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進退維穀,撐天支柱
晚年從斬妖除魔,到長生不死! 作者:洪荒小狐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斷山,是天乙聖界最特殊的地方。
此地殘存著很強烈的聖威,法則秩序明顯比其他地方特殊,擁有禁空領域。
故而,被許多強者認為,是最有可能存在聖者傳承的地方。
李元壽來這裏。
一來是為了尋找天乙聖者的傳承;二來是想借助此地聖威,加速煉化陰陽果和血河尊者的修為。
聖威深入人心,深入骨髓,壓迫感由外而內。
它比重力更加無形,也更加適合修煉,既能壓迫體魄,也能壓迫靈魂。
這股壓迫力,隻要頂得住,就是一種難得的磨礪!
踏足天斷山萬裏範圍後。
李元壽無法再做到禦空飛行,被那強勢的聖威壓迫到地麵。
隻邁出那麽一步,就覺得渾身一沉,仿佛背著萬鈞山嶽,又像是背負著青天白日。
此時,他的速度被壓到極致。
堂堂八竅絕頂高手,斬殺過絕巔的強者,速度竟和在外界初入大宗師時候差不多。
“這小子是不是又有算計?”
這片天地外,幾個異族絕巔,幾乎同時駐足。
它們兩兩一組,每兩個包圍一個方向,呈扇形圍攏向天斷山,想要把李元壽阻截在天斷山。
可當事情真朝著它們預想的方向發展時。
它們又本能地感到不妥。
因為,不是它們把李元壽逼進天斷山,而是李元壽自己進去的,兩者意義截然不同。
天斷山有其特殊性。
它們很難用平常心來對待。
“他曾是大乾國公,應當知曉一些天斷山的秘密。”
“可那不過是聖者的推測,各族聖者自己都不太確定,豈能當真?”
“萬一他是個瘋子,就想試一試呢?”
“他敢在元壽穀以一敵八,與那麽多強者以命相搏,還有什麽不敢的?”
這番交流中,幾位尊者心生遲疑,猶豫不決。
它們總覺得李元壽這種心思深沉,又蘊含瘋子本性的家夥,不會像表麵那麽簡單,定然在籌謀著什麽陰謀詭計。
“要不,就任他去吧。”
良久,獅駝嶺上代妖尊心生退意。
它與各族絕巔傳訊說道:“以他如今的修為,距離聖道,也不過咫尺之遙。”
“聖道於你我而言,猶如天塹,可對他來說,與金丹門檻也相差不多。”
“等他破入聖道。”
“便是想找我們麻煩,也不可能做得到。”
雖然它們都不想人族誕生第二位當世聖者,但其實也不是說完全不能讓人族多個聖者。
它們最擔心的反倒是李元壽踏足絕巔。
聖者固然無敵天下,可畢竟有虛空戰場牽製。
隻要李元壽成聖,無須它們幾族動手,人族聖者自會將其帶入虛空戰場。
反倒是絕巔要難纏一些。
因為各族聖者定下約定,為了培養聖者,可以任意廝殺,哪怕涉及子孫,聖者也不能出手。
以李元壽初入八竅就能斬殺絕巔的實力來看。
踏足絕巔,絕對能橫掃聖者之下所有強者,成為聖者之下第一人!
那樣的李元壽,對於各族來說,才是最該恐懼的災難。
可獅駝嶺上代妖尊覺得。
以李元壽的天資,從初入大宗師到登臨八竅,都沒超過兩年。
踏足九竅應該也就一兩年。
到那時,他更應該閉關悟道,參悟聖道,開拓前路才是,哪有時間跟它們浪費?
“糊塗!”
“青鳴老鬼,本尊看你是閉關閉傻了!”
“且不說我等已經追殺他多日,隻說之前的恩怨,你覺得他更進一步後,會善罷甘休?”
“難道你們獅駝嶺也想學黃風嶺?”
“別以為本尊不知道你在想什麽,你無非是想重現當初大乾武帝征伐我北原時那樣躲起來,可你覺得,這次真能躲過去?”
“當初耀眼如大乾武帝,也未有天定聖者的殊榮,他隻會比大乾武帝更難纏!”
“事到如今,誰也不知他極限在哪兒。”
“萬一給他登臨第八境,打破虛空戰場的局麵,再對我等外族動手,又當如何?”
“你族古聖還能撐幾年,可能抵擋一位八境聖者?”
