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多邦城
開局朱高煦圍城,忽悠他當皇帝 作者:慵懶的大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安南國清化城。
陳天平和裴伯耆被五花大綁地抬到了胡一元和胡漢蒼麵前。
“哼!”
“你們兩個倒是挺厲害。”
“我在安南國內布下天羅地網,都讓你們給逃了。”
“居然還逃到了大明,還見到了燕王!”
胡一元皮笑肉不笑地看著他們兩個。
“不過你們以為有大明給你們撐腰,我就會把王位還給你嗎?”
“癡心妄想!”
胡一元突然怒吼一聲了。
“胡一元!”
“你這個亂臣賊子!”
“你居然敢偷襲大明的官兵,公然對抗大明。”
“我看你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
遍體鱗傷的裴伯耆雖然眼睛都被打成熊貓了,隻能微微睜開一條縫,但他還是一點都不慫,當眾怒斥著胡一元。
“裴伯耆,你還真別說,我還就吃了熊心豹子膽了。”
“我知道光靠我一個人是擋不住大明軍隊的,可要是我聯合北方的韃靼和瓦剌,這不就有轉機了嗎?”
胡一元獰笑著蹲到了裴伯耆麵前。
“tui!”
裴伯耆聽到這話,忍不住啐了他一口口水。
“放肆!”
“把他們給我拉下去斬了!”
胡一元被激怒了,直接下令把裴伯耆和陳天平拉去清化城外當眾斬首了。
當然,斬首之前他還是給裴伯耆和陳天平編造了一個罪名的。
因為陳天平隻是安南前任王室一個宗室,幾乎沒有清化百姓認識他。
於是胡一元對外宣布,說陳天平並不是外界傳言的前朝宗室,而是前朝宗室陳元輝家裏的一個家奴,原名叫阮康。
裴伯耆因為對胡一元不滿,於是聯合阮康一起逃到大明,用謊言欺騙了大明皇帝對安南出兵,此乃罪大惡極,判處斬立決。
隨著劊子手的大刀落下,陳天平和裴伯耆的腦袋像西瓜一樣滾落在地,至此安南陳氏全部族覆滅。
“終於殺光了。”
胡一元看著陳天平死不瞑目的眼睛,又獰笑了一下。
“父王,據我們派出去的斥候來報,大明已經集結了三十萬大軍,正分別由廣西和雲南朝我們殺來了。”
胡元澄走到胡一元麵前,神情嚴肅地說道。
他知道大明肯定會出兵,但他沒想到大明這麽快就集結了三十萬大軍。
要知道安南全國的兵馬也不過三十萬左右,這些兵馬還要分散在全國鎮壓那些支持前朝陳氏的百姓。
所以他們能抽調出來抵禦明軍的軍隊隻有不到二十萬。
“他們的統帥是誰?”
胡一元的表情也有些嚴肅了,但沒有胡元澄那麽緊張。
“這次領兵的是燕王的次子朱高煦。”
胡元澄答道。
“哈哈。”
胡一元聽到朱高煦的名字,一下子就輕鬆了。
“朱高煦,這個人我聽說過。”
“他雖然打仗很厲害,但隻是一個將才而已,讓他領兵衝鋒,攻城略地還行。”
“但要他全盤統領一支大軍,他可做不到。”
“據說他非常的好大喜功和輕敵。”
“還一直跟他的哥哥在爭奪燕王繼承人的位置。”
“想必這次他親自領兵來攻打我們,一定是為在燕王麵前有所表現,好爭奪繼承人的位置吧。”
胡一元對於朱高煦是很輕視的。
他覺得一個二十多歲的愣頭青,即使麾下有三十萬大軍也打不過他。
畢竟又不是人人都是霍去病。
他胡家的王位算是坐穩了。
......
