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說話好聽的漢王
開局朱高煦圍城,忽悠他當皇帝 作者:慵懶的大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不說,本王都忘了。”
“當年鄭村壩之戰,如果沒有三保給本王獻計,本王還不一定能打敗李景隆。”
經過朱高煦的提醒,朱棣也想起了那場改變他生死的大戰。
“三保,是本王疏忽了,忘了給你記功。”
朱棣有些內疚地對三保太監說道。
“殿下折煞小人了,為殿下肝腦塗地是小人分內之事。”
三保太監躬身謙虛道。
“可你從小就待在本王身邊,本王不記得你會航海呀。”
朱棣已經開始正視三保太監擔任水師統帥這件事了。
“迴稟殿下,小人家裏是信奉迴迴教的。”
“祖父和父親都曾經遠赴重洋前往默伽朝聖過。”
“所以小人從小就對航海很是著迷,即使跟隨殿下到北平,小人也時常在學習研究航海技術。”
三保太監非常認真的答道。
“哈哈,虧本王還擔心找不到適合的人才去圍剿陳祖義,沒想到這人才就在身邊。”
朱棣笑了一下,三保太監從小就常伴朱棣左右,朱棣對他是很信任的。
所以他說的話,朱棣也沒有懷疑。
“不過統領水師這件事非同小可,本王還需要跟內閣以及兵部商議一下。”
“你去把內閣的楊士奇和兵部的金忠給本王叫來。”
但朱棣並沒有馬上就答應讓他擔任水師,而是讓他把楊士奇和金忠喊來再商議一下。
“小人遵旨。”
三保太監朝朱棣作了個揖,心裏有些小激動地出去了。
他知道,朱棣要跟內閣和兵部商議討論這件事了,那距離他成功擔任水師統帥應該就不遠了。
三保太監常伴在朱棣左右,許多機密的事情,別人不知道,但他知道。
比如他知道楊士奇和金忠都是偏向於朱高熾的。
但他自認為在這場繼承人大戰中,他一直都是處於中立的,這兩個人應該不會為難自己。
.......
很快,楊士奇和金忠跟在三保太監身後來到了文華殿外。
“三保公公,燕王殿下突然召見我們,是有何事?”
楊士奇和金忠還是一如既往的對三保太監很客氣。
“兩位大人進去就知道了。”
三保太監雖然心裏有點小激動,但還是恪守自己的職業操守,絕對不提前泄露朱棣的小秘密。
“好,有勞三保公公了。”
楊士奇和金忠客氣地朝三保太監拱了拱手。
這讓三保太監更加信心大增,覺得他們兩個都是對事不對人的正直之人。
“臣拜見燕王殿下!”
楊士奇和金忠走進文華殿後,第一時間就發現了站在一旁的朱高煦。
他們心裏隱隱有種不好的感覺。
“都起來吧。”
“今天找你們來,是因為漢王給本王找了一個適合統領水師的人。”
“本王想了一下,確實還行。”
“所以找你們來,就是最後確認一下意見。”
朱棣開門見山的說道。
在殿外的三保太監,認真地聽著裏麵的對話。
“敢問殿下,漢王舉薦的是何人?”
金忠問道。
“就是本王的貼身太監——馬三保。”
朱棣不假思索道。
“三保公公?”
金忠和楊士奇聽到三保太監的名字,都愣了一下。
他們原本以為朱高煦會舉薦一個跟他關係好的將領。
結果舉薦的卻是三保太監。
“殿下,臣以為讓三保公公擔任水師統領不妥。”
金忠直接搖頭,否定了三保太監。
這讓在殿外滿心期待的三保太監,心裏突然僵了一下。
但他還沒有絕望,因為他還期待著楊士奇的答案。
“楊士奇,你的意見呢?”
朱棣並沒有馬上問金忠為什麽否定三保太監,而是又問了一旁的楊士奇。
“迴殿下的話,臣也認為三保公公不宜擔任水師統領。”
楊士奇也搖了搖頭。
這下,殿外的三保太監徹底絕望了。
他原本以為楊士奇和金忠跟其他大臣不一樣,都是對事不對人。
隻要有人適合幹這件事,他們就會答應讓他去幹。
結果現在聽到他是朱高煦舉薦的,也不管他合不合適,直接就否定了。
這讓三保太監心裏對他們有些不忿。
原來他們跟其他人一樣,根本不在乎事情對不對,隻在乎是不是自己人。
“好吧。”
“那你們說說為什麽馬三保不適合?”
