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將功贖過
開局朱高煦圍城,忽悠他當皇帝 作者:慵懶的大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文華殿。
“豈有此理!”
“真是豈有此理!”
“來人!”
“立刻去浙江把王海這個叛徒給本王抓迴來!”
“本王要誅他九族!”
朱棣在看完了金忠呈上來的關於王海勾結倭寇的證據,頓時勃然大怒。
“這個王海是誰舉薦到浙江當都指揮使的?”
“把他也給本王殺了!”
正在氣頭上的朱棣又補充了一句。
此話一出,文華殿裏的人麵麵相覷,都不敢說話。
“怎麽了?”
“難道這個人殺不得嗎?”
朱棣見現場的眾人都愣愣的看著他,他更加生氣了。
“殿下,舉薦王海擔任浙江都指揮使的是漢王。”
鄭和小聲的提醒了一句。
“啊?”
“是老二?”
朱棣有點尷尬了。
他被氣昏了,都忘了王海曾經是朱高煦的部將。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老二犯錯,本王也要嚴懲!”
可朱棣是個要麵子的人。
現在把狠話都說了出來,要是不給朱高煦一點懲罰,他覺得麵子上過不去。
“快!”
“去把老二給本王叫過來!”
朱棣一擺手,讓鄭和去通知朱高煦過來受罰。
金忠聽到這個消息,心裏一陣暢快,他此行的目的已經達成兩成了。
很快,朱高煦被鄭和帶到了文華殿前。
“漢王!”
“燕王正在氣頭上,你可千萬不要跟他頂撞。”
“到時候我幫你敲敲邊鼓,這件事說不定就過去了。”
鄭和叫上朱高煦後,他怕朱高煦又跟朱棣杠上。
到時候朱棣要被氣的拿刀去砍朱高煦,萬一沒攔住,朱高煦可就卒了。
“鄭公公放心,我不會頂撞老頭子的。”
朱高煦見鄭和這麽關切自己,他臉上少見的露出和煦的笑容。
心裏不禁又給朱允炆豎起了大拇指。
“果然還是皇兄有先見,把鄭和拉攏了,我們再也不用擔心誰悄悄的跟老頭子告黑狀了。”
鄭和見朱高煦一反常態,開始變得聽人話,心裏不禁感歎:
“漢王不愧是太祖皇帝選定接班人,果然變化很大。”
隨後,他們兩人一前一後地走進了文華殿。
朱高煦昂首挺胸,顯得非常自信。
因為朱允炆已經把解決的辦法告訴他了,如果處理的好,不僅朱棣不會處罰他,甚至還會獎賞他。
“兒臣拜見父王。”
朱高煦進來之後,恭敬地給朱棣行了個禮。
“老二!”
“王海的事情,你可知情?”
朱棣沒有給朱高煦好臉色,上來就厲聲質問。
“兒臣不知。”
朱高煦露出一臉呆萌的表情,搖搖頭。
“他原來可是你的部將!”
“他現在勾結倭寇,在浙江沿海屠殺劫掠我大明百姓!”
“你居然告訴本王,你不知情?”
朱棣歇斯底裏地怒吼道。
現場其他人個個都被朱棣的吼聲嚇得縮了一下脖子,齊刷刷將目光瞟向其他地方。
“什麽?”
“王海跟倭寇勾結?”
朱高煦先是露出一副震驚的表情。
“父王,這王海是兒臣的手下,他勾結倭寇,兒臣自知難辭其咎!”
“但王海這個人,兒臣很了解。”
“如果貿然派人去抓他。”
“他自知死路一條,恐怕會直接叛亂。”
“到時候他很可能跟倭寇沆瀣一氣,恐怕更難以收拾。”
“所以請父王先讓兒臣去平定了王海,消滅了在浙江作亂的倭寇,再治兒臣的罪。”
緊接著朱高煦話鋒一轉,突然態度誠懇地請求朱棣讓他去平定王海,消滅作亂的倭寇。
這就是朱允炆給他想出來的應對之策。
朱允炆知道朱棣是個吃軟不吃硬的人。
加上他一直對朱高煦都有些愧疚。
所以朱允炆決定讓朱高煦主動承認錯誤,並主動承擔後果。
這樣一來,朱棣即使嘴上不依不饒,但心裏肯定就原諒朱高煦了。
要是朱高煦再在這次跟倭寇作戰中獲得意想不到的大勝。
那朱棣不僅不會處罰朱高煦,說不定還會獎賞他。
朱棣看著朱高煦這誠懇的態度,臉上的怒氣頓時就消散了不少。
心裏也感歎:“老二自從去了孝陵以後,真的改變了好多,也是越來越像我了。”
朱棣心裏雖然這麽想,但為了在大臣們麵前保持鐵麵無私的形象。
他還是厲聲道:“好!”
