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棚才剛剛充盈起來沒幾日,氣溫卻如同斷了線的風箏一般,直線下降。
沈梨靜靜地站在窗前,目光透過那有些模糊的玻璃向外望去。狂風如同一群瘋狂的猛獸,卷著雪花肆意奔騰,無數的雪花仿佛白色的幽靈,在天地間唿嚎著,張牙舞爪。她下意識地緊了緊身上的棉衣,唿出的熱氣瞬間在窗玻璃上凝成一片潔白的白霧,她心中默默估量著,此時外麵的氣溫恐怕已經跌破了零下三十度。
這場從前天開始的大雪,在這三天裏斷斷續續,幾乎沒有停歇。
積雪以驚人的速度越積越深,已然沒過了大腿。沈梨望著那白茫茫的一片,心中擔憂不已,倘若這雪繼續下下去,恐怕很快就會有齊腰深。
而伴隨著這鋪天蓋地大雪的,是唿嘯不止的狂風。一刮就是兩三天不停歇。即使是去柴棚拿些柴火這樣短短的路程,視線也會被風雪遮蔽,幾乎看不見人影和道路。
沈梨和葉宵已經三天沒敢出門了。
趁著今天中午雪停的那一絲難得的空檔,沈梨和葉宵得抓緊時間去河邊提水。
三天沒出門,葉宵很擔心取水的冰窟應該已經凍實了,不去看一眼,她實在不安心。本來她想著自己一個人去就好,但雪雖然停了,北風卻依舊強勁得嚇人。沈梨想,通往小河邊的路怕是早已被風雪摧殘得麵目全非,根本無法正常通行。她心中滿是擔憂,不放心葉宵獨自前往,所以堅持要結伴而行。
二人剛一出房門,唿嘯著的狂風就如同頑皮的孩子般猛地撲來,差點將水桶一下子掀飛出去。沈梨驚慌失措地趕緊捂住水桶,生怕這點家當被風卷走。地上的雪花被狂風卷起,打在臉上,帶來刀割般的疼痛。
“這風真是刺骨錐心。”沈梨的聲音被風撕扯著,幾乎聽不清楚。
“你說什麽?”走在前麵的葉宵迴過頭問。
“我說!”沈梨摘下圍巾,大聲的重複道:“太冷啦!風~好~大!”
葉宵緊走幾步迴到沈梨麵前,她放下手裏的清雪工具,摘下棉手套,溫柔地將沈梨摘下來的圍巾又重新圍好,言語中中充滿了關切:“風大,灌多了要拉肚子的。”
平日裏總是嫌葉宵囉嗦的沈梨,此刻在這狂風的衝擊下也變得格外“老實”。她的眉毛上掛滿了晶瑩剔透的冰珠,雙手被凍得不由自主地顫抖著,她費力地將圍巾又往上用力拉了兩下,直到圍巾蓋住鼻子,隻露出兩個眼睛,試圖以此遮擋住那仿佛能穿透一切的刺骨寒冷。
冷風一下子就穿透了沈梨和葉宵的棉褲,直打在腿上,讓沈梨有那麽一瞬間以為自己是在寒風中裸奔。
通往河邊的路此時被積雪覆蓋得厚重無比,幾乎難以前行。葉宵揮舞著鏟雪的工具,在前麵奮力地清理道路,在狂風的阻撓下,她揮動的每一下都顯得格外吃力。沈梨則在後麵提著桶,小心翼翼地跟著。等葉宵累了,倆人就互換位置,就這樣輪換著,一點一點地清出一條勉強能夠通行的小路。隻是剛剛清理完的路沒多久就又被風吹起來的雪鋪上,看來迴去的路上又要重新清理了。
明明距離並不遠的路程,在這種惡劣的天氣下卻像是長征一般艱難,硬是走了半個多小時才到達河邊。沈梨和葉宵將冰窟窿重新敲碎又挑滿兩缸水,一個中午的時間就悄然過去了。
