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鄭和出海
開局朱高煦圍城,忽悠他當皇帝 作者:慵懶的大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了,鄭公公。”
“父王讓你此次出海,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消滅陳祖義。”
“這個陳祖義,在洪武年間就很猖獗。”
“太祖皇帝對他也是恨之入骨。”
“可能是太祖皇帝在地下也想助你一臂之力,昨夜特意托夢給我,讓我寫了幾個紙條交給你,讓你在出海以後再看。”
朱高煦說著從兜裏掏出了幾個用錦囊包著的紙條遞給了鄭和。
當然,這也是朱允炆的手筆。
朱允炆知道鄭和是個聰明人,自然不會信這些紙條是所謂的太祖皇帝托夢所得。
但他依舊這麽做的目的,就是想讓鄭和知道朱高煦並不是像表麵上看起來這麽魯莽而愚蠢。
他要讓鄭和以為朱高煦是個大智若愚的人。
這樣鄭和就會覺得幫助朱高煦奪得皇位,就是幫助朱棣,幫助大明。
心裏不會有什麽負擔。
“小的謝過太祖皇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鄭和雖然不信這是太祖皇帝托夢所得,但既然朱高煦這麽說了,他還是非常恭敬地雙手接過這幾個錦囊。
並朝孝陵明樓的方向磕了好幾個響頭。
“祝鄭公公出海成功。”
朱高煦朝鄭和拱了拱手,親自把他送出了院子。
出了院子後,鄭和看著手裏的錦囊,苦笑了一下。
“沒想到漢王都開始學習諸葛亮了。”
顯然,鄭和並不太相信朱高煦這幾個錦囊能幫到他什麽。
但他還是把這幾個錦囊塞進了懷裏。
......
“皇兄,弟弟我剛才做的不錯吧?”
送走了鄭和後,朱高煦急匆匆地跑迴來問朱允炆邀功。
“皇弟,你做的很好!”
“如果沒有你,朕前麵鋪墊的再好,也沒有用。”
“皇弟不愧是有大帝之資的人。”
朱允炆非常配合地給朱高煦提供了情緒價值。
“哈哈,皇兄謬讚了。”
“這還是多虧了皇兄的幫忙。”
經過朱允炆長時間的調教,朱高煦沒有像以前那樣把功勞全攬在自己身上了,表現的還有點謙虛。
“皇兄,你說這鄭和真的能一舉消滅陳祖義嗎?”
朱高煦笑了一下,然後又有些擔憂地問道。
雖然他很相信朱允炆,但陳祖義能縱橫南洋那麽久,還多次成功逃脫太祖皇帝的追捕,肯定是有幾把刷子的。
所以他對於鄭和能不能像朱允炆說的那樣一舉拿下陳祖義還是有些疑慮。
“皇弟,讓箭矢飛一會兒。”
朱允炆不置可否道。
......
半年後,工部按照朱棣的吩咐專門為鄭和這次出海打造的船隻如期下水。
朱允炆作為名義上的皇帝,還親自出席了鄭和船隊的出海儀式。
當朱允炆來到鄭和船隊的錨地,看到那傳說中的寶船的時候,作為一個親眼看過後世航空母艦的人,他都被深深的震撼到了。
這些寶船兩百餘艘,尺寸有大有小。
大的長四十四丈四尺,寬一十八丈。
小一點的長三十七丈,寬一十五丈。
每艘船上都有十幾張巨型船帆,也隻有這種巨型船帆才能帶得動這些寶船。
有對比才有傷害。
看到這些即將遠航的寶船,朱允炆聯想起了《加勒比海盜》裏那些海盜船和東印度公司的武裝戰船。
他們這些船,在大明的寶船麵前,簡直就像是發育不完全一樣。
朱允炆甚至想著,這些寶船即使不動用船上的火炮,就是在海上去撞,也能把那些海盜船和武裝戰船給撞的粉碎。
“算起時間來,鄭和才是掀起大航海時代的先驅。”
“如果大明不進行閉關鎖國,而是鼓勵商人出海,並佐以水師保護。”
“那日不落帝國可就是大明了。”
“到時候,世界上就沒有那麽多叫維多利亞的地方了。”
“更多的是叫建文城或者建文港。”
“而且海外貿易可以獲取大量的財富,這樣就不用擔心大明到後麵因為給士兵發不起軍餉而亡國了。”
朱允炆看著這支在當今世界鶴立雞群的船隊,不禁在心裏盤算著大明未來的發展方向。
“吉時已到!”
