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都被破消息傳入周邊之國時,讓一個個國主對這萬人屠再次刷新認識。
義軍的威名也打了出來,除此盧思義的殺伐,及控製士族、貴族的手段,使得人人膽顫。
提出反抗言論的直接夷三族,最為重要兵權掌握在盧思義手中,支持他的士族、貴族都得到重用,尤其是段邵、趙睿、衛將軍、尚書令等家族的年輕一輩都被盧思義提了起來,不管是文職還是兵部,地位都在五品以上。
有著他們的支持加上盧思義強硬手腕,誰還能翻起浪花,這世上不乏牆頭草,也不缺聰明之人,站隊到大世子這一方的,心中鬆了口氣。
雖說大世子瘋了,可他們卻是成為鞏固新主的中堅力量,堅決擁護嘉國護國公提出的政策。
現,沒有一國敢打邳國、沛國、盧國、濟北、戎國、嘉國的主意;不過嘉國並未完全統一。
恆山郡盤踞著二十萬大軍與钜鹿郡形成對抗之勢。
高衝與雙方戰了已經不下十個迴合,雙方死傷人數已經超過十萬。
死傷最大的一方是恆山郡與北疆的守軍,接近八萬。
步戰他們不是高衝、廉卜帶領大軍的對手,現在已經守郡不出,同時還在不斷招募新兵。
高衝也沒有攻城的打算,廉卜聽到傳信兵報來消息,護國公帶領五十萬大軍支援過來,內心頗為焦急。
不知見到盧思義該如何解釋。這麽長時間還沒有攻下恆山郡。
再者他也需要聽從高衝的,高衝不讓攻城,他也不能擅自做主,更為重要的他也知,以他們現在的兵力,無法攻下恆山郡。
處理完屍體與傷兵,剩下不到兩萬人馬,原地休息三日。等到了五十萬大軍。
這五十萬大軍,多數是濟北新兵,攻城也是炮灰的存在。
然,盧思義還是帶著他們到來。
一同到來的還有段邵、趙睿、衛將軍及被強製抬上馬車拉來的老尚書令,同時還有一道聖旨。
半日時間,五十萬大軍兵臨恆山郡城下。
由老尚書令親自宣讀嘉國國主旨意。
旨意大致內容就是要求他們開城門,承認護國公存在,聽從護國公調遣。
同時一匹匹戰馬向四周散去,向周圍縣城口宣這份聖旨。
然這樣的口宣已經不是一次在周圍的縣城傳開,然而現在再一次口宣,意義不同,因為護國公帶領五十萬大軍前來,若是誰敢違抗聖旨,就是叛變嘉國,誅九族,叛國的墳頭統統會給平了改為良田。
然恆山郡將守聽到這一命令,並未第一時間打開城門,他們選擇反了。
為何會有這樣的選擇,那是因為鎮北大將軍是丞相的子婿,他心知歸順也是身死下場,反抗還有一線生機,更為重要的他身邊的副將還有丞相的庶子。
他們要為丞相報仇。
為自己的族人報仇。
盧思義接著開始讓士兵宣傳,凡是支持北疆大將軍造反者,守恆山郡城池者,一律按反賊處理。
他們的軍籍、戶籍在國都都有記錄,凡是不放下武器歸順者,入冬之前定讓他們九族前來陪葬。
每隔一時辰就會讓士兵大喊半刻鍾,同時東、西兩個城門之外已經駐紮十萬大軍,現隻有北門沒有義軍身影。
他們沒有攻城梯,沒有撞城車,似乎沒有攻城打算,也沒有搭建攻城橋。
然就是這般,守城的人已經心緒不寧。
一日、兩日、三日。
逐漸他們習慣起來,心中的恐懼竟是消散了不少。
然新的一天,辰時,到了呐喊的時候,守城的城衛兵竟是聽不到呐喊的聲音。
一個個伸出頭向外看了起來。
這一看,眼皮不由跳了起來。
隻見在城門外五裏的地方,出現一隊隊的老弱婦孺。
東、西、南三個門口都是如此,不下萬人。
守城的護衛睜大眼,他們知道這代表著什麽,自己的家人被帶了過來。
這一日,沒有人呐喊,而是帶來的人在不斷的增多,到了晚上三個城門之外,已經有數十萬的老弱婦孺。
城內的守衛開始騷動起來。
晚上火把照亮這些地方,後方還在有黑壓壓的人在不斷的驅趕著送往這裏。
盧思義所在的營帳之中。
段邵眼中有著不忍:“主公,此乃有違人和。”
盧思義:“有違人和?”
