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仍是在擔心我會認為他在難過,羅素隨後又補充道:
“我隻是在思考,上一次學籍裁判上二口同學對我的說的話。”
腦海中忽而迴想起,在山本作為兇手的那場學籍裁判之上,二口勝也那囂張至極的神情,以及被他懟了幾句後便安靜下來默不作聲的羅素。
借由這一點,我合理推測——羅素是因為二口勝也在學籍裁判場上反駁他時,為山本混淆視聽、胡攪蠻纏,幾次打斷羅素的邏輯發言,才因此心情不好。
“我想二口同學他估計隻是隨便說說吧?羅素同學沒必要放在心上。”
我知曉羅素並不想讓他人以為他正在難過,所以特地換了個委婉的說辭。
“我並沒有把二口同學的話放在心上,早川同學。隻是,二口同學提出的疑問,也是一個困擾我很久的問題。”
羅素輕輕抬起頭,又盯著瑜伽區打開著的天花板的燈看。那燈因先前所說的電路問題,光線也略有不穩的時明時暗,羅素位於燈下的影子,被燈光拉出了一條長長的影子。
“早川同學,我平日裏,的確喜歡研究邏輯、數學這樣一類......在別人眼裏有些抽象的東西。”羅素的語氣很慢,字句如同一顆顆從他口中蹦出的葡萄,“在往日的交流之中,我也經常會遇見這樣的情況——
“當我費盡心思研究出一條緊密的邏輯,隨後興高采烈地拿去給朋友分享的時候,往往會收獲這樣的一句話:‘你很厲害,羅素,但這有什麽用呢’?
“就經常出現的這一點情況,我曾思考過許久。我所思考得出的第一個答案,是認為我的朋友已經被一種功利主義所裹挾,以至於他甚至要求一條邏輯,必須產生可落地於實際的用處,才能算是一條合格的邏輯,否則它就是‘無用的’、‘毫無意義的’。
“而我的這位朋友的觀點,並不隻有他一位支持者。事實上,社會上的許多人,都懷抱著與他一樣的看法——尤其是現在的經濟環境之下,大家都逐漸以‘金錢’為導向,來作為某件東西價值的判定。
“例如大部分人都會下意識認為,‘總裁’比‘藝術家’的職位更加高貴,‘白領’比‘清潔工’更有價值,但實際上這些位置本身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是人們的思想觀念,以及對於‘金錢’的崇拜,給人分上了三六九等。
“隻是,到後來,我的思想又改變了。或許這隻是因為我這位朋友的認知係統,已經通過多年的經曆,轉化為了解決具體生存問題的工具,而我由於並未有與他相同的對外接觸經曆,導致我們發展出完全不同的認知係統,就類似於——人用肺唿吸,魚用鰓唿吸。所以我們隻是在這一方麵,有著認知上的不同。”
我一直保持著一種詭異的寧靜,聽著羅素描述著他的觀點。
羅素說起道理來,相比於其他的嘉賓,或許有些晦澀,但並不算難懂。
隻是羅素的觀念,對於我這個同樣是“實用主義者”的家夥來說,的確有些不知道如何形容。
當然,我並不是認為邏輯學是一無是處的。它蘊含著極強的分析能力,還蘊含著哲學的思想,它能夠幫助我們完成一場辯論,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內心。
隻是,這些方麵很難被某種指標所量化,從而讓人能夠利用圖表、文字等直截了當地看出效果,所以人們也會往往低估它們的效用。
羅素側目看了沉默的我一眼,睫毛落下的陰影正好位於黑眼圈上,就像逃離水麵的魚兒。
他見我抿著嘴唇,眉頭微皺,一副凝神思索的模樣,仿佛正在破解不知名的難題。於是他又熟練地轉移了話題,正如平日裏他與朋友交流卡殼時那般。
“早川同學,我們聊點別的吧。”他迴答道,“你想聽點什麽?還是說,你有什麽想說的?我可以聽你講。”
禮尚往來。在羅素的觀念之中,我已經聽他講述這些理論已久,現在該換他來聆聽我的發言了。
最主要的是,他早就習慣做一個傾聽者了。
“我沒有什麽想說的。倒是你,羅素。”
我往羅素的方向走近了幾步,輕輕用手指點了幾下他的肩膀。羅素顯然沒被別人這樣觸碰過,酥酥麻麻的觸感讓羅素嚇得一震,讓他不由得往離我遠一些的方向挪了幾下。
“你有和小城說過你自己的故事嗎?”見他如此排斥,我也不再逗弄他,而是選擇在與他相隔一段距離的地方坐下,“你總是獨來獨往的,雖然我、小城和北鳴,都經常和你一起吃飯,但我們好像從來都沒有怎麽了解過你?”
