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塵與了凡和尚沿著禪林的青石小徑緩緩前行,四周靜謐,唯有偶爾傳來的鳥鳴聲。空塵微笑著開口:“了凡大師或許不知,我當初,正是在暗夜修羅的引領下,搭乘您的船隻,才來到仙瀾島。”
了凡和尚微微一愣,隨即臉上浮現出一抹溫和笑意:“哦?原來你我竟還有這般緣分。”說罷,他輕輕歎了口氣,目光飄向遠方,似陷入迴憶。
“早年,我在清平國時,與一位女子相識。那時,我們一同嬉戲玩耍,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時光。她天真爛漫,猶如春日暖陽,照進了我的心。然而,她的父母極為反對我們在一起,諸多阻攔。”了凡和尚的聲音漸漸低沉,帶著一絲悵然,“後來,那女子竟因此……香消玉殞。”
空塵默默聽著,神色中滿是同情。
“那女子離世後,我悲痛欲絕。於是,孤身來到了仙瀾島。後來,隨著修為慢慢提升,我便時常往返於清平國與仙瀾島。起初,每次迴到清平國,我都會去她墓前,跟她講講心裏話,緬懷往昔種種。在清平國時,我竟意外得了個機緣,借此突破到了築基期。”了凡和尚滿是感慨。
空塵輕聲道:“這或許也是她在天之靈對你的庇佑。”
了凡和尚微微點頭,臉上浮現出釋然的笑容:“是啊,如今我已看開,她若泉下有知,想必也希望我能灑脫生活。”
兩人相視一笑,繼續漫步前行,溫暖的陽光灑在了凡和尚身上,仿佛將那段過往的悲傷漸漸驅散。
在了凡和尚的引領下,二人很快便來到了一間古樸的禪房。禪房的門半掩著,透著一股靜謐祥和的氣息。
剛踏入禪房,空塵便瞧見一位身形富態的和尚,正是大悟和尚。大悟和尚那麵容透著無盡的慈悲,眉眼間滿是溫和笑意,仿佛能包容世間萬物。
大悟和尚眼中瞬間閃過一抹驚喜,雙手合十,微笑著說道:“小友果然如約而至,老衲在此已等候多時,正盼著與小友一同探討佛理,共悟禪機呢。”
空塵趕忙恭敬迴禮,態度謙遜地說道:“晚輩不敢當,能聆聽大師教誨,實乃晚輩之榮幸。”
大悟和尚開口道:“小友身上的塵明珠,靈性非凡,上次一見,便令老衲印象深刻。”
空塵聽聞,應了一聲,隨後取出塵明珠。隻見塵明珠上泛著淡淡的微光,那光芒柔和而神秘,如同夜空中閃爍的星辰,又似幽潭中蕩漾的波光,隱隱與周圍的天地靈氣相互唿應。
大悟和尚接過塵明珠,仔細觀摩一番,不禁讚歎道:“了不得,了不得啊!此法器非凡。你看這光芒流轉,靈氣內斂,其中似乎蘊含著一種超脫塵世的空性。看來此寶,極有可能是之前某位高僧大德的法器,曆經歲月流轉,如今與小友結緣。此寶老衲聽聞過,未想到今日竟有緣得見,實屬幸事。”言罷,大悟和尚輕輕將塵明珠遞還給空塵。
空塵收好塵明珠,誠懇說道:“晚輩此次前來,一是應大師之約,二來晚輩如今身處煉氣期九層,境界突破艱難,特來向大師求教,希望能從中尋得啟發,突破困境。”
大悟和尚微微點頭,目光望向遠方,似在思索。片刻後,他抬手從一旁的花瓶中取出一朵鮮花,花瓣粉嫩嬌豔,還帶著清晨的露珠,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晶瑩的光芒。他輕輕撚著花枝,緩緩說道:“世間萬物,皆如這花,因種種因緣際會,得以綻放。陽光、雨露、土壤,皆是促成其盛開之緣。然而,緣聚緣散,終有凋零之時,此乃空性之體現。”
空塵低頭思索片刻,心中若有所悟,緩緩接過話道:“大師所言極是。這花雖會凋零,但其盛開之美,已留世間。正如修行之人,雖知一切皆空,卻不應放棄對道的追尋。這追尋的過程,便是緣起,即便最終緣滅,也已留下痕跡。”
一旁的了凡和尚也加入討論:“不錯,這世間萬物,皆在這緣起緣滅之中。我們不應執著於結果,而應珍視緣聚之時,用心體悟其中的禪機,方能離道更近一步。”
大悟和尚輕輕點頭,目光中滿是讚許:“小友年紀輕輕,對緣起性空竟有如此深刻見解,實在難得。”
