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你有沒有感覺到老二跟以前很不一樣了?
開局朱高煦圍城,忽悠他當皇帝 作者:慵懶的大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文華殿。
朱棣把道衍和尚請到了宮中,一同商議這件事。
“道衍,你說裴伯耆和陳天平突然出現在京城,這會不會是老二在搗鬼?”
朱棣覺得裴伯耆和陳天平突然出現在京城,這本身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因為大明為了防止流民的存在,是不允許普通百姓隨意遷徙的。
如果確實有事情需要去外地,必須到當地官府申請路引。
不然被沿途的官兵查到,那可是要重罰的。
裴伯耆和陳天平能千裏迢迢從安南國逃出來,還能成功逃到京城來,這不得不令人懷疑。
“殿下,你的意思是他們是受漢王的指使來誣陷世子的?”
道衍和尚並沒有發表自己的主觀看法,而是順著朱棣的話問道。
“沒錯。”
“老二對於繼承人這個位置一直都覬覦著,平日裏隻要老大那邊有點什麽風吹草動,老二就會跑的比兔子還快來找本王告狀。”
“可現在老大發生了這麽大的一件事,他還沒來找本王。”
“肯定是他心虛了。”
果然,朱棣跟朱允炆料想的一樣,因為朱高煦沒有第一時間出來借機踩朱高熾,朱棣已經開始懷疑他了。
“既然殿下怕漢王與世子兄弟不和。”
“何不讓漢王早日就藩?”
本來內心就偏向朱高熾的道衍和尚見朱棣懷疑朱高煦,果斷提出讓朱高煦外出就藩。
隻要朱高煦去就藩了,朱高熾的繼承人之位就徹底穩固了。
“老二畢竟在靖難中幫助本王功勞頗豐。”
“如果本王就這麽讓他外出就藩,恐怕會讓他覺得本王不近人情。”
“剛幫本王奪了天下,本王就把他驅逐出了京城。”
朱棣心裏還是對朱高煦有些愧疚的,他不想這麽快就把朱高煦放出去就藩。
“可漢王一直這麽針對世子,兄弟不和,乃曆代皇室的大忌呀。”
道衍和尚繼續勸說道。
“先等等吧。”
“如果他沒有來找本王,那本王在這件事結束後,就讓他就藩雲南。”
朱棣還是想給朱高煦一個機會。
他能容忍朱高煦跟朱高熾正麵競爭,但如果是背後搞這種小動作的話,他是不能忍的。
“殿下!”
“漢王求見!”
朱棣話音剛落,三保太監就過來稟報朱高煦到了。
“老二來了?”
朱高煦的突然到來,讓朱棣內心覺得裴伯耆和陳天平的事情很有可能跟朱高煦沒有關係。
因為他了解朱高煦,朱高煦雖然在戰場上廝殺是一把好手,但腦袋確實比較簡單。
他做事的思維邏輯都是一條線的,不會拐彎。
如果裴伯耆和陳天平是朱高煦派過來的,朱高煦肯定會因為心虛不敢來,怕朱棣懷疑這件事跟他有瓜葛。
但如果他來了,這反倒讓朱棣對他沒有了疑心。
“對,漢王殿下火急火燎的,說有要事跟你稟報。”
三保太監說道。
“讓他進來吧。”
朱棣點點頭,讓三保太監帶朱高煦進來。
“父王!”
“兒臣聽說安南國有舊臣來京,說現任胡氏國王是謀朝篡位的。”
朱高煦一進來就和平常一樣,直奔主題。
絲毫看不出來,他就是背後的主謀。
“老二,看來你在本王身邊安插的眼線不少嘛。”
“本王剛知道這件事,你就過來了。”
朱棣其實早就知道身邊有人給朱高煦通風報信,但他並沒有管。
因為真正絕密的消息,朱高煦是得不到的。
比如上次他跟解縉的關於更換繼承人的消息,朱高煦就完全不知道。
現在突然跟朱高煦說這個問題,隻是想敲打一下他。
你爹永遠是你爹,你玩的那些東西,都是你爹玩剩下的。
“嘿嘿。”
“兒臣,這不是不關心父王,想為父王分憂嗎?”
