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梅殷和徐欽
開局朱高煦圍城,忽悠他當皇帝 作者:慵懶的大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216. 梅殷和徐欽
朱允炆之所以選擇梅殷駙馬和魏國公徐欽。
是因為這兩個人是當年效忠他的大將裏,依舊還活著的兩個人。
梅殷駙馬能活下來,是因為他是太祖皇帝嫡長女寧國長公主的丈夫,也是太祖皇帝生前最喜歡的駙馬,沒有之一。
朱棣靖難成功後,為了拉攏其他宗室,不敢對宗室之人進行殺戮。
因此,他革去了梅殷的軍職,給了他一個閑置,並長期派人監視著。
魏國公徐欽,他是大明開國功臣徐達的孫子。
靖難的時候,他和父親徐輝祖一同抗擊燕軍,最終兵敗被俘。
因為他祖父徐達名聲太盛,又是開國功臣。
朱棣靖難成功後,為了拉攏這些開國勳爵,並沒有殺他們,而是把他們軟禁在府上。
這兩人,雖然一個被革去軍職,一個被軟禁在家。
但他們在軍中依舊有非常大的號召力。
現在朱高煦清洗了朱棣幾乎所有在京城的勢力,那些原本負責監視梅殷和徐欽的人也被撤走了,朱高煦還沒來得及派新的人去監視。
所以朱允炆準備趁著這個時機,讓他們去為自己招募兵馬。
......
梅殷駙馬府。
“漢王性格乖張,好大喜功。”
“要是他當了大明的皇帝,大明恐怕真的會步隋朝的後塵。”
“要真是這樣,我以後去了地下,該怎麽麵對皇考呀?”
梅殷坐在書房裏暗自神傷。
他奉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命令輔佐朱允炆,可結果卻讓朱棣攻進了京城。
他雖然心裏不爽,但朱棣好歹還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大明在他手上還不會怎麽樣。
可朱高煦,梅殷是了解的,這小子從小就調皮,他小時候在京城讀書的時候,就因為言行輕佻,被太祖皇帝所不喜。
長大以後,朱高煦性格非但沒有改變,還有變本加厲的趨勢。
梅殷覺得朱高煦要是當了大明的皇帝,大明很有可能要亡在他手上。
“駙馬爺。”
就在梅殷暗自神傷的時候,他的管家在書房外輕輕地喊了一聲。
“怎麽了?”
梅殷問道。
“有客人求見。”
管家答道。
“客人?”
梅殷有些詫異。
自從燕王進京以來,就幾乎沒有什麽人敢來拜訪他。
“是寧王府上的審理。”
“他說寧王派他來有要事求見。”
管家答道。
“寧王府上的審理?”
“我跟寧王並沒有什麽過深的交情,他派審理來找我幹什麽?”
梅殷聽到來人的身份後,心裏更加疑惑。
但他想著寧王無事不登三寶殿。
他也想知道寧王來找自己是為了什麽事。
思索再三後,梅殷還是讓管家把寧王府的審理帶進了書房。
“下官拜見駙馬。”
寧王府的審理見到梅殷後,恭敬地躬身行禮。
“寧王派你來找我,有什麽事?”
梅殷開門見山地問道。
“寧王殿下讓下官把這個給您,是皇帝的手諭。”
寧王讓審理來這裏,就是讓他把朱允炆的手諭交給梅殷。
“皇帝的手諭?”
梅殷突然睜大了眼睛,還以為自己聽錯了,錯愕了一下後,才接過審理手裏的手諭。
當他打開手諭後,看到那熟悉的字體,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了出來。
“陛下!”
“臣這一次一定為您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梅殷雙手高舉著朱允炆的手諭,激動的淚流滿麵道。
與此同時,魏國公府上。
魏國公徐欽也接到了朱允炆的手諭。
“父親!”
“孩兒終於有機會完成您的遺願,讓皇帝複辟了!”
徐欽雙手高舉著朱允炆的手諭,跪在他父親徐輝祖的靈位前,激動地說道。
他永遠都忘不了,他父親臨終之時,拉著他的手對他說:“我們徐家之所以有今天全靠太祖皇帝蔭庇。”
“太祖皇帝讓我好好保護皇帝,我卻沒有做到.......”
“我...我到地下無臉見到太祖皇帝呀.......”
“欽兒......你永遠記住!”
“建文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
“如果...有機會讓建文皇帝複辟,你...你一定要竭盡全力...哪怕是我們徐家亡族......”
