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他真的是天命人
開局朱高煦圍城,忽悠他當皇帝 作者:慵懶的大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哈哈哈。”
“你突然變這樣,本王還有點不習慣。”
“本王還是習慣你之前桀驁不馴的樣子。”
朱高煦看著向自己不停磕頭的足利義嗣,哈哈大笑。
“漢王爺,我真的知道錯了。”
足利義嗣聽到朱高煦的當麵嘲諷,也不敢有任何意見,隻是不停地磕頭求饒。
“你剛才說你是倭國什麽將軍的弟弟?”
朱高煦嘲諷完後,開始認真審問足利義嗣了。
“我是倭國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持的三弟足利義嗣。”
“他是倭國實際的控製者。”
“還請漢王爺看在他的份上饒我一命。”
足利義嗣第一次說出了足利義持的官方名稱。
“哈哈。”
“你們倭國不就是東海上的蠻夷嗎?”
“居然還有個征夷大將軍?”
“征什麽夷?”
“大姨子還是小姨子?”
朱高煦對於倭國的了解並不多。
所以他並不知道征夷大將軍在倭國是什麽地位。
還對足利義嗣開起了黃腔。
“殿下!”
“您沒事吧?”
就在足利義嗣不知道該怎麽跟朱高煦解釋他的身份時,幾個參將帶著大隊兵馬衝過了過來。
“本王能有什麽事?”
朱高煦順著給參將們來了個三百六十度轉身,以顯示他毫發無損。
“這個什麽義死說他是倭國什麽征夷大將軍的弟弟。”
“你們知道倭國的征夷大將軍嗎?”
朱高煦順口問起了這幾個參將。
他們常年在浙江跟倭寇作戰,對於倭國的情報要清楚一些。
“征夷大將軍?”
參將們聽見這個名稱,不約而同地停頓了一下。
“迴稟殿下,據末將所知。”
“倭國的征夷大將軍就是他們的實際統治者。”
“就有點像後漢時,曹操和漢獻帝的關係。”
參將們怕朱高煦不懂,還特意舉了個例子。
“哦?”
朱高煦總算明白了征夷大將軍在倭國的地位了。
“你真的是倭國征夷大將軍的弟弟?”
他將手裏帶著血跡的刀架在足利義嗣的脖子上,冷聲問道。
如果足利義嗣真的是倭國征夷大將軍的弟弟,那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
那麽足利義嗣在大明的所作所為就不是一群流寇行為,而是代表了倭國官方的意誌。
這對大明來說就是倭國興兵來犯。
這是忍不了的,必須跟倭國開戰。
“漢王爺。”
“我真的是倭國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持的同父異母的親弟弟。”
“你看,這是我們足利家族特有的引兩紋。”
足利義嗣以為朱高煦會因為自己的身份放自己一條生路,所以他非常急切的想證明自己的身份。
於是從懷裏掏出了一枚刻有足利家族家紋引兩紋的印章,雙手捧著,恭敬地遞給了朱高煦。
朱高煦並沒有接,而是一旁的參將接了過來。
參將仔細看了一下印章上的花紋。
朝朱高煦點了點頭:“殿下,這確實是倭國征夷大將軍家族的印章。”
“以前我們看倭國使船上出現過。”
參將們證實了足利義嗣印章的真實性。
“好小子。”
“本王就是說一群倭國的流寇居然把浙江攪的天翻地覆。”
“原來是倭國朝廷在背後支持。”
“你們倭國膽子不小呀?”
朱高煦瞪著足利義嗣。
“殿下,這件事非同小可。”
“我們不能光憑他的幾句話還有一枚印章就確認他的身份。”
“京城不是有倭國的使臣嗎?”
“末將建議可以把他帶迴京城,讓倭國的使臣認一認,如果真是倭國征夷大將軍的親弟弟。”
“到時候燕王殿下,一定會有定奪的。”
參將們知道朱高煦是個暴脾氣。
如果他們光憑足利義嗣的一麵之詞,貿然調兵去攻打倭國。
要是最後查明足利義嗣是冒充的,那麽他們肯定也會受到牽連。
所以他們還是建議朱高煦先把足利義嗣帶迴京城,讓在京城的倭國使臣辨認一下。
而且朱棣就在京城,到時候即使確認足利義嗣的身份是真的。
那這件事該怎麽處理,朱棣肯定會下達指示。
這樣一來,就跟他們沒有一分一毫的關係了。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這就是樸實無華的官場生存之道。
“你們說的有道理。”
“本王把他帶迴京城,就能確認他的身份了。”
朱高煦並沒有意識到這些參將的小心思,便一口答應了。
幾天後,朱高煦就帶著足利義嗣迴到了京城。
一向消息靈通的朱高燧第一時間得知了這個消息。
“這才多久呀?”