原本幾族絕巔也在猶豫。
可聽聞獅駝嶺上代妖尊想要退卻,其他五位絕巔強者紛紛怒斥。
短短幾句話的功夫。
它們心底那點猶豫被怒火和對前景的隱憂所衝散,個個義正言辭,仿佛隻有獅駝嶺妖尊心生怯懦!
“夠了。”
獅駝嶺上代妖尊惱羞成怒,駁斥道:“不就是扼殺一個八竅後輩嗎,本尊又有何懼!”
“別搞得好像隻有本尊怕死,有本事你們個個都別退!”
說罷,它冷哼一聲,斷掉傳訊,率先衝向天斷山。
“後退很容易。”
“可今日來此,是為了將來,為了我等各族的生路!”
其他幾位絕巔暗歎一聲,再次堅定自己的信念,咬牙殺入天斷山。
事到如今。
誰也沒有退路,承擔不起後果。
相比幾個異族絕巔。
李元壽的心境就很平和。
他有一顆向道之心,亦是無敵心,所求是武道之巔。
為了達到那個遙不可及的目標。
他願意舍命去搏。
眼下的困境,於他來說,不過萬千坎坷中的一小部分。
前方還有那麽多路要走。
不知還有多少對手,多少大敵在路上,相比之下,幾個金丹絕巔又算得了什麽?
正是這份意誌。
李元壽在幾經迂迴之後,下定決心,來到這片特殊領域。
不過,這時候,他已經體會到天斷山的好處。
這片山脈的法則壓製,的確對於煉化陰陽果和血河尊者的力量很有效果,幾乎加快了數十倍。
此時他已經深入這片地域數千裏。
距離巍峨雄渾,高聳入雲的天斷山,已經不足兩千裏,可以說,近在眼前。
他已經能看到天斷山的‘樣貌’。
遠遠望去,那所謂的‘山’,倒更像是一根天柱。
它跟李元壽所見過的山有很大區別,通體圓滾滾的,上下斜麵的傾斜度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幾乎是直上直下一般!
“這真的是山?”
李元壽眼底有著難以掩飾的驚詫。
這山未免太過平整,太過光滑,宛如刀削而成,在高聳入雲的部分,被截斷,截麵看起來好像也很平滑。
與其說是山,倒不如說,像是一根撐天支柱!
此地殘存著很強烈的聖威,法則秩序明顯比其他地方特殊,擁有禁空領域。
故而,被許多強者認為,是最有可能存在聖者傳承的地方。
李元壽來這裏。
一來是為了尋找天乙聖者的傳承;二來是想借助此地聖威,加速煉化陰陽果和血河尊者的修為。
聖威深入人心,深入骨髓,壓迫感由外而內。
它比重力更加無形,也更加適合修煉,既能壓迫體魄,也能壓迫靈魂。
這股壓迫力,隻要頂得住,就是一種難得的磨礪!
踏足天斷山萬裏範圍後。
李元壽無法再做到禦空飛行,被那強勢的聖威壓迫到地麵。
隻邁出那麽一步,就覺得渾身一沉,仿佛背著萬鈞山嶽,又像是背負著青天白日。
此時,他的速度被壓到極致。
堂堂八竅絕頂高手,斬殺過絕巔的強者,速度竟和在外界初入大宗師時候差不多。
“這小子是不是又有算計?”
這片天地外,幾個異族絕巔,幾乎同時駐足。
它們兩兩一組,每兩個包圍一個方向,呈扇形圍攏向天斷山,想要把李元壽阻截在天斷山。
可當事情真朝著它們預想的方向發展時。
它們又本能地感到不妥。
因為,不是它們把李元壽逼進天斷山,而是李元壽自己進去的,兩者意義截然不同。
天斷山有其特殊性。
它們很難用平常心來對待。
“他曾是大乾國公,應當知曉一些天斷山的秘密。”
“可那不過是聖者的推測,各族聖者自己都不太確定,豈能當真?”
“萬一他是個瘋子,就想試一試呢?”
“他敢在元壽穀以一敵八,與那麽多強者以命相搏,還有什麽不敢的?”