徐欽雖然被軟禁在府上,但他對現在的局勢還是很了解的。
朱高煦現在全心全意地忙著搞禪位大典,疏於對他們這些建文舊臣的看管。
現在他又拿到了建文親筆所寫的手諭,正是他們行動的好機會。
於是梅殷和徐欽在拿到朱允炆的手諭後,立馬開始行動了。
他們悄悄地潛出了自己府邸,親自去召集舊部。
梅殷曾經在淮安統帥過四十萬大軍,裏麵有不少人對梅殷頗為忠心。
後來朱棣進京後,把梅殷從淮安召了迴來,並派了自己的人去統帥這些軍隊。
但朱棣派去的人隻是更換了這些軍隊的高層,像千戶這類中層的將領並沒有更換,任由梅殷的舊部擔任。
剛好這個時候因為朱高煦剛發動了兵變,把這些軍隊原本效忠朱棣的高層都清洗掉了。
現在空降來的高層,因為資曆不夠,手下的許多人都不服氣。
因此,梅殷一到淮安,很輕鬆地把原來那些手下喊出來了。
“駙馬,您怎麽來這裏了?”
“是漢王派您繼續來統領我們嗎?”
這些千戶看著梅殷水靈靈地出現在他們麵前,個個都非常歡喜。
他們還以為梅殷是朱高煦派來的。
“漢王?”
“他這亂臣賊子,怎能命令我?”
梅殷對朱高煦嗤之以鼻。
“那您今日來這裏是?”
千戶們都知道梅殷被軟禁在京城,他今天突然閃現淮安,秘密召集他們這些舊部,還當眾辱罵朱高煦,他此行的目的肯定不簡單。
“我今日來這裏是奉建文皇帝秘旨,統領三軍,進京勤王!”
梅殷從懷裏掏出朱允炆的手諭高高舉起,義正嚴辭地對現場所有千戶大聲喊道。
“建文皇帝秘旨?”
千戶們聽到梅殷是來找他們進京勤王的,頓時安靜了下來。
他們麵麵相覷,沒有人反對,也沒有同意。
畢竟這是要掉腦袋的事情,而且不是掉他們一個人的腦袋,而是全家,全族的腦袋。
“諸位弟兄,我們都是大明的官兵。”
“現在是我們為皇帝效忠的時候了!”
梅殷見眾人不說話,馬上開始道德綁架他們。
可這些千戶還是不說話,依舊呆呆地看著他。
“事成之後,你們每個人都連晉三級,朝廷額外賞賜宅田。”
梅殷見狀又補充了一句。
“駙馬說的對!”
“我們都是大明的官兵,我們效忠的是大明皇帝!”
“如今有奸人作祟,我們一定要保護皇帝!”
果然,在鈔能力的加持下,這些千戶立馬就答應了。
朱允炆之所以選擇梅殷駙馬和魏國公徐欽。
是因為這兩個人是當年效忠他的大將裏,依舊還活著的兩個人。
梅殷駙馬能活下來,是因為他是太祖皇帝嫡長女寧國長公主的丈夫,也是太祖皇帝生前最喜歡的駙馬,沒有之一。
朱棣靖難成功後,為了拉攏其他宗室,不敢對宗室之人進行殺戮。
因此,他革去了梅殷的軍職,給了他一個閑置,並長期派人監視著。
魏國公徐欽,他是大明開國功臣徐達的孫子。
靖難的時候,他和父親徐輝祖一同抗擊燕軍,最終兵敗被俘。
因為他祖父徐達名聲太盛,又是開國功臣。
朱棣靖難成功後,為了拉攏這些開國勳爵,並沒有殺他們,而是把他們軟禁在府上。
這兩人,雖然一個被革去軍職,一個被軟禁在家。
但他們在軍中依舊有非常大的號召力。
現在朱高煦清洗了朱棣幾乎所有在京城的勢力,那些原本負責監視梅殷和徐欽的人也被撤走了,朱高煦還沒來得及派新的人去監視。
所以朱允炆準備趁著這個時機,讓他們去為自己招募兵馬。
......
梅殷駙馬府。
“漢王性格乖張,好大喜功。”
“要是他當了大明的皇帝,大明恐怕真的會步隋朝的後塵。”
“要真是這樣,我以後去了地下,該怎麽麵對皇考呀?”
梅殷坐在書房裏暗自神傷。
他奉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命令輔佐朱允炆,可結果卻讓朱棣攻進了京城。
他雖然心裏不爽,但朱棣好歹還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大明在他手上還不會怎麽樣。
可朱高煦,梅殷是了解的,這小子從小就調皮,他小時候在京城讀書的時候,就因為言行輕佻,被太祖皇帝所不喜。
長大以後,朱高煦性格非但沒有改變,還有變本加厲的趨勢。
梅殷覺得朱高煦要是當了大明的皇帝,大明很有可能要亡在他手上。
“駙馬爺。”
就在梅殷暗自神傷的時候,他的管家在書房外輕輕地喊了一聲。
“怎麽了?”
梅殷問道。
“有客人求見。”
管家答道。
“客人?”
