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何時缺過血性
趙匡胤,你說你老婆是我媽? 作者:樊子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原來是以右諫議大夫郭安康,還有樞密院直學士的史圭等一眾文臣,急匆匆地趕了過來。
聚將鼓的消息,不光是親兵們知道了,就是滿城百姓都傳開了,他們這些朝中大臣,自然也是能夠知道的。
甚至不等聽說,住在附近的一些大佬,他們都是可以直接就在府上聽見的,但是他們還是湊在了一起,才趕了過來。
而且這些大佬,可是有著馬車,轎子的,結果他們比更遠處步行的人還要慢!
他們湊在一起,也是在商量,到底要不要阻止聖上禦駕親征。
如今,大宋既無叛亂,又無暴動,再結合燕雲之地的消息,聚將鼓響了,他們很容易也可以猜到,聖上估計是要禦駕親征了。
“啟奏聖上,國不可一日無君,聖上您豈能如此輕率地就禦駕親征了呢?”
“是啊,聖上也不和我們大臣商議,就做出如此決定,如何對得起社稷江山啊?”
“聖上容稟,若是您出了什麽問題,大宋的江山,又該如何是好啊,還請聖上三思!”
“聖上,微臣建議,應該立刻發折子,通知各地節度使,讓他們抽調兵力,還有延安府種將軍他們,抽調兵力盡快去解薊州之圍才是上策!”
“聖上身份尊貴,聖上的安危,才是關乎我大宋江山的穩固和繁華!”
“請聖上三思!”
“請聖上三思!”
“請聖上三思!”
“......”
在這些文臣看來,禦駕親征,根本就是行不通的莽夫之計,根本就是一個不好,就會動搖國本的決策!
趙匡胤剛接到燕雲境地的消息,就立刻和時首先還有王審琦二人商量,三人那是一拍即合,直接就來了聚將台,也的確是沒有跟百官,尤其是這些文臣商量!
他是個馬上拚出來的皇帝,他昔日的地位,那可是實打實的白骨累累!
所以,既然他已經做出了要禦駕親征的決定,那他自然也不會去和這些文官兒們商量什麽了,而且文臣本來就幾乎都是厭戰派,商量了反而畏手畏腳的礙事兒!
但也就是因為他是個馬上皇帝,所以他這兩年又特別倚重這些文臣來治理天下,甚至是利用文臣打壓武將。
於是乎,他不和文臣商量,就做出了決定,文臣也是非常非常不滿的。
整個大宋後期,幾乎都是這樣,主要還是傳承於這位武德皇帝!
果然,文臣們得到這個消息後,也是立刻就集合在了一起,然後衝進了皇宮。
一眾文臣,此時都已經衝到了聚將台上麵,齊整整地跪在了趙匡胤的身側,不停地勸諫起來!
趙匡胤麵色一凜,“此時眾位愛卿也不必多言,朕已經做出了決定了。”
秀兒要上戰場,十八年前,他沒有保護好秀兒,這一次,他一定要親自保護自己的好大兒!
“聖上,不可啊,不可啊!”
“聖上,你貴為大宋的天子,絕對不能有絲毫的閃失啊!”
“還請聖上三思,三思啊!”
“請聖上三思!”
“請聖上三思!”
文臣是什麽,那可是有著文人的錚錚傲骨的,不達目的,他們又豈能輕易妥協?
而且聖上禦駕親征,還是在實力兵力相差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前往,這不是典型的胡來又是什麽呢?
趙匡胤一聲冷哼,他有的時候,也是煩惱這些文人,因為這些文人,雖然能夠治理天下,但是到底是畏首畏尾,辦事不利索!
“聖上。”郭安康突然大喊一聲,“為了大宋江山,為了聖上的安危,老臣不畏生死,甘願前往薊州,同遼兵談判,同他們講和!”
一聽這話,趙德秀在一旁直接就懵逼了,這個郭安康,該不會是秦檜的老師或者是老爺子吧?
趙匡胤深吸一口氣,懶得理會這個老頭兒,直接跨前兩步,來到了聚將台的邊兒上,看著下麵站的筆直的大宋將士,眸子一凜。
“各位將士,這一次,遼兵可是有著足足三十萬,他們一路南下,來勢洶洶,更是勢如破竹,如今正在圍攻薊州城!”
“而我們的薊州城,裏麵隻有三萬將士死守待援,我們這裏,有兩萬禁軍,加上你們這些親兵,共計隻有三萬一千二百四十七人!”
