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好聖孫,大明可旺三代
開局朱高煦圍城,忽悠他當皇帝 作者:慵懶的大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為了能讓朱棣打消冊立朱高煦為繼承人的想法,解縉沒有等朱棣來找內閣,就急匆匆地主動拜見朱棣。
“解縉來的正好,本王正想見他。”
此時的解縉正因為修書的原因,很受朱棣的寵信。
朱棣也正想找他問問該不該冊立朱高煦為繼承人。
“臣解縉,見過殿下。”
解縉進殿後,立馬給朱棣行禮。
“解縉,你來的正好,本王正想找你。”
朱棣趕忙抬了抬手,讓解縉起身。
解縉站起身後,一刻也沒有停留,直接開門見山問道:“臣聽聞殿下準備冊立二王子為繼承人?”
朱棣雖然想問解縉這個問題,但他還沒有主動提,解縉就直接問了。
他感覺有些冒犯自己的威嚴,眉頭微微一皺。
但並沒有表現出來。
“本王確實有這個打算。”
“不過.......”
朱棣本想說“不過還沒有決定,還想再問問你們的意見”。
可他話還沒說完,就直接被解縉給打斷了。
“殿下,臣以為大王子才是繼承人最合適的人選!”
一向在乎威嚴的朱棣,突然被解縉這樣打斷說話,眉頭皺的更深了。
在他心裏解縉不過就是一個有學問的臣子而已,即使他當做朋友的道衍和尚在他麵前也非常的謙卑,可謝縉居然連這麽點尊卑秩序都不懂。
這讓他有點惱怒。
但他知道現在不是發火的時候。
因為解縉現在還有用,畢竟他的書還沒有修完。
而且他還算是有些學問。
“那你說說為何不能冊立老二為繼承人?”
朱棣忍下心中的不快,問起了解縉主張冊立朱高煦為繼承人的緣由。
“殿下,大王子乃是太祖皇帝欽定的世子,又是嫡長子。”
“自古以來,都是立嫡立長,《皇明祖訓》中也是如此規定。”
“若是棄長立次,天下恐生事端。”
“前元就是前車之鑒呀!”
解縉不愧是被朱棣譽為大明第一才子,一上來就從朱元璋和祖訓下手,外加舉起了元朝的例子。
元朝就是因為在繼承人這個問題上沒有遵循立嫡立長的原則,導致皇族之間為了皇位互相殘殺的慘劇。
元朝不到百年的曆史,一共換了十一個皇帝,其中開國皇帝忽必烈和末代皇帝元順帝兩個人在位時期就將近七十年,也就是說另外的九個皇帝在位時間加起來不超過四十年,可見皇位更迭之頻繁。
可解縉雖然厲害,但朱棣也不是吃素的。
他立刻有些激動地反駁道:“漢武帝出生之時並不是漢景帝長子,也不是嫡子。”
“可他最終還是被冊封為大漢太子,成為武帝,破匈奴,征西域,滅百越,打出了漢家赫赫威名。”
“而晉武帝司馬炎長子早夭,冊立嫡次子司馬衷為皇太子,可司馬衷天生愚笨,繼位後朝堂混亂,導致八王之亂,晉朝從此一蹶不振,最終被匈奴人所滅。”
“那你說是漢景帝選錯了漢武帝,還是晉武帝選錯了晉惠帝?”
朱棣之所以有些激動,是因為他也不是嫡子長子。
現在解縉當著他的麵反對冊立朱高煦為繼承人,他潛意識地把自己代入了朱高煦的位置。
反對朱高煦就是反對他。
“殿下,漢景帝之所以選擇武帝,是因為武帝的兄長無人能出其右。”
“如果漢武帝的兄長有能力出眾者,臣相信漢景帝一定會選擇立長。”
“而晉武帝之所以錯選晉惠帝為儲君,這是晉武帝愚笨。”
“可殿下英明神武,肯定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解縉反應很快,立刻就把朱棣問的問題巧妙化解了。
朱棣解縉比自己文化程度高,要是繼續這樣辯論下去,他肯定說不贏。
但他還是想為朱高煦辯駁兩句,所以他幹脆話鋒一轉。
“那你說說看老大比老二強在哪裏?”
