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繼續削藩
開局朱高煦圍城,忽悠他當皇帝 作者:慵懶的大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允炆任命朱棣為監國後,朱棣常駐於皇宮的文華殿。
他以監國的名義,強令各處效忠於朱允炆的大臣和將領迴京。
齊泰,黃子澄以及鐵鉉等效忠於朱允炆的大臣,明知道迴京難逃一死。
但還是礙於朱允炆被控製在朱棣手裏,被迫迴到京城。
果然,迴到京城後,這些效忠於朱允炆的大臣無一例外全部被朱棣以欺君罔上,禍亂朝綱的罪名給殺了。
黃子澄是削藩的主力,同時也是朱允炆最信任的大臣,朱棣對他是恨之入骨。
他先是讓人把黃子澄的雙手砍掉,然後再砍掉雙腿,變成了人彘,等他痛苦到不行的時候,最後再砍掉他的腦袋,可謂是殘忍至極。
殺了黃子澄,他還不解氣,還滅了黃子澄九族,一共四百四十五人,無論男女老少,全部被砍頭。
齊泰相對要好一點,他隻有滿門抄斬,其他的族人僥幸逃過一死,被發配邊疆。
鐵鉉是建文帝時的兵部尚書、大將軍,雖然隻有三十七歲,但是朱允炆陣中少有的將才。
朱棣還頗為欣賞他,曾經數次派人招降他,但鐵鉉不為所動,甚至出口辱罵朱棣,這讓朱棣很是生氣。
所以抓到鐵鉉後,朱棣命人割下他的鼻子和耳朵,然後斬他雙手雙腳,磔殺於市。
不光是他們,朱棣這一次足足殺了上萬人。
無論是為了他以後篡位登基,還是為了後代能坐穩江山,這些效忠於朱允炆的人必須死!
朱棣在清除了這批明麵上反對他的人後,他立刻派人去北平,通知朱高熾帶著朱瞻基過來。
其實他不是想見朱高熾,隻是想見朱瞻基。
朱高煦得知這個消息後,頓時就感覺非常不忿。
他當著朱允炆的麵,直接怒吼道:“老頭子這也太不把我放在眼裏了吧?!”
“剛剛穩住局麵,就把朱高熾和朱瞻基給接到京城了!”
“要不是我這幾年為他出生入死,他能有今天?!”
朱允炆看著朱高煦這暴跳如雷的樣子,心裏暗暗高興。
頭腦簡單的人就是喜歡情緒化,隻要好好利用他,自己就有重登龍椅的機會。
“皇弟,越是遇到這種情況,越是不能急躁。”
朱允炆主動上前勸解朱高煦。
“一旦急躁,就容易亂了自己的陣腳。”
“建文,你少說這些屁話!”
“我告訴你,一旦老頭子確立了老大當繼承人,以他的性格,肯定第一個殺你,為老大鋪路!”
“到時候,我也救不了你!”
朱高煦絲毫不把名義上還是皇帝的朱允炆放在眼裏。
朱允炆心裏暗道:“小子,先讓你狂一段時間,等朕把你爹給熬死了,看朕怎麽收拾你。”
雖然朱允炆心裏是這麽想,但臉上依舊是笑嘻嘻的。
“朕何嚐不知道這個道理。”
“所以朕一定會全力幫助你穩定地位的。”
“說的倒是輕巧,那你說,現在我該怎麽辦?”
朱高煦沒好氣地白了朱允炆一眼。
“現在燕王已經基本肅清了那些忠於朕的大臣,下一步,他應該就會接著削藩。”
“隻要你削藩能做好,燕王一定覺得你不光有一身武力,文治也很厲害,他肯定會更加器重你。”
朱允炆知道朱棣在肅清了建文的忠臣後,下一步就是繼續削藩,所以他想讓朱高煦來幫助朱棣削藩,這樣既可以穩住朱高煦的位置,也可以借朱棣的手把那些藩王全部一網打盡。
“建文,你腦袋是不是糊塗了?”
“我父王就是因為你削藩才起兵的,現在他剛入主京城,你說他會削藩?”
朱高煦又忍不住瞪了朱允炆一眼,他覺得朱允炆就是一個白癡。
實在是想不通英明神武一輩子的皇爺爺怎麽會選擇他來當皇帝?
朱允炆此時的心裏也跟朱高煦一樣,隻不過他覺得朱高煦是個白癡,就憑他這個智商還想當皇帝?
朱瞻基燒死他,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皇弟,此言差矣。”
朱允炆強忍著心裏的無奈,又給朱高煦解釋了起來。
“燕王能通過靖難起兵入主京城,其他藩王就不能通過同樣的手段來入主京城嗎?”