“今年的冬天,好像比往年來得早,而且更冷一些。”當沈梨把最後一桶水倒進水缸,她憂慮地說。
葉宵將除雪的工具放好,剛剛邁進家門,就聽到沈梨在輕聲碎碎念。葉宵將緊緊纏繞在臉頰的圍巾和頭上的帽子摘下來,露出被凍得通紅的臉龐。葉宵微微點了點頭,也附和地“嗯”了一聲。
前幾日沒覺得,近日風大得驚人,看來她得給自己和沈梨重新做新的棉褲了。
另外,屋門是木頭材質的,本來就沒有那麽嚴絲合縫,寒風從房門的門縫中吹進來,讓屋子變得格外寒冷。縱然這幾日灶火總是燒到後半夜才熄滅,隻是棉被在這樣的冷風侵蝕下顯得仍然有些單薄。還好之前葉宵用心地縫了一床大大的羽絨被,此時便派上了用場。然而,葉宵看著那不斷灌進冷風的門縫,心中暗暗思忖著,覺得還是有必要給屋門縫製一個厚重的門簾。
“得做個門簾,不然這屋子怎麽燒都不暖,一到後半夜就跟冰窖似的。”葉宵一邊把圍巾、手套和帽子放好,一邊語氣堅定地說道。
沈梨對縫縫補補的針線活兒並不拿手,她沒有搭腔葉宵的話,隻是在心裏盤算著,這雪要是一直下個沒完,家裏的柴火不知道能不能撐得住。她擔心的不是齊腰深的積雪能不能讓她踏進林子,而是即使能進去,那些被雪埋了許久的柴火也是濕漉漉的,根本點不著火。
房子後麵的灌木叢邊,那些細細高高的、叫不上名的樹或許能派上用場,她想,如果柴火真的不夠了,也隻能去那裏砍一些來應急。至於柴火太過潮濕的問題,不知道將木材放在幹燥又熱乎的火炕上會不會將它們烘幹呢?
明年一定一定一定要多砍些柴火!絕不偷懶了!沈梨在心裏暗暗發誓。
沈梨在憂慮不久之後的柴火問題,葉宵則更關心今晚北風肆虐下小屋的保暖性。此時她已經在西廂房的炕上翻找著可以用來縫製門簾的材料了。在她眼裏,一些平日裏穿不著的棉衣、厚毯子、破被子都可以完美利用上。
沈梨雖然幫不上縫紉的忙,但她手頭也有其他的活計。
今天的早飯和午飯已經並作一頓解決了,但晚餐還是個問題。沈梨隨意地翻了翻儲藏室,目光最終落在了那些被遺忘的紅豆和高粱上。她突然想起來最早收獲的紅豆和高粱已經很久沒有在餐桌上出現過了,紅豆那沙沙糯糯又甜甜的口感此時湧現在腦海裏,勾起了她的食欲。
那今晚就吃紅豆好了!沈梨在心裏想著。
紅豆要怎麽做好呢?沈梨仔細在腦海裏搜尋關於紅豆的記憶,她想到小時候在鄉下外婆家吃過的一道家常點心——煎豆包,那甜甜的味道到現在還縈繞在她的心頭。雖然具體的做法她已經記不太清楚,但她決定憑借模糊的記憶嚐試一下。
沈梨記得外婆曾經說過,泡過的豆子更容易煮熟。於是她把紅豆放在一個大碗裏,加上足夠的水,讓豆子慢慢吸收水分,變得更加飽滿。她不時地用手指輕輕攪動,看著豆子在水中輕輕搖曳,仿佛在喚醒它們沉睡的生命力。
大概泡了半小時左右,她將紅豆整盆端到外麵,借助嚴寒讓豆子凍結。
接著,她又去儲物間舀了滿滿一碗高粱米,準備搗成細粉,便是這道“煎豆包”的主要材料了。
