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樓桑
故巷重尋舊影,古桑再撫殘柯。桃園結義破黃巾,今見山川如鎖。
幸續炎劉漢祚,又複漢家山河。風光駕返桑梓地,帝業還鄉放歌。
上迴書說到大將魏延率兵攻取幽州的昌黎郡,部將們攻破該城之後,雖然斬殺了守將王經等人,但因攻城傷亡過大,因為屠城雪憤。作為主將的魏延默允了這次行動,被桓侯查實情況之後,責他縱兵亂殺無辜。因此削去了他一軍主將的職位,貶為無情將軍,遣返滄州去了。
桓侯另派薑維接替了他的職位,繼續帶兵北進。楊儀帶兵攻打遼東,他見魏兵與公孫恭聯軍大勢已去,行軍不加提防,康署多次諫言,他沒有聽從半句。結果中了公孫恭之堂弟公孫策的埋伏,損兵一萬有餘,還戰死了楊真,楊昌,吉青,董芳等將佐。
桓侯聞知大怒,削去了他的官職,令康署代任,並補充了二萬兵馬,令高翔,陳式,霍弋為副將繼續攻打遼東。楊儀心懷怨念,竟然去投靠了公孫恭,並將康署營中的實情通報了魏、公孫聯軍。
康署得知楊儀投降了敵人,立刻調整了部署,他派高翔帶人收複了遝縣、番漢、昌文、西安平四邑。派陳式收取了平郭和安市。派霍弋帶兵攻下了無慮、望平和侯城。把魏將魏忠、驍義校尉師纂、以及建威將軍賈逵之子賈充等人圍在了新昌。
相持一月有餘,康署料城中糧草已盡,令三軍齊聲呐喊,以糧食誘之,但凡主動投降者,賞布匹,糧油,以及銀錠。城中守軍因為早已無炊,饑餓難耐。於是悄悄的商議,綁了這幾名魏將,開城迎接康署進城。
桓侯因他不戰而屈敵人之兵,收取了新昌城。立升他為征東將軍,贈新昌亭侯。康署又帶領所部攻打了襄平。斬曹魏鎮南將軍王陵基,安東中郎將陳騫、監軍石袍、前兗州參議州泰諸人。隻楊儀不知下落,可能是客死他鄉了。遼東郡從此又歸屬於大漢疆土了。
此時司馬懿父子已經攻下了玄菟郡,擒殺了公孫恭幼子公孫繡,驍將李翊,諫議郎顏昆以及部下一萬八千人。玄菟又定。
此刻曹奐與公孫恭嫌隙過大,互不信任。司馬孚帶兵到了代郡。他利用了這種有利情況,大肆反間二人,最終二家互鬥,公孫恭部下散騎常侍裴秀、黃門侍郎鍾貴、成倅,建節議郎陳俊、參將王真、李鵬皆戰死於亂軍之中。而族兄司馬望獻代郡歸降。
司馬孚有意為司馬望洗脫,他編造了司馬望投降的的原因,並極力吹捧司馬望識大體、知大局,並欲替他在桓侯麵前請功。翼德派人核實之後,派人收繳了司馬孚的兵權,並把他與司馬望發配南中,交孟獲治下。司馬懿知道了這一情況,立刻上書請罪。並引咎辭職。張飛不許,秉著一人做事一人當的原則,讓他繼續統兵。
吳懿帶兵來到了上穀,他令細作詳細察看周邊的地形。此時上穀郡的守將為曹魏昌平尹鄭倫,中郎將王沈,參議中郎王業,以及衛貫,護軍胡烈等人。主將鎮南將軍曹霖。
時曹霖見吳懿帶兵來到了境內,他召集眾將會議如何對付漢軍。他令鄭倫守下落;王沈守涿鹿;王業守廣寧、居庸。
吳懿令傅彤取下落,蔣舒取涿鹿,潘寧打沮陽。與曹兵相峙四十餘日,由於周邊各郡縣相繼被漢軍攻下,守軍不免心慌,故而士氣低沉。桓侯因他這一路兵馬曠日持久,便讓四名飛信使來助。飛信兵仗著特異功能,飛到各郡縣四處放火。頓時曹魏的屯糧之處便陷入了火海之中。
燒毀了魏兵糧草軍械,漢軍又乘勢猛攻,最終占領了該地,曹霖戰死,部下非死即傷。大部分逃到了公孫恭的轄地。
各路大軍迅速北進。再說馬忠帶兵來到了上穀,公孫恭以逸待勞,不待漢軍安營,便立刻衝殺過來,漢軍大敗,被公孫恭的軍隊追到白狼山。又被曹兵攔截,損兵大半,敗報傳到大營。
張飛令馬超往代,馬超帶兵在白狼山虛立營寨,自率勁卒從間道殺入敵營。公孫恭倉猝迎戰,這時各路兵馬皆到,殺死曹魏殘兵一萬餘人,幾員戰將皆死亂軍之中。
曹奐與公孫恭遁入了帶方郡。他倆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還是勉強的放下了兩人之間的積怨,共同對付漢軍,並動員了一切可以動用的力量,繼續抵抗漢軍。不過此時漢軍風頭正盛,就是雄兵猛將都抵擋不住。何況是一些殘兵敗將!