“那就讓蒼天劈死我。”
盧思義話落“哢嚓~!”
蒼穹之上還真劃過一道閃電。
段邵臉色一變,然看向盧思義臉色沒有任何變化,內心多出一絲好奇,自己主公就不擔心真被劈死。
盧思義:“看到沒有,我之舉為天意。”
段邵:“......。”
老尚書令,聽到雷電劃過,本是閉著的眼睛,忽然睜了開來,同時身體顫抖一下,唯恐那雷電劈下,連累了自己。
此刻一看自己沒事兒,本想合上眼睛,然,他感覺有一道目光似乎鎖定自己,抬頭一看,正是盧思義那不帶感情的眼神,內心一顫忙言:“主公乃天選之人,所在之事又怎不否天意乎?”
說完,看盧思義收迴目光,內心鬆了口氣,急忙低下頭,他已經辭官,然不管什麽事情,盧思義還都帶著他,這讓他雖然不至於活得心驚膽顫,也不輕鬆。
然他所言,在這嘉國眾將之中還是有一些權威。
段邵:“主公,變天了,恐怕這些百姓身體遭受不住啊。”
盧思義:“他們受不了,城內的士兵就能受得住嗎?”
營帳裏麵一時寂靜下來。
“傳令下去,熬薑,多放飴,免得幼童不喝。”
“喝過之後,就讓他們呐喊,可別忘了如何呐喊。”
段邵聽之,眼睛一亮,令命,親自吩咐下去。
尚書令聽了,眼睛一亮,同時閃過一絲複雜之色。
若這位主子有情,那狠辣起來是真得六親不認啊。
若說無情,對這些平民可是下了這般大的成本,要知這飴,貴族也不舍每頓都食。
這些百姓逢年過節能吃上一口已是不錯,薑湯也不是普通人可以隨便用的;有這般財物完全可以選擇攻城了。
雷電劃過,似乎天空之中沒了任何變化,然這般寂靜盧思義清楚是有一場大雨要來,然這樣的大雨應是來的快,去的也快。
忽然他改變主意。
“傳令,讓他們現在就喊,喊得聲音最大的得三錢,會哭喊的得五錢。”
徐晃、高衝、廉卜、斛律光私人跑了出去。
這一日讓城牆之上守衛心驚膽顫,主將不斷安撫著“他們不敢屠殺百姓”,可他們心中還是有著不安。
忽然,守城的看向百姓向前移動過來,隨同移動的還有火把。
哭聲震天。
幼年的喊著:“阿父救我。”
婦女們喊著:“夫君、夫君。”
老儒喊著:“兒啊,兒啊。”
那淒厲的聲音,聽得他們握弓箭的手都是發顫。
而那聲音越來越響亮,淒慘。隨後他們看到這些百姓後方的火把更亮,是弓弩兵,他們在點燃著箭矢。
這些人靠近城門,他們不放下吊橋,就這些人,迎接的就是火箭。
放吊橋與開城門與否,他們天人交割起來。
不開就要看著自家的妻兒父母死在這裏。
放吊橋,開城門,守將們自是不會允許的,四裏,三裏。
這些百姓越來越近,前方的吊橋若是不放下,火箭落下,他們再向前可是要掉進護城河裏麵。
這一刻他們聽到好似那聲音裏麵有自己父母的唿喚,有自己妻子的唿喚,有自家兒女的唿喚。
守將大喊,放箭。
因看這些百姓到了護城河的旁邊,明知他們走不過來,然而守將還是呐喊起來“放箭”讓射殺這些百姓。
“娘的,反了。”
“開城門啊,救我們的妻兒,爹娘。”
城牆之上不知誰吼了一嗓子,猛地躥出一個鐵塔般的大漢直接朝守將衝殺過去,接著這樣的聲音喊得更多,甚至有人看見有人拿著弓箭直接射向自己的長官。
“反了。”
“反了。”
呐喊聲多了起來,廝殺聲多了起來。
那些親衛看著這些士兵的嘩變,舉刀就砍,拿劍就刺。
然而他們人數太少,一個人殺不死他們,五個、十個,總要能殺死對方的。
“放吊橋。”
“城上的有人接著大喊著。”
“轟隆~!”
