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鴛鴦陣
開局朱高煦圍城,忽悠他當皇帝 作者:慵懶的大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嗷~”
一個倭寇雙手緊握著倭刀,穿著木屐,神色癲狂,嗷嗷叫著衝向了朱高煦。
朱高煦雖說腦子不怎麽會轉彎,但他打仗那可是一把好手。
隻見他非常熟練地拉起韁繩,胯下的戰馬嘶鳴了一聲後,本能地抬起雙蹄,狠狠地將那個嗷嗷叫的倭寇給踹倒了。
“他娘的!”
“打仗就打仗,你以為你哇哇叫,本王就怕你們嗎?”
朱高煦看著被踹翻在地的倭寇吐槽了一句。
然後雙腿一踢馬肚,繼續往前衝。
朱高煦的戰馬再次踩踏在那個嗷嗷叫的倭寇身上,這次直接踩到了他的襠下。
“啊!”
倭寇的慘叫聲由粗變細,最終昏死了過去。
“殺了他!”
周圍的其他倭寇見朱高煦居然一個人衝了過來,立馬紛紛朝他圍了過來。
“快!”
“不惜一切代價保護殿下!”
跟在朱高煦身後的參將們看到倭寇朝朱高煦湧了過去,他們絲毫不敢怠慢,也馬上衝殺過去了。
明軍將士們看到朱高煦和那些將領都在前方奮勇殺敵。
他們終於戰勝了先前麵對倭寇的恐懼心理,跟倭寇們進行了死鬥。
現場戰況異常的激烈。
朱高煦在人群裏左劈右砍,臉上都被飛濺的鮮血染紅。
“過癮!”
“真是過癮呐!”
朱高煦很久都沒有體驗這種暢快淋漓的砍人感受了。
今天總算是讓他過了一把癮。
正當他以為這群倭寇不過如此的時候,他卻驚詫的發現占據著人數優勢的明軍,卻跟這群被他視為烏合之眾的倭寇打的非常膠著。
不少倭寇以一對多,依舊不占下風。
而明軍多人圍攻一名倭寇,卻近不了對方的身。
最關鍵的是,朱高煦發現這些倭寇一旦相互配合,戰鬥力又會提升很多。
“果然跟皇兄預料的差不多,這些倭寇確實不簡單。”
“他們不像是流寇,更像是一支組織嚴密的軍隊。”
朱高煦對這些倭寇心裏有了判斷。
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就在朱高煦一邊砍人,一邊觀察現場情況的時候。
不遠處觀戰的足利義嗣也在觀察他。
“沒想到明國這個漢王倒是有幾分武力。”
“不過空有武力,終究是一介莽夫。”
足利義嗣心裏還是看不起朱高煦,覺得朱高煦比不上他。
“差不多了。”
“讓這位明國的小王爺贏一場吧。”
足利義嗣不慌不忙地跨上戰馬,舉起手裏的手裏的小扇,示意撤退。
“大名有令!”
“撤退!”
隨著幾聲高唿。
那些正在戰場上廝殺的倭寇們紛紛開始有條不紊的撤退。
一名參將見倭寇主動撤退了,以為是他們自知不敵開始逃跑了。
開始舉起手裏的佩劍振臂高唿:
“殿下!”
“我們勝了!”
其他明軍官兵也以為是打贏了。
他們也紛紛歡唿雀躍。
“我們勝了!”
“明軍威武!”
“大明萬歲!”
整個戰場上的明軍都很高興。
隻有朱高煦臉上沒有喜色。
因為他看的出來,倭寇並不是敗退,而是早有預謀的撤退。
如果雙方死戰到底,明軍就算能勝,那也是慘勝。
慘勝在朱高煦心裏不算勝。
“看來不用皇兄教的兵法,對付這些倭寇還有些棘手。”
這次朱高煦帶出來的五千人馬已經是台州周圍最精銳的兵馬了。
他們以多打少,都打的這麽吃力。
要是換上台州其他戰鬥力一般的官兵,恐怕還沒怎麽打就崩盤了。
所以朱高煦決定聽從朱允炆的安排,按照他教導的方法開始練兵。
次日。
倭寇營地。
“足利大名!”
“昨天我們走後,那些明國官兵慶祝了許久。”
“看來他們真的以為我們是打了敗仗。”
一個武士頭目站在足利義嗣麵前恭敬的嘲笑道。
“讓他們高興一下吧。”
“反正他們也活不了多久了。”
足利義嗣陰冷的笑道。
“大名,那下次我們怎麽引誘他們出來呢?”
武士頭目恭敬的問道。
“這還不簡單嗎?”