不過還是有一些忠義之將,他的深感曹氏幾代人厚恩,還是舍生忘死的忠心扶保曹魏。此時魏新晉的車騎將軍田續,曹椽田章,彬州刺史丘建,王賣,車觀,皇甫闓,遼東將軍鍾鬆,以及從長安撤退出的皇門侍郎諸葛欽,翼城都尉王頎,弘農令牽招,還有偏將楊欣等人,整頓兵馬與漢軍拚命與戰。
並分成守住列口,南辛,長岑,提璽,含資和海冥諸邑,成犄角之勢,此時天已經進寒冬,終究漢軍南方士卒耐寒方便比不上北方士人。許多將士都是單衣薄褲。北兵又占著地理條件的優勢。連連殺敗了張飛派出的多路人馬。還殺了兵將多人。
計攻取帶方以來,漢軍也損失了五六萬人馬。桓侯隻得命令眾將各自結營,並安排好鹿角。以待春天來後再繼續用兵。一晃過了除夕,天氣逐漸暖和起來,不久春分過後,桓侯下令進兵。曹兵一邊抵擋,一邊遣人與高勾麗求救。
高勾麗也叫作高麗,高麗國主高賽英欲報上次損失十多萬人馬之仇,並且怕漢軍平定曹魏、偽燕之後再攻打他們,那時他們就麵對獨立對漢的危險。他召集所屬文武商議之後,決定發兵北上助曹、公孫對抗漢軍。
高賽英派成得臣為大將,子文為監軍,禦林大將軍馬蒙為先鋒,統兵十五萬,來救遼東。
張飛聞報,他令馬超與康署帶兵擋住了高麗人馬。讓其餘的將領急攻帶方各邑。
龐德帶兵衝進了列口,與楊欣大戰了三十迴合,斬殺了楊欣。牽招卻趁他與楊欣大戰之時,悄悄的殺入了他的後軍。漢軍損失了三千多人。龐德迴兵拒戰,他令副將孫翔帶人衝進敵陣,把牽招的陣式衝亂,而且此時李嚴又帶兵來助,三路人馬一齊進攻,將牽招殺於陣中,部下的三萬多人馬多數被斬殺,其餘的一哄而散。
此時張嶷也在攻打南辛,他令人伐木搭橋,渡過了沙河。攻進了城內,斬殺了王頎。此時高順從遼西分兵殺來,攻下了海冥。連斬了鍾鬆、諸葛欽。又與文欽父子收取了長岑。
最終帶方全郡為漢軍全部占領。偽燕公孫恭向北逃竄,進了鮮卑的地盤。而曹奐無奈向漢軍投降,張飛免了曹奐一族的死罪,並奏準大漢皇帝劉禪,封他為歸命侯,以承曹祀。
自魏王曹操起兵破黃巾軍到末帝曹奐降漢。曆經了文帝曹丕、明帝曹叡、以及曹芳、曹髦到曹奐。共是五帝一王。享國祚68年。正史中曹奐是265年退位,從曹丕廢漢到曹奐是45年。正史:
曹丕220年到226年,年號黃初;曹叡226到239年,年號太和等;曹芳239到254年,年號正始;曹髦254到260年,年號正元;曹奐260到265年,年號為景元。
而本書的創作是曹操起事到曹丕承襲魏王期間為30年,曹丕到曹奐為38年。
季漢興複二年三月,桓侯張飛帶兵收取的並州、幽州和遼東。偽燕公孫氏北逃鮮卑,魏末帝曹奐出降。從此三分歸於一統,他令馬超與康署帶兵20萬駐守幽燕,嚴防朝鮮半島的三個國家。然後部署大軍班師迴朝。從此大漢的旗幟又在神州大地上高高飄揚。