“揚帆!”
“起航!”
隨著鄭和的一聲高唿,這支當今世界上最龐大的船隊正式起航了。
雖然船隊有大小船隻兩百餘艘,船員兩萬七千餘人。
但起航的時候並沒有任何混亂,而是顯得井井有條。
這支船隊組織跟大明陸軍一樣,還是分為前營,左營,中軍,右營和後營。
他們各司其職,有負責中樞指揮的旗艦,有負責戰鬥的護衛船,還有負責補給和支援的補給船。
儼然就是一個古代版的航母艦隊。
鄭和船隊出海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陳祖義耳朵裏。
此時,他已經不再是那個每天親自帶領手下,在南洋各大航線上劫道的海盜頭子了。
而是在渤林邦國當上了國王。
“兩百多艘大船?”
“他們不會是來攻打我的吧?”
陳祖義得知這個消息後,本能地想到這支龐大的船隊是奔著他來的。
畢竟他現在還是大明朝廷最大的通緝犯。
懸賞金額高達五十萬兩白銀。
要知道大明現在一年的稅收也才一千八百萬兩白銀。
相當於抓三十六個陳祖義,獲得的收入就能頂大明一年的稅收了。
當然這銀子可能是稅前的,稅後的是多少,隻有領過才知道。
“大王,根據我們得到的消息,應該不是來攻打我們的。”
“他們出海的目的是為了向南洋和西洋沿海的國家宣揚大明的威德,讓這些國家派遣使者前去大明朝貢。”
“而且這支船隊的船隻很大,都是大明工部專門定製的。”
“如果他們是為攻打我們的話,直接使用大明水師的船隻就行了,不必特意打造這些巨船。”
陳祖義的手下搖頭說道。
“也是。”
“朱元璋當年派那麽多人來攻打我,都最終無功而返。”
“現在他兒子想來打我,也沒有那麽容易。”
“我想朱棣派這支船隊出來,估計是為了拉攏沿海的那些小國,為他篡位做準備。”
陳祖義臉色放鬆了下來。
“朱棣和他老子一樣,是個好大喜功的人。”
“他為了拉攏這些沿海小國,肯定在這支船隊上準備了不少金銀財寶。”
陳祖義突然眼前一亮,臉上露出獰笑。
“父王讓你此次出海,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消滅陳祖義。”
“這個陳祖義,在洪武年間就很猖獗。”
“太祖皇帝對他也是恨之入骨。”
“可能是太祖皇帝在地下也想助你一臂之力,昨夜特意托夢給我,讓我寫了幾個紙條交給你,讓你在出海以後再看。”
朱高煦說著從兜裏掏出了幾個用錦囊包著的紙條遞給了鄭和。
當然,這也是朱允炆的手筆。
朱允炆知道鄭和是個聰明人,自然不會信這些紙條是所謂的太祖皇帝托夢所得。
但他依舊這麽做的目的,就是想讓鄭和知道朱高煦並不是像表麵上看起來這麽魯莽而愚蠢。
他要讓鄭和以為朱高煦是個大智若愚的人。
這樣鄭和就會覺得幫助朱高煦奪得皇位,就是幫助朱棣,幫助大明。
心裏不會有什麽負擔。
“小的謝過太祖皇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鄭和雖然不信這是太祖皇帝托夢所得,但既然朱高煦這麽說了,他還是非常恭敬地雙手接過這幾個錦囊。
並朝孝陵明樓的方向磕了好幾個響頭。
“祝鄭公公出海成功。”
朱高煦朝鄭和拱了拱手,親自把他送出了院子。
出了院子後,鄭和看著手裏的錦囊,苦笑了一下。
“沒想到漢王都開始學習諸葛亮了。”
顯然,鄭和並不太相信朱高煦這幾個錦囊能幫到他什麽。
但他還是把這幾個錦囊塞進了懷裏。
......
“皇兄,弟弟我剛才做的不錯吧?”
送走了鄭和後,朱高煦急匆匆地跑迴來問朱允炆邀功。
“皇弟,你做的很好!”
“如果沒有你,朕前麵鋪墊的再好,也沒有用。”
“皇弟不愧是有大帝之資的人。”
朱允炆非常配合地給朱高煦提供了情緒價值。
“哈哈,皇兄謬讚了。”
“這還是多虧了皇兄的幫忙。”
經過朱允炆長時間的調教,朱高煦沒有像以前那樣把功勞全攬在自己身上了,表現的還有點謙虛。
“皇兄,你說這鄭和真的能一舉消滅陳祖義嗎?”
