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重農
開局怒噴扶蘇,這個皇帝我來當! 作者:給錢就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蕭何何許人也?
漢初開國第一任內務部長兼財政部長,大名鼎鼎的漢初三傑之一!
如此能人當然能夠揣摩出贏野銳意進取,希冀開疆擴土的心思,當然這也是贏野毫不遮掩這方麵心思的原因。
而開疆擴土需要什麽?
需要的不僅是國內承平,還需要軍隊戰力強悍,需要無數的糧草,軍餉!
這一切說白了,都是錢!
畢竟操練軍隊,鎧甲,弓箭,兵刃,都需要錢!
而如果遠征他國的話,更需要漫長的糧草補給線,需要足額軍餉,需要考慮將士的撫恤錢,需要考慮……
這些都需要天文數字般的金錢!
所以一個國家若光是軍隊強大的話,隻能說是自保有餘,但是開拓就免談了。
相反如果一個國家足夠有錢的話,即使軍備鬆弛,咬咬牙照樣也能打勝仗,如後世明朝的萬曆皇帝,仗著張居正死後留下的千萬兩國庫白銀,硬生生能僅靠軍備鬆弛的九邊打出了‘萬曆三大征。’
當然如宋朝那般相當有錢,但是君主慫到沒邊,隻知道一味割地求和的朝代,那隻能說特例了。
而現如今的大秦,始皇帝一戰定鼎乾坤,覆滅六國,統一華夏,武功堪稱迄今的華夏第一人。
現在大秦將士的戰鬥力強到沒邊,隻是因為朝廷沒錢,所以贏野才不得不在百越采取懷柔政策,想要讓大秦好好修生養息一番。
否則依照曆史上的進程得話,這個時候始皇帝早就禦駕親征,直接帶著大秦鐵騎把百越部族們踏成碎片,徹底統合百越之地了,當然五年征戰百越,也讓大秦的財政徹底陷入總崩盤的開端……
所以現在蕭何在看出了贏野是個不太在乎規矩,隻準求實際的儲君後,這才敢針對重農抑商的國策,直言不諱的提出自己的看法。
果然。
贏野在聽到‘重農抑商’四字後,眼皮狠狠的跳了一跳,良久都沒有說話。
重農抑商!
贏野雖是穿越而來,卻很清楚古代諸多王朝之所以一直施行重農抑商的國策,那絕不是愚蠢之舉,相反是非常智慧的決策。
沒辦法,古代可不像現在農耕技術發達,生產力那麽高,單單吃飽飯這個問題,就一直是每個王朝統治者們,一輩子最重視的事情!
秦朝時期還算好的,人口不算太多,人均耕地麵積也大,黔首們努努力,至少還能輕鬆過活下去。
若是到了後世人口爆炸,偏偏番薯玉米土豆之類的高產作物還沒有引進的朝代,底層百姓們成天就擔心會不會餓死的問題了,根本沒有其他出路。
而人的本質自然都是趨利的。
若是經商能賺得財富,誰還願意去耕地?
若是放開了重農抑商這個口子,那麽商人數量肯定會大大增加,經營農業的人大大減少,屆時本就不富足的糧食缺口必然又會大大增加。
這對於任何國家王朝來說,都是足以動搖社稷的威脅!
否則曆朝曆代的統治者們,總不能都蠢到一塊去了,毫無理由的重農抑商吧?
心中閃過無數念頭後,贏野似是自言自語,似是對蕭何說道:
“孤自然不怕什麽國策雲雲的大帽子,隻要能使我大秦富強昌盛,大父那邊我自有辦法解釋,朝堂上的壓力我自也一力擔之!”
“不過我大秦黔首眾多,若是大力發展商業的話……”
“平日裏還好,若是遇到大荒大災之年,隻怕無數黔首便要餓死凍死呐……”
聞言,蕭何頓時灑脫一笑,道:
“殿下,臣絕沒有否認重農抑商的意思,臣的意思是……”
“重農,但不抑商,或者說不像現在這麽抑商。”
蕭何的話頓時讓贏野眉頭一皺,擺手道:
“先生的意思是……在保證現在農業的基礎上,發展商業?”