“更正,”羅素舉起一隻手來,“事實上,我認為我們從來都沒有互相了解過,隻是類似於坐在一張桌上吃飯的‘合夥人’關係。”
聽聞羅素的迴答,我心中也漾起微微詫異。
本以為羅素是完全不懂人情、一心隻讀聖賢書的家夥,卻未曾想到他之所以沒有對我們之間的關係,作出任何驚訝的反應和態度上的轉變,是因為他早就看明白了,我們的關係本就是這一張飯桌上的虛與委蛇。
即便如此,我還是向羅素提出了自己的抗議:“羅素同學,話可不能這麽說。小城同學就和我講過他家裏的故事。我知道小城同學家裏是經商的,他還有幾個弟弟妹妹,他是家裏的長子,因為要教弟弟妹妹讀書,才借此鍛煉出了‘家庭教師’的才能。”
羅素在聽到我舉出的例子後,並沒有什麽表情波動。他望著瑜伽區對麵鏡子裏映射出來的自己,一個男孩在鏡中與他麵對麵地坐著,在他凝視著他的時候,鏡像裏的人也同樣凝視著自己。
“早川同學,無論是你,還是小城同學、北鳴同學,都是無法了解‘我’的。”
他注視著鏡像中那個瘦弱的男孩,喃喃開口道。
“我隻是在思考,上一次學籍裁判上二口同學對我的說的話。”
腦海中忽而迴想起,在山本作為兇手的那場學籍裁判之上,二口勝也那囂張至極的神情,以及被他懟了幾句後便安靜下來默不作聲的羅素。
借由這一點,我合理推測——羅素是因為二口勝也在學籍裁判場上反駁他時,為山本混淆視聽、胡攪蠻纏,幾次打斷羅素的邏輯發言,才因此心情不好。
“我想二口同學他估計隻是隨便說說吧?羅素同學沒必要放在心上。”
我知曉羅素並不想讓他人以為他正在難過,所以特地換了個委婉的說辭。
“我並沒有把二口同學的話放在心上,早川同學。隻是,二口同學提出的疑問,也是一個困擾我很久的問題。”
羅素輕輕抬起頭,又盯著瑜伽區打開著的天花板的燈看。那燈因先前所說的電路問題,光線也略有不穩的時明時暗,羅素位於燈下的影子,被燈光拉出了一條長長的影子。
“早川同學,我平日裏,的確喜歡研究邏輯、數學這樣一類......在別人眼裏有些抽象的東西。”羅素的語氣很慢,字句如同一顆顆從他口中蹦出的葡萄,“在往日的交流之中,我也經常會遇見這樣的情況——
“當我費盡心思研究出一條緊密的邏輯,隨後興高采烈地拿去給朋友分享的時候,往往會收獲這樣的一句話:‘你很厲害,羅素,但這有什麽用呢’?