“我們隻要在台州城附近劫掠一個村子。”
“故意讓這個漢王知道。”
“以他驕縱的性格,肯定會立刻帶兵前來。”
“到時候我們隻要提前在村子周圍設下埋伏。”
“定能叫他有來無迴。”
足利義嗣說完,突然仰天大笑了幾聲。
因為他腦子裏已經浮現出來朱高煦孤軍深入被他們包圍後活捉的樣子。
“明國最勇猛的王爺,被我們倭國的一群土匪給劫持了。”
“有意思,真是太有意思了!”
……
台州城。
朱高煦迴來以後立刻就派手下的參將把上次跟他一起作戰的那些士兵都召集到了台州城外的校場上。
他按照朱允炆的傳授的兵法,將這些士兵分為若幹個十一人小隊。
其中最前麵的為隊長,後麵並排站著一個持長盾牌和持圓形藤牌的士兵。
這個手持長盾牌的士兵負責用手裏的長盾牌抵擋倭寇射過來的箭矢和投擲過來的長矛。
那個持圓形藤盾牌的士兵則手持一長刀,既要保護自己,也要保護長盾手。
他們兩人的作用就是掩護後麵的隊友前進。
在他們身後便是這支十一人小隊的戰鬥主力了,是兩個手持狼筅和四個手持長矛的士兵。
這狼筅是朱高煦按照朱允炆吩咐特製的一種武器,長一丈左右。
朱允炆知道給朱高煦講了,他也記不住。
所以他把製作狼筅的方法寫了下來,並且再三叮囑一定要嚴格按照他寫的要求製造。
即利用台州附近生長的毛竹,選擇其中生長時間長,質地非常堅硬的,不然兩下就被倭寇的倭刀給砍成兩節了。
然後將竹端斜削成尖狀,並綁上尖刀,並保留四周尖銳的枝丫。
這樣每次捅刺倭寇的時候,倭寇就會被這些枝丫幹擾,使倭寇無法靠近。
這樣一來,狼筅手就可以順利地掩護前麵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麵長矛手的前進。
在狼筅手後麵的是四名手執長矛的長矛手,左右各二人,分別保護和照應前麵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
跟在隊伍最後的是兩個手持“鏜鈀”的士兵,他們既負責保護小隊的尾翼,又要在前方隊友有難的時候要上去支援。
說起鏜鈀,朱允炆第一見到實物的時候,還以為是西方神話裏海王的兵器“三叉戟”。
“殿下,這叫什麽陣法呀?”
台州的參將們還是第一次看的安這種化整為零的陣法,顯得非常好奇。
“這叫鴛鴦陣,是本王從一個世外高人那裏特意求來對付倭寇的。”
朱高煦笑了一下。
一個倭寇雙手緊握著倭刀,穿著木屐,神色癲狂,嗷嗷叫著衝向了朱高煦。
朱高煦雖說腦子不怎麽會轉彎,但他打仗那可是一把好手。
隻見他非常熟練地拉起韁繩,胯下的戰馬嘶鳴了一聲後,本能地抬起雙蹄,狠狠地將那個嗷嗷叫的倭寇給踹倒了。
“他娘的!”
“打仗就打仗,你以為你哇哇叫,本王就怕你們嗎?”
朱高煦看著被踹翻在地的倭寇吐槽了一句。
然後雙腿一踢馬肚,繼續往前衝。
朱高煦的戰馬再次踩踏在那個嗷嗷叫的倭寇身上,這次直接踩到了他的襠下。
“啊!”
倭寇的慘叫聲由粗變細,最終昏死了過去。
“殺了他!”
周圍的其他倭寇見朱高煦居然一個人衝了過來,立馬紛紛朝他圍了過來。
“快!”
“不惜一切代價保護殿下!”
跟在朱高煦身後的參將們看到倭寇朝朱高煦湧了過去,他們絲毫不敢怠慢,也馬上衝殺過去了。
明軍將士們看到朱高煦和那些將領都在前方奮勇殺敵。
他們終於戰勝了先前麵對倭寇的恐懼心理,跟倭寇們進行了死鬥。
現場戰況異常的激烈。
朱高煦在人群裏左劈右砍,臉上都被飛濺的鮮血染紅。
“過癮!”
“真是過癮呐!”
朱高煦很久都沒有體驗這種暢快淋漓的砍人感受了。
今天總算是讓他過了一把癮。
正當他以為這群倭寇不過如此的時候,他卻驚詫的發現占據著人數優勢的明軍,卻跟這群被他視為烏合之眾的倭寇打的非常膠著。
不少倭寇以一對多,依舊不占下風。
而明軍多人圍攻一名倭寇,卻近不了對方的身。
最關鍵的是,朱高煦發現這些倭寇一旦相互配合,戰鬥力又會提升很多。
“果然跟皇兄預料的差不多,這些倭寇確實不簡單。”
“他們不像是流寇,更像是一支組織嚴密的軍隊。”
朱高煦對這些倭寇心裏有了判斷。
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就在朱高煦一邊砍人,一邊觀察現場情況的時候。
不遠處觀戰的足利義嗣也在觀察他。
“沒想到明國這個漢王倒是有幾分武力。”
“不過空有武力,終究是一介莽夫。”
足利義嗣心裏還是看不起朱高煦,覺得朱高煦比不上他。
“差不多了。”
“讓這位明國的小王爺贏一場吧。”
足利義嗣不慌不忙地跨上戰馬,舉起手裏的手裏的小扇,示意撤退。
“大名有令!”
