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用倭國人打倭國人
開局朱高煦圍城,忽悠他當皇帝 作者:慵懶的大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孝陵。
朱允炆和往常一樣正翹著二郎腿在院子裏喝茶。
朱高煦凱旋,並帶迴來倭國征夷大將軍弟弟事情,他已經知道了。
“之前就猜測這些倭寇來曆不簡單。”
“結果真的是倭國朝廷派來的。”
朱允炆之前並不確定這些倭寇的身份,畢竟曆史上記載的倭寇,都沒有倭國的官方背景。
他隻是覺得這些倭寇能在明軍的多次圍剿中不落下風,有些蹊蹺。
沒想到讓朱高煦誤打誤撞,查出了真相。
“按照朱棣脾氣,這口氣無論如何都是不能忍的。”
“所以他大概率會派大軍渡海去征討倭國。”
“可倭國剛結束南北對峙,民風彪悍。”
“外敵入侵,可能會讓他們更加團結。”
“大明軍隊渡海登陸,後期的糧草糧草供應也是問題。”
“遠征倭國的大軍一旦在倭國受挫,大明又無法及時支援。”
“很有可能會導致全軍覆沒。”
“萬一被北方的瓦剌抓住了機會,大明恐怕就會成為第二個南宋了。”
“我可不願意做個隻剩下半壁江山的皇帝。”
朱允炆思考著朱棣接下來的動作,還有他派兵征討倭國可能會出現的意外情況。
“既然強攻有風險,那麽智取呢?”
朱允炆評估了一下強攻的風險後,又開始想著如何智取倭國。
“誒!”
“有了!”
朱允炆突然拍了一下大腿,眼前一亮。
“皇兄!”
“你也知道了?”
就在朱允炆為自己想到智取倭國的好辦法的時候,朱高煦突然走了進來。
他看到朱允炆這麽高興,以為朱允炆也知道了朱高燧上當,並徹底投靠他的消息。
“朕也是剛剛知道。”
朱允炆以為朱高煦說的是他知道了朱高煦抓到足利義嗣的消息。
“果然不愧是神通廣大的皇兄。”
“這麽快就知道了。”
朱高煦恭敬地給朱允炆拱了拱手,又笑嗬嗬地說道:
“老三這個人從小就賊的很,沒想到皇兄用這麽簡單的一個辦法就讓他徹底倒向了我們。”
“弟弟真是佩服!”
朱允炆聽完這才明白過來,原來朱高煦說的是朱高燧的事情。
“嗐。”
“朕隻是出個主意,如果不是皇弟做的好。”
“趙王怎麽可能會相信太祖顯靈這件事?”
朱允炆立刻絲滑地接過了話茬,並將功勞又還給了朱高煦。
這讓朱高煦心裏很高興。
看吧,這就是我親愛的皇兄。
從來不跟我爭功勞,什麽好處都想著我。
“對了,皇弟。”
“此次倭國派遣他們的官兵冒充倭寇來我大明沿海劫掠。”
“燕王是否有出兵倭國的打算?”
朱允炆見把朱高煦誇高興了,立馬轉移了話題。
“按照老頭子的脾氣。”
“肯定是要派兵討伐倭國的。”
朱高煦肯定道。
“皇弟,你一定要勸一勸燕王,不要貿然派兵去討伐倭國。”
朱允炆勸道。
“啊?”
朱高煦聽到朱允炆的話,愣了一下。
“皇兄,倭國都派人到大明的土地上燒殺劫掠了,如果我們不派兵討伐的話,豈不是會被天下人笑話?”
朱高煦顯然對於朱允炆這個提議並不讚同。
“皇弟,你先別急,聽朕給你解釋。”
朱允炆拉著朱高煦坐了下來,並親自給他倒了一杯茶。
“朕的意思不是說這件事坐視不管。”
“隻是這倭國孤懸海外,我大明的大軍貿然前往,孤軍深入,恐遭埋伏。”
“而且以燕王的脾氣,他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
“一次全軍覆沒,他肯定會再派人去倭國。”
“長此以往,大明的國力就會被拖垮。”
“說不定會像當年隋煬帝征討高句麗那般,耗盡國力,最終導致大明敗亡。”
朱允炆先是解釋了一下他不同意直接派兵前去討伐的原因。
朱高煦聽著朱允炆的分析,遲疑了一下。
“皇弟,你是注定要成為大明皇帝的人,你也不想到時候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吧?”
朱允炆見狀,立刻又用皇位這個殺手鐧來誘惑朱高煦。
“爛攤子?”
“那可不行。”
果然,朱高煦一聽到皇位,整個人就激動了。
“可不出兵討伐,那老頭子怎麽咽下這口氣呢?”