“燕王為人謹慎,他無論為了自己還是你大哥或者你侄子,都會進行削藩的。”
朱高煦聽了朱允炆的話,沉吟了片刻。
“建文,你說的是有點道理,但我覺得我父王現在絕對不可能削藩,要削藩也是以後的事情。”
“你還是好好在這裏待著吧。”
朱高煦說完便快步離開了。
朱允炆看著朱高煦的背影,癟了癟嘴:“這傻叉,怎麽說不聽呢?”
......
皇宮,文華殿。
朱棣正和道衍和尚在一起下棋。
“道衍,現在本王已經把忠於建文的那些大臣全部肅清了。”
“接下來該幹什麽?”
朱棣隨口問道。
道衍輕輕地把一顆棋子落到棋盤上,慢慢地說道:“殿下這樣問我,是想削藩了嗎?”
“哈哈哈哈......”
朱棣聽到道衍和尚的迴答,頓時大笑了幾聲。
“還是你了解本王的心思。”
他也沒有否認,繼續說道:“雖然京城已經被本王拿下,朱允炆也在本王手裏,本王可以以皇帝的命令號令天下。”
“但本王畢竟不是太祖皇帝欽定的皇帝,那些手握兵權的藩王對於本王還是有些芥蒂。”
“他們手裏有兵,又可以節製當地軍政大權。”
“本王在還能鎮得住他們,要是哪天本王不在了,他們要是也學著本王再發動一場奉天靖難,本王怕大明成為第二個大晉。”
朱棣怕當他出現意外後,這些手握兵權的藩王會像西晉那樣上演“八王之亂”。
可現在他剛拿下京城,如果貿然像朱允炆那樣削藩,又怕引起更大的軒然大波,所以他專門找來道衍和尚商議這件事。
“殿下,削藩這件事是一定要做的,可不能著急,要慢慢來。”
道衍和尚輕聲道。
“本王也知道這件事急不得,建文就是因為太急於求成才落得如今的下場。”
“可這件事必須要解決呀。”
朱棣表情有些嚴肅地看著道衍和尚。
“殿下,大王子和二王子如今都在京城,以後的天下遲早是他們的,我覺得不妨問問他們的意見。”
“你看如何?”
道衍和尚心裏其實已經有了削藩的對策,他這樣說其實就是為了幫朱棣考驗接班人。
“也行,本王也想看看他們對於這件事的做法。”
朱棣明白道衍和尚的想法,便點頭答應了。
他以監國的名義,強令各處效忠於朱允炆的大臣和將領迴京。
齊泰,黃子澄以及鐵鉉等效忠於朱允炆的大臣,明知道迴京難逃一死。
但還是礙於朱允炆被控製在朱棣手裏,被迫迴到京城。
果然,迴到京城後,這些效忠於朱允炆的大臣無一例外全部被朱棣以欺君罔上,禍亂朝綱的罪名給殺了。
黃子澄是削藩的主力,同時也是朱允炆最信任的大臣,朱棣對他是恨之入骨。
他先是讓人把黃子澄的雙手砍掉,然後再砍掉雙腿,變成了人彘,等他痛苦到不行的時候,最後再砍掉他的腦袋,可謂是殘忍至極。
殺了黃子澄,他還不解氣,還滅了黃子澄九族,一共四百四十五人,無論男女老少,全部被砍頭。
齊泰相對要好一點,他隻有滿門抄斬,其他的族人僥幸逃過一死,被發配邊疆。
鐵鉉是建文帝時的兵部尚書、大將軍,雖然隻有三十七歲,但是朱允炆陣中少有的將才。
朱棣還頗為欣賞他,曾經數次派人招降他,但鐵鉉不為所動,甚至出口辱罵朱棣,這讓朱棣很是生氣。
所以抓到鐵鉉後,朱棣命人割下他的鼻子和耳朵,然後斬他雙手雙腳,磔殺於市。
不光是他們,朱棣這一次足足殺了上萬人。
無論是為了他以後篡位登基,還是為了後代能坐穩江山,這些效忠於朱允炆的人必須死!
朱棣在清除了這批明麵上反對他的人後,他立刻派人去北平,通知朱高熾帶著朱瞻基過來。
其實他不是想見朱高熾,隻是想見朱瞻基。
朱高煦得知這個消息後,頓時就感覺非常不忿。
他當著朱允炆的麵,直接怒吼道:“老頭子這也太不把我放在眼裏了吧?!”
“剛剛穩住局麵,就把朱高熾和朱瞻基給接到京城了!”
“要不是我這幾年為他出生入死,他能有今天?!”