朱高煦的三十萬大軍進入安南國境內,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就推進到安南的重鎮多邦城外。
這是因為胡一元知道憑借安南國兵力正麵是擋不住三十萬明軍的,所以他主動放棄了外圍的防線,將主力全部調到了多邦城。
多邦城是安南東都,也就是前都城升龍城的重要屏障,一旦多邦陷落,東都升龍城直接就暴露在了明軍麵前。
胡一元雖然不在乎東都,但東都是前任陳氏國王的統治中心,裏麵的百姓都念著陳氏國王。
要是大明攻破了東都,再舉起替陳氏國王報仇的名號,鼓動東都百姓帶路,那胡一元的地利優勢就沒有了。
而且很容易讓他的軍心不穩,所以他必須在多邦城擋住朱高煦的大軍。
為了能成功在多邦城擋住朱高煦的大軍,為北方韃靼和瓦剌南下爭取時間。
他特意在多邦城留下了一個秘密武器。
在他看來這個秘密武器,是大明軍隊無解的。
“殿下,隻要攻下這多邦城,我們就可以順江而下,直取安南的東都。”
左參將李彬看著江對岸的多邦城,神色輕鬆地說道。
“胡一元真是膽大包天,居然敢公然反抗大明。”
“隻要拿下東都,我們基本占領了安南的半壁江山。”
“用不了半個月,就可打到胡一元的老巢清化了。”
右參將陳旭笑道。
“殿下,明日我們就攻城吧。”
左參將李彬抱拳向朱高煦請求道。
“殿下,如今我們三十萬大軍聚集於此,這小小的多邦城,要不了一天就能攻下。”
右參將陳旭也勸說起朱高煦。
他們都覺得安南國軍隊不堪一擊,想要速戰速決,早日班師迴朝。
“急什麽急?”
“李景隆當年五十萬大軍圍攻北平城,老大僅僅用了兩三萬人就頂住了。”
“這多邦城的情況我們都還沒摸清楚,怎麽能貿然攻城?”
“先讓將士們安營紮寨,休整一下。”
“攻城之事,我們從長計議。”
朱高煦把他們兩個訓斥了一頓後,便帶著自己的親衛迴中軍大營了。
“殿下這是怎麽了?”
“這不像他的性格呀?”
陳旭和李彬對視了一眼,都感覺很奇怪。
他們也是靖難裏出來的,跟隨過朱高煦作戰。
他們印象裏的朱高煦天不怕地不怕,遇到事情就是幹,從來沒有從長計議這一說。
他們還曾經開玩笑說,如果不是燕王攔著,朱高煦帶著他那幾百個親兵敢直接攻打京城。
可現在麵對這麽一座小小的多邦城,朱高煦居然要從長計議,這讓他們很不解。
他們殊不知,朱高煦迴營之後,立刻拿出了朱允炆給他準備的錦囊妙計。
因為出發之前,朱允炆囑咐過他,到了多邦城就可以打開第一個錦囊了。
陳天平和裴伯耆被五花大綁地抬到了胡一元和胡漢蒼麵前。
“哼!”
“你們兩個倒是挺厲害。”
“我在安南國內布下天羅地網,都讓你們給逃了。”
“居然還逃到了大明,還見到了燕王!”
胡一元皮笑肉不笑地看著他們兩個。
“不過你們以為有大明給你們撐腰,我就會把王位還給你嗎?”
“癡心妄想!”
胡一元突然怒吼一聲了。
“胡一元!”
“你這個亂臣賊子!”
“你居然敢偷襲大明的官兵,公然對抗大明。”
“我看你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
遍體鱗傷的裴伯耆雖然眼睛都被打成熊貓了,隻能微微睜開一條縫,但他還是一點都不慫,當眾怒斥著胡一元。
“裴伯耆,你還真別說,我還就吃了熊心豹子膽了。”
“我知道光靠我一個人是擋不住大明軍隊的,可要是我聯合北方的韃靼和瓦剌,這不就有轉機了嗎?”
胡一元獰笑著蹲到了裴伯耆麵前。
“tui!”
裴伯耆聽到這話,忍不住啐了他一口口水。
“放肆!”
“把他們給我拉下去斬了!”
胡一元被激怒了,直接下令把裴伯耆和陳天平拉去清化城外當眾斬首了。
當然,斬首之前他還是給裴伯耆和陳天平編造了一個罪名的。
因為陳天平隻是安南前任王室一個宗室,幾乎沒有清化百姓認識他。
於是胡一元對外宣布,說陳天平並不是外界傳言的前朝宗室,而是前朝宗室陳元輝家裏的一個家奴,原名叫阮康。
裴伯耆因為對胡一元不滿,於是聯合阮康一起逃到大明,用謊言欺騙了大明皇帝對安南出兵,此乃罪大惡極,判處斬立決。
隨著劊子手的大刀落下,陳天平和裴伯耆的腦袋像西瓜一樣滾落在地,至此安南陳氏全部族覆滅。
“終於殺光了。”
胡一元看著陳天平死不瞑目的眼睛,又獰笑了一下。
“父王,據我們派出去的斥候來報,大明已經集結了三十萬大軍,正分別由廣西和雲南朝我們殺來了。”
胡元澄走到胡一元麵前,神情嚴肅地說道。
他知道大明肯定會出兵,但他沒想到大明這麽快就集結了三十萬大軍。
要知道安南全國的兵馬也不過三十萬左右,這些兵馬還要分散在全國鎮壓那些支持前朝陳氏的百姓。
所以他們能抽調出來抵禦明軍的軍隊隻有不到二十萬。
“他們的統帥是誰?”