空塵謙遜道:“大師謬讚,晚輩隻是略有感悟,還望大師多多指點,晚輩願洗耳恭聽,以求在這修行之路上,能豁然開朗,更上一層樓。”
三人圍坐於禪房,你來我往,探討之聲不絕於耳,歡聲笑語不時在禪房中迴蕩。大悟和尚愈發覺得空塵宛如知音,對其才華更是讚賞有加,滿心歡喜能得此機緣,與空塵深入交流。
自那之後的一段時日裏,大悟和尚與空塵展開了一場又一場激烈的辯論,常常不知不覺便通宵達旦。空塵思維敏銳,妙語連珠,見解獨到。每談及一部晦澀經文,他總能信手拈來諸多典故,為其解讀增添光彩。
在辯論的閑暇時光,空塵在寺院內潛心進修。每日,他伴著悠揚的晨鍾暮鼓,沉浸於經文的研讀之中。盡管在這段時間裏,他在煉氣境界上並未取得實質性的提升,但空塵能清晰地感覺到,自己對佛法有了更深的感悟。他深知,這份沉澱至關重要。
隨著對佛法研習的日益精進,空塵發覺自己似乎愈發容易與那塵明珠產生感應。這一日,空塵如往日一般,將塵明珠放置在身側,而後靜下心來,專注思索這件法寶蘊含的奧秘。思索間,不知不覺進入了甚深的禪定。
在禪定的奇妙境界中,空塵眼前的景象陡然一變,隻見塵明珠光芒閃爍,其上竟浮現出一幅幅影像。起初,畫麵模糊,似蒙著一層薄紗,隨著光芒漸盛,影像逐漸清晰。空塵震驚地看到,那是過去的場景,古老的寺廟中,僧人們誦經禮佛,香煙嫋嫋,莊嚴肅穆。緊接著,畫麵一轉,又出現了一些奇異的景象,似是未來的片段。
正當空塵沉浸在這震撼之中時,耳邊忽然傳來一陣縹緲的聲音。他凝神細聽,竟是一位高僧在講經說法。高僧的聲音沉穩而有力,仿佛穿透了時空的界限。原來,許多修行高深者,在壽元將盡,或離開某地時,會將自己的神識烙印在物體上。這些物體或是法器,或是其它尋常之物。
此刻,塵明珠助他感應到各處的神識烙印。這些烙印所蘊含的智慧與力量,如涓涓細流般注入他的心識。有的烙印讓他瞬間開悟,原本困擾他許久的修行難題,此刻迎刃而解,對佛理的參悟更上一層樓。有的烙印則助他修為提升,體內靈力湧動,仿佛受到某種強大力量的牽引,不斷凝聚。
空塵深知,這是千載難逢的機遇,他全身心沉浸其中,盡情汲取著神識烙印中的精華。
了凡和尚微微一愣,隨即臉上浮現出一抹溫和笑意:“哦?原來你我竟還有這般緣分。”說罷,他輕輕歎了口氣,目光飄向遠方,似陷入迴憶。
“早年,我在清平國時,與一位女子相識。那時,我們一同嬉戲玩耍,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時光。她天真爛漫,猶如春日暖陽,照進了我的心。然而,她的父母極為反對我們在一起,諸多阻攔。”了凡和尚的聲音漸漸低沉,帶著一絲悵然,“後來,那女子竟因此……香消玉殞。”
空塵默默聽著,神色中滿是同情。
“那女子離世後,我悲痛欲絕。於是,孤身來到了仙瀾島。後來,隨著修為慢慢提升,我便時常往返於清平國與仙瀾島。起初,每次迴到清平國,我都會去她墓前,跟她講講心裏話,緬懷往昔種種。在清平國時,我竟意外得了個機緣,借此突破到了築基期。”了凡和尚滿是感慨。
空塵輕聲道:“這或許也是她在天之靈對你的庇佑。”
了凡和尚微微點頭,臉上浮現出釋然的笑容:“是啊,如今我已看開,她若泉下有知,想必也希望我能灑脫生活。”
兩人相視一笑,繼續漫步前行,溫暖的陽光灑在了凡和尚身上,仿佛將那段過往的悲傷漸漸驅散。
在了凡和尚的引領下,二人很快便來到了一間古樸的禪房。禪房的門半掩著,透著一股靜謐祥和的氣息。
剛踏入禪房,空塵便瞧見一位身形富態的和尚,正是大悟和尚。大悟和尚那麵容透著無盡的慈悲,眉眼間滿是溫和笑意,仿佛能包容世間萬物。
大悟和尚眼中瞬間閃過一抹驚喜,雙手合十,微笑著說道:“小友果然如約而至,老衲在此已等候多時,正盼著與小友一同探討佛理,共悟禪機呢。”
空塵趕忙恭敬迴禮,態度謙遜地說道:“晚輩不敢當,能聆聽大師教誨,實乃晚輩之榮幸。”
大悟和尚開口道:“小友身上的塵明珠,靈性非凡,上次一見,便令老衲印象深刻。”
