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自己的節奏
這城有良田之霸道總裁被強愛 作者:心有可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離很早就明白一個道理——“人生的支點越多,內核就越穩定。”
一個人的精神寄托可以是音樂,可以是書籍,可以是運動,可以是工作,也可以是山川湖海。
音樂能讓人在旋律中找到慰藉,書籍能讓人在文字中窺見智慧,運動能讓人在汗水中釋放壓力,工作能讓人在成就感中找到價值,而山川湖海則能讓人在天地的廣闊中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從而獲得內心的平靜。
但唯獨不可以是人。
人是最不可控的變量,情緒飄忽不定,立場時常變化,今天可以深情款款地承諾永遠,明天卻可能毫無預兆地消失無蹤。
江離一直清楚,倘若一個人的情緒全係於另一個人,那便是一種危險的失衡。
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如果完全寄托於另一人的存在,那麽當那個人動搖、改變,甚至離開的時候,生活都會因此崩塌。
她始終警惕這種可能性,努力讓自己保持獨立而完整的內在世界。
她以為自己能夠做到。
她把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每天晨跑,聽自己喜歡的音樂,在周末去圖書館泡一整天的書海,獨自去旅行,感受大自然的寧靜和遼闊。
她以為自己足夠清醒,足夠理智,不會讓任何人輕易地介入自己的內心,更不會讓自己的情緒被他人所左右。
可是——她還是走偏了。
江離發現,自己的心開始變得不穩定,像風中的燭火,忽明忽暗,而風的方向,竟全然取決於威廉。
威廉的一個眼神,一句關切的問候,甚至隻是偶然間的一個微笑,都能在她心中激起巨大的波瀾。
她開始在意他的情緒,在意他的話語,甚至會為他偶爾的沉默而感到不安。
以前,她是自己生活的掌舵人,而現在,她卻發現自己的心緒,竟開始隨著威廉的情緒起伏。
她討厭這樣的自己。
討厭自己被情感牽製,討厭自己失去了原本的平衡與理智。
她明明知道,這種依附於他人的情感是危險的,是不可控的,可她卻無法控製自己向他靠近的心。
她原以為自己足夠冷靜,足夠自持,可是在關於威廉的事情上,她竟然毫無章法。
當威廉成為她心中某個支點時,她才發現,自己構築的平衡,竟是如此脆弱。
她不願成為被情感所左右的那種人,可是偏偏,威廉就是她心裏最無法掌控的那場風。
甚至,連音樂也受到了影響。
在練琴一事上都急於求成,像是想用琴聲去證明些什麽。
她很清楚,這一切的變化都源於威廉。
但她不想承認。
或者說,她抗拒承認自己已經偏離了軌道。
她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她要找迴自己原本的節奏。
不論是音樂,還是生活,她都不能再讓威廉成為她唯一的支點。
否則,她終究會失去自己的平衡。
江離以前總是勸朋友:
“生活裏讓人快樂的事情那麽多,而你的快樂隻是因為一個人?”
她說這話時,語氣裏帶著幾分不解和憐惜。
她一直認為,把情緒寄托在某個具體的人身上是一件危險且不理智的事。
可如今,愛情猝不及防地降臨在她身上,她卻發現自己成了曾經最不理解的那種人。
她的喜怒無常似乎都和威廉有關,他的一個眼神、一句簡單的話,甚至哪怕隻是迴複信息的速度,都能讓她的心緒翻騰。
她甚至會因為他的忙碌而徹夜難眠,又會因為一句無關緊要的關心而沾沾自喜。
她無法忍受這樣的自己,像個失去自我重心的陀螺,圍著威廉不停地旋轉。
她不是這樣的人,她不該是這樣的人。
她可以接受自己有想要變好的心情,但不能接受自己凡事都圍繞威廉打轉的黏糊勁。
她開始思考,自己究竟在害怕什麽?
是害怕自己得不到迴應,還是害怕這場遊戲失去了意義?
她想要改變。
如果她不做出調整,不隻是她自己會疲憊,威廉或許也會感受到這份情緒帶來的無形壓力。
兩個人的關係就像是一根緊繃的琴弦,如果一方用力過猛,弦斷的那一刻,所有的旋律都會戛然而止。
她不要這樣的結局。
圖維神父的話仿佛一記當頭棒喝——“跟著你自己的節奏來。”
江離恍然間明白了,她沒有必要急著去抓住什麽、表現什麽、確認什麽。
如果她和威廉這場你追我趕的遊戲依然讓她感到有趣,那麽她願意繼續玩下去。
但如果她察覺這段關係開始變成消耗,她就會果斷暫停,而不是勉強自己。
她的生活,不應該由另一個人的態度來決定。
她要的,從來都不是毫無底線的沉溺,而是鬆弛而堅定的掌控感。
江離從教堂迴去後,趁著天色還早威廉還沒有睡覺,給威廉發了條消息。
——“在嗎?”