“可商人,不,人都是逐利的,而經商比農耕收益更大這個道理,更是無人不知。”
“一旦朝廷放開了這個口子,勢必會有大量農民棄農經商,直待商賈之風盛行大秦後,還有誰願意悶著心思去從農呢?”
蕭何哈哈一笑,口中隻吐出三個字來:
“考成法!”
“考成法?”
“重農不抑商?”
贏野眉頭愈皺愈緊,似乎隱隱感覺二者之間確有什麽聯係,卻又好似什麽都沒理解到,腦子裏瞬間有無數靈光閃爍。
而蕭何也不再吭聲,隻默默站在贏野身旁,等待著贏野的思考。
良久。
贏野忽然猛地一拍桌子,甕聲道:
“將農,商,均納入考成法的考核之中?!”
“孤製定的考成法本就最重農業,若是雙管齊下,將當地商業的發展也納入官員考核之中……!!!”
蕭何見贏野已經想通了其中的關鍵,頓時點頭應道:
“殿下說的極是!”
“某觀殿下的考成法,的確是一部考核官員政績的經典國策,能夠剔除掉官場中大量屍位素餐的官員。”
“但是卻因為太過籠統,終究難免留下無數空子,讓許多人能夠去鑽!”
“比如官員們隻追求短期政績,而忽視了當地的長期發展。”
“而若是能夠將商業也納入政績考核的話,倒是能夠彌補這一缺點。”
“並且臣還以為……”
“可以規定官員升遷之後,仍然對原先管理的地方,有一定期限的負擔責任!”
“比如某官員急功近利,雖然做出了政績,卻把當地民生弄得民不聊生,那麽未來當地一旦發生民變,仍然可以追究此人的責任!”
“又比如某官員為了政績,興建水利,勞師動眾卻隻做了表麵文章,修築些豆腐渣般的水壩,那麽未來水壩坍塌了,便可以在三年,五年,乃至十年之內,繼續追究此官員的責任!”
“無論此官在後來當上了何等大官,一旦他負責的事情出了問題,責任大頭仍然在他!”
聽完蕭何的這番言論後,贏野心裏隻冒出了兩個字。
追責!
也就是長期責任製!
這也是後世管理官員的一種重要手段!
這蕭何倒是很有才華,竟然在秦朝時期就能想到這樣的辦法!
漢初開國第一任內務部長兼財政部長,大名鼎鼎的漢初三傑之一!
如此能人當然能夠揣摩出贏野銳意進取,希冀開疆擴土的心思,當然這也是贏野毫不遮掩這方麵心思的原因。
而開疆擴土需要什麽?
需要的不僅是國內承平,還需要軍隊戰力強悍,需要無數的糧草,軍餉!
這一切說白了,都是錢!
畢竟操練軍隊,鎧甲,弓箭,兵刃,都需要錢!
而如果遠征他國的話,更需要漫長的糧草補給線,需要足額軍餉,需要考慮將士的撫恤錢,需要考慮……
這些都需要天文數字般的金錢!
所以一個國家若光是軍隊強大的話,隻能說是自保有餘,但是開拓就免談了。
相反如果一個國家足夠有錢的話,即使軍備鬆弛,咬咬牙照樣也能打勝仗,如後世明朝的萬曆皇帝,仗著張居正死後留下的千萬兩國庫白銀,硬生生能僅靠軍備鬆弛的九邊打出了‘萬曆三大征。’
當然如宋朝那般相當有錢,但是君主慫到沒邊,隻知道一味割地求和的朝代,那隻能說特例了。
而現如今的大秦,始皇帝一戰定鼎乾坤,覆滅六國,統一華夏,武功堪稱迄今的華夏第一人。
現在大秦將士的戰鬥力強到沒邊,隻是因為朝廷沒錢,所以贏野才不得不在百越采取懷柔政策,想要讓大秦好好修生養息一番。
否則依照曆史上的進程得話,這個時候始皇帝早就禦駕親征,直接帶著大秦鐵騎把百越部族們踏成碎片,徹底統合百越之地了,當然五年征戰百越,也讓大秦的財政徹底陷入總崩盤的開端……
所以現在蕭何在看出了贏野是個不太在乎規矩,隻準求實際的儲君後,這才敢針對重農抑商的國策,直言不諱的提出自己的看法。
果然。
贏野在聽到‘重農抑商’四字後,眼皮狠狠的跳了一跳,良久都沒有說話。
重農抑商!
