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世子多疾
開局朱高煦圍城,忽悠他當皇帝 作者:慵懶的大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棣和現場的眾人一樣,簡直不敢相信這些話是從朱高煦嘴巴裏說出來的。
他愣愣地打量了朱高煦好一陣,最後才開口問道:
“老二,你怎麽對倭國這麽了解?”
“迴稟父王,兒臣此次出征浙江,在跟隨倭寇的作戰中了解到了這些情況。”
朱高煦拱了拱手,麵不改色,心不跳,說的就跟真的一樣。
“嗯。”
“不錯!”
“老二,能看到你的成長和進步,本王很是欣慰。”
朱棣聽完朱高煦的話,臉上的怒氣已經消散的差不多了。
臉上又露出了他那慈祥的麵孔。
還微微點頭,以示對朱高煦的滿意。
站在一旁的朱高燧看著朱棣滿意的樣子,心裏不禁感歎:“太祖皇帝也真是厲害,居然能老二這麽笨的一個人調教成這樣。”
“要是當初是我包圍皇宮,跟著建文去孝陵住,以我的聰明才智,再加上太祖的點撥,那我不比老二強百倍千倍呀!”
“哎。”
想到這裏朱高燧默默地歎了一口氣,有些東西真的是運氣使然。
就像老二這樣,陰差陽錯地走了狗屎運,這跟誰說理去?
他現在也隻能認清現實,默默地抱緊朱高煦的大腿,以後朱高煦吃肉,他喝點湯就行。
朱高煦聽到朱棣的表揚,嘴角微微上揚。
他心裏暗道:“那是當然,有我皇兄相助,我就是天下無敵!”
“我會然讓你看到,我朱高煦遠比你選的朱高熾更適合當皇帝!”
金忠萬萬沒有想到事情會變成這樣。
他隻是想讓朱高煦去倭國送死,沒想到卻變成朱高煦給朱棣秀了一波智商,讓朱棣更加青睞朱高煦了。
楊士奇看著朱棣和朱高煦那快要拉絲的眼神,心裏很是著急。
以他對朱棣的了解,朱棣應該是在考慮將繼承人的位置轉讓給朱高煦了。
可他的身份是朱棣的內閣大學士,隻能在朱棣問詢他們的時候,他們才能發表自己的意見。
如果他現在站出來針對朱高煦,那他支持朱高熾的立場就太明顯了。
朱棣最不喜歡的就是皇子和身邊的大臣拉幫結派了。
解縉的前車之鑒,楊士奇還曆曆在目。
所以他隻能將希望寄托在身為外臣的金忠身上了。
金忠是兵部尚書,他出言來反對朱高煦的計劃,那就合理多了。
“殿下,我們跟倭國的後龜山從來沒有聯係過。”
“我們貿然派人去離間他們,他們恐怕不會這麽輕易就範。”
“而且倭國人向來見利忘義,我們要是給這個後龜山提供大量支援,他要是消滅了足利義持,再反過頭來繼續侵犯我大明怎麽辦?”
“當年我們也是這麽離間蒙古人的。”
“可蒙古分裂以後,韃靼和瓦剌依舊對我大明侵擾不斷。”
“所以臣以為要想永絕後患,還是要出兵倭國才行。”
果然,金忠不負楊士奇的厚望,立馬站出來反對朱高煦的計劃。
“金忠,你就這麽想讓本王領兵去倭國?”
朱高煦見金忠這麽赤裸裸地跳出來騎臉輸出。
他也忍不了了,直接反懟了迴去。
“漢王誤會了。”
“下官隻是覺得漢王英勇無雙,適合領兵出征倭國。”
“當然,如果漢王覺得領兵出征倭國危險,下官願意主動請纓領兵征討倭國!”
金忠見已經跟朱高煦撕破了臉,他幹脆用起了激將法。
“金忠,你少給本王來這套!”
“有本事,你就帶兵去!”
朱高煦變聰明了,他知道金忠是在用激將法激他,可他不上當。
甚至還反將了金忠一軍。
這讓金忠有些尷尬,又有點納悶。
“漢王怎麽突然變聰明?”