解縉一聽這話,嘴角微微上揚。
這道題他會呀。
作為朱高熾的鐵杆支持者,要讓他說出朱高熾的十個缺點,他可能說不出來。
但要讓他說出朱高熾的優點,他可以說一天一夜。
“大王子仁孝,深受百姓愛戴。”
“殿下靖難之時,北平一直由大王子打理,不僅源源不斷地為殿下提供軍需糧草,還能僅靠數萬人就抵禦住了朝廷五十萬大軍的圍攻。”
“這說明大王子不光處理處理政事了得,而且還懂軍事。”
“如此文武雙全,如果不立為繼承人,實乃大明之憾呀!”
解縉說到最後一句的時候,聲調一下子高了起來。
可他的這些說辭,朱棣已經聽過很多遍了。
現在解縉又拿出來說,他覺得打動不了他。
“如果按照你這樣說,老二在靖難中曾經數次救本王於危急之中,如果沒有老二,本王可能早就陣亡於戰場了。”
“哪裏還有如今的天下?”
朱棣再次反駁。
解縉見朱棣還是這麽態度強硬,他知道朱棣本來就不怎麽喜歡朱高熾,如果光說朱高熾的優點,朱棣肯定還是不會改變主意。
所以他靈機一動,準備拿出自己的殺手鐧——朱瞻基。
“殿下,大王子就不必多說了,他的優點您是看的見的。”
“而且您還要考慮一下您的長孫,好聖孫,大明可旺三代!”
解縉知道朱棣非常疼愛他的這個長孫,一直都是按照接班人來培養的。
如果傳位給了朱高煦,朱瞻基可能不光當不了皇帝,而且可能命都會丟。
所以他在這個時候丟出了朱瞻基來勸說朱棣。
果然,朱棣一聽到朱瞻基。
剛剛還板著的臉一下子就鬆弛了下來。
他對於朱瞻基的喜愛可是遠遠勝於那些兒子的。
朱高煦性格暴躁,如果他繼位的話,朱高熾和朱瞻基很可能不會善終。
但朱高熾性格仁厚,如果他繼位的話,朱高煦和朱高燧則不會有任何問題。
“你說的沒錯,好聖孫,大明可旺三代。”
經過一番思考後,朱棣終於下定了決心,還是冊立朱高熾為繼承人。
“殿下英明!”
解縉見自己終於說動了朱棣,心裏長舒一口氣。
“剛好你在這裏,幫本王以建文的名義擬一道聖旨,通知京城的文武百官,三日後到文華殿來,就說陛下準備重新冊立燕王世子和對燕王其他兒子進行封爵。”
朱棣怕再生事端,決定快刀斬亂麻,盡快把繼承人這個問題定下來。
“解縉來的正好,本王正想見他。”
此時的解縉正因為修書的原因,很受朱棣的寵信。
朱棣也正想找他問問該不該冊立朱高煦為繼承人。
“臣解縉,見過殿下。”
解縉進殿後,立馬給朱棣行禮。
“解縉,你來的正好,本王正想找你。”
朱棣趕忙抬了抬手,讓解縉起身。
解縉站起身後,一刻也沒有停留,直接開門見山問道:“臣聽聞殿下準備冊立二王子為繼承人?”
朱棣雖然想問解縉這個問題,但他還沒有主動提,解縉就直接問了。
他感覺有些冒犯自己的威嚴,眉頭微微一皺。
但並沒有表現出來。
“本王確實有這個打算。”
“不過.......”
朱棣本想說“不過還沒有決定,還想再問問你們的意見”。
可他話還沒說完,就直接被解縉給打斷了。
“殿下,臣以為大王子才是繼承人最合適的人選!”
一向在乎威嚴的朱棣,突然被解縉這樣打斷說話,眉頭皺的更深了。
在他心裏解縉不過就是一個有學問的臣子而已,即使他當做朋友的道衍和尚在他麵前也非常的謙卑,可謝縉居然連這麽點尊卑秩序都不懂。
這讓他有點惱怒。
但他知道現在不是發火的時候。
因為解縉現在還有用,畢竟他的書還沒有修完。
而且他還算是有些學問。
“那你說說為何不能冊立老二為繼承人?”
朱棣忍下心中的不快,問起了解縉主張冊立朱高煦為繼承人的緣由。
“殿下,大王子乃是太祖皇帝欽定的世子,又是嫡長子。”
“自古以來,都是立嫡立長,《皇明祖訓》中也是如此規定。”
“若是棄長立次,天下恐生事端。”
“前元就是前車之鑒呀!”