朱高煦笑了一下,然後又有些擔憂地問道。
雖然他很相信朱允炆,但陳祖義能縱橫南洋那麽久,還多次成功逃脫太祖皇帝的追捕,肯定是有幾把刷子的。
所以他對於鄭和能不能像朱允炆說的那樣一舉拿下陳祖義還是有些疑慮。
“皇弟,讓箭矢飛一會兒。”
朱允炆不置可否道。
......
半年後,工部按照朱棣的吩咐專門為鄭和這次出海打造的船隻如期下水。
朱允炆作為名義上的皇帝,還親自出席了鄭和船隊的出海儀式。
當朱允炆來到鄭和船隊的錨地,看到那傳說中的寶船的時候,作為一個親眼看過後世航空母艦的人,他都被深深的震撼到了。
這些寶船兩百餘艘,尺寸有大有小。
大的長四十四丈四尺,寬一十八丈。
小一點的長三十七丈,寬一十五丈。
每艘船上都有十幾張巨型船帆,也隻有這種巨型船帆才能帶得動這些寶船。
有對比才有傷害。
看到這些即將遠航的寶船,朱允炆聯想起了《加勒比海盜》裏那些海盜船和東印度公司的武裝戰船。
他們這些船,在大明的寶船麵前,簡直就像是發育不完全一樣。
朱允炆甚至想著,這些寶船即使不動用船上的火炮,就是在海上去撞,也能把那些海盜船和武裝戰船給撞的粉碎。
“算起時間來,鄭和才是掀起大航海時代的先驅。”
“如果大明不進行閉關鎖國,而是鼓勵商人出海,並佐以水師保護。”
“那日不落帝國可就是大明了。”
“到時候,世界上就沒有那麽多叫維多利亞的地方了。”
“更多的是叫建文城或者建文港。”
“而且海外貿易可以獲取大量的財富,這樣就不用擔心大明到後麵因為給士兵發不起軍餉而亡國了。”
朱允炆看著這支在當今世界鶴立雞群的船隊,不禁在心裏盤算著大明未來的發展方向。
“吉時已到!”
“揚帆!”
“起航!”
隨著鄭和的一聲高唿,這支當今世界上最龐大的船隊正式起航了。
雖然船隊有大小船隻兩百餘艘,船員兩萬七千餘人。
但起航的時候並沒有任何混亂,而是顯得井井有條。
這支船隊組織跟大明陸軍一樣,還是分為前營,左營,中軍,右營和後營。
他們各司其職,有負責中樞指揮的旗艦,有負責戰鬥的護衛船,還有負責補給和支援的補給船。
儼然就是一個古代版的航母艦隊。
鄭和船隊出海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陳祖義耳朵裏。
此時,他已經不再是那個每天親自帶領手下,在南洋各大航線上劫道的海盜頭子了。
而是在渤林邦國當上了國王。
“兩百多艘大船?”
“他們不會是來攻打我的吧?”
陳祖義得知這個消息後,本能地想到這支龐大的船隊是奔著他來的。
畢竟他現在還是大明朝廷最大的通緝犯。
懸賞金額高達五十萬兩白銀。
要知道大明現在一年的稅收也才一千八百萬兩白銀。
相當於抓三十六個陳祖義,獲得的收入就能頂大明一年的稅收了。
當然這銀子可能是稅前的,稅後的是多少,隻有領過才知道。
“大王,根據我們得到的消息,應該不是來攻打我們的。”
“他們出海的目的是為了向南洋和西洋沿海的國家宣揚大明的威德,讓這些國家派遣使者前去大明朝貢。”
“而且這支船隊的船隻很大,都是大明工部專門定製的。”
“如果他們是為攻打我們的話,直接使用大明水師的船隻就行了,不必特意打造這些巨船。”
陳祖義的手下搖頭說道。
“也是。”
“朱元璋當年派那麽多人來攻打我,都最終無功而返。”
“現在他兒子想來打我,也沒有那麽容易。”
“我想朱棣派這支船隊出來,估計是為了拉攏沿海的那些小國,為他篡位做準備。”
陳祖義臉色放鬆了下來。
“朱棣和他老子一樣,是個好大喜功的人。”
“他為了拉攏這些沿海小國,肯定在這支船隊上準備了不少金銀財寶。”
陳祖義突然眼前一亮,臉上露出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