贏野雖是穿越而來,卻很清楚古代諸多王朝之所以一直施行重農抑商的國策,那絕不是愚蠢之舉,相反是非常智慧的決策。
沒辦法,古代可不像現在農耕技術發達,生產力那麽高,單單吃飽飯這個問題,就一直是每個王朝統治者們,一輩子最重視的事情!
秦朝時期還算好的,人口不算太多,人均耕地麵積也大,黔首們努努力,至少還能輕鬆過活下去。
若是到了後世人口爆炸,偏偏番薯玉米土豆之類的高產作物還沒有引進的朝代,底層百姓們成天就擔心會不會餓死的問題了,根本沒有其他出路。
而人的本質自然都是趨利的。
若是經商能賺得財富,誰還願意去耕地?
若是放開了重農抑商這個口子,那麽商人數量肯定會大大增加,經營農業的人大大減少,屆時本就不富足的糧食缺口必然又會大大增加。
這對於任何國家王朝來說,都是足以動搖社稷的威脅!
否則曆朝曆代的統治者們,總不能都蠢到一塊去了,毫無理由的重農抑商吧?
心中閃過無數念頭後,贏野似是自言自語,似是對蕭何說道:
“孤自然不怕什麽國策雲雲的大帽子,隻要能使我大秦富強昌盛,大父那邊我自有辦法解釋,朝堂上的壓力我自也一力擔之!”
“不過我大秦黔首眾多,若是大力發展商業的話……”
“平日裏還好,若是遇到大荒大災之年,隻怕無數黔首便要餓死凍死呐……”
聞言,蕭何頓時灑脫一笑,道:
“殿下,臣絕沒有否認重農抑商的意思,臣的意思是……”
“重農,但不抑商,或者說不像現在這麽抑商。”
蕭何的話頓時讓贏野眉頭一皺,擺手道:
“先生的意思是……在保證現在農業的基礎上,發展商業?”
“可商人,不,人都是逐利的,而經商比農耕收益更大這個道理,更是無人不知。”
“一旦朝廷放開了這個口子,勢必會有大量農民棄農經商,直待商賈之風盛行大秦後,還有誰願意悶著心思去從農呢?”
蕭何哈哈一笑,口中隻吐出三個字來:
“考成法!”
“考成法?”
“重農不抑商?”
贏野眉頭愈皺愈緊,似乎隱隱感覺二者之間確有什麽聯係,卻又好似什麽都沒理解到,腦子裏瞬間有無數靈光閃爍。
而蕭何也不再吭聲,隻默默站在贏野身旁,等待著贏野的思考。
良久。
贏野忽然猛地一拍桌子,甕聲道:
“將農,商,均納入考成法的考核之中?!”
“孤製定的考成法本就最重農業,若是雙管齊下,將當地商業的發展也納入官員考核之中……!!!”
蕭何見贏野已經想通了其中的關鍵,頓時點頭應道:
“殿下說的極是!”
“某觀殿下的考成法,的確是一部考核官員政績的經典國策,能夠剔除掉官場中大量屍位素餐的官員。”
“但是卻因為太過籠統,終究難免留下無數空子,讓許多人能夠去鑽!”
“比如官員們隻追求短期政績,而忽視了當地的長期發展。”
“而若是能夠將商業也納入政績考核的話,倒是能夠彌補這一缺點。”
“並且臣還以為……”
“可以規定官員升遷之後,仍然對原先管理的地方,有一定期限的負擔責任!”
“比如某官員急功近利,雖然做出了政績,卻把當地民生弄得民不聊生,那麽未來當地一旦發生民變,仍然可以追究此人的責任!”
“又比如某官員為了政績,興建水利,勞師動眾卻隻做了表麵文章,修築些豆腐渣般的水壩,那麽未來水壩坍塌了,便可以在三年,五年,乃至十年之內,繼續追究此官員的責任!”
“無論此官在後來當上了何等大官,一旦他負責的事情出了問題,責任大頭仍然在他!”
聽完蕭何的這番言論後,贏野心裏隻冒出了兩個字。
追責!
也就是長期責任製!
這也是後世管理官員的一種重要手段!
這蕭何倒是很有才華,竟然在秦朝時期就能想到這樣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