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禪位大典(上)
開局朱高煦圍城,忽悠他當皇帝 作者:慵懶的大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明建文十年二月二十四。
這是朱高煦讓禮部精心挑選的禪位大典的好日子。
朱高煦以朱允炆的名義召集了天下各路藩王以及地方大員,全部雲集京城,準備讓他們見證自己登基的偉大時刻。
按照曆史上禪位的先例,朱允炆和朱高煦領著文武百官和各地藩王前往了太廟,準備在那裏宣讀禪位詔書。
朱允炆和朱高煦都身著冕服,一前一後站在太廟前。
朱允炆看著太廟裏供奉的朱家先祖的靈位,心裏暗道:“太祖皇帝,我雖然不是原生的朱允炆,但我的身體卻是正兒八經真的朱允炆。”
“以後生出來的子孫後代也都是真真正正的朱允炆子孫。”
“所以如果你想讓皇位在朱允炆這一脈流傳下去,今天一定要幫我!”
“求求你了!”
朱允炆此刻也有些緊張,今天的結果隻有兩個,要麽生要麽死。
一旁的朱高煦則昂首挺胸,神清氣爽。
他不時瞥一眼太廟裏的靈位,又瞥一眼身上的龍袍,心裏的激動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如果不是這麽多人在,他真的很想大聲地吼幾聲。
爽!
“陛下,時辰到了,您可以宣讀詔書了。”
鄭和看著時間差不多了,慢慢地走到朱允炆身邊將事先準備好的禪位詔書交給了朱允炆。
朱允炆點點頭,接過禪位詔書,轉身看向太廟外的文武百官和各地藩王。
梅殷,徐欽以及寧王朱權都在場。
當朱允炆跟他們對視的時候,他們都微微點點頭,表示一切都準備妥當了。
朱允炆見他們都點頭了,懸著的心稍微緩和了一些。
隨後,他開始念起了禪位詔書:
“朕嗣承大寶,夙夜憂勞,欲複太祖之治。
然天命靡常,惟德是輔。
今觀海內鼎沸,生民塗炭,皆因朕德不配位,致綱紀崩頹。
漢王高煦,雄姿英發,從皇祖靖難,屢建奇勳,威震華夏,深肖太祖神武之風。
朕聞堯舜之道,在於禪讓,今效法先賢,以天下蒼生為念,決意效虞賓之典,禪位於漢王。
惟漢王明睿天授,功蓋寰宇,上應天命,下順人心。
昔率虎賁克金陵,救朕於危殆,其德昭昭。
今當承繼大統,望能敬天法祖,勤政恤民,靖難靖國,複我中華之盛世。
朕當退居別宮,以餘生祈天永命,護佑新朝。
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朱允炆年念完禪位詔書後,鄭和趕忙招唿一旁的小太監們把象征皇權的玉璽捧了過來。
朱允炆見玉璽捧過來了,便笑著對朱高煦說:“皇弟,朕這就把大明交給你了。”
朱高煦看著這象征皇權的玉璽,眼裏滿是炙熱,不停地吞咽著口水,雙手不受控製地微微上揚,想直接接過這玉璽。
一旁的鄭和見朱高煦要直接接過玉璽,趕忙上前一步擋住了玉璽。
他小聲提醒道:“殿下,三辭三讓。”
原來按照慣例,皇位禪讓,必須要三辭三讓,即新皇帝要推辭三次才能接受皇位,象征著新皇帝的謙讓。
雖然這個舉動相當於脫了褲子放屁,但流程還是要走的。
朱允炆看到朱高煦這副急不可耐的樣子,心裏暗笑:“老二還是這麽猴急。”
“咳咳......”
朱高煦也意識到剛才自己表現的太急切了,連忙用咳嗽掩飾了一下自己的尷尬。
“不行!”
“皇兄,你乃太祖皇帝欽定的皇帝,我何德何能,何以堪此大任?”
“這皇位還是你坐!”
朱高煦按照慣例,嚴詞拒絕了朱允炆的禪位。
朱允炆聽完朱高煦的話,有些忍俊不禁。
他想起了過年發紅包的時候,一邊把衣兜拉開,一邊說不要的小朋友。
又想起了那些渣男說的:“我隻愛你一個。”
“我隻xx,不進去。”
“她隻是我的妹妹。”
......
“皇弟,你謙虛了。”
“要不是你出手相助,朕恐怕早就在建文四年死於亂軍之中了。”
“現在你又平定了燕王和燕王世子的叛亂,這個皇位理應由你來坐。”
“諸位大臣,諸位王公,你們說是不是?”
朱允炆忍住心裏的笑意,再次禪讓,並將話題引向了太廟外的文武百官和各地藩王。
因為按照慣例,第一辭結束後,第二辭就要群臣勸進了。
“漢王殿下!”