朱高煦打了個哈哈。
“廢話少說,這件事本王已經決定派人去安南國重新調查了。”
“如果調查出來的結果跟他們兩邊任何一邊說的不一樣,本王一定不會輕饒的。”
朱棣已經基本判定朱高煦不是裴伯耆和陳天平背後的推手。
但他也不想讓朱高煦插手這件事。
“父王,現在你突然派人去安南國調查,這不是打草驚蛇嗎?”
“安南國王篡位都那麽久了,安南國內恐怕早就被他清洗了一遍,明麵上根本調查不出來個所以然。”
“再過十日,就是建文的壽辰,按照慣例,周邊小國都要派大臣過來祝壽。”
“如果安南國過來的那兩個人是真的,到時候隻要讓他們跟安南國的使臣現場對質一番,自然就能知道孰是孰非了。”
朱高煦按照朱允炆的提供的辦法,跟朱棣侃侃而談。
他說著說著,突然發現朱棣看自己的眼神開始不對勁起來。
“父王,兒臣說的哪裏有問題嗎?”
朱高煦停了下來,還以為他哪句話說的有問題。
“沒有,你說的很有道理。”
“本王就依你說的辦。”
“你先下去吧。”
朱棣並沒有跟朱高煦多說什麽,直接就答應了他提出的辦法,並讓他下去。
這也是朱高煦第一次跟朱棣提意見,他這麽爽快就答應的。
還讓朱高煦有點不敢相信。
“兒臣告退。”
朱高煦迴過神後朝朱棣作了個揖,便退了出去。
臨走的時候,他還瞥了一眼道衍和尚。
眼神裏已經沒有了靖難時期的崇敬,反而是變得有些不屑。
他原來想讓道衍和尚支持他當繼承人,可道衍和尚卻一直對其態度冷淡。
奪嫡之爭,你不占我這邊就是反對我。
所以在朱高煦有了朱允炆助力後,對道衍和尚也是很不屑。
甚至還想過在他當上皇帝後要好好地羞辱道衍和尚一番。
你不是天天念阿彌陀佛嗎?
等我當了皇帝,命令你去道觀裏當道士!
道衍和尚也注意到了朱高煦的眼神。
他知道朱高煦是個眥眥必報的人,所以他心裏也開始盤算著快速地幫朱高熾消除這個隱患。
等到朱高煦離開文華殿後。
朱棣忙問道衍和尚:“你有沒有感覺到老二跟以前很不一樣了?”
朱棣把道衍和尚請到了宮中,一同商議這件事。
“道衍,你說裴伯耆和陳天平突然出現在京城,這會不會是老二在搗鬼?”
朱棣覺得裴伯耆和陳天平突然出現在京城,這本身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因為大明為了防止流民的存在,是不允許普通百姓隨意遷徙的。
如果確實有事情需要去外地,必須到當地官府申請路引。
不然被沿途的官兵查到,那可是要重罰的。
裴伯耆和陳天平能千裏迢迢從安南國逃出來,還能成功逃到京城來,這不得不令人懷疑。
“殿下,你的意思是他們是受漢王的指使來誣陷世子的?”
道衍和尚並沒有發表自己的主觀看法,而是順著朱棣的話問道。
“沒錯。”
“老二對於繼承人這個位置一直都覬覦著,平日裏隻要老大那邊有點什麽風吹草動,老二就會跑的比兔子還快來找本王告狀。”
“可現在老大發生了這麽大的一件事,他還沒來找本王。”
“肯定是他心虛了。”
果然,朱棣跟朱允炆料想的一樣,因為朱高煦沒有第一時間出來借機踩朱高熾,朱棣已經開始懷疑他了。
“既然殿下怕漢王與世子兄弟不和。”
“何不讓漢王早日就藩?”
本來內心就偏向朱高熾的道衍和尚見朱棣懷疑朱高煦,果斷提出讓朱高煦外出就藩。
隻要朱高煦去就藩了,朱高熾的繼承人之位就徹底穩固了。
“老二畢竟在靖難中幫助本王功勞頗豐。”
“如果本王就這麽讓他外出就藩,恐怕會讓他覺得本王不近人情。”
“剛幫本王奪了天下,本王就把他驅逐出了京城。”
朱棣心裏還是對朱高煦有些愧疚的,他不想這麽快就把朱高煦放出去就藩。
“可漢王一直這麽針對世子,兄弟不和,乃曆代皇室的大忌呀。”
道衍和尚繼續勸說道。
“先等等吧。”
“如果他沒有來找本王,那本王在這件事結束後,就讓他就藩雲南。”
朱棣還是想給朱高煦一個機會。
他能容忍朱高煦跟朱高熾正麵競爭,但如果是背後搞這種小動作的話,他是不能忍的。
“殿下!”
