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審判漢奸
強明:我將現代物資搬運到大明 作者:菜籽配蝦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305章 審判漢奸
後續的那些旗人罪行,其實跟代善的都差不多。可以說他們的雙手都沾滿了漢人百姓的鮮血。
他們的榮華富貴,就是建立在漢人百姓的累累白骨之上的。這些人統統被判了絞刑!
等到處死了二十多個韃子後,孟兆祥才又繼續開口。
“剩下的那些韃子,不是說他們不該死,也不是說他們就不用死。隻是還有比他們更該死的人。”
“相比於韃子,那些漢奸賣國賊,那些擁兵自重,不聽調令,不肩負軍人的使命,抵抗外敵的人更該死!”
“將罪臣吳三桂帶上來了!”
隨著孟兆祥的話音落下,整個刑場的氣氛驟然一變。
如果說之前審判滿人時,百姓們的情緒是憤怒與仇恨交織,那麽此刻,提到漢奸賣國賊時,百姓們的情緒則更加激烈,甚至帶著一種深深的恥辱與憎惡。
自古以來,老百姓都是更痛恨漢奸!
“吳三桂!”這個名字一出口,人群中頓時爆發出一陣震天的怒吼。
“狗漢奸!罪該萬死!”
“殺千刀的,賣國賊,老天爺白讓你轉生為人!”
吳三桂他本是明朝的邊關大將,甚至是大明最後的希望,無數人對他寄予厚望,
徐堃與崇禎幾次給他機會,不可謂不重視他。可他還是執迷不悟,在關鍵時刻背叛了大明,投靠了滿清。
嚴格來說,他比左良玉,劉良佐這些人還可恨。徐堃可沒給左良玉他們多少機會。
這就叫給臉不要臉,自然更可恨,可氣!
吳三桂被押上高台時,頭上依舊蒙著布袋。士兵粗暴地扯下布袋,露出了他那張憔悴的臉。
他的眼神中帶著幾分惶恐,幾分不甘,但更多的是絕望。他知道,今天他無論如何也逃不過這一劫。
吳三桂自然不是視死如歸的人,不然也不會投降。他是個利己主義者,這樣的人肯定怕死!
孟兆祥冷冷地看著吳三桂,緩緩展開手中的卷軸,開始宣讀他的罪行。
“罪臣吳三桂,原為我大明山海關總兵,肩負守土之責,卻在其位不謀其政,擁兵自重,不聽朝廷調令。崇禎十五年,東虜入關,吳三桂不思抵抗,反而暗中與東虜勾結,意圖叛國投敵。崇禎十七年,吳三桂公然背叛大明,引清兵入關,致使山海關失守,無數百姓慘遭屠戮,大明江山岌岌可危!”
孟兆祥每讀一句,百姓們的憤怒便增加一分。吳三桂的罪行,不僅僅是背叛,更是對整個大明百姓的背叛。
“吳三桂,你可知罪?”孟兆祥厲聲問道。
吳三桂低著頭,沉默不語。他知道,無論他說什麽,都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他的沉默,更加激怒了台下的百姓。
“殺了他!”
“千刀萬剮!”
“淩遲處死!”
百姓們的怒吼聲此起彼伏,仿佛要將吳三桂生吞活剝。
孟兆祥冷冷地看著吳三桂,繼續宣讀判決:“吳三桂,背叛國家,引狼入室,罪無可赦!現判處吳三桂絞刑!誅吳家滿門!”
吳三桂聽到這個判決,身體猛地一顫,臉色瞬間變得慘白。
當吳三桂被吊在絞刑架子上的時候,內心的恐懼再也控製不住。說到底,此時此刻他才三十多歲。
“我悔啊!”吳三桂喊完這句,腳下一空,人就被吊了起來。
幾分鍾後,吳三桂徹底沒了動靜,台下的百姓們爆發出震天的歡唿聲。
“這就是漢奸的下場!”有人高聲喊道。
“漢奸比韃子還可恨!”另一個人附和道
“大明萬歲!”
“陛下萬歲!”
崇禎坐在高台上,冷冷地看著這一切。他的心中沒有一絲波瀾,仿佛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吳三桂的背叛,曾經讓他痛心疾首,可現在他隻覺得無關痛癢。
“帶下一個罪臣,寧完我!”孟兆祥的聲音再次響起。
這寧完我也是多爾袞的智囊,隻是這次多爾袞出征,帶走了範文程與洪承疇,讓他留在盛京處理一些政務。於是就被徐堃給抓住了!