就在此刻天空又有雷電劃過,接著風。
大風刮了起來。
站在城牆之上,感受的最為清楚,然他們在廝殺著,顧不得這般多。
吊橋放下,城門打開。
豆大的雨點降落下來。
百姓們,抱著孩子一個個急忙讓開路,沒人往吊橋上走動,隻見在讓開的通道上,一隊隊黑衣人快速的向前衝了過去。
此刻鼓聲響起,似乎是跟蒼天的雷聲比高低,聽在軍人耳中是進攻的號角。
聽在百姓耳中是讓路向後跑的信號。
半個時辰過去。
雨停了下來。
殺喊聲也消失不見,隻見從城牆之上冒出的水,在火把的照耀下是血紅的顏色。
二十萬大軍攻入城內。
同時十多萬的降軍從三門處,向外走出來,還有人從北門跑掉的。
遠離三個城門之外的十裏之地,老百姓們都鑽入到營帳裏麵,喝著已經涼涼的薑湯。
有孩子嚐了一口,辣,然而還想喝,因為他們嚐到的辣裏麵還有一絲絲的甜。
三關之外各自有五萬大軍,看守著這些降兵站在城牆下麵,他們想要逃跑,對麵是城牆,背後是護城河,兩端是拿著武器的士兵,無處可逃。
郡守府,直接打開了大門,門前的廣場之上跪著一群人,他們是在迎接護國公。
在他們得到守軍叛變的消息第一時間,同時也發動了戰爭斬殺了住在此的鎮北大將軍。
現在他們跪在這裏恭迎護國公已經等了一個時辰,然護國公還未到來。
進城的士兵與進入其它郡一樣,此刻占領起來一個個貴族、大戶的庭院。
然而這些人沒有一個反抗的,省了殺戮。
他們甚是配合著兵卒向郡府這邊走來,身後就是他們的家產,一車車同時向郡府這邊運輸過來。
盧思義站在城樓之上望著整個郡城到處燈火通明。
看著身邊的大將言道:“看到沒,這就是天意。”
“我等乃順天意之人。”
尚書令內心“無恥之極。”然他又不得不佩服這位主子,年紀輕輕,怎能想到這般絕戶計。
段邵內心沒有任何說得,真心服了這位主公。
善攻心者,又怎不會治國,跟隨這樣的主公,開疆擴土,又豈會是夢談。
眾將心悅誠服大喊:“主公英明。”
盧思義:“為和平戰。”
眾將:“為和平戰。”
這一刻他們心中升起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覺得渾身充滿力氣。
老尚書令,深吸口氣,看向盧思義,多了一絲敬畏。
“段帥。”
段邵忽然聽到盧思義叫自己,急忙言:“到。”
“徐晃、斛律光。”盧思義連點二人。
這二人同時答:“到~!”
盧思義:“你二人作為段帥副將,帶兵十萬,即刻啟程前往北疆,若是北疆破,攻下,守住。”
二人同時答道:“保證完成任務。”
隻見二人直接站在段邵身後,三人看向盧思義,行上一個軍禮。
盧思義迴上一個。
三人轉身,下樓點將而去。
盧思義:“高衝。”
高衝忙言:“到。”
盧思義:“你與廉卜處理完恆山郡,帶兵速返戎國,鎮守北疆。”
高衝:“是。”
他沒有攻下恆山郡,一直耿耿於懷,此刻知道是主公再次給二人機會,定是要好生表現。
隻見盧思義轉身向城樓下走去,此刻出現在盧思義身邊的大壯,攙扶著尚書令一同向下走去。
還有虎六等十個親衛。
衛將軍、趙睿也是緊跟其後走了下來。
他們跟著盧思義,上了馬車直接向城外走去。
車廂之內,盧思義看向老尚書令:“可是想好,真的不願出仕?”
老尚書令一愣,點頭:“老朽老矣,能安享晚年已是不錯。”
盧思義:“這般,我隨了你的願,跟隨我一同前往青州吧,青州適合養老。”
尚書令聽之眉角微顫:“遵主公令。”
盧思義接著看向趙睿:“你的心意呢?”
趙睿:“力不從心,還是交與年輕人的好。”
盧思義敲了敲車窗,並未第一時間迴答趙睿。
過了幾個唿吸這才道:“也好,就留在嘉都,若是有人請教,你也好指點小輩一二。”
話落,盧思義看向衛將軍:“將軍可願隨我一同前往青州?”