“原來要是刺激他,他會直接激動的跳起來。”
朱高燧看著金忠吃癟,有些忍俊不禁。
他在心裏暗道:金忠,你現在還想幫老大?以後你恐怕連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行了,都別吵了。”
朱棣見朱高煦和金忠吵了起來,立刻喝了一聲。
他雖然很欣賞朱高煦會動腦子了,但他對於朱高煦提出的計劃並不是十分讚同。
他覺得光憑道聽途說,就去布置計劃,失敗的概率很大。
可他又有點舍不得讓朱高煦去倭國冒險。
“你們兩個說的都有道理。”
“那這樣吧。”
“反正出兵征討倭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準備一段時間。”
“那這段時間,就先按照漢王的計劃,先派人去倭國聯絡一下那個後龜山,看看他願不願意跟我們合作。”
朱棣思索了一下,決定做兩手準備,先用朱高煦的計劃試試,不行就直接派兵。
朱高煦和金忠見朱棣都表態了,也就不再爭論了。
隨後,朱棣就擺擺手讓他們散了。
......
待所有人都離開後,朱棣招來了鄭和。
“你立刻派人去天界寺,把道衍給本王喊過來,就說本王有要事要跟他商議。”
“遵命!”
鄭和躬身退出了文華殿。
但他並沒有第一時間派人去天界寺找道衍和尚,而是去禦膳房,讓人把朱棣秘密召見道衍的消息傳遞到孝陵去。
兩個時辰後,道衍和尚帶著他標誌性的微笑走進了文華殿。
“殿下,深夜傳我進宮,是有何要事?”
道衍和尚伸出戴著佛珠的手,給朱棣躬了躬身。
“你坐。”
朱棣並沒有急著給他說事情,而是讓他坐下。
待他坐下後,鄭和立刻上前給他倒了一杯茶。
道衍和尚捧起茶杯,輕輕地吹了一下,抿了一口。
能在朱棣麵前這麽放鬆的也隻有道衍和尚了。
畢竟他在朱棣心裏一直都是摯友。
而其他人,隻是朱棣的臣子而已。
朱棣見道衍和尚喝了一口茶,他也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殿下今晚召我進宮,難道隻是品茗嗎?”
道衍和尚看出了朱棣有心事,於是用一種輕鬆的口吻問道。
“當然不是。”
朱棣見道衍和尚開始正式問了,他馬上把手裏的茶杯放下。
略帶嚴肅的地給道衍和尚說道:“道衍,你是知道的,世子多疾,本王有些擔心他的身子。”
他愣愣地打量了朱高煦好一陣,最後才開口問道:
“老二,你怎麽對倭國這麽了解?”
“迴稟父王,兒臣此次出征浙江,在跟隨倭寇的作戰中了解到了這些情況。”
朱高煦拱了拱手,麵不改色,心不跳,說的就跟真的一樣。
“嗯。”
“不錯!”
“老二,能看到你的成長和進步,本王很是欣慰。”
朱棣聽完朱高煦的話,臉上的怒氣已經消散的差不多了。
臉上又露出了他那慈祥的麵孔。
還微微點頭,以示對朱高煦的滿意。
站在一旁的朱高燧看著朱棣滿意的樣子,心裏不禁感歎:“太祖皇帝也真是厲害,居然能老二這麽笨的一個人調教成這樣。”
“要是當初是我包圍皇宮,跟著建文去孝陵住,以我的聰明才智,再加上太祖的點撥,那我不比老二強百倍千倍呀!”
“哎。”
想到這裏朱高燧默默地歎了一口氣,有些東西真的是運氣使然。
就像老二這樣,陰差陽錯地走了狗屎運,這跟誰說理去?
他現在也隻能認清現實,默默地抱緊朱高煦的大腿,以後朱高煦吃肉,他喝點湯就行。
朱高煦聽到朱棣的表揚,嘴角微微上揚。
他心裏暗道:“那是當然,有我皇兄相助,我就是天下無敵!”
“我會然讓你看到,我朱高煦遠比你選的朱高熾更適合當皇帝!”
