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
開局朱高煦圍城,忽悠他當皇帝 作者:慵懶的大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時的明軍已經殺紅了眼,衝進佛郎機城後看到金發碧眼的毛子就砍。
近距離之下,火銃還不如燒火棍好使。
城寨裏的佛郎機士兵很快就被砍的跪在地上磕頭求饒。
胡一元父子也被明軍士兵從房子裏拖到了朱高煦麵前。
胡元澄和阮崇看到他們兩個,頓時心裏一驚。
沒想到他們真的藏在佛郎機城。
這讓他們心裏產生了強烈的後怕。
大明真的太厲害了,情報工作居然做的這麽厲害,連他們都不知道的事情,朱高煦卻在第一時間知道了,而且還是準確無誤。
如果他們沒有選擇投降,以大明的手段,他們恐怕下場會比胡一元父子更慘。
“胡一元。”
“胡漢蒼。”
“你們兩個可真是狗膽包天。”
“居然欺騙我大明,還敢襲殺我大明的官兵。”
“本王告訴你,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
朱高煦騎在馬上,居高臨下地嗬斥著已經淪為階下囚的胡一元父子。
胡一元父子知道自己已經在劫難逃了。
他們也沒有跟朱高煦爭辯,隻是胡一元看到了站在朱高煦身旁的胡元澄和阮崇,頓時來了火氣。
“你們兩個叛徒,逆子!”
“我待你們不薄,你們居然背叛我!”
胡元澄和阮崇聽見胡一元罵自己,頓時就不樂意了。
投降大明之前被你罵就算了,現在投降了大明,你還罵,這大明不是白投降了嗎?
“胡一元,你殺害前朝陳氏多位國王,還膽大包天敢謀害大明的官兵,我歸順漢王殿下,攻伐你,這是替天行道!”
阮崇昂著頭吼道。
“胡一元!”
“虧你還飽讀詩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你不懂嗎?”
“陳氏待你不薄,你卻公然殺害他們,謀朝篡位,我雖然是你兒子,但更是陳氏的臣子,所以我必須大義滅親!”
胡元澄也厲聲吼道。
“你...你...你們兩個...”
胡一元被氣的渾身發抖。
“行了,你們都別吵了。”
“全部給本王帶迴大明!”
朱高煦懶得再聽他們爭吵,此刻他隻想趕緊班師迴朝。
原本計劃三個月拿下安南,這下還不到三個月。
他迴去以後肯定會得到朱棣的嘉獎。
加上這次朱高熾在安南這件事上犯的錯誤,說不定朱棣會把繼承人的位置讓給他。
當然,他也知道他這次能這麽順利拿下安南,全是靠朱允炆,所以他也想迴去好好地感謝朱允炆一番。
“漢王殿下。”
“那我們呢?”
就在朱高煦準備帶胡一元父子撤退的時候,阮崇和胡元澄腆著笑臉迎了上來。
他們見安南戰事已經基本結束,現在朱高煦要班師迴朝了,現在已經是論功行賞的時候了。
“你們放心,本王不會忘記你們的。”
朱高煦笑了笑。
阮崇和胡元澄也合群的笑了。
“你們也跟本王一起迴大明。”
“畢竟封賞這件事,不是本王說了算。”
朱高煦見他們笑了,又補充了一句。
此話一出,阮崇和胡元澄的笑容戛然而止。
讓他們去大明,這不是羊入虎口嗎?
“怎麽?”
“你們不願意隨本王去大明?”
朱高煦見兩人的臉色有了變化,於是問道。
“殿下,這安南剛剛平定。”
“需要有人看管,末將還是留在這裏待大明看管吧。”
阮崇抱拳道。
“殿下,末將也願意留下來代管安南。”
胡元澄見阮崇居然有這個心思,趕忙也表示願意留下來。
“這就不勞煩你們了。”
“本王會留下十萬人馬,讓李彬來代為看管安南,先找一下還有沒有陳氏子孫在世,如果沒有,再看看朝廷怎麽定奪。”
朱高煦搖了搖頭,拒絕了他們請求。
隨即似笑非笑地問道:“怎麽?”
“你們不願意跟本王迴大明接受封賞?”
朱高煦話音剛落,周圍的明軍士兵立刻眼神淩厲地看向他們兩個。
阮崇和胡元澄看到這個場景,紛紛不自覺地咽了咽口水。
異口同聲道:“末將願意。”
“好!”