衛將軍內心一驚:“願同主公一同返往。”
盧思義:“善。”
聽這一字,車中三人鬆了口氣。
義軍的威名也打了出來,除此盧思義的殺伐,及控製士族、貴族的手段,使得人人膽顫。
提出反抗言論的直接夷三族,最為重要兵權掌握在盧思義手中,支持他的士族、貴族都得到重用,尤其是段邵、趙睿、衛將軍、尚書令等家族的年輕一輩都被盧思義提了起來,不管是文職還是兵部,地位都在五品以上。
有著他們的支持加上盧思義強硬手腕,誰還能翻起浪花,這世上不乏牆頭草,也不缺聰明之人,站隊到大世子這一方的,心中鬆了口氣。
雖說大世子瘋了,可他們卻是成為鞏固新主的中堅力量,堅決擁護嘉國護國公提出的政策。
現,沒有一國敢打邳國、沛國、盧國、濟北、戎國、嘉國的主意;不過嘉國並未完全統一。
恆山郡盤踞著二十萬大軍與钜鹿郡形成對抗之勢。
高衝與雙方戰了已經不下十個迴合,雙方死傷人數已經超過十萬。
死傷最大的一方是恆山郡與北疆的守軍,接近八萬。
步戰他們不是高衝、廉卜帶領大軍的對手,現在已經守郡不出,同時還在不斷招募新兵。
高衝也沒有攻城的打算,廉卜聽到傳信兵報來消息,護國公帶領五十萬大軍支援過來,內心頗為焦急。
不知見到盧思義該如何解釋。這麽長時間還沒有攻下恆山郡。
再者他也需要聽從高衝的,高衝不讓攻城,他也不能擅自做主,更為重要的他也知,以他們現在的兵力,無法攻下恆山郡。
處理完屍體與傷兵,剩下不到兩萬人馬,原地休息三日。等到了五十萬大軍。
這五十萬大軍,多數是濟北新兵,攻城也是炮灰的存在。
然,盧思義還是帶著他們到來。
一同到來的還有段邵、趙睿、衛將軍及被強製抬上馬車拉來的老尚書令,同時還有一道聖旨。
半日時間,五十萬大軍兵臨恆山郡城下。
由老尚書令親自宣讀嘉國國主旨意。
旨意大致內容就是要求他們開城門,承認護國公存在,聽從護國公調遣。
同時一匹匹戰馬向四周散去,向周圍縣城口宣這份聖旨。
然這樣的口宣已經不是一次在周圍的縣城傳開,然而現在再一次口宣,意義不同,因為護國公帶領五十萬大軍前來,若是誰敢違抗聖旨,就是叛變嘉國,誅九族,叛國的墳頭統統會給平了改為良田。
然恆山郡將守聽到這一命令,並未第一時間打開城門,他們選擇反了。
為何會有這樣的選擇,那是因為鎮北大將軍是丞相的子婿,他心知歸順也是身死下場,反抗還有一線生機,更為重要的他身邊的副將還有丞相的庶子。
他們要為丞相報仇。
為自己的族人報仇。
盧思義接著開始讓士兵宣傳,凡是支持北疆大將軍造反者,守恆山郡城池者,一律按反賊處理。
他們的軍籍、戶籍在國都都有記錄,凡是不放下武器歸順者,入冬之前定讓他們九族前來陪葬。
每隔一時辰就會讓士兵大喊半刻鍾,同時東、西兩個城門之外已經駐紮十萬大軍,現隻有北門沒有義軍身影。
他們沒有攻城梯,沒有撞城車,似乎沒有攻城打算,也沒有搭建攻城橋。
然就是這般,守城的人已經心緒不寧。
一日、兩日、三日。
逐漸他們習慣起來,心中的恐懼竟是消散了不少。
然新的一天,辰時,到了呐喊的時候,守城的城衛兵竟是聽不到呐喊的聲音。
一個個伸出頭向外看了起來。
這一看,眼皮不由跳了起來。
隻見在城門外五裏的地方,出現一隊隊的老弱婦孺。
東、西、南三個門口都是如此,不下萬人。
守城的護衛睜大眼,他們知道這代表著什麽,自己的家人被帶了過來。
這一日,沒有人呐喊,而是帶來的人在不斷的增多,到了晚上三個城門之外,已經有數十萬的老弱婦孺。
城內的守衛開始騷動起來。
晚上火把照亮這些地方,後方還在有黑壓壓的人在不斷的驅趕著送往這裏。
盧思義所在的營帳之中。
段邵眼中有著不忍:“主公,此乃有違人和。”
盧思義:“有違人和?”