其實朱棣心裏覺得馬三保挺合適的,叫他們兩個來隻是走一下流程。
結果他們兩個直接給否定了,這讓朱棣心裏有些不悅。
“殿下,三保公公隻是一個常伴您左右的宦官,他無論對於用兵還是航海都不懂。”
“讓他統領水師,恐怕兇多吉少。”
楊士奇說道。
“楊大人所言極是。”
“三保公公雖然對殿下是忠心耿耿,但帶兵打仗可不是伺候人那麽簡單。”
“更何況這次要統領的還是水師。”
金忠也附和道。
在殿外聽到楊士奇和金忠這些話的三保太監,默默地握緊了拳頭。
心裏產生了一股強大的悲憤之情。
他很想衝進殿去,掐著楊士奇和金忠的脖子,向他們大聲質問:“你們怎麽就知道我不懂用兵?”
“你們怎麽就知道我不懂航海?”
“我難道就不是人嗎?”
“我是不是人呀?”
可想歸想,但他卻不敢做出這一步。
“你們怎麽就知道三保公公不會用兵?不懂航海?”
就在三保太監悲憤的時候,朱高煦突然發話了。
“我剛剛才給父王講了三保公公在靖難之中立下的汗馬功勞。”
“三保公公也給父王說了他們家是航海世家。”
“哪裏就不符合呢?”
朱高煦對於這些支持朱高熾的人可沒有一點好脾氣,上來就開懟。
這讓殿外的三保太監心裏暗爽。
漢王平時看起來五大三粗的,沒想到說起話來這麽好聽。
“殿下,丘福將軍常年帶兵,尚且中了韃靼埋伏,導致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如今讓一個從未真正帶過兵的宦官統領大明的水師,前往風雲變幻的大海圍剿陳祖義,這實在是不妥呀。”
金忠見朱高煦這麽強勢,他也不敢跟朱高煦硬懟,於是又搬出了丘福全軍覆沒的例子,想讓朱棣放棄選用三保太監。
“當年鄭村壩之戰,如果沒有三保給本王獻計,本王還不一定能打敗李景隆。”
經過朱高煦的提醒,朱棣也想起了那場改變他生死的大戰。
“三保,是本王疏忽了,忘了給你記功。”
朱棣有些內疚地對三保太監說道。
“殿下折煞小人了,為殿下肝腦塗地是小人分內之事。”
三保太監躬身謙虛道。
“可你從小就待在本王身邊,本王不記得你會航海呀。”
朱棣已經開始正視三保太監擔任水師統帥這件事了。
“迴稟殿下,小人家裏是信奉迴迴教的。”
“祖父和父親都曾經遠赴重洋前往默伽朝聖過。”
“所以小人從小就對航海很是著迷,即使跟隨殿下到北平,小人也時常在學習研究航海技術。”
三保太監非常認真的答道。
“哈哈,虧本王還擔心找不到適合的人才去圍剿陳祖義,沒想到這人才就在身邊。”
朱棣笑了一下,三保太監從小就常伴朱棣左右,朱棣對他是很信任的。
所以他說的話,朱棣也沒有懷疑。
“不過統領水師這件事非同小可,本王還需要跟內閣以及兵部商議一下。”
“你去把內閣的楊士奇和兵部的金忠給本王叫來。”
但朱棣並沒有馬上就答應讓他擔任水師,而是讓他把楊士奇和金忠喊來再商議一下。
“小人遵旨。”
三保太監朝朱棣作了個揖,心裏有些小激動地出去了。
他知道,朱棣要跟內閣和兵部商議討論這件事了,那距離他成功擔任水師統帥應該就不遠了。
三保太監常伴在朱棣左右,許多機密的事情,別人不知道,但他知道。
比如他知道楊士奇和金忠都是偏向於朱高熾的。
但他自認為在這場繼承人大戰中,他一直都是處於中立的,這兩個人應該不會為難自己。
.......
很快,楊士奇和金忠跟在三保太監身後來到了文華殿外。
“三保公公,燕王殿下突然召見我們,是有何事?”