這番交流中,幾位尊者心生遲疑,猶豫不決。
它們總覺得李元壽這種心思深沉,又蘊含瘋子本性的家夥,不會像表麵那麽簡單,定然在籌謀著什麽陰謀詭計。
“要不,就任他去吧。”
良久,獅駝嶺上代妖尊心生退意。
它與各族絕巔傳訊說道:“以他如今的修為,距離聖道,也不過咫尺之遙。”
“聖道於你我而言,猶如天塹,可對他來說,與金丹門檻也相差不多。”
“等他破入聖道。”
“便是想找我們麻煩,也不可能做得到。”
雖然它們都不想人族誕生第二位當世聖者,但其實也不是說完全不能讓人族多個聖者。
它們最擔心的反倒是李元壽踏足絕巔。
聖者固然無敵天下,可畢竟有虛空戰場牽製。
隻要李元壽成聖,無須它們幾族動手,人族聖者自會將其帶入虛空戰場。
反倒是絕巔要難纏一些。
因為各族聖者定下約定,為了培養聖者,可以任意廝殺,哪怕涉及子孫,聖者也不能出手。
以李元壽初入八竅就能斬殺絕巔的實力來看。
踏足絕巔,絕對能橫掃聖者之下所有強者,成為聖者之下第一人!
那樣的李元壽,對於各族來說,才是最該恐懼的災難。
可獅駝嶺上代妖尊覺得。
以李元壽的天資,從初入大宗師到登臨八竅,都沒超過兩年。
踏足九竅應該也就一兩年。
到那時,他更應該閉關悟道,參悟聖道,開拓前路才是,哪有時間跟它們浪費?
“糊塗!”
“青鳴老鬼,本尊看你是閉關閉傻了!”
“且不說我等已經追殺他多日,隻說之前的恩怨,你覺得他更進一步後,會善罷甘休?”
“難道你們獅駝嶺也想學黃風嶺?”
“別以為本尊不知道你在想什麽,你無非是想重現當初大乾武帝征伐我北原時那樣躲起來,可你覺得,這次真能躲過去?”
“當初耀眼如大乾武帝,也未有天定聖者的殊榮,他隻會比大乾武帝更難纏!”
“事到如今,誰也不知他極限在哪兒。”
“萬一給他登臨第八境,打破虛空戰場的局麵,再對我等外族動手,又當如何?”
“你族古聖還能撐幾年,可能抵擋一位八境聖者?”
原本幾族絕巔也在猶豫。
可聽聞獅駝嶺上代妖尊想要退卻,其他五位絕巔強者紛紛怒斥。
短短幾句話的功夫。
它們心底那點猶豫被怒火和對前景的隱憂所衝散,個個義正言辭,仿佛隻有獅駝嶺妖尊心生怯懦!
“夠了。”
獅駝嶺上代妖尊惱羞成怒,駁斥道:“不就是扼殺一個八竅後輩嗎,本尊又有何懼!”
“別搞得好像隻有本尊怕死,有本事你們個個都別退!”
說罷,它冷哼一聲,斷掉傳訊,率先衝向天斷山。
“後退很容易。”
“可今日來此,是為了將來,為了我等各族的生路!”
其他幾位絕巔暗歎一聲,再次堅定自己的信念,咬牙殺入天斷山。
事到如今。
誰也沒有退路,承擔不起後果。
相比幾個異族絕巔。
李元壽的心境就很平和。
他有一顆向道之心,亦是無敵心,所求是武道之巔。
為了達到那個遙不可及的目標。
他願意舍命去搏。
眼下的困境,於他來說,不過萬千坎坷中的一小部分。
前方還有那麽多路要走。
不知還有多少對手,多少大敵在路上,相比之下,幾個金丹絕巔又算得了什麽?
正是這份意誌。
李元壽在幾經迂迴之後,下定決心,來到這片特殊領域。
不過,這時候,他已經體會到天斷山的好處。
這片山脈的法則壓製,的確對於煉化陰陽果和血河尊者的力量很有效果,幾乎加快了數十倍。
此時他已經深入這片地域數千裏。
距離巍峨雄渾,高聳入雲的天斷山,已經不足兩千裏,可以說,近在眼前。
他已經能看到天斷山的‘樣貌’。
遠遠望去,那所謂的‘山’,倒更像是一根天柱。
它跟李元壽所見過的山有很大區別,通體圓滾滾的,上下斜麵的傾斜度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幾乎是直上直下一般!
“這真的是山?”
李元壽眼底有著難以掩飾的驚詫。
這山未免太過平整,太過光滑,宛如刀削而成,在高聳入雲的部分,被截斷,截麵看起來好像也很平滑。
與其說是山,倒不如說,像是一根撐天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