沒有石磨,隻有一個石臼。盡管這樣磨粉的效率不高,但幸運的是她們每次需要的量也不多。沈梨坐在灶膛前,一邊烤著火,一邊用石杵用力地舂打石臼裏的高粱米,直到高粱米裂開,露出了裏麵細膩的粉末。
她一邊舂,一邊迴憶著外婆忙碌的身影,那種感覺既熟悉又遙遠。石臼發出沉悶的響聲,每一聲都像是在訴說著過往的故事。
沈梨將舂好的高粱粉篩過,去掉了粗糙的外皮,隻留下最細膩的部分。她把篩好的高粱粉放在一邊,準備用來做點心的外皮。她用手指輕輕觸摸著粉末,感受著那種細膩而溫柔的質感。
石臼太小,一碗米得分三次舂,等全部磨成粉,天色已經暗了下來。
葉宵縫製門簾的進度也相當不錯,這主要得益於門簾是在一塊廢舊的褥子上改製的,省去了不少麻煩。隻是褥子比門的高度短了一截,葉宵需要在底部接上一段,再縫上一些重物,讓門簾在風中不會飄起。
隨著屋內光線變暗,葉宵的縫紉工作也變得更加費力,她低頭專注於手中的活計,幾乎要把頭埋進膝蓋上的棉布裏。沈梨點燃了一根蠟燭湊近,光線突然變亮,葉宵抬頭,這才意識到外麵的天已經黑了。
她把針線插在一個布包上,揉了揉酸脹的眼睛。厚重的門簾被移到炕上,葉宵跳下炕,伸了個懶腰,又轉了轉脖子,活動了一下僵硬的身體。
“紅豆應該凍得差不多了,我去拿進來。”沈梨披上外套,邊說邊打開門,迎著唿嘯的寒風,快步走到屋外。她將裝著紅豆的搪瓷盆端進屋,搪瓷盆在外麵凍久了,摸著像一塊凍實的冰塊一樣涼,沈梨後悔沒有戴著手套出去。
風似乎在和沈梨嬉戲,猛地將她身後的木門吹得“砰”地一聲關上,那聲響在小屋裏迴蕩。
“泡了紅豆嗎?”葉宵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期待,她對今晚的晚餐充滿了好奇。
“嗯!晚上我們吃煎豆包!”沈梨的聲音裏透著一股子興奮。
沈梨將鍋刷洗幹淨。用冷水倒進裝著紅豆的搪瓷盆裏,本來凍成一坨的紅豆冰,邊緣慢慢有了一些緩和的跡象。
隨著鍋裏最後殘留的水珠也被燒幹,搪瓷盆的紅豆冰坨邊緣已經融化,沈梨輕鬆地將一整塊紅豆冰倒進鍋裏。然後一邊用手指比量著,一邊向鍋裏又添了一指節高度的水。
接著她從櫥櫃上方的置物架上拿下糖罐子,滿滿地舀了三大勺綿白糖倒進鍋裏。
“為什麽要將紅豆凍起來?”葉宵看著鍋裏被凍成冰坨坨的紅豆因為加熱一點點溶解,不解地問道。
“豆子被凍過會更容易爛熟,也更容易起沙。”沈梨解釋道,她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得意的笑容,仿佛在說:“這可是我的獨門秘籍。”
“原來如此……”葉宵在心裏默默記錄知識點。
灶火旺盛,煮著紅豆的鍋很快就沸騰了,沈梨不再向灶膛裏添柴,她知道火如果太急,紅豆很容易糊掉。她小心翼翼地調節著火候,讓紅豆在鍋裏慢慢地翻滾,直至灶火完全熄滅。
憑著直覺又悶了一會,沈打開了鍋蓋。
紅豆的香味開始在小屋裏彌漫開來,那是一種溫暖而甜蜜的香氣。在鍋裏餘溫的作用下,紅豆中的水分不斷蒸發,鍋裏的水此時已經熬幹了,每一粒紅豆都脹大了許多,變得鼓鼓的,沈梨用勺子輕輕一碾就變成了豆泥。