幾乎是秒迴,屏幕亮起威廉的迴複:
——“在。”
她笑了笑,撥通了電話。
“你猜我今天去哪裏了?”她語氣輕快,帶著一點賣關子的得意。
“……去買甜點?”威廉隨口猜道,“還是去了哪個書店?或者……”他頓了頓,“去琴行練琴?”
江離撐著下巴,嘴角微微揚起:“前兩個不對,最後一個……也不完全對。”
她把今天在琴行和教堂的事情講了一遍,尤其是她最終選擇去教堂練琴的決定。
“你家公寓門太狹窄,鋼琴搬不進去?”
威廉聽完,似乎是認真思考了一下,突然問道:“那陽台呢?”
江離愣了一下,隨即被他脫口而出的問題逗笑了:“威廉哥哥,你果然是個沒有價錢概念的少爺。”
“高空搬運鋼琴要用吊車,價格貴得嚇人,而且,我也不確定會在這裏住多久。”
她晃了晃腳尖,“要是今年就離開,再折騰搬進搬出,光想想都累。”
“那確實不劃算。”威廉輕笑了一聲,“不過,我記得你好像很久沒彈琴了,怎麽突然想練?”
江離歪頭想了想,隨口道:“就是心血來潮唄,三分鍾的熱情,總歸能有三分鍾的收獲。”
她這話說得雲淡風輕,但電話那頭的威廉卻沉默了一下。
江離總是自我調侃,說自己是個做事隻有三分鍾熱度的人,可他知道,她其實比任何人都要執著。
比如,她當初不過是隨口提了一句,想寫一個以他為原型的小說,結果這一寫,就是大長篇。
哪怕期間遇到瓶頸,她都沒有真正停下過。
她總說自己沒有毅力,可在威廉眼裏,她骨子裏那股韌勁,比誰都要堅定。
“江離。”
“嗯?”
“你其實挺有耐心的。”
“哈?”她愣了一下。
威廉笑了笑,繼續說:“我倒是覺得你很有毅力。”
電話這頭,江離挑眉,眼底閃過一絲困惑。
但她也沒再追問,隻是笑著換了個話題,繼續和他聊起別的事情。
江離坐在床邊,指尖無意識地敲著手機殼。
她忽然想,如果自己真的隻有三分鍾熱度,那為什麽,偏偏在威廉身上,停留了這麽久?
一個人的精神寄托可以是音樂,可以是書籍,可以是運動,可以是工作,也可以是山川湖海。
音樂能讓人在旋律中找到慰藉,書籍能讓人在文字中窺見智慧,運動能讓人在汗水中釋放壓力,工作能讓人在成就感中找到價值,而山川湖海則能讓人在天地的廣闊中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從而獲得內心的平靜。
但唯獨不可以是人。
人是最不可控的變量,情緒飄忽不定,立場時常變化,今天可以深情款款地承諾永遠,明天卻可能毫無預兆地消失無蹤。
江離一直清楚,倘若一個人的情緒全係於另一個人,那便是一種危險的失衡。
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如果完全寄托於另一人的存在,那麽當那個人動搖、改變,甚至離開的時候,生活都會因此崩塌。
她始終警惕這種可能性,努力讓自己保持獨立而完整的內在世界。
她以為自己能夠做到。
她把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每天晨跑,聽自己喜歡的音樂,在周末去圖書館泡一整天的書海,獨自去旅行,感受大自然的寧靜和遼闊。
她以為自己足夠清醒,足夠理智,不會讓任何人輕易地介入自己的內心,更不會讓自己的情緒被他人所左右。
可是——她還是走偏了。
江離發現,自己的心開始變得不穩定,像風中的燭火,忽明忽暗,而風的方向,竟全然取決於威廉。
威廉的一個眼神,一句關切的問候,甚至隻是偶然間的一個微笑,都能在她心中激起巨大的波瀾。
她開始在意他的情緒,在意他的話語,甚至會為他偶爾的沉默而感到不安。
以前,她是自己生活的掌舵人,而現在,她卻發現自己的心緒,竟開始隨著威廉的情緒起伏。
她討厭這樣的自己。
討厭自己被情感牽製,討厭自己失去了原本的平衡與理智。
她明明知道,這種依附於他人的情感是危險的,是不可控的,可她卻無法控製自己向他靠近的心。
她原以為自己足夠冷靜,足夠自持,可是在關於威廉的事情上,她竟然毫無章法。
當威廉成為她心中某個支點時,她才發現,自己構築的平衡,竟是如此脆弱。
她不願成為被情感所左右的那種人,可是偏偏,威廉就是她心裏最無法掌控的那場風。
甚至,連音樂也受到了影響。
在練琴一事上都急於求成,像是想用琴聲去證明些什麽。
她很清楚,這一切的變化都源於威廉。
但她不想承認。
或者說,她抗拒承認自己已經偏離了軌道。
她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她要找迴自己原本的節奏。
不論是音樂,還是生活,她都不能再讓威廉成為她唯一的支點。
否則,她終究會失去自己的平衡。
江離以前總是勸朋友:
“生活裏讓人快樂的事情那麽多,而你的快樂隻是因為一個人?”