楊士奇和金忠還是一如既往的對三保太監很客氣。
“兩位大人進去就知道了。”
三保太監雖然心裏有點小激動,但還是恪守自己的職業操守,絕對不提前泄露朱棣的小秘密。
“好,有勞三保公公了。”
楊士奇和金忠客氣地朝三保太監拱了拱手。
這讓三保太監更加信心大增,覺得他們兩個都是對事不對人的正直之人。
“臣拜見燕王殿下!”
楊士奇和金忠走進文華殿後,第一時間就發現了站在一旁的朱高煦。
他們心裏隱隱有種不好的感覺。
“都起來吧。”
“今天找你們來,是因為漢王給本王找了一個適合統領水師的人。”
“本王想了一下,確實還行。”
“所以找你們來,就是最後確認一下意見。”
朱棣開門見山的說道。
在殿外的三保太監,認真地聽著裏麵的對話。
“敢問殿下,漢王舉薦的是何人?”
金忠問道。
“就是本王的貼身太監——馬三保。”
朱棣不假思索道。
“三保公公?”
金忠和楊士奇聽到三保太監的名字,都愣了一下。
他們原本以為朱高煦會舉薦一個跟他關係好的將領。
結果舉薦的卻是三保太監。
“殿下,臣以為讓三保公公擔任水師統領不妥。”
金忠直接搖頭,否定了三保太監。
這讓在殿外滿心期待的三保太監,心裏突然僵了一下。
但他還沒有絕望,因為他還期待著楊士奇的答案。
“楊士奇,你的意見呢?”
朱棣並沒有馬上問金忠為什麽否定三保太監,而是又問了一旁的楊士奇。
“迴殿下的話,臣也認為三保公公不宜擔任水師統領。”
楊士奇也搖了搖頭。
這下,殿外的三保太監徹底絕望了。
他原本以為楊士奇和金忠跟其他大臣不一樣,都是對事不對人。
隻要有人適合幹這件事,他們就會答應讓他去幹。
結果現在聽到他是朱高煦舉薦的,也不管他合不合適,直接就否定了。
這讓三保太監心裏對他們有些不忿。
原來他們跟其他人一樣,根本不在乎事情對不對,隻在乎是不是自己人。
“好吧。”
“那你們說說為什麽馬三保不適合?”
其實朱棣心裏覺得馬三保挺合適的,叫他們兩個來隻是走一下流程。
結果他們兩個直接給否定了,這讓朱棣心裏有些不悅。
“殿下,三保公公隻是一個常伴您左右的宦官,他無論對於用兵還是航海都不懂。”
“讓他統領水師,恐怕兇多吉少。”
楊士奇說道。
“楊大人所言極是。”
“三保公公雖然對殿下是忠心耿耿,但帶兵打仗可不是伺候人那麽簡單。”
“更何況這次要統領的還是水師。”
金忠也附和道。
在殿外聽到楊士奇和金忠這些話的三保太監,默默地握緊了拳頭。
心裏產生了一股強大的悲憤之情。
他很想衝進殿去,掐著楊士奇和金忠的脖子,向他們大聲質問:“你們怎麽就知道我不懂用兵?”
“你們怎麽就知道我不懂航海?”
“我難道就不是人嗎?”
“我是不是人呀?”
可想歸想,但他卻不敢做出這一步。
“你們怎麽就知道三保公公不會用兵?不懂航海?”
就在三保太監悲憤的時候,朱高煦突然發話了。
“我剛剛才給父王講了三保公公在靖難之中立下的汗馬功勞。”
“三保公公也給父王說了他們家是航海世家。”
“哪裏就不符合呢?”
朱高煦對於這些支持朱高熾的人可沒有一點好脾氣,上來就開懟。
這讓殿外的三保太監心裏暗爽。
漢王平時看起來五大三粗的,沒想到說起話來這麽好聽。
“殿下,丘福將軍常年帶兵,尚且中了韃靼埋伏,導致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如今讓一個從未真正帶過兵的宦官統領大明的水師,前往風雲變幻的大海圍剿陳祖義,這實在是不妥呀。”
金忠見朱高煦這麽強勢,他也不敢跟朱高煦硬懟,於是又搬出了丘福全軍覆沒的例子,想讓朱棣放棄選用三保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