“那就讓蒼天劈死我。”
盧思義話落“哢嚓~!”
蒼穹之上還真劃過一道閃電。
段邵臉色一變,然看向盧思義臉色沒有任何變化,內心多出一絲好奇,自己主公就不擔心真被劈死。
盧思義:“看到沒有,我之舉為天意。”
段邵:“......。”
老尚書令,聽到雷電劃過,本是閉著的眼睛,忽然睜了開來,同時身體顫抖一下,唯恐那雷電劈下,連累了自己。
此刻一看自己沒事兒,本想合上眼睛,然,他感覺有一道目光似乎鎖定自己,抬頭一看,正是盧思義那不帶感情的眼神,內心一顫忙言:“主公乃天選之人,所在之事又怎不否天意乎?”
說完,看盧思義收迴目光,內心鬆了口氣,急忙低下頭,他已經辭官,然不管什麽事情,盧思義還都帶著他,這讓他雖然不至於活得心驚膽顫,也不輕鬆。
然他所言,在這嘉國眾將之中還是有一些權威。
段邵:“主公,變天了,恐怕這些百姓身體遭受不住啊。”
盧思義:“他們受不了,城內的士兵就能受得住嗎?”
營帳裏麵一時寂靜下來。
“傳令下去,熬薑,多放飴,免得幼童不喝。”
“喝過之後,就讓他們呐喊,可別忘了如何呐喊。”
段邵聽之,眼睛一亮,令命,親自吩咐下去。
尚書令聽了,眼睛一亮,同時閃過一絲複雜之色。
若這位主子有情,那狠辣起來是真得六親不認啊。
若說無情,對這些平民可是下了這般大的成本,要知這飴,貴族也不舍每頓都食。
這些百姓逢年過節能吃上一口已是不錯,薑湯也不是普通人可以隨便用的;有這般財物完全可以選擇攻城了。
雷電劃過,似乎天空之中沒了任何變化,然這般寂靜盧思義清楚是有一場大雨要來,然這樣的大雨應是來的快,去的也快。
忽然他改變主意。
“傳令,讓他們現在就喊,喊得聲音最大的得三錢,會哭喊的得五錢。”
徐晃、高衝、廉卜、斛律光私人跑了出去。
這一日讓城牆之上守衛心驚膽顫,主將不斷安撫著“他們不敢屠殺百姓”,可他們心中還是有著不安。
忽然,守城的看向百姓向前移動過來,隨同移動的還有火把。
哭聲震天。
幼年的喊著:“阿父救我。”
婦女們喊著:“夫君、夫君。”
老儒喊著:“兒啊,兒啊。”
那淒厲的聲音,聽得他們握弓箭的手都是發顫。
而那聲音越來越響亮,淒慘。隨後他們看到這些百姓後方的火把更亮,是弓弩兵,他們在點燃著箭矢。
這些人靠近城門,他們不放下吊橋,就這些人,迎接的就是火箭。
放吊橋與開城門與否,他們天人交割起來。
不開就要看著自家的妻兒父母死在這裏。
放吊橋,開城門,守將們自是不會允許的,四裏,三裏。
這些百姓越來越近,前方的吊橋若是不放下,火箭落下,他們再向前可是要掉進護城河裏麵。
這一刻他們聽到好似那聲音裏麵有自己父母的唿喚,有自己妻子的唿喚,有自家兒女的唿喚。
守將大喊,放箭。
因看這些百姓到了護城河的旁邊,明知他們走不過來,然而守將還是呐喊起來“放箭”讓射殺這些百姓。
“娘的,反了。”
“開城門啊,救我們的妻兒,爹娘。”
城牆之上不知誰吼了一嗓子,猛地躥出一個鐵塔般的大漢直接朝守將衝殺過去,接著這樣的聲音喊得更多,甚至有人看見有人拿著弓箭直接射向自己的長官。
“反了。”
“反了。”
呐喊聲多了起來,廝殺聲多了起來。
那些親衛看著這些士兵的嘩變,舉刀就砍,拿劍就刺。
然而他們人數太少,一個人殺不死他們,五個、十個,總要能殺死對方的。
“放吊橋。”
“城上的有人接著大喊著。”
“轟隆~!”