“就經常出現的這一點情況,我曾思考過許久。我所思考得出的第一個答案,是認為我的朋友已經被一種功利主義所裹挾,以至於他甚至要求一條邏輯,必須產生可落地於實際的用處,才能算是一條合格的邏輯,否則它就是‘無用的’、‘毫無意義的’。
“而我的這位朋友的觀點,並不隻有他一位支持者。事實上,社會上的許多人,都懷抱著與他一樣的看法——尤其是現在的經濟環境之下,大家都逐漸以‘金錢’為導向,來作為某件東西價值的判定。
“例如大部分人都會下意識認為,‘總裁’比‘藝術家’的職位更加高貴,‘白領’比‘清潔工’更有價值,但實際上這些位置本身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是人們的思想觀念,以及對於‘金錢’的崇拜,給人分上了三六九等。
“隻是,到後來,我的思想又改變了。或許這隻是因為我這位朋友的認知係統,已經通過多年的經曆,轉化為了解決具體生存問題的工具,而我由於並未有與他相同的對外接觸經曆,導致我們發展出完全不同的認知係統,就類似於——人用肺唿吸,魚用鰓唿吸。所以我們隻是在這一方麵,有著認知上的不同。”
我一直保持著一種詭異的寧靜,聽著羅素描述著他的觀點。
羅素說起道理來,相比於其他的嘉賓,或許有些晦澀,但並不算難懂。
隻是羅素的觀念,對於我這個同樣是“實用主義者”的家夥來說,的確有些不知道如何形容。
當然,我並不是認為邏輯學是一無是處的。它蘊含著極強的分析能力,還蘊含著哲學的思想,它能夠幫助我們完成一場辯論,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內心。
隻是,這些方麵很難被某種指標所量化,從而讓人能夠利用圖表、文字等直截了當地看出效果,所以人們也會往往低估它們的效用。
羅素側目看了沉默的我一眼,睫毛落下的陰影正好位於黑眼圈上,就像逃離水麵的魚兒。
他見我抿著嘴唇,眉頭微皺,一副凝神思索的模樣,仿佛正在破解不知名的難題。於是他又熟練地轉移了話題,正如平日裏他與朋友交流卡殼時那般。
“早川同學,我們聊點別的吧。”他迴答道,“你想聽點什麽?還是說,你有什麽想說的?我可以聽你講。”
禮尚往來。在羅素的觀念之中,我已經聽他講述這些理論已久,現在該換他來聆聽我的發言了。
最主要的是,他早就習慣做一個傾聽者了。
“我沒有什麽想說的。倒是你,羅素。”
我往羅素的方向走近了幾步,輕輕用手指點了幾下他的肩膀。羅素顯然沒被別人這樣觸碰過,酥酥麻麻的觸感讓羅素嚇得一震,讓他不由得往離我遠一些的方向挪了幾下。
“你有和小城說過你自己的故事嗎?”見他如此排斥,我也不再逗弄他,而是選擇在與他相隔一段距離的地方坐下,“你總是獨來獨往的,雖然我、小城和北鳴,都經常和你一起吃飯,但我們好像從來都沒有怎麽了解過你?”
“更正,”羅素舉起一隻手來,“事實上,我認為我們從來都沒有互相了解過,隻是類似於坐在一張桌上吃飯的‘合夥人’關係。”
聽聞羅素的迴答,我心中也漾起微微詫異。
本以為羅素是完全不懂人情、一心隻讀聖賢書的家夥,卻未曾想到他之所以沒有對我們之間的關係,作出任何驚訝的反應和態度上的轉變,是因為他早就看明白了,我們的關係本就是這一張飯桌上的虛與委蛇。
即便如此,我還是向羅素提出了自己的抗議:“羅素同學,話可不能這麽說。小城同學就和我講過他家裏的故事。我知道小城同學家裏是經商的,他還有幾個弟弟妹妹,他是家裏的長子,因為要教弟弟妹妹讀書,才借此鍛煉出了‘家庭教師’的才能。”
羅素在聽到我舉出的例子後,並沒有什麽表情波動。他望著瑜伽區對麵鏡子裏映射出來的自己,一個男孩在鏡中與他麵對麵地坐著,在他凝視著他的時候,鏡像裏的人也同樣凝視著自己。
“早川同學,無論是你,還是小城同學、北鳴同學,都是無法了解‘我’的。”
他注視著鏡像中那個瘦弱的男孩,喃喃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