四月,昭烈皇帝和孝懷皇帝父子帶著文武百官,祭告太廟,在高祖皇帝劉邦像前深深的祭拜,宣告大漢重歸一統。並由丞相諸葛亮宣讀祝文:
維大漢興複二年四月十六日甲子,後裔孫皇帝臣劉備,及劉禪敢昭告於高祖皇帝,世祖皇帝及諸先皇帝之神位前:
自賊臣董卓造逆以來,皇綱失統,漢室傾頹,奸雄並起,天下紛擾不已,社稷蒙塵。不孝子孫劉備雖為皇室苗裔,然勢單力薄,而匡扶漢室之誌,未敢忘懷。半生奔走,舉步維艱,幸與關羽、張飛義結桃園,興義師於天下,救黎民於水火。然智術淺陋,顛沛流離。後有諸葛亮、龐統、賈詡、陳群、戲誌才、徐庶等賢能輔弼,仗關羽、張飛、趙雲,張合,太史慈,徐晃,張遼,高順,甘寧,文聘,黃忠,嚴顏,馬超,龐德法正等勇將扶佐,方能興於荊襄,建業川蜀。承續漢統,以續祖宗之業。
臣等自承襲以來,無不兢兢業業,以複漢室疆土為任。幸冇義弟張飛翼德,才智過人,勇猛無雙,秉持忠義,仗祖宗庇佑,興天兵剿滅叛逆。收南中,定安南,掃滅孫逆;複興師北伐,剿除曹賊。今天下重歸一統,漢室得以光複。
祈願吾大漢列祖列宗在天之靈,護佑吾大漢綿延不絕,佑我大漢將士奮勇向前,今山河重整,四海歸一,此乃祖宗之德澤,庇佑之功也。
不肖子孫備與禪,不勝感激祖宗之餘蔭,敬以牲醴粢盛,祭告於太廟,以慰祖宗之先靈。
願祖宗繼續庇佑我大漢,國祚永昌,眾百姓安居樂業,萬邦來朝,四海升平。尚饗!
當下孔明讀畢,昭烈皇帝父子率文武百官向祖宗神位行了三跪九叩大禮,並三獻酒爵。
有太史令譙周將祭告太廟的過程和祝文詳細的記入了皇家檔案,並向天下頒布了光複詔書,彰顯了皇權的正統和祖先的庇佑。
並加封了一切有功之臣。特破先例封關羽荊襄王,張飛為定國王。二人堅辭不受。於是二人仍為一等公,封上柱國。依例加封孔明等縣侯三十名。鄉侯七十名,亭侯一百二十名,列侯二百一十六名。
封張飛,關公,張遼,徐晃趙雲為五大元帥。張合,馬超,黃忠,太史慈,龐德,張任,文聘,高順,嚴顏,李嚴為十大將軍。
封張苞,關平,關興,馬岱,薑維,王平,張嶷,傅彤,陳到,臧霸,魏延,劉封為十二上將軍。
諸葛亮升太師,龐士元升太傅,司馬懿為太保,賈詡為太尉,徐庶為太仆,陳群為少師。
封賞以畢,並頒旨詔告天下,除子弑父母,仆奴弑主,妻妾殺夫,等窮兇極惡之徒不赦之外,其餘的的輕犯盡皆赦免,又宣布減免了三年的賦稅,興建教育,提升醫療技術,修建官道。又派官員治理黃河。
南中,安南,交州,瀾滄等歸附勢力都派遣使者到長安祝賀,並獻上了許多珍貴的禮品。
桓侯父子散朝迴到家中,全家人都出來迎接家主。由於有了烈火丹和萬壽丹的加持,八十多歲的他看上去不到五十歲。並且精力充沛,生機勃勃。六個佳人服用了駐顏丹,也像二十多歲的少婦。
如果熟悉的人見了,肯定會認為她們也是見子連孫的老人。眾夫人安排備酒,桓侯夫妻同飲,生平好酒的他連飲了數杯。不覺興上心頭!