空塵聽聞,應了一聲,隨後取出塵明珠。隻見塵明珠上泛著淡淡的微光,那光芒柔和而神秘,如同夜空中閃爍的星辰,又似幽潭中蕩漾的波光,隱隱與周圍的天地靈氣相互唿應。
大悟和尚接過塵明珠,仔細觀摩一番,不禁讚歎道:“了不得,了不得啊!此法器非凡。你看這光芒流轉,靈氣內斂,其中似乎蘊含著一種超脫塵世的空性。看來此寶,極有可能是之前某位高僧大德的法器,曆經歲月流轉,如今與小友結緣。此寶老衲聽聞過,未想到今日竟有緣得見,實屬幸事。”言罷,大悟和尚輕輕將塵明珠遞還給空塵。
空塵收好塵明珠,誠懇說道:“晚輩此次前來,一是應大師之約,二來晚輩如今身處煉氣期九層,境界突破艱難,特來向大師求教,希望能從中尋得啟發,突破困境。”
大悟和尚微微點頭,目光望向遠方,似在思索。片刻後,他抬手從一旁的花瓶中取出一朵鮮花,花瓣粉嫩嬌豔,還帶著清晨的露珠,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晶瑩的光芒。他輕輕撚著花枝,緩緩說道:“世間萬物,皆如這花,因種種因緣際會,得以綻放。陽光、雨露、土壤,皆是促成其盛開之緣。然而,緣聚緣散,終有凋零之時,此乃空性之體現。”
空塵低頭思索片刻,心中若有所悟,緩緩接過話道:“大師所言極是。這花雖會凋零,但其盛開之美,已留世間。正如修行之人,雖知一切皆空,卻不應放棄對道的追尋。這追尋的過程,便是緣起,即便最終緣滅,也已留下痕跡。”
一旁的了凡和尚也加入討論:“不錯,這世間萬物,皆在這緣起緣滅之中。我們不應執著於結果,而應珍視緣聚之時,用心體悟其中的禪機,方能離道更近一步。”
大悟和尚輕輕點頭,目光中滿是讚許:“小友年紀輕輕,對緣起性空竟有如此深刻見解,實在難得。”
空塵謙遜道:“大師謬讚,晚輩隻是略有感悟,還望大師多多指點,晚輩願洗耳恭聽,以求在這修行之路上,能豁然開朗,更上一層樓。”
三人圍坐於禪房,你來我往,探討之聲不絕於耳,歡聲笑語不時在禪房中迴蕩。大悟和尚愈發覺得空塵宛如知音,對其才華更是讚賞有加,滿心歡喜能得此機緣,與空塵深入交流。
自那之後的一段時日裏,大悟和尚與空塵展開了一場又一場激烈的辯論,常常不知不覺便通宵達旦。空塵思維敏銳,妙語連珠,見解獨到。每談及一部晦澀經文,他總能信手拈來諸多典故,為其解讀增添光彩。
在辯論的閑暇時光,空塵在寺院內潛心進修。每日,他伴著悠揚的晨鍾暮鼓,沉浸於經文的研讀之中。盡管在這段時間裏,他在煉氣境界上並未取得實質性的提升,但空塵能清晰地感覺到,自己對佛法有了更深的感悟。他深知,這份沉澱至關重要。
隨著對佛法研習的日益精進,空塵發覺自己似乎愈發容易與那塵明珠產生感應。這一日,空塵如往日一般,將塵明珠放置在身側,而後靜下心來,專注思索這件法寶蘊含的奧秘。思索間,不知不覺進入了甚深的禪定。
在禪定的奇妙境界中,空塵眼前的景象陡然一變,隻見塵明珠光芒閃爍,其上竟浮現出一幅幅影像。起初,畫麵模糊,似蒙著一層薄紗,隨著光芒漸盛,影像逐漸清晰。空塵震驚地看到,那是過去的場景,古老的寺廟中,僧人們誦經禮佛,香煙嫋嫋,莊嚴肅穆。緊接著,畫麵一轉,又出現了一些奇異的景象,似是未來的片段。
正當空塵沉浸在這震撼之中時,耳邊忽然傳來一陣縹緲的聲音。他凝神細聽,竟是一位高僧在講經說法。高僧的聲音沉穩而有力,仿佛穿透了時空的界限。原來,許多修行高深者,在壽元將盡,或離開某地時,會將自己的神識烙印在物體上。這些物體或是法器,或是其它尋常之物。
此刻,塵明珠助他感應到各處的神識烙印。這些烙印所蘊含的智慧與力量,如涓涓細流般注入他的心識。有的烙印讓他瞬間開悟,原本困擾他許久的修行難題,此刻迎刃而解,對佛理的參悟更上一層樓。有的烙印則助他修為提升,體內靈力湧動,仿佛受到某種強大力量的牽引,不斷凝聚。
空塵深知,這是千載難逢的機遇,他全身心沉浸其中,盡情汲取著神識烙印中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