“老二就把在浙江作亂好幾年的倭寇給滅了?”
“還把他們的頭目給抓迴京城了?”
朱高燧得到這個消息,直接震驚的從椅子上蹦了起來。
“王爺,據說漢王抓到的這個倭寇頭目不簡單,還是倭國征夷大將軍的親弟弟。”
朱高燧手下的錦衣衛補充道。
“怪不得這群倭寇這麽難纏,原來是有倭國朝廷在背後支持。”
朱高燧也說出了和朱高煦如出一轍的話。
下一刻,他就意識到了朱高煦這又立了一件大功。
突然,他腦海裏浮現出之前他在孝陵享殿裏聽見的朱高煦跟太祖皇帝的對話。
“那天晚上太祖皇帝顯靈說有人要誣陷老二。”
“果然沒過多久,金忠就舉報老二的部將王海勾結倭寇。”
“老二雖然被老爺子罵了幾句,結果卻獲得了戴罪立功的機會。”
“在台州,王海想埋伏老二,結果卻被老二在城門口反殺。”
“而且老二在台州一反常態,沒有直接去攻打倭寇。”
“反而是花費了十幾天的時間去訓練士兵使用鴛鴦陣。”
“結果他利用這個鴛鴦陣,僅僅數日就徹底打敗了在浙江作亂多年倭寇。”
“現在居然還意外得知這些倭寇的頭目是倭國征夷大將軍的弟弟。”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太反常了。”
朱高燧在心裏默默地梳理這段時間朱高煦經曆的事情。
他覺得朱高煦真的猶如神助一般。
思索一陣後,他最終不得不承認。
“這些事情,除了太祖顯靈,真的沒有其他合理的解釋了。”
“老二真的是太祖皇帝選定的天命人。”
想到這裏,朱高燧忍不住歎了一口氣:
“哎~”
“早知道善待朱允炆,住在孝陵,能被太祖皇帝選中。”
“當時我就該主動去包圍皇宮了。”
“你突然變這樣,本王還有點不習慣。”
“本王還是習慣你之前桀驁不馴的樣子。”
朱高煦看著向自己不停磕頭的足利義嗣,哈哈大笑。
“漢王爺,我真的知道錯了。”
足利義嗣聽到朱高煦的當麵嘲諷,也不敢有任何意見,隻是不停地磕頭求饒。
“你剛才說你是倭國什麽將軍的弟弟?”
朱高煦嘲諷完後,開始認真審問足利義嗣了。
“我是倭國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持的三弟足利義嗣。”
“他是倭國實際的控製者。”
“還請漢王爺看在他的份上饒我一命。”
足利義嗣第一次說出了足利義持的官方名稱。
“哈哈。”
“你們倭國不就是東海上的蠻夷嗎?”
“居然還有個征夷大將軍?”
“征什麽夷?”
“大姨子還是小姨子?”
朱高煦對於倭國的了解並不多。
所以他並不知道征夷大將軍在倭國是什麽地位。
還對足利義嗣開起了黃腔。
“殿下!”
“您沒事吧?”
就在足利義嗣不知道該怎麽跟朱高煦解釋他的身份時,幾個參將帶著大隊兵馬衝過了過來。
“本王能有什麽事?”
朱高煦順著給參將們來了個三百六十度轉身,以顯示他毫發無損。
“這個什麽義死說他是倭國什麽征夷大將軍的弟弟。”
“你們知道倭國的征夷大將軍嗎?”
朱高煦順口問起了這幾個參將。
他們常年在浙江跟倭寇作戰,對於倭國的情報要清楚一些。
“征夷大將軍?”
參將們聽見這個名稱,不約而同地停頓了一下。
“迴稟殿下,據末將所知。”
“倭國的征夷大將軍就是他們的實際統治者。”
“就有點像後漢時,曹操和漢獻帝的關係。”
參將們怕朱高煦不懂,還特意舉了個例子。
“哦?”
朱高煦總算明白了征夷大將軍在倭國的地位了。
“你真的是倭國征夷大將軍的弟弟?”
