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滿門忠烈楊家將
趙匡胤,你說你老婆是我媽? 作者:樊子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聖上,薊州城池如此緊急,我們必須加快行軍速度,否則的話,我大宋江山,都要危矣!”
“是啊,聖上,薊州可是我汴京的最後一道屏障了!”
石守信和王審琦兩個人,看完了奏報,臉上也是有些急切。
他們二人,雖然都是大老粗,可是行軍打仗多年,在作戰方麵,還是很有見解的。
不光他們兩人想到了這一點,就是趙匡胤的心中,也是清楚的很。
沉默了片刻,趙匡胤的目光之中,散發出了一抹凜然的殺意。
“吩咐下去,一炷香的時間用飯,然後出發!”
趙匡胤說完,李四立刻去拿來一炷香點燃。
行軍打仗,說一不二,說一炷香,那就是一炷香!
一炷香後,三萬多的將士,每個人都是神色肅穆,紛紛開啟了征程。
然後,哪怕是每個人都想要盡快到達薊州,但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畢竟,人都是血肉之軀,都是有饑餓疲勞感的,睡覺休息的時間,確實沒有辦法解決!
而且還是行軍途中,總不能兩班倒三班倒吧?
如是,前方的奏報,也是一直都沒有停下來,這些奏報,大多都是皇城司的密探送出來的。
對於將領,尤其是燕雲之地,延安府,邊關節度使的身邊,從來都不會缺少皇城司的密探。
隻不過現在薊州的密探,他們不再是密探了,反倒成了催發援軍的傳令兵了!
第二天下午,遼兵三十萬,把薊州圍了個水泄不通。
好在楊業到底是當世之名將,不光會打仗,而且還很會做思想工作。
在楊業的帶領下,薊州滿城將士,都誓死與薊州城共存亡!
當天晚上,遼兵發動了夜襲,甚至都有人爬上了城樓,守城將士也是死傷慘重!
第三天清晨,遼兵仗著人多,在黎明時分,再次攻城,甚至都已經攻下薊州南城樓了,打開了南城門!
幸得薊州城主帥楊業手下大將楊延平,射殺了遼兵大將天慶王,迫使遼兵後退!
可惜這一戰,楊延平這個楊家長子,被遼兵另一員大將韓延壽一槍刺死,以身殉國!
中午時分,滿城將士還來不及為楊延平大將軍的死亡難過,遼兵繼續攻城,而且主攻已經有損的南城門,其餘三麵皆為佯攻!
楊業吩咐僅剩的兩萬將士中的一萬餘名將士,用他們的身體,用他們的血肉,化成了一堵不可逾越的高牆,擋在了薊州城南城門的外麵。
城內的百姓們,聽聞楊延平的戰死,也是爭先恐後地運送守城物資,修築新的城門!
城門修複好,徹底關閉之後,一萬將士,全部葬身薊州南城牆下麵!
屍骨成堆,就好像一扇又一扇墳包,又好像這些將士們,死了都要化作攔路石,死了都要變成薊州南城牆新的城門一樣!
當晚,遼兵繼續攻城,守城將士已經所剩無多!
薊州滿城百姓,無論老幼,全部都自發來到城樓之上,自發守城,就連一些婦孺,都拿起了他們平常家務用的菜刀,鐮刀......
第四天清晨。
守城將士幾乎全軍覆沒,主帥楊業,一身功夫縱橫天下,難逢對手,此時卻已經是身中十三刀,渾身上下都是鮮血!
可是他仍然手持亮銀槍,站在城樓最顯眼的位置。
在楊業的身旁,楊延正,楊延慶,還有剛剛才成年的楊延朗,以及還沒有成年的楊延德和楊延昭,每個人都是渾身鮮血,傷痕累累!
但是他們的眸光之中,卻沒有一絲懼怕,有的隻是對勝利的堅定,有的隻是對大哥楊延平犧牲的悲憤!
不遠處,楊業手下楊家家仆楊會,身上已經被三把彎刀,深深地嵌入了體內,其中一刀,甚至是嵌入了他的脖子。
楊會大喊一聲,猛地一把抱住眼前的遼兵,用盡了全身的力氣,往城樓下猛地一躍,兩人就這麽掉進了城牆下的屍首堆中。
楊家家仆楊會,再也沒有爬起來!
也是從這一刻起,那些婦孺,那些孩童,每個人都開始了同歸於盡的打法......