朱高煦激動完,又想著朱棣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的。
平時都是朱棣欺負別人,現在別人跑到朱棣家裏搶東西了,他能答應嗎?
“皇兄,你是不是已經有辦法了?”
朱高煦突然注意到氣定神閑的朱允炆,立馬猜到他已經有了主意。
“朕確實想到了一個不成熟的辦法。”
朱允炆笑了笑。
“皇兄,你的能力,弟弟是知道的。”
“如果你的主意都不成熟了,那世上就沒有成熟的主意了。”
“你快給弟弟說說,是什麽主意?”
朱高煦站起來,朝朱允炆投去了期待的目光。
“朕想用倭國人來打倭國人。”
朱允炆輕鬆的說道。
“倭國人打倭國人?”
朱高煦聽到這個話,滿臉的問號。
“皇弟,你有所不知。”
“倭國現在剛結束南北對峙不久。”
“他們國內還有許多反對足利義持的勢力。”
“其中以退位的南朝後龜山天皇勢力最大。”
“如果我們派人去聯絡後龜山天皇,給予他幫助,讓他重新起兵攻打足利義持。”
“這樣一來,倭國就會陷入內亂。”
“等他們打的兩敗俱傷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趁虛而入了。”
“到時候,說不定倭國也可以成為我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朱允炆說出了他的計劃。
這一次,他不光是為了自己複位,更想徹底搞死倭國,讓它們以後再也無法崛起。
朱高煦聽完朱允炆的話後,沉思了許久。
這倒不是他在思考朱允炆計劃的可行性。
而是他很多地方都沒有聽懂,但又不好意思問。
“皇兄,你常年深居大內,怎麽對倭國這麽了解?”
朱高煦沉思了半天,終於擠出了一句話。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多讀書,多看報,少吃酒肉,多思考。”
“你也可以跟我一樣的。”
朱允炆隨便找了個借口,敷衍了過去。
他總不能說是因為小時候看《一休和尚》,去搜了一休和尚的資料才知道這些的吧。
“原來如此。”
“等我登基以後,我也要多讀書。”
“做個文武雙全的皇帝。”
朱高煦點點頭道。
“皇弟能有這份覺悟,真乃我大明百姓之福呀。”
朱允炆又捧了朱高煦一句。
“我相信皇兄。”
“等老頭子讓我滅了剩下的一萬多倭寇後,我就把皇兄的這個計劃告訴老頭子。”
朱高煦雖然沒怎麽懂朱允炆的計劃,但還是決定執行。
朱允炆和往常一樣正翹著二郎腿在院子裏喝茶。
朱高煦凱旋,並帶迴來倭國征夷大將軍弟弟事情,他已經知道了。
“之前就猜測這些倭寇來曆不簡單。”
“結果真的是倭國朝廷派來的。”
朱允炆之前並不確定這些倭寇的身份,畢竟曆史上記載的倭寇,都沒有倭國的官方背景。
他隻是覺得這些倭寇能在明軍的多次圍剿中不落下風,有些蹊蹺。
沒想到讓朱高煦誤打誤撞,查出了真相。
“按照朱棣脾氣,這口氣無論如何都是不能忍的。”
“所以他大概率會派大軍渡海去征討倭國。”
“可倭國剛結束南北對峙,民風彪悍。”
“外敵入侵,可能會讓他們更加團結。”
“大明軍隊渡海登陸,後期的糧草糧草供應也是問題。”
“遠征倭國的大軍一旦在倭國受挫,大明又無法及時支援。”
“很有可能會導致全軍覆沒。”
“萬一被北方的瓦剌抓住了機會,大明恐怕就會成為第二個南宋了。”
“我可不願意做個隻剩下半壁江山的皇帝。”
朱允炆思考著朱棣接下來的動作,還有他派兵征討倭國可能會出現的意外情況。
“既然強攻有風險,那麽智取呢?”
朱允炆評估了一下強攻的風險後,又開始想著如何智取倭國。
“誒!”
“有了!”
朱允炆突然拍了一下大腿,眼前一亮。
“皇兄!”
“你也知道了?”
就在朱允炆為自己想到智取倭國的好辦法的時候,朱高煦突然走了進來。
他看到朱允炆這麽高興,以為朱允炆也知道了朱高燧上當,並徹底投靠他的消息。
“朕也是剛剛知道。”
朱允炆以為朱高煦說的是他知道了朱高煦抓到足利義嗣的消息。
“果然不愧是神通廣大的皇兄。”
“這麽快就知道了。”
朱高煦恭敬地給朱允炆拱了拱手,又笑嗬嗬地說道:
“老三這個人從小就賊的很,沒想到皇兄用這麽簡單的一個辦法就讓他徹底倒向了我們。”
“弟弟真是佩服!”