朱允炆看著朱高煦這暴跳如雷的樣子,心裏暗暗高興。
頭腦簡單的人就是喜歡情緒化,隻要好好利用他,自己就有重登龍椅的機會。
“皇弟,越是遇到這種情況,越是不能急躁。”
朱允炆主動上前勸解朱高煦。
“一旦急躁,就容易亂了自己的陣腳。”
“建文,你少說這些屁話!”
“我告訴你,一旦老頭子確立了老大當繼承人,以他的性格,肯定第一個殺你,為老大鋪路!”
“到時候,我也救不了你!”
朱高煦絲毫不把名義上還是皇帝的朱允炆放在眼裏。
朱允炆心裏暗道:“小子,先讓你狂一段時間,等朕把你爹給熬死了,看朕怎麽收拾你。”
雖然朱允炆心裏是這麽想,但臉上依舊是笑嘻嘻的。
“朕何嚐不知道這個道理。”
“所以朕一定會全力幫助你穩定地位的。”
“說的倒是輕巧,那你說,現在我該怎麽辦?”
朱高煦沒好氣地白了朱允炆一眼。
“現在燕王已經基本肅清了那些忠於朕的大臣,下一步,他應該就會接著削藩。”
“隻要你削藩能做好,燕王一定覺得你不光有一身武力,文治也很厲害,他肯定會更加器重你。”
朱允炆知道朱棣在肅清了建文的忠臣後,下一步就是繼續削藩,所以他想讓朱高煦來幫助朱棣削藩,這樣既可以穩住朱高煦的位置,也可以借朱棣的手把那些藩王全部一網打盡。
“建文,你腦袋是不是糊塗了?”
“我父王就是因為你削藩才起兵的,現在他剛入主京城,你說他會削藩?”
朱高煦又忍不住瞪了朱允炆一眼,他覺得朱允炆就是一個白癡。
實在是想不通英明神武一輩子的皇爺爺怎麽會選擇他來當皇帝?
朱允炆此時的心裏也跟朱高煦一樣,隻不過他覺得朱高煦是個白癡,就憑他這個智商還想當皇帝?
朱瞻基燒死他,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皇弟,此言差矣。”
朱允炆強忍著心裏的無奈,又給朱高煦解釋了起來。
“燕王能通過靖難起兵入主京城,其他藩王就不能通過同樣的手段來入主京城嗎?”
“燕王為人謹慎,他無論為了自己還是你大哥或者你侄子,都會進行削藩的。”
朱高煦聽了朱允炆的話,沉吟了片刻。
“建文,你說的是有點道理,但我覺得我父王現在絕對不可能削藩,要削藩也是以後的事情。”
“你還是好好在這裏待著吧。”
朱高煦說完便快步離開了。
朱允炆看著朱高煦的背影,癟了癟嘴:“這傻叉,怎麽說不聽呢?”
......
皇宮,文華殿。
朱棣正和道衍和尚在一起下棋。
“道衍,現在本王已經把忠於建文的那些大臣全部肅清了。”
“接下來該幹什麽?”
朱棣隨口問道。
道衍輕輕地把一顆棋子落到棋盤上,慢慢地說道:“殿下這樣問我,是想削藩了嗎?”
“哈哈哈哈......”
朱棣聽到道衍和尚的迴答,頓時大笑了幾聲。
“還是你了解本王的心思。”
他也沒有否認,繼續說道:“雖然京城已經被本王拿下,朱允炆也在本王手裏,本王可以以皇帝的命令號令天下。”
“但本王畢竟不是太祖皇帝欽定的皇帝,那些手握兵權的藩王對於本王還是有些芥蒂。”
“他們手裏有兵,又可以節製當地軍政大權。”
“本王在還能鎮得住他們,要是哪天本王不在了,他們要是也學著本王再發動一場奉天靖難,本王怕大明成為第二個大晉。”
朱棣怕當他出現意外後,這些手握兵權的藩王會像西晉那樣上演“八王之亂”。
可現在他剛拿下京城,如果貿然像朱允炆那樣削藩,又怕引起更大的軒然大波,所以他專門找來道衍和尚商議這件事。
“殿下,削藩這件事是一定要做的,可不能著急,要慢慢來。”
道衍和尚輕聲道。
“本王也知道這件事急不得,建文就是因為太急於求成才落得如今的下場。”
“可這件事必須要解決呀。”
朱棣表情有些嚴肅地看著道衍和尚。
“殿下,大王子和二王子如今都在京城,以後的天下遲早是他們的,我覺得不妨問問他們的意見。”
“你看如何?”
道衍和尚心裏其實已經有了削藩的對策,他這樣說其實就是為了幫朱棣考驗接班人。
“也行,本王也想看看他們對於這件事的做法。”
朱棣明白道衍和尚的想法,便點頭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