途中。
每當有奏報送到趙匡胤的手中後,趙匡胤,石守信,王審琦還有趙德秀,他們的心就沉重了一分。
屍骨堆的丈丈高,連主帥的長子,都戰死了,連孩童和老人,都上了城樓......
而且,這些奏報,從一開始的血跡斑斑,到了半邊染血,一直到了幾乎滿是鮮血。
也可以看的出來,皇城司的密探,即便是再有功夫,想要把奏報送出來,也是越來越難了。
形勢,已經是越來越危急了......
“遼兵,這一次,朕一定要讓你們付出慘痛的代價!”
滿城皆兵,老人孩子上城樓守城,這在古往今來,都是少有的啊!
而且他趙匡胤,才建國幾年,他憑什麽?
所以趙匡胤的這句話,也幾乎都是從牙齒縫兒裏麵擠出來的!
“該死的遼兵,忘了我們當初是怎麽揍他們的了嗎?”
“殺,到了薊州城,必須要屠光那幫子狗娘養的。”
石守信和王審琦二人,也是顧不得什麽君臣上下了,直接開口罵了起來。
現在,每個人都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趕緊到達薊州城,哪怕是拚盡了自己最後一滴血,哪怕是不要自己這條命了,也要多少幾個遼兵。
見一個,殺一個!
汴京城,皇宮之中。
此刻,距離趙匡胤禦駕親征,已經過去了一天的時間了。
趙匡胤這一去,去的也是非常的突然,接到薊州奏報後,他就立刻做出了去薊州的決定,然後直接在演武場聚將,帶著他的一萬多親兵,兩萬禁軍,然後說去就去了。
整個過程,滿朝文武之中,除了石守信和王審琦二人之外,都沒有和一個人提前商量過。
甚至還有一小部分官員,對趙匡胤已經禦駕親征,離開了汴京城,都還是一無所知的狀態!
其實,像趙匡胤這種,才建立國家短短幾年的朝廷來說,他這個皇帝突然就這麽離開了,還帶走了禁軍一半人馬。
禁軍首先沒有了調防,就應該先亂了起來,然後整個汴京城跟著也亂了起來才對!
不過,整個汴京城,都依然是在有理有條地運行著。
而這一切,當然也是要歸功於賀皇後身上了!
“是啊,聖上,薊州可是我汴京的最後一道屏障了!”
石守信和王審琦兩個人,看完了奏報,臉上也是有些急切。
他們二人,雖然都是大老粗,可是行軍打仗多年,在作戰方麵,還是很有見解的。
不光他們兩人想到了這一點,就是趙匡胤的心中,也是清楚的很。
沉默了片刻,趙匡胤的目光之中,散發出了一抹凜然的殺意。
“吩咐下去,一炷香的時間用飯,然後出發!”
趙匡胤說完,李四立刻去拿來一炷香點燃。
行軍打仗,說一不二,說一炷香,那就是一炷香!
一炷香後,三萬多的將士,每個人都是神色肅穆,紛紛開啟了征程。
然後,哪怕是每個人都想要盡快到達薊州,但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畢竟,人都是血肉之軀,都是有饑餓疲勞感的,睡覺休息的時間,確實沒有辦法解決!
而且還是行軍途中,總不能兩班倒三班倒吧?
如是,前方的奏報,也是一直都沒有停下來,這些奏報,大多都是皇城司的密探送出來的。
對於將領,尤其是燕雲之地,延安府,邊關節度使的身邊,從來都不會缺少皇城司的密探。
隻不過現在薊州的密探,他們不再是密探了,反倒成了催發援軍的傳令兵了!
第二天下午,遼兵三十萬,把薊州圍了個水泄不通。
好在楊業到底是當世之名將,不光會打仗,而且還很會做思想工作。
在楊業的帶領下,薊州滿城將士,都誓死與薊州城共存亡!
當天晚上,遼兵發動了夜襲,甚至都有人爬上了城樓,守城將士也是死傷慘重!
第三天清晨,遼兵仗著人多,在黎明時分,再次攻城,甚至都已經攻下薊州南城樓了,打開了南城門!
幸得薊州城主帥楊業手下大將楊延平,射殺了遼兵大將天慶王,迫使遼兵後退!
可惜這一戰,楊延平這個楊家長子,被遼兵另一員大將韓延壽一槍刺死,以身殉國!