沈梨一邊翻拌底下的紅豆一邊用勺子將煮好的豆子碾碎,直到它們都變成一鍋紅豆泥,沒有一點顆粒感為止。鍋裏的豆沙綿綢抱起了團,沈梨將它們撈出來,放到小盆裏備用。
製作外皮的過程相對簡單,沈梨將高粱粉和水和成團,分成小塊,然後捏成一個厚一點的餅皮。她手法熟練,每一個動作都顯得那麽自然和流暢。將豆沙包入餅皮中,搓成一個丸子,然後輕輕按扁,餅胚便初步成型了。
做好的餅胚也可以放進蒸籠裏蒸熟,但是沈梨更喜歡煎著吃。
她在鍋裏放入一點豆油,等到油鍋微微有些熱意時,便將餅胚放入鍋中,用小火慢慢煎著。沈梨認真觀察餅胚的狀態,不時地翻動,直到餅胚兩麵都變得金黃酥脆。
煎豆包的脆皮是她最享受的部分,那一咬下去的“哢嚓”聲,總能讓她的心中湧起一股滿足感。油亮亮的外表下藏著柔軟的豆沙餡,甜甜的、糯糯的,每一口都是對味蕾的深深撫慰。
人類對甜味的喜愛似乎是一種本能,甜味能夠觸動大腦中的快樂中樞,釋放出愉悅的信號。這種對甜食的渴望,或許早已被寫入了我們的基因之中。
煎好的豆包葉宵和沈梨也不拿到屋裏的桌子上了,隻在廚房守著鍋每人就趁熱吃了三個。葉宵原本對沈梨的廚藝持懷疑態度,以為她不常下廚,但當她真正嚐到嘴裏,那香脆的外皮和柔軟的豆沙餡,讓她不得不承認,這煎豆包真的很香。剛出鍋的煎豆包燙嘴,她一邊吃一邊吹著氣,卻根本停不下來。
晚飯後,葉宵迴到炕上繼續忙活著門簾的收尾工作。她在燭光下匆忙趕工,希望能在今晚將門簾掛上。
沈梨則在廚房收拾鍋碗瓢盆。門外的風聲唿嘯不停,聽起來像小孩子的哭聲,讓人聽了不禁有些害怕。沈梨迅速洗完碗和鍋,趕緊迴到了溫暖的炕上。
“縫好了!”葉宵終於起身,收起了針線。她製作的棉門簾比人還高,厚實的門簾讓她提起來很費勁。她站在炕沿邊,仔細打量著門簾,覺得它應該能有效地擋住外麵的寒風。
沈梨摸黑到外麵的工具棚裏找來一些釘子和錘子,葉宵站在椅子上,將棉門簾比量著貼在門框上。沈梨則站在另一張椅子上,趁機用釘子將棉門簾固定在門框上。由於門簾太厚重,沈梨特意多釘了幾個釘子,以確保它不會脫落。
門簾一安裝上,效果立竿見影。屋內感覺更加溫暖,連外麵的風聲似乎都小了一些。
“還真有用。”沈梨從椅子上跳下來,由衷的誇讚道,“站在門口就能明顯感覺沒有風吹進來了。”
葉宵也很開心,這意味著她一下午沒有白忙活。她把兩把椅子搬迴桌子前,說道:“這下可以睡個好覺了,這幾天風吹的總覺得寒氣從肩膀鑽進被窩,越睡越冷。”
沈梨去柴房抱了一些柴,將熄掉的灶膛又燒了一會兒,確保屋內的溫度可以維持到明天早上。她守在灶膛前,一點一點地向裏麵添加柴火,不讓火焰太大,這樣可以避免浪費木柴,同時又能保證屋內的溫暖。而葉宵則到放肉的儲物箱裏拿了一塊牛肉迴來,她計劃著一夜的室溫應該剛好可以將這塊凍得邦邦硬的牛肉解凍,到時候就將這塊牛肉剁成餡,做成牛肉丸子。