解縉不愧是被朱棣譽為大明第一才子,一上來就從朱元璋和祖訓下手,外加舉起了元朝的例子。
元朝就是因為在繼承人這個問題上沒有遵循立嫡立長的原則,導致皇族之間為了皇位互相殘殺的慘劇。
元朝不到百年的曆史,一共換了十一個皇帝,其中開國皇帝忽必烈和末代皇帝元順帝兩個人在位時期就將近七十年,也就是說另外的九個皇帝在位時間加起來不超過四十年,可見皇位更迭之頻繁。
可解縉雖然厲害,但朱棣也不是吃素的。
他立刻有些激動地反駁道:“漢武帝出生之時並不是漢景帝長子,也不是嫡子。”
“可他最終還是被冊封為大漢太子,成為武帝,破匈奴,征西域,滅百越,打出了漢家赫赫威名。”
“而晉武帝司馬炎長子早夭,冊立嫡次子司馬衷為皇太子,可司馬衷天生愚笨,繼位後朝堂混亂,導致八王之亂,晉朝從此一蹶不振,最終被匈奴人所滅。”
“那你說是漢景帝選錯了漢武帝,還是晉武帝選錯了晉惠帝?”
朱棣之所以有些激動,是因為他也不是嫡子長子。
現在解縉當著他的麵反對冊立朱高煦為繼承人,他潛意識地把自己代入了朱高煦的位置。
反對朱高煦就是反對他。
“殿下,漢景帝之所以選擇武帝,是因為武帝的兄長無人能出其右。”
“如果漢武帝的兄長有能力出眾者,臣相信漢景帝一定會選擇立長。”
“而晉武帝之所以錯選晉惠帝為儲君,這是晉武帝愚笨。”
“可殿下英明神武,肯定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解縉反應很快,立刻就把朱棣問的問題巧妙化解了。
朱棣解縉比自己文化程度高,要是繼續這樣辯論下去,他肯定說不贏。
但他還是想為朱高煦辯駁兩句,所以他幹脆話鋒一轉。
“那你說說看老大比老二強在哪裏?”
解縉一聽這話,嘴角微微上揚。
這道題他會呀。
作為朱高熾的鐵杆支持者,要讓他說出朱高熾的十個缺點,他可能說不出來。
但要讓他說出朱高熾的優點,他可以說一天一夜。
“大王子仁孝,深受百姓愛戴。”
“殿下靖難之時,北平一直由大王子打理,不僅源源不斷地為殿下提供軍需糧草,還能僅靠數萬人就抵禦住了朝廷五十萬大軍的圍攻。”
“這說明大王子不光處理處理政事了得,而且還懂軍事。”
“如此文武雙全,如果不立為繼承人,實乃大明之憾呀!”
解縉說到最後一句的時候,聲調一下子高了起來。
可他的這些說辭,朱棣已經聽過很多遍了。
現在解縉又拿出來說,他覺得打動不了他。
“如果按照你這樣說,老二在靖難中曾經數次救本王於危急之中,如果沒有老二,本王可能早就陣亡於戰場了。”
“哪裏還有如今的天下?”
朱棣再次反駁。
解縉見朱棣還是這麽態度強硬,他知道朱棣本來就不怎麽喜歡朱高熾,如果光說朱高熾的優點,朱棣肯定還是不會改變主意。
所以他靈機一動,準備拿出自己的殺手鐧——朱瞻基。
“殿下,大王子就不必多說了,他的優點您是看的見的。”
“而且您還要考慮一下您的長孫,好聖孫,大明可旺三代!”
解縉知道朱棣非常疼愛他的這個長孫,一直都是按照接班人來培養的。
如果傳位給了朱高煦,朱瞻基可能不光當不了皇帝,而且可能命都會丟。
所以他在這個時候丟出了朱瞻基來勸說朱棣。
果然,朱棣一聽到朱瞻基。
剛剛還板著的臉一下子就鬆弛了下來。
他對於朱瞻基的喜愛可是遠遠勝於那些兒子的。
朱高煦性格暴躁,如果他繼位的話,朱高熾和朱瞻基很可能不會善終。
但朱高熾性格仁厚,如果他繼位的話,朱高煦和朱高燧則不會有任何問題。
“你說的沒錯,好聖孫,大明可旺三代。”
經過一番思考後,朱棣終於下定了決心,還是冊立朱高熾為繼承人。
“殿下英明!”
解縉見自己終於說動了朱棣,心裏長舒一口氣。
“剛好你在這裏,幫本王以建文的名義擬一道聖旨,通知京城的文武百官,三日後到文華殿來,就說陛下準備重新冊立燕王世子和對燕王其他兒子進行封爵。”
朱棣怕再生事端,決定快刀斬亂麻,盡快把繼承人這個問題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