寧完我被押上高台時,臉上帶著幾分不屑與傲慢。他似乎並不認為自己有罪,反而覺得自己是“識時務者為俊傑”。
他始終認為,是大明先對不起他,不重用他這種人才,他是良禽擇木而棲。
然而,當他看到台下百姓們憤怒的眼神時,他的傲慢瞬間消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一絲恐懼。
孟兆祥冷冷地宣讀寧完我的罪行:“寧完我,原為我大明邊民,投靠東虜,助紂為虐,殘害我大明百姓。其罪一,為東虜出謀劃策,攻掠我大明城池;其罪二,親自參與屠殺我大明百姓,其罪三,蠱惑邊將投降東虜,致使我大明防線崩潰……”
寧完我的罪行一條條被宣讀出來,百姓們的憤怒也達到了頂點。
寧完我知道自己必死,大吼道:“我無罪,大明無能,護不住邊民,難道讓我等伸著脖子被殺?”
此時,崇禎忍不住開口道:“寧完我,我大明沒護住邊民,是我大明的責任,是朕的責任。朕認!”
“若是投靠李自成這些人,朕今日都可以饒恕你。可你千不該,萬不該,替異族出謀劃策,殘害同族。其罪不可恕!”
說完崇禎擺了擺手!
寧完我終於意識到自己的處境,開始拚命掙紮,試圖為自己辯解:“我是被逼的!我是被逼的!”
沒有人會聽他的辯解。孟兆祥冷冷地宣判:“寧完我,背叛國家,助紂為虐,罪無可赦!現判處絞刑!”
寧完我很快也沒了聲息,他的下場與吳三桂並無二致。百姓們的歡唿聲再次響起,在慶祝又一個漢奸的伏法。
接下來,左良玉、劉良佐等一批擁兵自重、不聽調令的將領也被一一押上高台。他們的罪行雖然不及吳三桂和寧完我那般嚴重,但他們的不作為和擁兵自重,同樣讓大明陷入了危機。
“左良玉,擁兵自重,不聽調令,致使東虜長驅直入,太子率兵問罪,依然執迷不悟,罪無可赦!現判處斬立決!”
“劉良佐,擁兵自重,不思抵抗,致使我大明防線崩潰,罪無可赦!現判處斬立決!”
……
左良玉這些人就沒用絞刑,而是直接殺頭。畢竟他們還沒投降韃子,罪名稍微輕一點,就讓他們少受點罪。
這自然也是徐堃提議的,畢竟他是個心善且公平的人!
隨著一個個漢奸被處決,百姓們的情緒逐漸平複下來。他們知道,這些漢奸的伏法,不僅僅是對他們個人的懲罰,更是對整個大明的警示。
“凡背叛國家者,必遭天譴!”有人高聲喊道。
“大明萬歲!陛下萬歲!”百姓們的歡唿聲再次響起。
……
後續的那些旗人罪行,其實跟代善的都差不多。可以說他們的雙手都沾滿了漢人百姓的鮮血。
他們的榮華富貴,就是建立在漢人百姓的累累白骨之上的。這些人統統被判了絞刑!
等到處死了二十多個韃子後,孟兆祥才又繼續開口。
“剩下的那些韃子,不是說他們不該死,也不是說他們就不用死。隻是還有比他們更該死的人。”
“相比於韃子,那些漢奸賣國賊,那些擁兵自重,不聽調令,不肩負軍人的使命,抵抗外敵的人更該死!”
“將罪臣吳三桂帶上來了!”
隨著孟兆祥的話音落下,整個刑場的氣氛驟然一變。
如果說之前審判滿人時,百姓們的情緒是憤怒與仇恨交織,那麽此刻,提到漢奸賣國賊時,百姓們的情緒則更加激烈,甚至帶著一種深深的恥辱與憎惡。
自古以來,老百姓都是更痛恨漢奸!
“吳三桂!”這個名字一出口,人群中頓時爆發出一陣震天的怒吼。
“狗漢奸!罪該萬死!”
“殺千刀的,賣國賊,老天爺白讓你轉生為人!”
吳三桂他本是明朝的邊關大將,甚至是大明最後的希望,無數人對他寄予厚望,
徐堃與崇禎幾次給他機會,不可謂不重視他。可他還是執迷不悟,在關鍵時刻背叛了大明,投靠了滿清。
嚴格來說,他比左良玉,劉良佐這些人還可恨。徐堃可沒給左良玉他們多少機會。
這就叫給臉不要臉,自然更可恨,可氣!
吳三桂被押上高台時,頭上依舊蒙著布袋。士兵粗暴地扯下布袋,露出了他那張憔悴的臉。
他的眼神中帶著幾分惶恐,幾分不甘,但更多的是絕望。他知道,今天他無論如何也逃不過這一劫。
吳三桂自然不是視死如歸的人,不然也不會投降。他是個利己主義者,這樣的人肯定怕死!
孟兆祥冷冷地看著吳三桂,緩緩展開手中的卷軸,開始宣讀他的罪行。
“罪臣吳三桂,原為我大明山海關總兵,肩負守土之責,卻在其位不謀其政,擁兵自重,不聽朝廷調令。崇禎十五年,東虜入關,吳三桂不思抵抗,反而暗中與東虜勾結,意圖叛國投敵。崇禎十七年,吳三桂公然背叛大明,引清兵入關,致使山海關失守,無數百姓慘遭屠戮,大明江山岌岌可危!”