胡一元的表情也有些嚴肅了,但沒有胡元澄那麽緊張。
“這次領兵的是燕王的次子朱高煦。”
胡元澄答道。
“哈哈。”
胡一元聽到朱高煦的名字,一下子就輕鬆了。
“朱高煦,這個人我聽說過。”
“他雖然打仗很厲害,但隻是一個將才而已,讓他領兵衝鋒,攻城略地還行。”
“但要他全盤統領一支大軍,他可做不到。”
“據說他非常的好大喜功和輕敵。”
“還一直跟他的哥哥在爭奪燕王繼承人的位置。”
“想必這次他親自領兵來攻打我們,一定是為在燕王麵前有所表現,好爭奪繼承人的位置吧。”
胡一元對於朱高煦是很輕視的。
他覺得一個二十多歲的愣頭青,即使麾下有三十萬大軍也打不過他。
畢竟又不是人人都是霍去病。
他胡家的王位算是坐穩了。
......
朱高煦的三十萬大軍進入安南國境內,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就推進到安南的重鎮多邦城外。
這是因為胡一元知道憑借安南國兵力正麵是擋不住三十萬明軍的,所以他主動放棄了外圍的防線,將主力全部調到了多邦城。
多邦城是安南東都,也就是前都城升龍城的重要屏障,一旦多邦陷落,東都升龍城直接就暴露在了明軍麵前。
胡一元雖然不在乎東都,但東都是前任陳氏國王的統治中心,裏麵的百姓都念著陳氏國王。
要是大明攻破了東都,再舉起替陳氏國王報仇的名號,鼓動東都百姓帶路,那胡一元的地利優勢就沒有了。
而且很容易讓他的軍心不穩,所以他必須在多邦城擋住朱高煦的大軍。
為了能成功在多邦城擋住朱高煦的大軍,為北方韃靼和瓦剌南下爭取時間。
他特意在多邦城留下了一個秘密武器。
在他看來這個秘密武器,是大明軍隊無解的。
“殿下,隻要攻下這多邦城,我們就可以順江而下,直取安南的東都。”
左參將李彬看著江對岸的多邦城,神色輕鬆地說道。
“胡一元真是膽大包天,居然敢公然反抗大明。”
“隻要拿下東都,我們基本占領了安南的半壁江山。”
“用不了半個月,就可打到胡一元的老巢清化了。”
右參將陳旭笑道。
“殿下,明日我們就攻城吧。”
左參將李彬抱拳向朱高煦請求道。
“殿下,如今我們三十萬大軍聚集於此,這小小的多邦城,要不了一天就能攻下。”
右參將陳旭也勸說起朱高煦。
他們都覺得安南國軍隊不堪一擊,想要速戰速決,早日班師迴朝。
“急什麽急?”
“李景隆當年五十萬大軍圍攻北平城,老大僅僅用了兩三萬人就頂住了。”
“這多邦城的情況我們都還沒摸清楚,怎麽能貿然攻城?”
“先讓將士們安營紮寨,休整一下。”
“攻城之事,我們從長計議。”
朱高煦把他們兩個訓斥了一頓後,便帶著自己的親衛迴中軍大營了。
“殿下這是怎麽了?”
“這不像他的性格呀?”
陳旭和李彬對視了一眼,都感覺很奇怪。
他們也是靖難裏出來的,跟隨過朱高煦作戰。
他們印象裏的朱高煦天不怕地不怕,遇到事情就是幹,從來沒有從長計議這一說。
他們還曾經開玩笑說,如果不是燕王攔著,朱高煦帶著他那幾百個親兵敢直接攻打京城。
可現在麵對這麽一座小小的多邦城,朱高煦居然要從長計議,這讓他們很不解。
他們殊不知,朱高煦迴營之後,立刻拿出了朱允炆給他準備的錦囊妙計。
因為出發之前,朱允炆囑咐過他,到了多邦城就可以打開第一個錦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