想到那美味的牛肉丸子,葉宵的臉上不禁露出了期待的笑容。
沈梨靜靜地站在窗前,目光透過那有些模糊的玻璃向外望去。狂風如同一群瘋狂的猛獸,卷著雪花肆意奔騰,無數的雪花仿佛白色的幽靈,在天地間唿嚎著,張牙舞爪。她下意識地緊了緊身上的棉衣,唿出的熱氣瞬間在窗玻璃上凝成一片潔白的白霧,她心中默默估量著,此時外麵的氣溫恐怕已經跌破了零下三十度。
這場從前天開始的大雪,在這三天裏斷斷續續,幾乎沒有停歇。
積雪以驚人的速度越積越深,已然沒過了大腿。沈梨望著那白茫茫的一片,心中擔憂不已,倘若這雪繼續下下去,恐怕很快就會有齊腰深。
而伴隨著這鋪天蓋地大雪的,是唿嘯不止的狂風。一刮就是兩三天不停歇。即使是去柴棚拿些柴火這樣短短的路程,視線也會被風雪遮蔽,幾乎看不見人影和道路。
沈梨和葉宵已經三天沒敢出門了。
趁著今天中午雪停的那一絲難得的空檔,沈梨和葉宵得抓緊時間去河邊提水。
三天沒出門,葉宵很擔心取水的冰窟應該已經凍實了,不去看一眼,她實在不安心。本來她想著自己一個人去就好,但雪雖然停了,北風卻依舊強勁得嚇人。沈梨想,通往小河邊的路怕是早已被風雪摧殘得麵目全非,根本無法正常通行。她心中滿是擔憂,不放心葉宵獨自前往,所以堅持要結伴而行。
二人剛一出房門,唿嘯著的狂風就如同頑皮的孩子般猛地撲來,差點將水桶一下子掀飛出去。沈梨驚慌失措地趕緊捂住水桶,生怕這點家當被風卷走。地上的雪花被狂風卷起,打在臉上,帶來刀割般的疼痛。
“這風真是刺骨錐心。”沈梨的聲音被風撕扯著,幾乎聽不清楚。
“你說什麽?”走在前麵的葉宵迴過頭問。
“我說!”沈梨摘下圍巾,大聲的重複道:“太冷啦!風~好~大!”
葉宵緊走幾步迴到沈梨麵前,她放下手裏的清雪工具,摘下棉手套,溫柔地將沈梨摘下來的圍巾又重新圍好,言語中中充滿了關切:“風大,灌多了要拉肚子的。”
平日裏總是嫌葉宵囉嗦的沈梨,此刻在這狂風的衝擊下也變得格外“老實”。她的眉毛上掛滿了晶瑩剔透的冰珠,雙手被凍得不由自主地顫抖著,她費力地將圍巾又往上用力拉了兩下,直到圍巾蓋住鼻子,隻露出兩個眼睛,試圖以此遮擋住那仿佛能穿透一切的刺骨寒冷。
冷風一下子就穿透了沈梨和葉宵的棉褲,直打在腿上,讓沈梨有那麽一瞬間以為自己是在寒風中裸奔。
通往河邊的路此時被積雪覆蓋得厚重無比,幾乎難以前行。葉宵揮舞著鏟雪的工具,在前麵奮力地清理道路,在狂風的阻撓下,她揮動的每一下都顯得格外吃力。沈梨則在後麵提著桶,小心翼翼地跟著。等葉宵累了,倆人就互換位置,就這樣輪換著,一點一點地清出一條勉強能夠通行的小路。隻是剛剛清理完的路沒多久就又被風吹起來的雪鋪上,看來迴去的路上又要重新清理了。
明明距離並不遠的路程,在這種惡劣的天氣下卻像是長征一般艱難,硬是走了半個多小時才到達河邊。沈梨和葉宵將冰窟窿重新敲碎又挑滿兩缸水,一個中午的時間就悄然過去了。
“今年的冬天,好像比往年來得早,而且更冷一些。”當沈梨把最後一桶水倒進水缸,她憂慮地說。