就在此刻天空又有雷電劃過,接著風。
大風刮了起來。
站在城牆之上,感受的最為清楚,然他們在廝殺著,顧不得這般多。
吊橋放下,城門打開。
豆大的雨點降落下來。
百姓們,抱著孩子一個個急忙讓開路,沒人往吊橋上走動,隻見在讓開的通道上,一隊隊黑衣人快速的向前衝了過去。
此刻鼓聲響起,似乎是跟蒼天的雷聲比高低,聽在軍人耳中是進攻的號角。
聽在百姓耳中是讓路向後跑的信號。
半個時辰過去。
雨停了下來。
殺喊聲也消失不見,隻見從城牆之上冒出的水,在火把的照耀下是血紅的顏色。
二十萬大軍攻入城內。
同時十多萬的降軍從三門處,向外走出來,還有人從北門跑掉的。
遠離三個城門之外的十裏之地,老百姓們都鑽入到營帳裏麵,喝著已經涼涼的薑湯。
有孩子嚐了一口,辣,然而還想喝,因為他們嚐到的辣裏麵還有一絲絲的甜。
三關之外各自有五萬大軍,看守著這些降兵站在城牆下麵,他們想要逃跑,對麵是城牆,背後是護城河,兩端是拿著武器的士兵,無處可逃。
郡守府,直接打開了大門,門前的廣場之上跪著一群人,他們是在迎接護國公。
在他們得到守軍叛變的消息第一時間,同時也發動了戰爭斬殺了住在此的鎮北大將軍。
現在他們跪在這裏恭迎護國公已經等了一個時辰,然護國公還未到來。
進城的士兵與進入其它郡一樣,此刻占領起來一個個貴族、大戶的庭院。
然而這些人沒有一個反抗的,省了殺戮。
他們甚是配合著兵卒向郡府這邊走來,身後就是他們的家產,一車車同時向郡府這邊運輸過來。
盧思義站在城樓之上望著整個郡城到處燈火通明。
看著身邊的大將言道:“看到沒,這就是天意。”
“我等乃順天意之人。”
尚書令內心“無恥之極。”然他又不得不佩服這位主子,年紀輕輕,怎能想到這般絕戶計。
段邵內心沒有任何說得,真心服了這位主公。
善攻心者,又怎不會治國,跟隨這樣的主公,開疆擴土,又豈會是夢談。
眾將心悅誠服大喊:“主公英明。”
盧思義:“為和平戰。”
眾將:“為和平戰。”
這一刻他們心中升起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覺得渾身充滿力氣。
老尚書令,深吸口氣,看向盧思義,多了一絲敬畏。
“段帥。”
段邵忽然聽到盧思義叫自己,急忙言:“到。”
“徐晃、斛律光。”盧思義連點二人。
這二人同時答:“到~!”
盧思義:“你二人作為段帥副將,帶兵十萬,即刻啟程前往北疆,若是北疆破,攻下,守住。”
二人同時答道:“保證完成任務。”
隻見二人直接站在段邵身後,三人看向盧思義,行上一個軍禮。
盧思義迴上一個。
三人轉身,下樓點將而去。
盧思義:“高衝。”
高衝忙言:“到。”
盧思義:“你與廉卜處理完恆山郡,帶兵速返戎國,鎮守北疆。”
高衝:“是。”
他沒有攻下恆山郡,一直耿耿於懷,此刻知道是主公再次給二人機會,定是要好生表現。
隻見盧思義轉身向城樓下走去,此刻出現在盧思義身邊的大壯,攙扶著尚書令一同向下走去。
還有虎六等十個親衛。
衛將軍、趙睿也是緊跟其後走了下來。
他們跟著盧思義,上了馬車直接向城外走去。
車廂之內,盧思義看向老尚書令:“可是想好,真的不願出仕?”
老尚書令一愣,點頭:“老朽老矣,能安享晚年已是不錯。”
盧思義:“這般,我隨了你的願,跟隨我一同前往青州吧,青州適合養老。”
尚書令聽之眉角微顫:“遵主公令。”
盧思義接著看向趙睿:“你的心意呢?”
趙睿:“力不從心,還是交與年輕人的好。”
盧思義敲了敲車窗,並未第一時間迴答趙睿。
過了幾個唿吸這才道:“也好,就留在嘉都,若是有人請教,你也好指點小輩一二。”
話落,盧思義看向衛將軍:“將軍可願隨我一同前往青州?”
衛將軍內心一驚:“願同主公一同返往。”
盧思義:“善。”
聽這一字,車中三人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