“撤退!”
隨著幾聲高唿。
那些正在戰場上廝殺的倭寇們紛紛開始有條不紊的撤退。
一名參將見倭寇主動撤退了,以為是他們自知不敵開始逃跑了。
開始舉起手裏的佩劍振臂高唿:
“殿下!”
“我們勝了!”
其他明軍官兵也以為是打贏了。
他們也紛紛歡唿雀躍。
“我們勝了!”
“明軍威武!”
“大明萬歲!”
整個戰場上的明軍都很高興。
隻有朱高煦臉上沒有喜色。
因為他看的出來,倭寇並不是敗退,而是早有預謀的撤退。
如果雙方死戰到底,明軍就算能勝,那也是慘勝。
慘勝在朱高煦心裏不算勝。
“看來不用皇兄教的兵法,對付這些倭寇還有些棘手。”
這次朱高煦帶出來的五千人馬已經是台州周圍最精銳的兵馬了。
他們以多打少,都打的這麽吃力。
要是換上台州其他戰鬥力一般的官兵,恐怕還沒怎麽打就崩盤了。
所以朱高煦決定聽從朱允炆的安排,按照他教導的方法開始練兵。
次日。
倭寇營地。
“足利大名!”
“昨天我們走後,那些明國官兵慶祝了許久。”
“看來他們真的以為我們是打了敗仗。”
一個武士頭目站在足利義嗣麵前恭敬的嘲笑道。
“讓他們高興一下吧。”
“反正他們也活不了多久了。”
足利義嗣陰冷的笑道。
“大名,那下次我們怎麽引誘他們出來呢?”
武士頭目恭敬的問道。
“這還不簡單嗎?”
“我們隻要在台州城附近劫掠一個村子。”
“故意讓這個漢王知道。”
“以他驕縱的性格,肯定會立刻帶兵前來。”
“到時候我們隻要提前在村子周圍設下埋伏。”
“定能叫他有來無迴。”
足利義嗣說完,突然仰天大笑了幾聲。
因為他腦子裏已經浮現出來朱高煦孤軍深入被他們包圍後活捉的樣子。
“明國最勇猛的王爺,被我們倭國的一群土匪給劫持了。”
“有意思,真是太有意思了!”
……
台州城。
朱高煦迴來以後立刻就派手下的參將把上次跟他一起作戰的那些士兵都召集到了台州城外的校場上。
他按照朱允炆的傳授的兵法,將這些士兵分為若幹個十一人小隊。
其中最前麵的為隊長,後麵並排站著一個持長盾牌和持圓形藤牌的士兵。
這個手持長盾牌的士兵負責用手裏的長盾牌抵擋倭寇射過來的箭矢和投擲過來的長矛。
那個持圓形藤盾牌的士兵則手持一長刀,既要保護自己,也要保護長盾手。
他們兩人的作用就是掩護後麵的隊友前進。
在他們身後便是這支十一人小隊的戰鬥主力了,是兩個手持狼筅和四個手持長矛的士兵。
這狼筅是朱高煦按照朱允炆吩咐特製的一種武器,長一丈左右。
朱允炆知道給朱高煦講了,他也記不住。
所以他把製作狼筅的方法寫了下來,並且再三叮囑一定要嚴格按照他寫的要求製造。
即利用台州附近生長的毛竹,選擇其中生長時間長,質地非常堅硬的,不然兩下就被倭寇的倭刀給砍成兩節了。
然後將竹端斜削成尖狀,並綁上尖刀,並保留四周尖銳的枝丫。
這樣每次捅刺倭寇的時候,倭寇就會被這些枝丫幹擾,使倭寇無法靠近。
這樣一來,狼筅手就可以順利地掩護前麵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麵長矛手的前進。
在狼筅手後麵的是四名手執長矛的長矛手,左右各二人,分別保護和照應前麵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
跟在隊伍最後的是兩個手持“鏜鈀”的士兵,他們既負責保護小隊的尾翼,又要在前方隊友有難的時候要上去支援。
說起鏜鈀,朱允炆第一見到實物的時候,還以為是西方神話裏海王的兵器“三叉戟”。
“殿下,這叫什麽陣法呀?”
台州的參將們還是第一次看的安這種化整為零的陣法,顯得非常好奇。
“這叫鴛鴦陣,是本王從一個世外高人那裏特意求來對付倭寇的。”
朱高煦笑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