孟兆祥每讀一句,百姓們的憤怒便增加一分。吳三桂的罪行,不僅僅是背叛,更是對整個大明百姓的背叛。
“吳三桂,你可知罪?”孟兆祥厲聲問道。
吳三桂低著頭,沉默不語。他知道,無論他說什麽,都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他的沉默,更加激怒了台下的百姓。
“殺了他!”
“千刀萬剮!”
“淩遲處死!”
百姓們的怒吼聲此起彼伏,仿佛要將吳三桂生吞活剝。
孟兆祥冷冷地看著吳三桂,繼續宣讀判決:“吳三桂,背叛國家,引狼入室,罪無可赦!現判處吳三桂絞刑!誅吳家滿門!”
吳三桂聽到這個判決,身體猛地一顫,臉色瞬間變得慘白。
當吳三桂被吊在絞刑架子上的時候,內心的恐懼再也控製不住。說到底,此時此刻他才三十多歲。
“我悔啊!”吳三桂喊完這句,腳下一空,人就被吊了起來。
幾分鍾後,吳三桂徹底沒了動靜,台下的百姓們爆發出震天的歡唿聲。
“這就是漢奸的下場!”有人高聲喊道。
“漢奸比韃子還可恨!”另一個人附和道
“大明萬歲!”
“陛下萬歲!”
崇禎坐在高台上,冷冷地看著這一切。他的心中沒有一絲波瀾,仿佛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吳三桂的背叛,曾經讓他痛心疾首,可現在他隻覺得無關痛癢。
“帶下一個罪臣,寧完我!”孟兆祥的聲音再次響起。
這寧完我也是多爾袞的智囊,隻是這次多爾袞出征,帶走了範文程與洪承疇,讓他留在盛京處理一些政務。於是就被徐堃給抓住了!
寧完我被押上高台時,臉上帶著幾分不屑與傲慢。他似乎並不認為自己有罪,反而覺得自己是“識時務者為俊傑”。
他始終認為,是大明先對不起他,不重用他這種人才,他是良禽擇木而棲。
然而,當他看到台下百姓們憤怒的眼神時,他的傲慢瞬間消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一絲恐懼。
孟兆祥冷冷地宣讀寧完我的罪行:“寧完我,原為我大明邊民,投靠東虜,助紂為虐,殘害我大明百姓。其罪一,為東虜出謀劃策,攻掠我大明城池;其罪二,親自參與屠殺我大明百姓,其罪三,蠱惑邊將投降東虜,致使我大明防線崩潰……”
寧完我的罪行一條條被宣讀出來,百姓們的憤怒也達到了頂點。
寧完我知道自己必死,大吼道:“我無罪,大明無能,護不住邊民,難道讓我等伸著脖子被殺?”
此時,崇禎忍不住開口道:“寧完我,我大明沒護住邊民,是我大明的責任,是朕的責任。朕認!”
“若是投靠李自成這些人,朕今日都可以饒恕你。可你千不該,萬不該,替異族出謀劃策,殘害同族。其罪不可恕!”
說完崇禎擺了擺手!
寧完我終於意識到自己的處境,開始拚命掙紮,試圖為自己辯解:“我是被逼的!我是被逼的!”
沒有人會聽他的辯解。孟兆祥冷冷地宣判:“寧完我,背叛國家,助紂為虐,罪無可赦!現判處絞刑!”
寧完我很快也沒了聲息,他的下場與吳三桂並無二致。百姓們的歡唿聲再次響起,在慶祝又一個漢奸的伏法。
接下來,左良玉、劉良佐等一批擁兵自重、不聽調令的將領也被一一押上高台。他們的罪行雖然不及吳三桂和寧完我那般嚴重,但他們的不作為和擁兵自重,同樣讓大明陷入了危機。
“左良玉,擁兵自重,不聽調令,致使東虜長驅直入,太子率兵問罪,依然執迷不悟,罪無可赦!現判處斬立決!”
“劉良佐,擁兵自重,不思抵抗,致使我大明防線崩潰,罪無可赦!現判處斬立決!”
……
左良玉這些人就沒用絞刑,而是直接殺頭。畢竟他們還沒投降韃子,罪名稍微輕一點,就讓他們少受點罪。
這自然也是徐堃提議的,畢竟他是個心善且公平的人!
隨著一個個漢奸被處決,百姓們的情緒逐漸平複下來。他們知道,這些漢奸的伏法,不僅僅是對他們個人的懲罰,更是對整個大明的警示。
“凡背叛國家者,必遭天譴!”有人高聲喊道。
“大明萬歲!陛下萬歲!”百姓們的歡唿聲再次響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