛生教育,各種宣傳。所以我們不僅僅要開設學校,還得成立各種宣傳隊,弄一些宣傳科技與醫療衛生的片子,到時候成立放映隊,讓他們去下麵大力宣傳!”
一路上,崇禎都在不斷的詢問徐堃各種問題,直到他們來到了新城的工地!
徐堃開著車,帶著崇禎,周後,還有昭仁,朱媺娖去京城東麵。
因為在京城與通州之間,要興建一座新城,或者說工業園區更恰當!
之所以選擇這裏,因為這裏有漕運,距離天津也更近,未來一旦發展起來,可以通過漕運,海運,將大量商品運送到大明各地!
路上,依然能看到大量拖拉機,在田地裏耕種。
同時還有不少科學院農學院的人,正在田間地頭教百姓們如何耕種紅薯,土豆。這個時節種植紅薯土豆還不算晚。
這些日子,徐堃可是弄來了不少農業視頻,農業書籍,古人也不是笨蛋,戶部與工部裏,還是有不少善於種地的小官員。
如今是大變革時期,不少人還是很有眼光的,知道抓住機會。
不少選拔上來的小官員,一點也不保守,抓住機會就饑渴的學習知識,然後立刻投入到實踐中。
這些人本來就會種地,一通百通,他們自己就能從大明現有耕種的作物中,找到相似的,這樣學習起來就快很多。
“哇,是奶奶耶!”昭仁指著遠處喊道。
徐堃也看到了,自己的奶奶趙翠蘭,果然在地頭上,被一群人圍著,向她請教一些農業問題。
徐堃立刻將車子停在不遠處,帶著崇禎他們下車。當然,後麵跟著的護衛,也都是紛紛跟上。
徐堃的奶奶趙翠蘭,其實隻有小學文化,但種地絕對是一把好手,論技術,不比他爺爺差!
當年他爺爺是結婚後當兵的,後來生了他爸,爺爺那時候還沒複員迴家。奶奶就是一個人在老家照顧孩子,還要照顧家裏的十畝地,將家裏照顧的井井有條,是個超級能幹的女人。
圍著趙翠蘭的那些人員,大部分都是科學院“進修”過的小官員,大部分都是八九品的小官。
這些人都嗅到了風向,都想抓住機會,若是能做出一番事業,將來必定能平步青雲.
這些人看到崇禎他們過來,趕緊跪拜!
“奶奶!”
小昭仁沒那麽多講究,開心地衝過去!
趙翠蘭也很開心,卻沒有去抱昭仁,喊道:“哎呀,小乖乖,奶奶身上有泥,不能抱你!”
“嘻嘻,沒關係,奶奶,昭仁不嫌棄的!”小丫頭還是堅持撲到趙翠蘭的懷裏。
徐堃也走過去,關心地問道:“奶,累不累?要是累了就休息,你是我叔請來的專家,可不是讓你來種地的。你指導他們就行了!”
趙翠蘭卻強調道:“什麽專家不專家的,我也是農民。再說了,你看電視上,袁教授那麽大年紀了,不也是經常去田間地頭,我還不到七十歲,怕啥?”
崇禎也關心地說道:“徐嬸兒,你的身體要緊。該休息就休息!”
周後走過去,毫不嫌棄的拉著奶奶的手,對身邊她給奶奶安排的幾個宮女太監,小聲的詢問著。
趙翠蘭說道:“陛下,我不累。再說了,你給我安排了好幾個人照顧,還有保鏢,累不到我,就是動動嘴的事情!”
崇禎點了點頭,對那些官員問道:“你們都認真學,這都是寶貴的經驗,未來對你們受用無窮!”
“遵旨!”
“奶,我們還要去工地上看看我爺爺他們,就不陪你了!晚上咱們一家一起吃飯!”徐堃強調道。
“去吧,去吧,路上慢點!”
徐堃他們坐上車,繼續往新城的工地趕去!
徐堃指著地上的道路說道:“這路也得修,直接修到天津,未來天津港,肯定會有大量貨物。”
“不過修路是個苦活,等抓到大量韃子的俘虜,讓他們來給我們修路!”徐堃強調道。
崇禎疑惑的說道:“你不是說,基建能吸納大量勞動力嗎?將工作機會給老百姓,給他們多發點工錢,不是很好?”
徐堃解釋道:“叔,基建的確能吸納大量勞動力,但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你要明白,大明是一個小農經濟社會,大部分百姓還是喜歡耕地,認為種地才是最穩妥的方式。一旦天下太平,老百姓還是想種地。農忙時節,哪有那麽多勞動力啊?”
“你可知道,英國工業革命的時候,為了將農民吸納到城裏做工,甚至直接搞出了圈地運動,上演了一出羊吃人的戲碼。”
“要讓老百姓放棄種地,進入工廠,這是個不小的問題!”
崇禎點了點頭,問道:“那麽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也不能說沒有,首先人都是逐利的,隻要工錢給足,百姓肯定心動。所以前期工業化,決不能放給私人,也就是交給資本,隻能由皇室與國家主導,讓利一部分利潤給百姓,吸納他們過來!”
“同時,後期咱們得逐步將土地國有,建立國有農場,規模化種植,這樣就不需要那麽多農民,釋放一部分農民進入工廠!”
“所以說,人口,人口,還是人口,這也是我為啥盡可能的讓李自成投降,而不是打的頭破血流。那些人口在這個時候都是很寶貴的。”
“未來咱們大明的人,要遍布全世界,多幾百萬人,就能將這個時間縮短很多很多。”
一旁的朱媺娖,忍不住說道:“哥,還得從醫療衛生出發,降低孕婦難產的幾率,降低嬰兒的夭折率才行。”
徐堃稱讚道:“沒錯,除了鼓勵生育外,還得加強醫療衛生水平的提升。大明現在的孕婦難產率與新生嬰兒死亡率都很高,五歲以下孩童的夭折率也很高。這都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崇禎問道:“那麽後世那位偉大的教員,他是怎麽做的?”
“大力發展鄉村赤腳醫生,同時開展全民的衛生教育,各種宣傳。所以我們不僅僅要開設學校,還得成立各種宣傳隊,弄一些宣傳科技與醫療衛生的片子,到時候成立放映隊,讓他們去下麵大力宣傳!”
一路上,崇禎都在不斷的詢問徐堃各種問題,直到他們來到了新城的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