他哼起了高祖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現在天下已定,百業待舉。高麗見曹魏投降,偽燕北走,也沒有繼續騷擾邊境,而是選擇退兵。但桓侯也沒有忘記他們的絞合,他令馬超與康署駐兵嚴陣以待,作好收取高麗的準備。
而在此時,昭烈皇帝因天下已定,好似心血來潮一般,想迴涿郡一行,看望故地樓桑村的變化。於是他傳太上皇旨,邀約關、張同迴涿州,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故巷重尋舊影,古桑再撫殘柯。桃園結義破黃巾,今見山川如鎖。
幸續炎劉漢祚,又複漢家山河。風光駕返桑梓地,帝業還鄉放歌。
上迴書說到大將魏延率兵攻取幽州的昌黎郡,部將們攻破該城之後,雖然斬殺了守將王經等人,但因攻城傷亡過大,因為屠城雪憤。作為主將的魏延默允了這次行動,被桓侯查實情況之後,責他縱兵亂殺無辜。因此削去了他一軍主將的職位,貶為無情將軍,遣返滄州去了。
桓侯另派薑維接替了他的職位,繼續帶兵北進。楊儀帶兵攻打遼東,他見魏兵與公孫恭聯軍大勢已去,行軍不加提防,康署多次諫言,他沒有聽從半句。結果中了公孫恭之堂弟公孫策的埋伏,損兵一萬有餘,還戰死了楊真,楊昌,吉青,董芳等將佐。
桓侯聞知大怒,削去了他的官職,令康署代任,並補充了二萬兵馬,令高翔,陳式,霍弋為副將繼續攻打遼東。楊儀心懷怨念,竟然去投靠了公孫恭,並將康署營中的實情通報了魏、公孫聯軍。
康署得知楊儀投降了敵人,立刻調整了部署,他派高翔帶人收複了遝縣、番漢、昌文、西安平四邑。派陳式收取了平郭和安市。派霍弋帶兵攻下了無慮、望平和侯城。把魏將魏忠、驍義校尉師纂、以及建威將軍賈逵之子賈充等人圍在了新昌。
相持一月有餘,康署料城中糧草已盡,令三軍齊聲呐喊,以糧食誘之,但凡主動投降者,賞布匹,糧油,以及銀錠。城中守軍因為早已無炊,饑餓難耐。於是悄悄的商議,綁了這幾名魏將,開城迎接康署進城。
桓侯因他不戰而屈敵人之兵,收取了新昌城。立升他為征東將軍,贈新昌亭侯。康署又帶領所部攻打了襄平。斬曹魏鎮南將軍王陵基,安東中郎將陳騫、監軍石袍、前兗州參議州泰諸人。隻楊儀不知下落,可能是客死他鄉了。遼東郡從此又歸屬於大漢疆土了。
此時司馬懿父子已經攻下了玄菟郡,擒殺了公孫恭幼子公孫繡,驍將李翊,諫議郎顏昆以及部下一萬八千人。玄菟又定。
此刻曹奐與公孫恭嫌隙過大,互不信任。司馬孚帶兵到了代郡。他利用了這種有利情況,大肆反間二人,最終二家互鬥,公孫恭部下散騎常侍裴秀、黃門侍郎鍾貴、成倅,建節議郎陳俊、參將王真、李鵬皆戰死於亂軍之中。而族兄司馬望獻代郡歸降。
司馬孚有意為司馬望洗脫,他編造了司馬望投降的的原因,並極力吹捧司馬望識大體、知大局,並欲替他在桓侯麵前請功。翼德派人核實之後,派人收繳了司馬孚的兵權,並把他與司馬望發配南中,交孟獲治下。司馬懿知道了這一情況,立刻上書請罪。並引咎辭職。張飛不許,秉著一人做事一人當的原則,讓他繼續統兵。
吳懿帶兵來到了上穀,他令細作詳細察看周邊的地形。此時上穀郡的守將為曹魏昌平尹鄭倫,中郎將王沈,參議中郎王業,以及衛貫,護軍胡烈等人。主將鎮南將軍曹霖。
時曹霖見吳懿帶兵來到了境內,他召集眾將會議如何對付漢軍。他令鄭倫守下落;王沈守涿鹿;王業守廣寧、居庸。
吳懿令傅彤取下落,蔣舒取涿鹿,潘寧打沮陽。與曹兵相峙四十餘日,由於周邊各郡縣相繼被漢軍攻下,守軍不免心慌,故而士氣低沉。桓侯因他這一路兵馬曠日持久,便讓四名飛信使來助。飛信兵仗著特異功能,飛到各郡縣四處放火。頓時曹魏的屯糧之處便陷入了火海之中。
燒毀了魏兵糧草軍械,漢軍又乘勢猛攻,最終占領了該地,曹霖戰死,部下非死即傷。大部分逃到了公孫恭的轄地。
各路大軍迅速北進。再說馬忠帶兵來到了上穀,公孫恭以逸待勞,不待漢軍安營,便立刻衝殺過來,漢軍大敗,被公孫恭的軍隊追到白狼山。又被曹兵攔截,損兵大半,敗報傳到大營。
張飛令馬超往代,馬超帶兵在白狼山虛立營寨,自率勁卒從間道殺入敵營。公孫恭倉猝迎戰,這時各路兵馬皆到,殺死曹魏殘兵一萬餘人,幾員戰將皆死亂軍之中。
曹奐與公孫恭遁入了帶方郡。他倆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還是勉強的放下了兩人之間的積怨,共同對付漢軍,並動員了一切可以動用的力量,繼續抵抗漢軍。不過此時漢軍風頭正盛,就是雄兵猛將都抵擋不住。何況是一些殘兵敗將!