葉宵將除雪的工具放好,剛剛邁進家門,就聽到沈梨在輕聲碎碎念。葉宵將緊緊纏繞在臉頰的圍巾和頭上的帽子摘下來,露出被凍得通紅的臉龐。葉宵微微點了點頭,也附和地“嗯”了一聲。
前幾日沒覺得,近日風大得驚人,看來她得給自己和沈梨重新做新的棉褲了。
另外,屋門是木頭材質的,本來就沒有那麽嚴絲合縫,寒風從房門的門縫中吹進來,讓屋子變得格外寒冷。縱然這幾日灶火總是燒到後半夜才熄滅,隻是棉被在這樣的冷風侵蝕下顯得仍然有些單薄。還好之前葉宵用心地縫了一床大大的羽絨被,此時便派上了用場。然而,葉宵看著那不斷灌進冷風的門縫,心中暗暗思忖著,覺得還是有必要給屋門縫製一個厚重的門簾。
“得做個門簾,不然這屋子怎麽燒都不暖,一到後半夜就跟冰窖似的。”葉宵一邊把圍巾、手套和帽子放好,一邊語氣堅定地說道。
沈梨對縫縫補補的針線活兒並不拿手,她沒有搭腔葉宵的話,隻是在心裏盤算著,這雪要是一直下個沒完,家裏的柴火不知道能不能撐得住。她擔心的不是齊腰深的積雪能不能讓她踏進林子,而是即使能進去,那些被雪埋了許久的柴火也是濕漉漉的,根本點不著火。
房子後麵的灌木叢邊,那些細細高高的、叫不上名的樹或許能派上用場,她想,如果柴火真的不夠了,也隻能去那裏砍一些來應急。至於柴火太過潮濕的問題,不知道將木材放在幹燥又熱乎的火炕上會不會將它們烘幹呢?
明年一定一定一定要多砍些柴火!絕不偷懶了!沈梨在心裏暗暗發誓。
沈梨在憂慮不久之後的柴火問題,葉宵則更關心今晚北風肆虐下小屋的保暖性。此時她已經在西廂房的炕上翻找著可以用來縫製門簾的材料了。在她眼裏,一些平日裏穿不著的棉衣、厚毯子、破被子都可以完美利用上。
沈梨雖然幫不上縫紉的忙,但她手頭也有其他的活計。
今天的早飯和午飯已經並作一頓解決了,但晚餐還是個問題。沈梨隨意地翻了翻儲藏室,目光最終落在了那些被遺忘的紅豆和高粱上。她突然想起來最早收獲的紅豆和高粱已經很久沒有在餐桌上出現過了,紅豆那沙沙糯糯又甜甜的口感此時湧現在腦海裏,勾起了她的食欲。
那今晚就吃紅豆好了!沈梨在心裏想著。
紅豆要怎麽做好呢?沈梨仔細在腦海裏搜尋關於紅豆的記憶,她想到小時候在鄉下外婆家吃過的一道家常點心——煎豆包,那甜甜的味道到現在還縈繞在她的心頭。雖然具體的做法她已經記不太清楚,但她決定憑借模糊的記憶嚐試一下。
沈梨記得外婆曾經說過,泡過的豆子更容易煮熟。於是她把紅豆放在一個大碗裏,加上足夠的水,讓豆子慢慢吸收水分,變得更加飽滿。她不時地用手指輕輕攪動,看著豆子在水中輕輕搖曳,仿佛在喚醒它們沉睡的生命力。
大概泡了半小時左右,她將紅豆整盆端到外麵,借助嚴寒讓豆子凍結。
接著,她又去儲物間舀了滿滿一碗高粱米,準備搗成細粉,便是這道“煎豆包”的主要材料了。
沒有石磨,隻有一個石臼。盡管這樣磨粉的效率不高,但幸運的是她們每次需要的量也不多。沈梨坐在灶膛前,一邊烤著火,一邊用石杵用力地舂打石臼裏的高粱米,直到高粱米裂開,露出了裏麵細膩的粉末。