朱允炆聽完這才明白過來,原來朱高煦說的是朱高燧的事情。
“嗐。”
“朕隻是出個主意,如果不是皇弟做的好。”
“趙王怎麽可能會相信太祖顯靈這件事?”
朱允炆立刻絲滑地接過了話茬,並將功勞又還給了朱高煦。
這讓朱高煦心裏很高興。
看吧,這就是我親愛的皇兄。
從來不跟我爭功勞,什麽好處都想著我。
“對了,皇弟。”
“此次倭國派遣他們的官兵冒充倭寇來我大明沿海劫掠。”
“燕王是否有出兵倭國的打算?”
朱允炆見把朱高煦誇高興了,立馬轉移了話題。
“按照老頭子的脾氣。”
“肯定是要派兵討伐倭國的。”
朱高煦肯定道。
“皇弟,你一定要勸一勸燕王,不要貿然派兵去討伐倭國。”
朱允炆勸道。
“啊?”
朱高煦聽到朱允炆的話,愣了一下。
“皇兄,倭國都派人到大明的土地上燒殺劫掠了,如果我們不派兵討伐的話,豈不是會被天下人笑話?”
朱高煦顯然對於朱允炆這個提議並不讚同。
“皇弟,你先別急,聽朕給你解釋。”
朱允炆拉著朱高煦坐了下來,並親自給他倒了一杯茶。
“朕的意思不是說這件事坐視不管。”
“隻是這倭國孤懸海外,我大明的大軍貿然前往,孤軍深入,恐遭埋伏。”
“而且以燕王的脾氣,他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
“一次全軍覆沒,他肯定會再派人去倭國。”
“長此以往,大明的國力就會被拖垮。”
“說不定會像當年隋煬帝征討高句麗那般,耗盡國力,最終導致大明敗亡。”
朱允炆先是解釋了一下他不同意直接派兵前去討伐的原因。
朱高煦聽著朱允炆的分析,遲疑了一下。
“皇弟,你是注定要成為大明皇帝的人,你也不想到時候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吧?”
朱允炆見狀,立刻又用皇位這個殺手鐧來誘惑朱高煦。
“爛攤子?”
“那可不行。”
果然,朱高煦一聽到皇位,整個人就激動了。
“可不出兵討伐,那老頭子怎麽咽下這口氣呢?”
朱高煦激動完,又想著朱棣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的。
平時都是朱棣欺負別人,現在別人跑到朱棣家裏搶東西了,他能答應嗎?
“皇兄,你是不是已經有辦法了?”
朱高煦突然注意到氣定神閑的朱允炆,立馬猜到他已經有了主意。
“朕確實想到了一個不成熟的辦法。”
朱允炆笑了笑。
“皇兄,你的能力,弟弟是知道的。”
“如果你的主意都不成熟了,那世上就沒有成熟的主意了。”
“你快給弟弟說說,是什麽主意?”
朱高煦站起來,朝朱允炆投去了期待的目光。
“朕想用倭國人來打倭國人。”
朱允炆輕鬆的說道。
“倭國人打倭國人?”
朱高煦聽到這個話,滿臉的問號。
“皇弟,你有所不知。”
“倭國現在剛結束南北對峙不久。”
“他們國內還有許多反對足利義持的勢力。”
“其中以退位的南朝後龜山天皇勢力最大。”
“如果我們派人去聯絡後龜山天皇,給予他幫助,讓他重新起兵攻打足利義持。”
“這樣一來,倭國就會陷入內亂。”
“等他們打的兩敗俱傷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趁虛而入了。”
“到時候,說不定倭國也可以成為我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朱允炆說出了他的計劃。
這一次,他不光是為了自己複位,更想徹底搞死倭國,讓它們以後再也無法崛起。
朱高煦聽完朱允炆的話後,沉思了許久。
這倒不是他在思考朱允炆計劃的可行性。
而是他很多地方都沒有聽懂,但又不好意思問。
“皇兄,你常年深居大內,怎麽對倭國這麽了解?”
朱高煦沉思了半天,終於擠出了一句話。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多讀書,多看報,少吃酒肉,多思考。”
“你也可以跟我一樣的。”
朱允炆隨便找了個借口,敷衍了過去。
他總不能說是因為小時候看《一休和尚》,去搜了一休和尚的資料才知道這些的吧。
“原來如此。”
“等我登基以後,我也要多讀書。”
“做個文武雙全的皇帝。”
朱高煦點點頭道。
“皇弟能有這份覺悟,真乃我大明百姓之福呀。”
朱允炆又捧了朱高煦一句。
“我相信皇兄。”
“等老頭子讓我滅了剩下的一萬多倭寇後,我就把皇兄的這個計劃告訴老頭子。”
朱高煦雖然沒怎麽懂朱允炆的計劃,但還是決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