中午時分,滿城將士還來不及為楊延平大將軍的死亡難過,遼兵繼續攻城,而且主攻已經有損的南城門,其餘三麵皆為佯攻!
楊業吩咐僅剩的兩萬將士中的一萬餘名將士,用他們的身體,用他們的血肉,化成了一堵不可逾越的高牆,擋在了薊州城南城門的外麵。
城內的百姓們,聽聞楊延平的戰死,也是爭先恐後地運送守城物資,修築新的城門!
城門修複好,徹底關閉之後,一萬將士,全部葬身薊州南城牆下麵!
屍骨成堆,就好像一扇又一扇墳包,又好像這些將士們,死了都要化作攔路石,死了都要變成薊州南城牆新的城門一樣!
當晚,遼兵繼續攻城,守城將士已經所剩無多!
薊州滿城百姓,無論老幼,全部都自發來到城樓之上,自發守城,就連一些婦孺,都拿起了他們平常家務用的菜刀,鐮刀......
第四天清晨。
守城將士幾乎全軍覆沒,主帥楊業,一身功夫縱橫天下,難逢對手,此時卻已經是身中十三刀,渾身上下都是鮮血!
可是他仍然手持亮銀槍,站在城樓最顯眼的位置。
在楊業的身旁,楊延正,楊延慶,還有剛剛才成年的楊延朗,以及還沒有成年的楊延德和楊延昭,每個人都是渾身鮮血,傷痕累累!
但是他們的眸光之中,卻沒有一絲懼怕,有的隻是對勝利的堅定,有的隻是對大哥楊延平犧牲的悲憤!
不遠處,楊業手下楊家家仆楊會,身上已經被三把彎刀,深深地嵌入了體內,其中一刀,甚至是嵌入了他的脖子。
楊會大喊一聲,猛地一把抱住眼前的遼兵,用盡了全身的力氣,往城樓下猛地一躍,兩人就這麽掉進了城牆下的屍首堆中。
楊家家仆楊會,再也沒有爬起來!
也是從這一刻起,那些婦孺,那些孩童,每個人都開始了同歸於盡的打法......
途中。
每當有奏報送到趙匡胤的手中後,趙匡胤,石守信,王審琦還有趙德秀,他們的心就沉重了一分。
屍骨堆的丈丈高,連主帥的長子,都戰死了,連孩童和老人,都上了城樓......
而且,這些奏報,從一開始的血跡斑斑,到了半邊染血,一直到了幾乎滿是鮮血。
也可以看的出來,皇城司的密探,即便是再有功夫,想要把奏報送出來,也是越來越難了。
形勢,已經是越來越危急了......
“遼兵,這一次,朕一定要讓你們付出慘痛的代價!”
滿城皆兵,老人孩子上城樓守城,這在古往今來,都是少有的啊!
而且他趙匡胤,才建國幾年,他憑什麽?
所以趙匡胤的這句話,也幾乎都是從牙齒縫兒裏麵擠出來的!
“該死的遼兵,忘了我們當初是怎麽揍他們的了嗎?”
“殺,到了薊州城,必須要屠光那幫子狗娘養的。”
石守信和王審琦二人,也是顧不得什麽君臣上下了,直接開口罵了起來。
現在,每個人都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趕緊到達薊州城,哪怕是拚盡了自己最後一滴血,哪怕是不要自己這條命了,也要多少幾個遼兵。
見一個,殺一個!
汴京城,皇宮之中。
此刻,距離趙匡胤禦駕親征,已經過去了一天的時間了。
趙匡胤這一去,去的也是非常的突然,接到薊州奏報後,他就立刻做出了去薊州的決定,然後直接在演武場聚將,帶著他的一萬多親兵,兩萬禁軍,然後說去就去了。
整個過程,滿朝文武之中,除了石守信和王審琦二人之外,都沒有和一個人提前商量過。
甚至還有一小部分官員,對趙匡胤已經禦駕親征,離開了汴京城,都還是一無所知的狀態!
其實,像趙匡胤這種,才建立國家短短幾年的朝廷來說,他這個皇帝突然就這麽離開了,還帶走了禁軍一半人馬。
禁軍首先沒有了調防,就應該先亂了起來,然後整個汴京城跟著也亂了起來才對!
不過,整個汴京城,都依然是在有理有條地運行著。
而這一切,當然也是要歸功於賀皇後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