他將手裏帶著血跡的刀架在足利義嗣的脖子上,冷聲問道。
如果足利義嗣真的是倭國征夷大將軍的弟弟,那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
那麽足利義嗣在大明的所作所為就不是一群流寇行為,而是代表了倭國官方的意誌。
這對大明來說就是倭國興兵來犯。
這是忍不了的,必須跟倭國開戰。
“漢王爺。”
“我真的是倭國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持的同父異母的親弟弟。”
“你看,這是我們足利家族特有的引兩紋。”
足利義嗣以為朱高煦會因為自己的身份放自己一條生路,所以他非常急切的想證明自己的身份。
於是從懷裏掏出了一枚刻有足利家族家紋引兩紋的印章,雙手捧著,恭敬地遞給了朱高煦。
朱高煦並沒有接,而是一旁的參將接了過來。
參將仔細看了一下印章上的花紋。
朝朱高煦點了點頭:“殿下,這確實是倭國征夷大將軍家族的印章。”
“以前我們看倭國使船上出現過。”
參將們證實了足利義嗣印章的真實性。
“好小子。”
“本王就是說一群倭國的流寇居然把浙江攪的天翻地覆。”
“原來是倭國朝廷在背後支持。”
“你們倭國膽子不小呀?”
朱高煦瞪著足利義嗣。
“殿下,這件事非同小可。”
“我們不能光憑他的幾句話還有一枚印章就確認他的身份。”
“京城不是有倭國的使臣嗎?”
“末將建議可以把他帶迴京城,讓倭國的使臣認一認,如果真是倭國征夷大將軍的親弟弟。”
“到時候燕王殿下,一定會有定奪的。”
參將們知道朱高煦是個暴脾氣。
如果他們光憑足利義嗣的一麵之詞,貿然調兵去攻打倭國。
要是最後查明足利義嗣是冒充的,那麽他們肯定也會受到牽連。
所以他們還是建議朱高煦先把足利義嗣帶迴京城,讓在京城的倭國使臣辨認一下。
而且朱棣就在京城,到時候即使確認足利義嗣的身份是真的。
那這件事該怎麽處理,朱棣肯定會下達指示。
這樣一來,就跟他們沒有一分一毫的關係了。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這就是樸實無華的官場生存之道。
“你們說的有道理。”
“本王把他帶迴京城,就能確認他的身份了。”
朱高煦並沒有意識到這些參將的小心思,便一口答應了。
幾天後,朱高煦就帶著足利義嗣迴到了京城。
一向消息靈通的朱高燧第一時間得知了這個消息。
“這才多久呀?”
“老二就把在浙江作亂好幾年的倭寇給滅了?”
“還把他們的頭目給抓迴京城了?”
朱高燧得到這個消息,直接震驚的從椅子上蹦了起來。
“王爺,據說漢王抓到的這個倭寇頭目不簡單,還是倭國征夷大將軍的親弟弟。”
朱高燧手下的錦衣衛補充道。
“怪不得這群倭寇這麽難纏,原來是有倭國朝廷在背後支持。”
朱高燧也說出了和朱高煦如出一轍的話。
下一刻,他就意識到了朱高煦這又立了一件大功。
突然,他腦海裏浮現出之前他在孝陵享殿裏聽見的朱高煦跟太祖皇帝的對話。
“那天晚上太祖皇帝顯靈說有人要誣陷老二。”
“果然沒過多久,金忠就舉報老二的部將王海勾結倭寇。”
“老二雖然被老爺子罵了幾句,結果卻獲得了戴罪立功的機會。”
“在台州,王海想埋伏老二,結果卻被老二在城門口反殺。”
“而且老二在台州一反常態,沒有直接去攻打倭寇。”
“反而是花費了十幾天的時間去訓練士兵使用鴛鴦陣。”
“結果他利用這個鴛鴦陣,僅僅數日就徹底打敗了在浙江作亂多年倭寇。”
“現在居然還意外得知這些倭寇的頭目是倭國征夷大將軍的弟弟。”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太反常了。”
朱高燧在心裏默默地梳理這段時間朱高煦經曆的事情。
他覺得朱高煦真的猶如神助一般。
思索一陣後,他最終不得不承認。
“這些事情,除了太祖顯靈,真的沒有其他合理的解釋了。”
“老二真的是太祖皇帝選定的天命人。”
想到這裏,朱高燧忍不住歎了一口氣:
“哎~”
“早知道善待朱允炆,住在孝陵,能被太祖皇帝選中。”
“當時我就該主動去包圍皇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