她一邊舂,一邊迴憶著外婆忙碌的身影,那種感覺既熟悉又遙遠。石臼發出沉悶的響聲,每一聲都像是在訴說著過往的故事。
沈梨將舂好的高粱粉篩過,去掉了粗糙的外皮,隻留下最細膩的部分。她把篩好的高粱粉放在一邊,準備用來做點心的外皮。她用手指輕輕觸摸著粉末,感受著那種細膩而溫柔的質感。
石臼太小,一碗米得分三次舂,等全部磨成粉,天色已經暗了下來。
葉宵縫製門簾的進度也相當不錯,這主要得益於門簾是在一塊廢舊的褥子上改製的,省去了不少麻煩。隻是褥子比門的高度短了一截,葉宵需要在底部接上一段,再縫上一些重物,讓門簾在風中不會飄起。
隨著屋內光線變暗,葉宵的縫紉工作也變得更加費力,她低頭專注於手中的活計,幾乎要把頭埋進膝蓋上的棉布裏。沈梨點燃了一根蠟燭湊近,光線突然變亮,葉宵抬頭,這才意識到外麵的天已經黑了。
她把針線插在一個布包上,揉了揉酸脹的眼睛。厚重的門簾被移到炕上,葉宵跳下炕,伸了個懶腰,又轉了轉脖子,活動了一下僵硬的身體。
“紅豆應該凍得差不多了,我去拿進來。”沈梨披上外套,邊說邊打開門,迎著唿嘯的寒風,快步走到屋外。她將裝著紅豆的搪瓷盆端進屋,搪瓷盆在外麵凍久了,摸著像一塊凍實的冰塊一樣涼,沈梨後悔沒有戴著手套出去。
風似乎在和沈梨嬉戲,猛地將她身後的木門吹得“砰”地一聲關上,那聲響在小屋裏迴蕩。
“泡了紅豆嗎?”葉宵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期待,她對今晚的晚餐充滿了好奇。
“嗯!晚上我們吃煎豆包!”沈梨的聲音裏透著一股子興奮。
沈梨將鍋刷洗幹淨。用冷水倒進裝著紅豆的搪瓷盆裏,本來凍成一坨的紅豆冰,邊緣慢慢有了一些緩和的跡象。
隨著鍋裏最後殘留的水珠也被燒幹,搪瓷盆的紅豆冰坨邊緣已經融化,沈梨輕鬆地將一整塊紅豆冰倒進鍋裏。然後一邊用手指比量著,一邊向鍋裏又添了一指節高度的水。
接著她從櫥櫃上方的置物架上拿下糖罐子,滿滿地舀了三大勺綿白糖倒進鍋裏。
“為什麽要將紅豆凍起來?”葉宵看著鍋裏被凍成冰坨坨的紅豆因為加熱一點點溶解,不解地問道。
“豆子被凍過會更容易爛熟,也更容易起沙。”沈梨解釋道,她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得意的笑容,仿佛在說:“這可是我的獨門秘籍。”
“原來如此……”葉宵在心裏默默記錄知識點。
灶火旺盛,煮著紅豆的鍋很快就沸騰了,沈梨不再向灶膛裏添柴,她知道火如果太急,紅豆很容易糊掉。她小心翼翼地調節著火候,讓紅豆在鍋裏慢慢地翻滾,直至灶火完全熄滅。
憑著直覺又悶了一會,沈打開了鍋蓋。
紅豆的香味開始在小屋裏彌漫開來,那是一種溫暖而甜蜜的香氣。在鍋裏餘溫的作用下,紅豆中的水分不斷蒸發,鍋裏的水此時已經熬幹了,每一粒紅豆都脹大了許多,變得鼓鼓的,沈梨用勺子輕輕一碾就變成了豆泥。