“朕現在就想問你們一句,你們現在,可敢跟著朕,前往薊州一戰啊?”
趙匡胤也不廢話,直接把事情,給當眾說了出來。
然而,他的話音剛剛落下,一些老兵們就直接接話了。
“大帥,你這就是在輕看我了!”
“是啊,大帥,當年這樣的死戰,我等跟著您打過的就少了嗎,我們當年可曾怕過一次?”
“當年天下大亂,是大帥您給了天下百姓一個安定的生活,如今我大宋要是沒了,百姓又何來的家?”
“不錯,別說我們現在有三萬人,即便是隻有三千,末將也要擋上去,殺一個不虧,殺兩個還賺了!”
“末將誓死跟隨聖上,跟隨大帥,願隨大帥一道共赴國難!”
這些親兵們,哪一個不是當年跟著趙匡胤出生入死的好漢子,他們一聽說聚將鼓響了,就不問緣由,先來皇宮護駕再說。
然後聽說原來是遼兵打來了,他們的血液,也都是沸騰了起來!
怕?這尼瑪,做夢都不帶怕的。
他們怕的是,國要是沒了,自己的家人,豈不是又要遭罪了?
聚將鼓這種大宋破天荒的頭一迴,來之前他們就知道形勢的嚴峻情況了,要是真的害怕,他們又怎麽會出現在這裏呢,他們直接就不來了啊!
即便是那些被自己父親,強行給退出來的後生們,此時一個個臉上,也都是義憤填膺!
為什麽,為什麽這數百年來,那些番邦蠻子,總是想著欺負我們呢?
前朝做的孽,為什麽要讓我們來還?
正所謂男兒當征戰沙場,馬革裹屍還!
大不了就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返,此去不歸,那也就一去不歸便是!
男兒有鳥在上,又何懼卵子在下?
“聖上,家父說了,國難當頭,就是死在薊州,也要保護大宋不被遼兵攻入!”
“聖上,我們不怕,不怕!”
“對,我們不怕!”
“對,我們不怕!”
“對,我們不怕!”
這一份兒血性,果然是有傳承的,他們說的話雖然沒有文人說的那麽好聽,就是那麽簡單的幾個字,但是卻透露出無比異常的堅定!
中原王朝,自古至今,又何時缺過血性!
聚將鼓的消息,不光是親兵們知道了,就是滿城百姓都傳開了,他們這些朝中大臣,自然也是能夠知道的。
甚至不等聽說,住在附近的一些大佬,他們都是可以直接就在府上聽見的,但是他們還是湊在了一起,才趕了過來。
而且這些大佬,可是有著馬車,轎子的,結果他們比更遠處步行的人還要慢!
他們湊在一起,也是在商量,到底要不要阻止聖上禦駕親征。
如今,大宋既無叛亂,又無暴動,再結合燕雲之地的消息,聚將鼓響了,他們很容易也可以猜到,聖上估計是要禦駕親征了。
“啟奏聖上,國不可一日無君,聖上您豈能如此輕率地就禦駕親征了呢?”
“是啊,聖上也不和我們大臣商議,就做出如此決定,如何對得起社稷江山啊?”
“聖上容稟,若是您出了什麽問題,大宋的江山,又該如何是好啊,還請聖上三思!”
“聖上,微臣建議,應該立刻發折子,通知各地節度使,讓他們抽調兵力,還有延安府種將軍他們,抽調兵力盡快去解薊州之圍才是上策!”
“聖上身份尊貴,聖上的安危,才是關乎我大宋江山的穩固和繁華!”
“請聖上三思!”
“請聖上三思!”
“請聖上三思!”
“......”
在這些文臣看來,禦駕親征,根本就是行不通的莽夫之計,根本就是一個不好,就會動搖國本的決策!
趙匡胤剛接到燕雲境地的消息,就立刻和時首先還有王審琦二人商量,三人那是一拍即合,直接就來了聚將台,也的確是沒有跟百官,尤其是這些文臣商量!
他是個馬上拚出來的皇帝,他昔日的地位,那可是實打實的白骨累累!
所以,既然他已經做出了要禦駕親征的決定,那他自然也不會去和這些文官兒們商量什麽了,而且文臣本來就幾乎都是厭戰派,商量了反而畏手畏腳的礙事兒!