“本王就給你這個將功贖過的機會!”
“但醜話要說在前頭,如果你這次行動失敗。”
“本王可要狠狠的處罰你!”
“兒臣明白。”
朱高煦跪伏在地。
“去吧!”
朱棣這才擺了擺手,讓他走了。
金忠看到這一幕,心裏雖然有點不得勁。
感覺朱棣把朱高煦高高的舉起,又輕輕的放下,很是偏心。
但他對此早有了心理準備。
而且他還有後招。
......
金府。
“金大人,聽說燕王讓漢王去浙江將功贖過了?”
得到消息的楊溥悄悄地過來問金忠。
楊溥覺得這個處罰對於朱高煦來說不痛不癢,就相當於罰酒三杯。
畢竟朱高煦可是在三個月內就能平定安南的人。
對付這數千倭寇,那還不是手拿把攥?
“沒錯。”
金忠點了點頭。
“哎。”
“看來燕王對漢王還是要偏心一些。”
楊溥歎了口氣,覺得這次他們的計劃失敗了。
“楊大人,不要這麽悲觀嘛。”
“這件事還沒有完呢。”
金忠卻意味深長地說道。
“金大人,難道你...還有什麽辦法?”
楊溥見金忠表情如此淡然,立馬意識到金忠還有後招。
金忠警惕地朝門口張望了一下,悄聲對楊溥道:“我已經悄悄派人去浙江,將王海通敵消息泄露和漢王即將過來殺他的消息,傳遞給了王海。”
“王海到時候狗急跳牆,肯定會跟漢王鬧個魚死網破的。”
“我們隻需要坐收漁翁之利就行了。”
楊溥聽到金忠的話後,頓時被震驚的目瞪口呆。
“金大人,這件事要是被燕王知道了。”
“不光是我們,就連世子都要受牽連。”
金忠卻對楊溥的話不以為然:
“楊大人。”
“做大事者,不拘小節。”
“曆朝曆代哪裏有爭奪皇位不死人的?”
“如果漢王將來真的當了皇帝,那我們也會死無葬身之地。”
“與其眼睜睜的等死,還不如搏一把。”
“豈有此理!”
“真是豈有此理!”
“來人!”
“立刻去浙江把王海這個叛徒給本王抓迴來!”
“本王要誅他九族!”
朱棣在看完了金忠呈上來的關於王海勾結倭寇的證據,頓時勃然大怒。
“這個王海是誰舉薦到浙江當都指揮使的?”
“把他也給本王殺了!”
正在氣頭上的朱棣又補充了一句。
此話一出,文華殿裏的人麵麵相覷,都不敢說話。
“怎麽了?”
“難道這個人殺不得嗎?”
朱棣見現場的眾人都愣愣的看著他,他更加生氣了。
“殿下,舉薦王海擔任浙江都指揮使的是漢王。”
鄭和小聲的提醒了一句。
“啊?”
“是老二?”
朱棣有點尷尬了。
他被氣昏了,都忘了王海曾經是朱高煦的部將。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老二犯錯,本王也要嚴懲!”
可朱棣是個要麵子的人。
現在把狠話都說了出來,要是不給朱高煦一點懲罰,他覺得麵子上過不去。
“快!”
“去把老二給本王叫過來!”
朱棣一擺手,讓鄭和去通知朱高煦過來受罰。
金忠聽到這個消息,心裏一陣暢快,他此行的目的已經達成兩成了。
很快,朱高煦被鄭和帶到了文華殿前。
“漢王!”
“燕王正在氣頭上,你可千萬不要跟他頂撞。”
“到時候我幫你敲敲邊鼓,這件事說不定就過去了。”
鄭和叫上朱高煦後,他怕朱高煦又跟朱棣杠上。
到時候朱棣要被氣的拿刀去砍朱高煦,萬一沒攔住,朱高煦可就卒了。
“鄭公公放心,我不會頂撞老頭子的。”
朱高煦見鄭和這麽關切自己,他臉上少見的露出和煦的笑容。
心裏不禁又給朱允炆豎起了大拇指。
“果然還是皇兄有先見,把鄭和拉攏了,我們再也不用擔心誰悄悄的跟老頭子告黑狀了。”
鄭和見朱高煦一反常態,開始變得聽人話,心裏不禁感歎:
“漢王不愧是太祖皇帝選定接班人,果然變化很大。”
隨後,他們兩人一前一後地走進了文華殿。
朱高煦昂首挺胸,顯得非常自信。
因為朱允炆已經把解決的辦法告訴他了,如果處理的好,不僅朱棣不會處罰他,甚至還會獎賞他。
“兒臣拜見父王。”
朱高煦進來之後,恭敬地給朱棣行了個禮。
“老二!”