不過還是有一些忠義之將,他的深感曹氏幾代人厚恩,還是舍生忘死的忠心扶保曹魏。此時魏新晉的車騎將軍田續,曹椽田章,彬州刺史丘建,王賣,車觀,皇甫闓,遼東將軍鍾鬆,以及從長安撤退出的皇門侍郎諸葛欽,翼城都尉王頎,弘農令牽招,還有偏將楊欣等人,整頓兵馬與漢軍拚命與戰。
並分成守住列口,南辛,長岑,提璽,含資和海冥諸邑,成犄角之勢,此時天已經進寒冬,終究漢軍南方士卒耐寒方便比不上北方士人。許多將士都是單衣薄褲。北兵又占著地理條件的優勢。連連殺敗了張飛派出的多路人馬。還殺了兵將多人。
計攻取帶方以來,漢軍也損失了五六萬人馬。桓侯隻得命令眾將各自結營,並安排好鹿角。以待春天來後再繼續用兵。一晃過了除夕,天氣逐漸暖和起來,不久春分過後,桓侯下令進兵。曹兵一邊抵擋,一邊遣人與高勾麗求救。
高勾麗也叫作高麗,高麗國主高賽英欲報上次損失十多萬人馬之仇,並且怕漢軍平定曹魏、偽燕之後再攻打他們,那時他們就麵對獨立對漢的危險。他召集所屬文武商議之後,決定發兵北上助曹、公孫對抗漢軍。
高賽英派成得臣為大將,子文為監軍,禦林大將軍馬蒙為先鋒,統兵十五萬,來救遼東。
張飛聞報,他令馬超與康署帶兵擋住了高麗人馬。讓其餘的將領急攻帶方各邑。
龐德帶兵衝進了列口,與楊欣大戰了三十迴合,斬殺了楊欣。牽招卻趁他與楊欣大戰之時,悄悄的殺入了他的後軍。漢軍損失了三千多人。龐德迴兵拒戰,他令副將孫翔帶人衝進敵陣,把牽招的陣式衝亂,而且此時李嚴又帶兵來助,三路人馬一齊進攻,將牽招殺於陣中,部下的三萬多人馬多數被斬殺,其餘的一哄而散。
此時張嶷也在攻打南辛,他令人伐木搭橋,渡過了沙河。攻進了城內,斬殺了王頎。此時高順從遼西分兵殺來,攻下了海冥。連斬了鍾鬆、諸葛欽。又與文欽父子收取了長岑。
最終帶方全郡為漢軍全部占領。偽燕公孫恭向北逃竄,進了鮮卑的地盤。而曹奐無奈向漢軍投降,張飛免了曹奐一族的死罪,並奏準大漢皇帝劉禪,封他為歸命侯,以承曹祀。
自魏王曹操起兵破黃巾軍到末帝曹奐降漢。曆經了文帝曹丕、明帝曹叡、以及曹芳、曹髦到曹奐。共是五帝一王。享國祚68年。正史中曹奐是265年退位,從曹丕廢漢到曹奐是45年。正史:
曹丕220年到226年,年號黃初;曹叡226到239年,年號太和等;曹芳239到254年,年號正始;曹髦254到260年,年號正元;曹奐260到265年,年號為景元。
而本書的創作是曹操起事到曹丕承襲魏王期間為30年,曹丕到曹奐為38年。
季漢興複二年三月,桓侯張飛帶兵收取的並州、幽州和遼東。偽燕公孫氏北逃鮮卑,魏末帝曹奐出降。從此三分歸於一統,他令馬超與康署帶兵20萬駐守幽燕,嚴防朝鮮半島的三個國家。然後部署大軍班師迴朝。從此大漢的旗幟又在神州大地上高高飄揚。
四月,昭烈皇帝和孝懷皇帝父子帶著文武百官,祭告太廟,在高祖皇帝劉邦像前深深的祭拜,宣告大漢重歸一統。並由丞相諸葛亮宣讀祝文:
維大漢興複二年四月十六日甲子,後裔孫皇帝臣劉備,及劉禪敢昭告於高祖皇帝,世祖皇帝及諸先皇帝之神位前:
自賊臣董卓造逆以來,皇綱失統,漢室傾頹,奸雄並起,天下紛擾不已,社稷蒙塵。不孝子孫劉備雖為皇室苗裔,然勢單力薄,而匡扶漢室之誌,未敢忘懷。半生奔走,舉步維艱,幸與關羽、張飛義結桃園,興義師於天下,救黎民於水火。然智術淺陋,顛沛流離。後有諸葛亮、龐統、賈詡、陳群、戲誌才、徐庶等賢能輔弼,仗關羽、張飛、趙雲,張合,太史慈,徐晃,張遼,高順,甘寧,文聘,黃忠,嚴顏,馬超,龐德法正等勇將扶佐,方能興於荊襄,建業川蜀。承續漢統,以續祖宗之業。
臣等自承襲以來,無不兢兢業業,以複漢室疆土為任。幸冇義弟張飛翼德,才智過人,勇猛無雙,秉持忠義,仗祖宗庇佑,興天兵剿滅叛逆。收南中,定安南,掃滅孫逆;複興師北伐,剿除曹賊。今天下重歸一統,漢室得以光複。
祈願吾大漢列祖列宗在天之靈,護佑吾大漢綿延不絕,佑我大漢將士奮勇向前,今山河重整,四海歸一,此乃祖宗之德澤,庇佑之功也。
不肖子孫備與禪,不勝感激祖宗之餘蔭,敬以牲醴粢盛,祭告於太廟,以慰祖宗之先靈。
願祖宗繼續庇佑我大漢,國祚永昌,眾百姓安居樂業,萬邦來朝,四海升平。尚饗!
當下孔明讀畢,昭烈皇帝父子率文武百官向祖宗神位行了三跪九叩大禮,並三獻酒爵。
有太史令譙周將祭告太廟的過程和祝文詳細的記入了皇家檔案,並向天下頒布了光複詔書,彰顯了皇權的正統和祖先的庇佑。
並加封了一切有功之臣。特破先例封關羽荊襄王,張飛為定國王。二人堅辭不受。於是二人仍為一等公,封上柱國。依例加封孔明等縣侯三十名。鄉侯七十名,亭侯一百二十名,列侯二百一十六名。
封張飛,關公,張遼,徐晃趙雲為五大元帥。張合,馬超,黃忠,太史慈,龐德,張任,文聘,高順,嚴顏,李嚴為十大將軍。
封張苞,關平,關興,馬岱,薑維,王平,張嶷,傅彤,陳到,臧霸,魏延,劉封為十二上將軍。
諸葛亮升太師,龐士元升太傅,司馬懿為太保,賈詡為太尉,徐庶為太仆,陳群為少師。
封賞以畢,並頒旨詔告天下,除子弑父母,仆奴弑主,妻妾殺夫,等窮兇極惡之徒不赦之外,其餘的的輕犯盡皆赦免,又宣布減免了三年的賦稅,興建教育,提升醫療技術,修建官道。又派官員治理黃河。
南中,安南,交州,瀾滄等歸附勢力都派遣使者到長安祝賀,並獻上了許多珍貴的禮品。
桓侯父子散朝迴到家中,全家人都出來迎接家主。由於有了烈火丹和萬壽丹的加持,八十多歲的他看上去不到五十歲。並且精力充沛,生機勃勃。六個佳人服用了駐顏丹,也像二十多歲的少婦。
如果熟悉的人見了,肯定會認為她們也是見子連孫的老人。眾夫人安排備酒,桓侯夫妻同飲,生平好酒的他連飲了數杯。不覺興上心頭!
他哼起了高祖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現在天下已定,百業待舉。高麗見曹魏投降,偽燕北走,也沒有繼續騷擾邊境,而是選擇退兵。但桓侯也沒有忘記他們的絞合,他令馬超與康署駐兵嚴陣以待,作好收取高麗的準備。
而在此時,昭烈皇帝因天下已定,好似心血來潮一般,想迴涿郡一行,看望故地樓桑村的變化。於是他傳太上皇旨,邀約關、張同迴涿州,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