金忠萬萬沒有想到事情會變成這樣。
他隻是想讓朱高煦去倭國送死,沒想到卻變成朱高煦給朱棣秀了一波智商,讓朱棣更加青睞朱高煦了。
楊士奇看著朱棣和朱高煦那快要拉絲的眼神,心裏很是著急。
以他對朱棣的了解,朱棣應該是在考慮將繼承人的位置轉讓給朱高煦了。
可他的身份是朱棣的內閣大學士,隻能在朱棣問詢他們的時候,他們才能發表自己的意見。
如果他現在站出來針對朱高煦,那他支持朱高熾的立場就太明顯了。
朱棣最不喜歡的就是皇子和身邊的大臣拉幫結派了。
解縉的前車之鑒,楊士奇還曆曆在目。
所以他隻能將希望寄托在身為外臣的金忠身上了。
金忠是兵部尚書,他出言來反對朱高煦的計劃,那就合理多了。
“殿下,我們跟倭國的後龜山從來沒有聯係過。”
“我們貿然派人去離間他們,他們恐怕不會這麽輕易就範。”
“而且倭國人向來見利忘義,我們要是給這個後龜山提供大量支援,他要是消滅了足利義持,再反過頭來繼續侵犯我大明怎麽辦?”
“當年我們也是這麽離間蒙古人的。”
“可蒙古分裂以後,韃靼和瓦剌依舊對我大明侵擾不斷。”
“所以臣以為要想永絕後患,還是要出兵倭國才行。”
果然,金忠不負楊士奇的厚望,立馬站出來反對朱高煦的計劃。
“金忠,你就這麽想讓本王領兵去倭國?”
朱高煦見金忠這麽赤裸裸地跳出來騎臉輸出。
他也忍不了了,直接反懟了迴去。
“漢王誤會了。”
“下官隻是覺得漢王英勇無雙,適合領兵出征倭國。”
“當然,如果漢王覺得領兵出征倭國危險,下官願意主動請纓領兵征討倭國!”
金忠見已經跟朱高煦撕破了臉,他幹脆用起了激將法。
“金忠,你少給本王來這套!”
“有本事,你就帶兵去!”
朱高煦變聰明了,他知道金忠是在用激將法激他,可他不上當。
甚至還反將了金忠一軍。
這讓金忠有些尷尬,又有點納悶。
“漢王怎麽突然變聰明?”
“原來要是刺激他,他會直接激動的跳起來。”
朱高燧看著金忠吃癟,有些忍俊不禁。
他在心裏暗道:金忠,你現在還想幫老大?以後你恐怕連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行了,都別吵了。”
朱棣見朱高煦和金忠吵了起來,立刻喝了一聲。
他雖然很欣賞朱高煦會動腦子了,但他對於朱高煦提出的計劃並不是十分讚同。
他覺得光憑道聽途說,就去布置計劃,失敗的概率很大。
可他又有點舍不得讓朱高煦去倭國冒險。
“你們兩個說的都有道理。”
“那這樣吧。”
“反正出兵征討倭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準備一段時間。”
“那這段時間,就先按照漢王的計劃,先派人去倭國聯絡一下那個後龜山,看看他願不願意跟我們合作。”
朱棣思索了一下,決定做兩手準備,先用朱高煦的計劃試試,不行就直接派兵。
朱高煦和金忠見朱棣都表態了,也就不再爭論了。
隨後,朱棣就擺擺手讓他們散了。
......
待所有人都離開後,朱棣招來了鄭和。
“你立刻派人去天界寺,把道衍給本王喊過來,就說本王有要事要跟他商議。”
“遵命!”
鄭和躬身退出了文華殿。
但他並沒有第一時間派人去天界寺找道衍和尚,而是去禦膳房,讓人把朱棣秘密召見道衍的消息傳遞到孝陵去。
兩個時辰後,道衍和尚帶著他標誌性的微笑走進了文華殿。
“殿下,深夜傳我進宮,是有何要事?”
道衍和尚伸出戴著佛珠的手,給朱棣躬了躬身。
“你坐。”
朱棣並沒有急著給他說事情,而是讓他坐下。
待他坐下後,鄭和立刻上前給他倒了一杯茶。
道衍和尚捧起茶杯,輕輕地吹了一下,抿了一口。
能在朱棣麵前這麽放鬆的也隻有道衍和尚了。
畢竟他在朱棣心裏一直都是摯友。
而其他人,隻是朱棣的臣子而已。
朱棣見道衍和尚喝了一口茶,他也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殿下今晚召我進宮,難道隻是品茗嗎?”
道衍和尚看出了朱棣有心事,於是用一種輕鬆的口吻問道。
“當然不是。”
朱棣見道衍和尚開始正式問了,他馬上把手裏的茶杯放下。
略帶嚴肅的地給道衍和尚說道:“道衍,你是知道的,世子多疾,本王有些擔心他的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