“王海的事情,你可知情?”
朱棣沒有給朱高煦好臉色,上來就厲聲質問。
“兒臣不知。”
朱高煦露出一臉呆萌的表情,搖搖頭。
“他原來可是你的部將!”
“他現在勾結倭寇,在浙江沿海屠殺劫掠我大明百姓!”
“你居然告訴本王,你不知情?”
朱棣歇斯底裏地怒吼道。
現場其他人個個都被朱棣的吼聲嚇得縮了一下脖子,齊刷刷將目光瞟向其他地方。
“什麽?”
“王海跟倭寇勾結?”
朱高煦先是露出一副震驚的表情。
“父王,這王海是兒臣的手下,他勾結倭寇,兒臣自知難辭其咎!”
“但王海這個人,兒臣很了解。”
“如果貿然派人去抓他。”
“他自知死路一條,恐怕會直接叛亂。”
“到時候他很可能跟倭寇沆瀣一氣,恐怕更難以收拾。”
“所以請父王先讓兒臣去平定了王海,消滅了在浙江作亂的倭寇,再治兒臣的罪。”
緊接著朱高煦話鋒一轉,突然態度誠懇地請求朱棣讓他去平定王海,消滅作亂的倭寇。
這就是朱允炆給他想出來的應對之策。
朱允炆知道朱棣是個吃軟不吃硬的人。
加上他一直對朱高煦都有些愧疚。
所以朱允炆決定讓朱高煦主動承認錯誤,並主動承擔後果。
這樣一來,朱棣即使嘴上不依不饒,但心裏肯定就原諒朱高煦了。
要是朱高煦再在這次跟倭寇作戰中獲得意想不到的大勝。
那朱棣不僅不會處罰朱高煦,說不定還會獎賞他。
朱棣看著朱高煦這誠懇的態度,臉上的怒氣頓時就消散了不少。
心裏也感歎:“老二自從去了孝陵以後,真的改變了好多,也是越來越像我了。”
朱棣心裏雖然這麽想,但為了在大臣們麵前保持鐵麵無私的形象。
他還是厲聲道:“好!”
“本王就給你這個將功贖過的機會!”
“但醜話要說在前頭,如果你這次行動失敗。”
“本王可要狠狠的處罰你!”
“兒臣明白。”
朱高煦跪伏在地。
“去吧!”
朱棣這才擺了擺手,讓他走了。
金忠看到這一幕,心裏雖然有點不得勁。
感覺朱棣把朱高煦高高的舉起,又輕輕的放下,很是偏心。
但他對此早有了心理準備。
而且他還有後招。
......
金府。
“金大人,聽說燕王讓漢王去浙江將功贖過了?”
得到消息的楊溥悄悄地過來問金忠。
楊溥覺得這個處罰對於朱高煦來說不痛不癢,就相當於罰酒三杯。
畢竟朱高煦可是在三個月內就能平定安南的人。
對付這數千倭寇,那還不是手拿把攥?
“沒錯。”
金忠點了點頭。
“哎。”
“看來燕王對漢王還是要偏心一些。”
楊溥歎了口氣,覺得這次他們的計劃失敗了。
“楊大人,不要這麽悲觀嘛。”
“這件事還沒有完呢。”
金忠卻意味深長地說道。
“金大人,難道你...還有什麽辦法?”
楊溥見金忠表情如此淡然,立馬意識到金忠還有後招。
金忠警惕地朝門口張望了一下,悄聲對楊溥道:“我已經悄悄派人去浙江,將王海通敵消息泄露和漢王即將過來殺他的消息,傳遞給了王海。”
“王海到時候狗急跳牆,肯定會跟漢王鬧個魚死網破的。”
“我們隻需要坐收漁翁之利就行了。”
楊溥聽到金忠的話後,頓時被震驚的目瞪口呆。
“金大人,這件事要是被燕王知道了。”
“不光是我們,就連世子都要受牽連。”
金忠卻對楊溥的話不以為然:
“楊大人。”
“做大事者,不拘小節。”
“曆朝曆代哪裏有爭奪皇位不死人的?”
“如果漢王將來真的當了皇帝,那我們也會死無葬身之地。”
“與其眼睜睜的等死,還不如搏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