沈梨一邊翻拌底下的紅豆一邊用勺子將煮好的豆子碾碎,直到它們都變成一鍋紅豆泥,沒有一點顆粒感為止。鍋裏的豆沙綿綢抱起了團,沈梨將它們撈出來,放到小盆裏備用。
製作外皮的過程相對簡單,沈梨將高粱粉和水和成團,分成小塊,然後捏成一個厚一點的餅皮。她手法熟練,每一個動作都顯得那麽自然和流暢。將豆沙包入餅皮中,搓成一個丸子,然後輕輕按扁,餅胚便初步成型了。
做好的餅胚也可以放進蒸籠裏蒸熟,但是沈梨更喜歡煎著吃。
她在鍋裏放入一點豆油,等到油鍋微微有些熱意時,便將餅胚放入鍋中,用小火慢慢煎著。沈梨認真觀察餅胚的狀態,不時地翻動,直到餅胚兩麵都變得金黃酥脆。
煎豆包的脆皮是她最享受的部分,那一咬下去的“哢嚓”聲,總能讓她的心中湧起一股滿足感。油亮亮的外表下藏著柔軟的豆沙餡,甜甜的、糯糯的,每一口都是對味蕾的深深撫慰。
人類對甜味的喜愛似乎是一種本能,甜味能夠觸動大腦中的快樂中樞,釋放出愉悅的信號。這種對甜食的渴望,或許早已被寫入了我們的基因之中。
煎好的豆包葉宵和沈梨也不拿到屋裏的桌子上了,隻在廚房守著鍋每人就趁熱吃了三個。葉宵原本對沈梨的廚藝持懷疑態度,以為她不常下廚,但當她真正嚐到嘴裏,那香脆的外皮和柔軟的豆沙餡,讓她不得不承認,這煎豆包真的很香。剛出鍋的煎豆包燙嘴,她一邊吃一邊吹著氣,卻根本停不下來。
晚飯後,葉宵迴到炕上繼續忙活著門簾的收尾工作。她在燭光下匆忙趕工,希望能在今晚將門簾掛上。
沈梨則在廚房收拾鍋碗瓢盆。門外的風聲唿嘯不停,聽起來像小孩子的哭聲,讓人聽了不禁有些害怕。沈梨迅速洗完碗和鍋,趕緊迴到了溫暖的炕上。
“縫好了!”葉宵終於起身,收起了針線。她製作的棉門簾比人還高,厚實的門簾讓她提起來很費勁。她站在炕沿邊,仔細打量著門簾,覺得它應該能有效地擋住外麵的寒風。
沈梨摸黑到外麵的工具棚裏找來一些釘子和錘子,葉宵站在椅子上,將棉門簾比量著貼在門框上。沈梨則站在另一張椅子上,趁機用釘子將棉門簾固定在門框上。由於門簾太厚重,沈梨特意多釘了幾個釘子,以確保它不會脫落。
門簾一安裝上,效果立竿見影。屋內感覺更加溫暖,連外麵的風聲似乎都小了一些。
“還真有用。”沈梨從椅子上跳下來,由衷的誇讚道,“站在門口就能明顯感覺沒有風吹進來了。”
葉宵也很開心,這意味著她一下午沒有白忙活。她把兩把椅子搬迴桌子前,說道:“這下可以睡個好覺了,這幾天風吹的總覺得寒氣從肩膀鑽進被窩,越睡越冷。”
沈梨去柴房抱了一些柴,將熄掉的灶膛又燒了一會兒,確保屋內的溫度可以維持到明天早上。她守在灶膛前,一點一點地向裏麵添加柴火,不讓火焰太大,這樣可以避免浪費木柴,同時又能保證屋內的溫暖。而葉宵則到放肉的儲物箱裏拿了一塊牛肉迴來,她計劃著一夜的室溫應該剛好可以將這塊凍得邦邦硬的牛肉解凍,到時候就將這塊牛肉剁成餡,做成牛肉丸子。
想到那美味的牛肉丸子,葉宵的臉上不禁露出了期待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