梅殷有些詫異。
自從燕王進京以來,就幾乎沒有什麽人敢來拜訪他。
“是寧王府上的審理。”
“他說寧王派他來有要事求見。”
管家答道。
“寧王府上的審理?”
“我跟寧王並沒有什麽過深的交情,他派審理來找我幹什麽?”
梅殷聽到來人的身份後,心裏更加疑惑。
但他想著寧王無事不登三寶殿。
他也想知道寧王來找自己是為了什麽事。
思索再三後,梅殷還是讓管家把寧王府的審理帶進了書房。
“下官拜見駙馬。”
寧王府的審理見到梅殷後,恭敬地躬身行禮。
“寧王派你來找我,有什麽事?”
梅殷開門見山地問道。
“寧王殿下讓下官把這個給您,是皇帝的手諭。”
寧王讓審理來這裏,就是讓他把朱允炆的手諭交給梅殷。
“皇帝的手諭?”
梅殷突然睜大了眼睛,還以為自己聽錯了,錯愕了一下後,才接過審理手裏的手諭。
當他打開手諭後,看到那熟悉的字體,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了出來。
“陛下!”
“臣這一次一定為您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梅殷雙手高舉著朱允炆的手諭,激動的淚流滿麵道。
與此同時,魏國公府上。
魏國公徐欽也接到了朱允炆的手諭。
“父親!”
“孩兒終於有機會完成您的遺願,讓皇帝複辟了!”
徐欽雙手高舉著朱允炆的手諭,跪在他父親徐輝祖的靈位前,激動地說道。
他永遠都忘不了,他父親臨終之時,拉著他的手對他說:“我們徐家之所以有今天全靠太祖皇帝蔭庇。”
“太祖皇帝讓我好好保護皇帝,我卻沒有做到.......”
“我...我到地下無臉見到太祖皇帝呀.......”
“欽兒......你永遠記住!”
“建文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
“如果...有機會讓建文皇帝複辟,你...你一定要竭盡全力...哪怕是我們徐家亡族......”
徐欽雖然被軟禁在府上,但他對現在的局勢還是很了解的。
朱高煦現在全心全意地忙著搞禪位大典,疏於對他們這些建文舊臣的看管。
現在他又拿到了建文親筆所寫的手諭,正是他們行動的好機會。
於是梅殷和徐欽在拿到朱允炆的手諭後,立馬開始行動了。
他們悄悄地潛出了自己府邸,親自去召集舊部。
梅殷曾經在淮安統帥過四十萬大軍,裏麵有不少人對梅殷頗為忠心。
後來朱棣進京後,把梅殷從淮安召了迴來,並派了自己的人去統帥這些軍隊。
但朱棣派去的人隻是更換了這些軍隊的高層,像千戶這類中層的將領並沒有更換,任由梅殷的舊部擔任。
剛好這個時候因為朱高煦剛發動了兵變,把這些軍隊原本效忠朱棣的高層都清洗掉了。
現在空降來的高層,因為資曆不夠,手下的許多人都不服氣。
因此,梅殷一到淮安,很輕鬆地把原來那些手下喊出來了。
“駙馬,您怎麽來這裏了?”
“是漢王派您繼續來統領我們嗎?”
這些千戶看著梅殷水靈靈地出現在他們麵前,個個都非常歡喜。
他們還以為梅殷是朱高煦派來的。
“漢王?”
“他這亂臣賊子,怎能命令我?”
梅殷對朱高煦嗤之以鼻。
“那您今日來這裏是?”
千戶們都知道梅殷被軟禁在京城,他今天突然閃現淮安,秘密召集他們這些舊部,還當眾辱罵朱高煦,他此行的目的肯定不簡單。
“我今日來這裏是奉建文皇帝秘旨,統領三軍,進京勤王!”
梅殷從懷裏掏出朱允炆的手諭高高舉起,義正嚴辭地對現場所有千戶大聲喊道。
“建文皇帝秘旨?”
千戶們聽到梅殷是來找他們進京勤王的,頓時安靜了下來。
他們麵麵相覷,沒有人反對,也沒有同意。
畢竟這是要掉腦袋的事情,而且不是掉他們一個人的腦袋,而是全家,全族的腦袋。
“諸位弟兄,我們都是大明的官兵。”
“現在是我們為皇帝效忠的時候了!”
梅殷見眾人不說話,馬上開始道德綁架他們。
可這些千戶還是不說話,依舊呆呆地看著他。
“事成之後,你們每個人都連晉三級,朝廷額外賞賜宅田。”
梅殷見狀又補充了一句。
“駙馬說的對!”
“我們都是大明的官兵,我們效忠的是大明皇帝!”
“如今有奸人作祟,我們一定要保護皇帝!”
果然,在鈔能力的加持下,這些千戶立馬就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