但也就是因為他是個馬上皇帝,所以他這兩年又特別倚重這些文臣來治理天下,甚至是利用文臣打壓武將。
於是乎,他不和文臣商量,就做出了決定,文臣也是非常非常不滿的。
整個大宋後期,幾乎都是這樣,主要還是傳承於這位武德皇帝!
果然,文臣們得到這個消息後,也是立刻就集合在了一起,然後衝進了皇宮。
一眾文臣,此時都已經衝到了聚將台上麵,齊整整地跪在了趙匡胤的身側,不停地勸諫起來!
趙匡胤麵色一凜,“此時眾位愛卿也不必多言,朕已經做出了決定了。”
秀兒要上戰場,十八年前,他沒有保護好秀兒,這一次,他一定要親自保護自己的好大兒!
“聖上,不可啊,不可啊!”
“聖上,你貴為大宋的天子,絕對不能有絲毫的閃失啊!”
“還請聖上三思,三思啊!”
“請聖上三思!”
“請聖上三思!”
文臣是什麽,那可是有著文人的錚錚傲骨的,不達目的,他們又豈能輕易妥協?
而且聖上禦駕親征,還是在實力兵力相差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前往,這不是典型的胡來又是什麽呢?
趙匡胤一聲冷哼,他有的時候,也是煩惱這些文人,因為這些文人,雖然能夠治理天下,但是到底是畏首畏尾,辦事不利索!
“聖上。”郭安康突然大喊一聲,“為了大宋江山,為了聖上的安危,老臣不畏生死,甘願前往薊州,同遼兵談判,同他們講和!”
一聽這話,趙德秀在一旁直接就懵逼了,這個郭安康,該不會是秦檜的老師或者是老爺子吧?
趙匡胤深吸一口氣,懶得理會這個老頭兒,直接跨前兩步,來到了聚將台的邊兒上,看著下麵站的筆直的大宋將士,眸子一凜。
“各位將士,這一次,遼兵可是有著足足三十萬,他們一路南下,來勢洶洶,更是勢如破竹,如今正在圍攻薊州城!”
“而我們的薊州城,裏麵隻有三萬將士死守待援,我們這裏,有兩萬禁軍,加上你們這些親兵,共計隻有三萬一千二百四十七人!”
“朕現在就想問你們一句,你們現在,可敢跟著朕,前往薊州一戰啊?”
趙匡胤也不廢話,直接把事情,給當眾說了出來。
然而,他的話音剛剛落下,一些老兵們就直接接話了。
“大帥,你這就是在輕看我了!”
“是啊,大帥,當年這樣的死戰,我等跟著您打過的就少了嗎,我們當年可曾怕過一次?”
“當年天下大亂,是大帥您給了天下百姓一個安定的生活,如今我大宋要是沒了,百姓又何來的家?”
“不錯,別說我們現在有三萬人,即便是隻有三千,末將也要擋上去,殺一個不虧,殺兩個還賺了!”
“末將誓死跟隨聖上,跟隨大帥,願隨大帥一道共赴國難!”
這些親兵們,哪一個不是當年跟著趙匡胤出生入死的好漢子,他們一聽說聚將鼓響了,就不問緣由,先來皇宮護駕再說。
然後聽說原來是遼兵打來了,他們的血液,也都是沸騰了起來!
怕?這尼瑪,做夢都不帶怕的。
他們怕的是,國要是沒了,自己的家人,豈不是又要遭罪了?
聚將鼓這種大宋破天荒的頭一迴,來之前他們就知道形勢的嚴峻情況了,要是真的害怕,他們又怎麽會出現在這裏呢,他們直接就不來了啊!
即便是那些被自己父親,強行給退出來的後生們,此時一個個臉上,也都是義憤填膺!
為什麽,為什麽這數百年來,那些番邦蠻子,總是想著欺負我們呢?
前朝做的孽,為什麽要讓我們來還?
正所謂男兒當征戰沙場,馬革裹屍還!
大不了就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返,此去不歸,那也就一去不歸便是!
男兒有鳥在上,又何懼卵子在下?
“聖上,家父說了,國難當頭,就是死在薊州,也要保護大宋不被遼兵攻入!”
“聖上,我們不怕,不怕!”
“對,我們不怕!”
“對,我們不怕!”
“對,我們不怕!”
這一份兒血性,果然是有傳承的,他們說的話雖然沒有文人說的那麽好聽,就是那麽簡單的幾個字,但是卻透露出無比異常的堅定!
中原王朝,自古至今,又何時缺過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