朱高煦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
.......
大明京城,燕王府。
朱高熾正在家裏陪朱瞻基玩。
他的屬官楊溥急匆匆地跑了過來。
“世子!”
“不好了!”
朱高熾一聽這話,有些詫異地看著楊溥問道:“怎麽了?難道是老二在安南戰敗了?”
“不是,剛剛我從兵部得到消息,漢王已經捉到胡一元父子,正在凱旋的路上。”
楊溥表情凝重。
“這麽快?”
朱高熾也沒想到朱高煦這麽快就平定了安南的戰亂。
“世子,漢王此次立下大功。”
“燕王殿下肯定會重賞他。”
“這對世子你很不利呀。”
楊溥有些焦急。
“哎。”
朱高熾輕輕地歎了一口氣。
“安南這件事確實是我沒做好,如果父王真的因此把繼承人的位置讓給老二,我也無話可說。”
“世子,你可千萬別這麽想。”
“我這就去找道衍師傅想想辦法。”
楊溥已經知道道衍和尚是支持朱高熾的,他想道衍和尚肯定有應對之策。
說完,他便急匆匆地走了。
朱高熾看著楊溥遠去的背影歎了口氣:“要是我生在一個普通人家該多好。”
“爹,生在普通人家不好。”
“我長大了也要和爺爺那樣統領萬軍,馳騁沙場!”
懷裏的朱瞻基奶聲奶聲的插了一句。
......
孝陵。
朱允炆此刻也從護衛那裏得知了朱高煦得勝凱旋的消息。
孝陵裏那些朱高煦的親信,都以為朱高煦此次在安南立了大功,迴來之後,一定會被朱棣冊封為繼承人。
到時候他們也可以跟著飛黃騰達。
隻有朱允炆知道這件事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簡單。
因為就在朱高煦出兵安南這段時間,北方的韃靼也派兵南下了。
朱棣為了穩住局勢,特意派了他在靖難中的得意大將之一丘福率兵十萬北上迎擊韃靼。
可是丘福已經有十天沒有傳迴消息了。
朱棣以為是丘福大軍深入漠北,交通閉塞,消息無法及時傳達而已。
但朱允炆卻知道丘福的十萬大軍已經全軍覆沒了。
南方戰事結束,北方戰事卻起,朱棣不可能在這個時候突然更改繼承人。
近距離之下,火銃還不如燒火棍好使。
城寨裏的佛郎機士兵很快就被砍的跪在地上磕頭求饒。
胡一元父子也被明軍士兵從房子裏拖到了朱高煦麵前。
胡元澄和阮崇看到他們兩個,頓時心裏一驚。
沒想到他們真的藏在佛郎機城。
這讓他們心裏產生了強烈的後怕。
大明真的太厲害了,情報工作居然做的這麽厲害,連他們都不知道的事情,朱高煦卻在第一時間知道了,而且還是準確無誤。
如果他們沒有選擇投降,以大明的手段,他們恐怕下場會比胡一元父子更慘。
“胡一元。”
“胡漢蒼。”
“你們兩個可真是狗膽包天。”
“居然欺騙我大明,還敢襲殺我大明的官兵。”
“本王告訴你,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
朱高煦騎在馬上,居高臨下地嗬斥著已經淪為階下囚的胡一元父子。
胡一元父子知道自己已經在劫難逃了。
他們也沒有跟朱高煦爭辯,隻是胡一元看到了站在朱高煦身旁的胡元澄和阮崇,頓時來了火氣。
“你們兩個叛徒,逆子!”
“我待你們不薄,你們居然背叛我!”
胡元澄和阮崇聽見胡一元罵自己,頓時就不樂意了。
投降大明之前被你罵就算了,現在投降了大明,你還罵,這大明不是白投降了嗎?
“胡一元,你殺害前朝陳氏多位國王,還膽大包天敢謀害大明的官兵,我歸順漢王殿下,攻伐你,這是替天行道!”
阮崇昂著頭吼道。
“胡一元!”
“虧你還飽讀詩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你不懂嗎?”
“陳氏待你不薄,你卻公然殺害他們,謀朝篡位,我雖然是你兒子,但更是陳氏的臣子,所以我必須大義滅親!”
胡元澄也厲聲吼道。
“你...你...你們兩個...”
胡一元被氣的渾身發抖。
“行了,你們都別吵了。”
“全部給本王帶迴大明!”