她說這話時,語氣裏帶著幾分不解和憐惜。
她一直認為,把情緒寄托在某個具體的人身上是一件危險且不理智的事。
可如今,愛情猝不及防地降臨在她身上,她卻發現自己成了曾經最不理解的那種人。
她的喜怒無常似乎都和威廉有關,他的一個眼神、一句簡單的話,甚至哪怕隻是迴複信息的速度,都能讓她的心緒翻騰。
她甚至會因為他的忙碌而徹夜難眠,又會因為一句無關緊要的關心而沾沾自喜。
她無法忍受這樣的自己,像個失去自我重心的陀螺,圍著威廉不停地旋轉。
她不是這樣的人,她不該是這樣的人。
她可以接受自己有想要變好的心情,但不能接受自己凡事都圍繞威廉打轉的黏糊勁。
她開始思考,自己究竟在害怕什麽?
是害怕自己得不到迴應,還是害怕這場遊戲失去了意義?
她想要改變。
如果她不做出調整,不隻是她自己會疲憊,威廉或許也會感受到這份情緒帶來的無形壓力。
兩個人的關係就像是一根緊繃的琴弦,如果一方用力過猛,弦斷的那一刻,所有的旋律都會戛然而止。
她不要這樣的結局。
圖維神父的話仿佛一記當頭棒喝——“跟著你自己的節奏來。”
江離恍然間明白了,她沒有必要急著去抓住什麽、表現什麽、確認什麽。
如果她和威廉這場你追我趕的遊戲依然讓她感到有趣,那麽她願意繼續玩下去。
但如果她察覺這段關係開始變成消耗,她就會果斷暫停,而不是勉強自己。
她的生活,不應該由另一個人的態度來決定。
她要的,從來都不是毫無底線的沉溺,而是鬆弛而堅定的掌控感。
江離從教堂迴去後,趁著天色還早威廉還沒有睡覺,給威廉發了條消息。
——“在嗎?”
幾乎是秒迴,屏幕亮起威廉的迴複:
——“在。”
她笑了笑,撥通了電話。
“你猜我今天去哪裏了?”她語氣輕快,帶著一點賣關子的得意。
“……去買甜點?”威廉隨口猜道,“還是去了哪個書店?或者……”他頓了頓,“去琴行練琴?”
江離撐著下巴,嘴角微微揚起:“前兩個不對,最後一個……也不完全對。”
她把今天在琴行和教堂的事情講了一遍,尤其是她最終選擇去教堂練琴的決定。
“你家公寓門太狹窄,鋼琴搬不進去?”
威廉聽完,似乎是認真思考了一下,突然問道:“那陽台呢?”
江離愣了一下,隨即被他脫口而出的問題逗笑了:“威廉哥哥,你果然是個沒有價錢概念的少爺。”
“高空搬運鋼琴要用吊車,價格貴得嚇人,而且,我也不確定會在這裏住多久。”
她晃了晃腳尖,“要是今年就離開,再折騰搬進搬出,光想想都累。”
“那確實不劃算。”威廉輕笑了一聲,“不過,我記得你好像很久沒彈琴了,怎麽突然想練?”
江離歪頭想了想,隨口道:“就是心血來潮唄,三分鍾的熱情,總歸能有三分鍾的收獲。”
她這話說得雲淡風輕,但電話那頭的威廉卻沉默了一下。
江離總是自我調侃,說自己是個做事隻有三分鍾熱度的人,可他知道,她其實比任何人都要執著。
比如,她當初不過是隨口提了一句,想寫一個以他為原型的小說,結果這一寫,就是大長篇。
哪怕期間遇到瓶頸,她都沒有真正停下過。
她總說自己沒有毅力,可在威廉眼裏,她骨子裏那股韌勁,比誰都要堅定。
“江離。”
“嗯?”
“你其實挺有耐心的。”
“哈?”她愣了一下。
威廉笑了笑,繼續說:“我倒是覺得你很有毅力。”
電話這頭,江離挑眉,眼底閃過一絲困惑。
但她也沒再追問,隻是笑著換了個話題,繼續和他聊起別的事情。
江離坐在床邊,指尖無意識地敲著手機殼。
她忽然想,如果自己真的隻有三分鍾熱度,那為什麽,偏偏在威廉身上,停留了這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