“您南收安南,北平蒙古,東滅倭寇,此等功勞不可謂不大。”
“今日皇帝上應天意,下順民意,將皇位禪讓於你,此乃大明之福。”
“還請殿下接受皇位。”
禮部尚書帶頭勸起了朱高煦,說完還跪了下來。
“請殿下接受皇位!”
太廟外絕大多數大臣和藩王都覺得這皇位肯定是朱高煦的了。
所以他們都願意做這個順水人情。
因此,當朱允炆說出第二辭的時候。
太廟外絕大多數大臣和藩王都開始勸朱高煦接受朱允炆的禪讓,並紛紛下跪。
眼看太廟外的大臣和藩王跪倒了一大片。
朱高煦臉上的笑容,越來越盛。
隻要再過第三辭,他就可以接受玉璽,登基改元了。
可他笑著笑著,臉上的笑容就僵住了。
因為太廟外的王公大臣裏居然還有幾個人沒跪下來。
“徐欽!”
“梅殷!”
“寧王!”
“你們三個是有腿疾嗎?”
“為何不跪?”
朱高煦冷聲問道。
他現在還不願意當眾發飆,打斷自己的禪位大典。
“大膽逆賊!”
“你還敢在太廟說出這等胡話?”
“當今皇帝的皇位乃是太祖欽定。”
“爾等燕王一係,大逆不道,居然想謀朝篡位!”
“本王作為太祖皇帝第十七子,第一個不答應!”
寧王朱權站了出來,指著朱高煦厲聲吼道。
“高陽郡王!”
“皇考命我輔佐皇帝,今日你卻想謀朝篡位!”
“我也不答應!”
梅殷也瞪向朱高煦。
“高陽郡王!”
“我徐家深受太祖皇帝隆恩,太祖皇帝命我等保護皇帝!”
“今日,我也不答應!”
徐欽也怒吼道。
太廟外的王公大臣們看到他們三人居然敢這樣對朱高煦說話,心裏還蠻佩服的。
但他們知道以朱高煦的脾氣,這三人和他們的家人都難逃一死了。
“唿唿唿~~~”
朱高煦沒有想到居然有人敢在他的禪位大典上鬧事,居然還當眾羞辱他。
這讓他怒火中燒,狂喘粗氣。
“我要把你們三個全部碎屍萬段!”
朱高煦青筋暴起,朝著他們三人歇斯底裏地怒吼道。
這是朱高煦讓禮部精心挑選的禪位大典的好日子。
朱高煦以朱允炆的名義召集了天下各路藩王以及地方大員,全部雲集京城,準備讓他們見證自己登基的偉大時刻。
按照曆史上禪位的先例,朱允炆和朱高煦領著文武百官和各地藩王前往了太廟,準備在那裏宣讀禪位詔書。
朱允炆和朱高煦都身著冕服,一前一後站在太廟前。
朱允炆看著太廟裏供奉的朱家先祖的靈位,心裏暗道:“太祖皇帝,我雖然不是原生的朱允炆,但我的身體卻是正兒八經真的朱允炆。”
“以後生出來的子孫後代也都是真真正正的朱允炆子孫。”
“所以如果你想讓皇位在朱允炆這一脈流傳下去,今天一定要幫我!”
“求求你了!”
朱允炆此刻也有些緊張,今天的結果隻有兩個,要麽生要麽死。
一旁的朱高煦則昂首挺胸,神清氣爽。
他不時瞥一眼太廟裏的靈位,又瞥一眼身上的龍袍,心裏的激動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如果不是這麽多人在,他真的很想大聲地吼幾聲。
爽!