朱高煦懶得再聽他們爭吵,此刻他隻想趕緊班師迴朝。
原本計劃三個月拿下安南,這下還不到三個月。
他迴去以後肯定會得到朱棣的嘉獎。
加上這次朱高熾在安南這件事上犯的錯誤,說不定朱棣會把繼承人的位置讓給他。
當然,他也知道他這次能這麽順利拿下安南,全是靠朱允炆,所以他也想迴去好好地感謝朱允炆一番。
“漢王殿下。”
“那我們呢?”
就在朱高煦準備帶胡一元父子撤退的時候,阮崇和胡元澄腆著笑臉迎了上來。
他們見安南戰事已經基本結束,現在朱高煦要班師迴朝了,現在已經是論功行賞的時候了。
“你們放心,本王不會忘記你們的。”
朱高煦笑了笑。
阮崇和胡元澄也合群的笑了。
“你們也跟本王一起迴大明。”
“畢竟封賞這件事,不是本王說了算。”
朱高煦見他們笑了,又補充了一句。
此話一出,阮崇和胡元澄的笑容戛然而止。
讓他們去大明,這不是羊入虎口嗎?
“怎麽?”
“你們不願意隨本王去大明?”
朱高煦見兩人的臉色有了變化,於是問道。
“殿下,這安南剛剛平定。”
“需要有人看管,末將還是留在這裏待大明看管吧。”
阮崇抱拳道。
“殿下,末將也願意留下來代管安南。”
胡元澄見阮崇居然有這個心思,趕忙也表示願意留下來。
“這就不勞煩你們了。”
“本王會留下十萬人馬,讓李彬來代為看管安南,先找一下還有沒有陳氏子孫在世,如果沒有,再看看朝廷怎麽定奪。”
朱高煦搖了搖頭,拒絕了他們請求。
隨即似笑非笑地問道:“怎麽?”
“你們不願意跟本王迴大明接受封賞?”
朱高煦話音剛落,周圍的明軍士兵立刻眼神淩厲地看向他們兩個。
阮崇和胡元澄看到這個場景,紛紛不自覺地咽了咽口水。
異口同聲道:“末將願意。”
“好!”
朱高煦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
.......
大明京城,燕王府。
朱高熾正在家裏陪朱瞻基玩。
他的屬官楊溥急匆匆地跑了過來。
“世子!”
“不好了!”
朱高熾一聽這話,有些詫異地看著楊溥問道:“怎麽了?難道是老二在安南戰敗了?”
“不是,剛剛我從兵部得到消息,漢王已經捉到胡一元父子,正在凱旋的路上。”
楊溥表情凝重。
“這麽快?”
朱高熾也沒想到朱高煦這麽快就平定了安南的戰亂。
“世子,漢王此次立下大功。”
“燕王殿下肯定會重賞他。”
“這對世子你很不利呀。”
楊溥有些焦急。
“哎。”
朱高熾輕輕地歎了一口氣。
“安南這件事確實是我沒做好,如果父王真的因此把繼承人的位置讓給老二,我也無話可說。”
“世子,你可千萬別這麽想。”
“我這就去找道衍師傅想想辦法。”
楊溥已經知道道衍和尚是支持朱高熾的,他想道衍和尚肯定有應對之策。
說完,他便急匆匆地走了。
朱高熾看著楊溥遠去的背影歎了口氣:“要是我生在一個普通人家該多好。”
“爹,生在普通人家不好。”
“我長大了也要和爺爺那樣統領萬軍,馳騁沙場!”
懷裏的朱瞻基奶聲奶聲的插了一句。
......
孝陵。
朱允炆此刻也從護衛那裏得知了朱高煦得勝凱旋的消息。
孝陵裏那些朱高煦的親信,都以為朱高煦此次在安南立了大功,迴來之後,一定會被朱棣冊封為繼承人。
到時候他們也可以跟著飛黃騰達。
隻有朱允炆知道這件事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簡單。
因為就在朱高煦出兵安南這段時間,北方的韃靼也派兵南下了。
朱棣為了穩住局勢,特意派了他在靖難中的得意大將之一丘福率兵十萬北上迎擊韃靼。
可是丘福已經有十天沒有傳迴消息了。
朱棣以為是丘福大軍深入漠北,交通閉塞,消息無法及時傳達而已。
但朱允炆卻知道丘福的十萬大軍已經全軍覆沒了。
南方戰事結束,北方戰事卻起,朱棣不可能在這個時候突然更改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