“漢王求見!”
朱棣話音剛落,三保太監就過來稟報朱高煦到了。
“老二來了?”
朱高煦的突然到來,讓朱棣內心覺得裴伯耆和陳天平的事情很有可能跟朱高煦沒有關係。
因為他了解朱高煦,朱高煦雖然在戰場上廝殺是一把好手,但腦袋確實比較簡單。
他做事的思維邏輯都是一條線的,不會拐彎。
如果裴伯耆和陳天平是朱高煦派過來的,朱高煦肯定會因為心虛不敢來,怕朱棣懷疑這件事跟他有瓜葛。
但如果他來了,這反倒讓朱棣對他沒有了疑心。
“對,漢王殿下火急火燎的,說有要事跟你稟報。”
三保太監說道。
“讓他進來吧。”
朱棣點點頭,讓三保太監帶朱高煦進來。
“父王!”
“兒臣聽說安南國有舊臣來京,說現任胡氏國王是謀朝篡位的。”
朱高煦一進來就和平常一樣,直奔主題。
絲毫看不出來,他就是背後的主謀。
“老二,看來你在本王身邊安插的眼線不少嘛。”
“本王剛知道這件事,你就過來了。”
朱棣其實早就知道身邊有人給朱高煦通風報信,但他並沒有管。
因為真正絕密的消息,朱高煦是得不到的。
比如上次他跟解縉的關於更換繼承人的消息,朱高煦就完全不知道。
現在突然跟朱高煦說這個問題,隻是想敲打一下他。
你爹永遠是你爹,你玩的那些東西,都是你爹玩剩下的。
“嘿嘿。”
“兒臣,這不是不關心父王,想為父王分憂嗎?”
朱高煦打了個哈哈。
“廢話少說,這件事本王已經決定派人去安南國重新調查了。”
“如果調查出來的結果跟他們兩邊任何一邊說的不一樣,本王一定不會輕饒的。”
朱棣已經基本判定朱高煦不是裴伯耆和陳天平背後的推手。
但他也不想讓朱高煦插手這件事。
“父王,現在你突然派人去安南國調查,這不是打草驚蛇嗎?”
“安南國王篡位都那麽久了,安南國內恐怕早就被他清洗了一遍,明麵上根本調查不出來個所以然。”
“再過十日,就是建文的壽辰,按照慣例,周邊小國都要派大臣過來祝壽。”
“如果安南國過來的那兩個人是真的,到時候隻要讓他們跟安南國的使臣現場對質一番,自然就能知道孰是孰非了。”
朱高煦按照朱允炆的提供的辦法,跟朱棣侃侃而談。
他說著說著,突然發現朱棣看自己的眼神開始不對勁起來。
“父王,兒臣說的哪裏有問題嗎?”
朱高煦停了下來,還以為他哪句話說的有問題。
“沒有,你說的很有道理。”
“本王就依你說的辦。”
“你先下去吧。”
朱棣並沒有跟朱高煦多說什麽,直接就答應了他提出的辦法,並讓他下去。
這也是朱高煦第一次跟朱棣提意見,他這麽爽快就答應的。
還讓朱高煦有點不敢相信。
“兒臣告退。”
朱高煦迴過神後朝朱棣作了個揖,便退了出去。
臨走的時候,他還瞥了一眼道衍和尚。
眼神裏已經沒有了靖難時期的崇敬,反而是變得有些不屑。
他原來想讓道衍和尚支持他當繼承人,可道衍和尚卻一直對其態度冷淡。
奪嫡之爭,你不占我這邊就是反對我。
所以在朱高煦有了朱允炆助力後,對道衍和尚也是很不屑。
甚至還想過在他當上皇帝後要好好地羞辱道衍和尚一番。
你不是天天念阿彌陀佛嗎?
等我當了皇帝,命令你去道觀裏當道士!
道衍和尚也注意到了朱高煦的眼神。
他知道朱高煦是個眥眥必報的人,所以他心裏也開始盤算著快速地幫朱高熾消除這個隱患。
等到朱高煦離開文華殿後。
朱棣忙問道衍和尚:“你有沒有感覺到老二跟以前很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