“陛下,時辰到了,您可以宣讀詔書了。”
鄭和看著時間差不多了,慢慢地走到朱允炆身邊將事先準備好的禪位詔書交給了朱允炆。
朱允炆點點頭,接過禪位詔書,轉身看向太廟外的文武百官和各地藩王。
梅殷,徐欽以及寧王朱權都在場。
當朱允炆跟他們對視的時候,他們都微微點點頭,表示一切都準備妥當了。
朱允炆見他們都點頭了,懸著的心稍微緩和了一些。
隨後,他開始念起了禪位詔書:
“朕嗣承大寶,夙夜憂勞,欲複太祖之治。
然天命靡常,惟德是輔。
今觀海內鼎沸,生民塗炭,皆因朕德不配位,致綱紀崩頹。
漢王高煦,雄姿英發,從皇祖靖難,屢建奇勳,威震華夏,深肖太祖神武之風。
朕聞堯舜之道,在於禪讓,今效法先賢,以天下蒼生為念,決意效虞賓之典,禪位於漢王。
惟漢王明睿天授,功蓋寰宇,上應天命,下順人心。
昔率虎賁克金陵,救朕於危殆,其德昭昭。
今當承繼大統,望能敬天法祖,勤政恤民,靖難靖國,複我中華之盛世。
朕當退居別宮,以餘生祈天永命,護佑新朝。
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朱允炆年念完禪位詔書後,鄭和趕忙招唿一旁的小太監們把象征皇權的玉璽捧了過來。
朱允炆見玉璽捧過來了,便笑著對朱高煦說:“皇弟,朕這就把大明交給你了。”
朱高煦看著這象征皇權的玉璽,眼裏滿是炙熱,不停地吞咽著口水,雙手不受控製地微微上揚,想直接接過這玉璽。
一旁的鄭和見朱高煦要直接接過玉璽,趕忙上前一步擋住了玉璽。
他小聲提醒道:“殿下,三辭三讓。”
原來按照慣例,皇位禪讓,必須要三辭三讓,即新皇帝要推辭三次才能接受皇位,象征著新皇帝的謙讓。
雖然這個舉動相當於脫了褲子放屁,但流程還是要走的。
朱允炆看到朱高煦這副急不可耐的樣子,心裏暗笑:“老二還是這麽猴急。”
“咳咳......”
朱高煦也意識到剛才自己表現的太急切了,連忙用咳嗽掩飾了一下自己的尷尬。
“不行!”
“皇兄,你乃太祖皇帝欽定的皇帝,我何德何能,何以堪此大任?”
“這皇位還是你坐!”
朱高煦按照慣例,嚴詞拒絕了朱允炆的禪位。
朱允炆聽完朱高煦的話,有些忍俊不禁。
他想起了過年發紅包的時候,一邊把衣兜拉開,一邊說不要的小朋友。
又想起了那些渣男說的:“我隻愛你一個。”
“我隻xx,不進去。”
“她隻是我的妹妹。”
......
“皇弟,你謙虛了。”
“要不是你出手相助,朕恐怕早就在建文四年死於亂軍之中了。”
“現在你又平定了燕王和燕王世子的叛亂,這個皇位理應由你來坐。”
“諸位大臣,諸位王公,你們說是不是?”
朱允炆忍住心裏的笑意,再次禪讓,並將話題引向了太廟外的文武百官和各地藩王。
因為按照慣例,第一辭結束後,第二辭就要群臣勸進了。
“漢王殿下!”
“您南收安南,北平蒙古,東滅倭寇,此等功勞不可謂不大。”
“今日皇帝上應天意,下順民意,將皇位禪讓於你,此乃大明之福。”
“還請殿下接受皇位。”
禮部尚書帶頭勸起了朱高煦,說完還跪了下來。
“請殿下接受皇位!”
太廟外絕大多數大臣和藩王都覺得這皇位肯定是朱高煦的了。
所以他們都願意做這個順水人情。
因此,當朱允炆說出第二辭的時候。
太廟外絕大多數大臣和藩王都開始勸朱高煦接受朱允炆的禪讓,並紛紛下跪。
眼看太廟外的大臣和藩王跪倒了一大片。
朱高煦臉上的笑容,越來越盛。
隻要再過第三辭,他就可以接受玉璽,登基改元了。
可他笑著笑著,臉上的笑容就僵住了。
因為太廟外的王公大臣裏居然還有幾個人沒跪下來。
“徐欽!”
“梅殷!”
“寧王!”
“你們三個是有腿疾嗎?”
“為何不跪?”
朱高煦冷聲問道。
他現在還不願意當眾發飆,打斷自己的禪位大典。
“大膽逆賊!”
“你還敢在太廟說出這等胡話?”
“當今皇帝的皇位乃是太祖欽定。”
“爾等燕王一係,大逆不道,居然想謀朝篡位!”
“本王作為太祖皇帝第十七子,第一個不答應!”
寧王朱權站了出來,指著朱高煦厲聲吼道。
“高陽郡王!”
“皇考命我輔佐皇帝,今日你卻想謀朝篡位!”
“我也不答應!”
梅殷也瞪向朱高煦。
“高陽郡王!”
“我徐家深受太祖皇帝隆恩,太祖皇帝命我等保護皇帝!”
“今日,我也不答應!”
徐欽也怒吼道。
太廟外的王公大臣們看到他們三人居然敢這樣對朱高煦說話,心裏還蠻佩服的。
但他們知道以朱高煦的脾氣,這三人和他們的家人都難逃一死了。
“唿唿唿~~~”
朱高煦沒有想到居然有人敢在他的禪位大典上鬧事,居然還當眾羞辱他。
這讓他怒火中燒,狂喘粗氣。
“我要把你們三個全部碎屍萬段!”
朱高煦青筋暴起,朝著他們三人歇斯底裏地怒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