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重建招賢閣
大明:朱元璋假死,朕威壓四海 作者:明日可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臣以為法不可廢,但法可酌情。”
就在朝堂安靜的落針可聞的時候,卻是突然又有一人從朝班之中站了出來。
此人甚是麵生,麵白無須,那張比較柔和的臉上帶著幾分淡淡的傲氣。
朱允熥盯著這人看了幾眼,卻是沒有什麽印象。
隨即搖了搖頭,笑問道:“具體說說,什麽叫做法可酌情。”
“是,陛下!”那人麵色一喜,躬身迴道:“正所謂依法治國乃強國之策,可往往法律在很多時候是死板、呆滯的,就比如一個男子因為母親受辱而亡,但仇家又位高權重,他無法在法律之上找到公平自己前去殺了仇人,這種情況若是按照法律就應該處死殺人者。
但若是處死殺人者,那誰又替他受辱而死的母親申冤?
故而臣認為法可酌情……”
“秦王幾位殿下的情況也正是這般,雖幾位殿下鑄下大錯但畢竟此事本就牽扯皇家內務,故而在依照法律的同時也應按照陛下的意思處置。”
“這樣既能做到依法,但隻要不是處罰太輕,也不至於違法。”
話語稍停,那人的目光在開濟和詹徽幾人身上流轉片刻後,嘴角揚起一抹笑意。
“所以藩王之罪可陛下一言而決,但在背後攛掇幾位殿下的那些人卻是必須要遵照法律進行公正判決,這樣才能給天下人豎起法律為公的大旗。”
“哈哈哈!好,說得好。”朱允熥一時沒忍住,大笑出聲。
他沒想到朝堂之中竟然還有如此能言善辯之人,關鍵他這幾句話看似誰都沒有得罪,可卻是有指鹿為馬的意思。
藩王造反正經的可是天下事,經過他這麽一說就成了皇家內務了。
關鍵你還真沒有什麽辦法反駁,屬實是有幾分詭辯的本事。
笑過之後,朱允熥盯著那人問道:“愛卿姓甚名誰,如今官居何職?”
不是開玩笑,朱允熥是真不知道此人是誰。
朝廷改製後,這段時間本就有許多官員調動,所以他不知道也很正常。
朝中許多官員也將目光投向此人,疑惑者眾多。
那人微微揚了揚下巴,似乎很是享受這種感覺;但又是非常識時務地躬身道:“迴陛下,臣名公孫拙,如今在外交部任職員外郎。”
“公孫拙,名家之人?”
不知是誰,在話音落下的瞬間突然驚唿一聲。
嘶~
頓時朝廷響起一陣倒吸涼氣的聲音,先有法家,如今又跳出個名家之人。
這是百家都不再隱世,全部都要出山了嗎?
尤其是那些儒家官員,一個個臉上表情都是十分精彩。
其實他們從開濟亮出法家身份的那一刻開始就知道今後的朝堂絕對不會再是儒家一言堂,隻是沒想到來得這麽快。
法家、名家還有薛家支脈的兵家之人全部進入了朝堂,那麽是不是意味著朝堂還有其他家的人?
縱橫家、雜家、農家、雜家……
是不是已經早就藏在他們之中了?
一時間,儒家官員看周圍昔日好友的目光都變得審視起來。
“名家?姓公孫,莫非你乃公孫龍後裔?”朱允熥也是好奇了起來。
要知道他費這麽大力氣滅孔、打壓儒家的目的是什麽?不就是為了吸引那些藏起來的百家之人進入朝堂嗎?
現在有韓非子一脈的法家入朝,又有公孫龍後裔出現,看來計策已經差不多見效了。
名家在曆史上雖說不如儒、法、道、墨、兵,但卻也是非常厲害的,著名的典故‘白馬非馬’正是出自名家公孫龍之口。
他們往往能言善辯,更是被後世譽為中國邏輯學的先祖。
和縱橫家倒是有異曲同工之處。
“迴陛下,臣乃是先祖五十七代嫡孫。”公孫拙臉上閃過喜色,躬身迴道。
實在是沒辦法不喜,朱允熥竟然知道公孫龍,那就意味著自己算是進入了皇帝的眼,將來或許在朝堂之上也能占據一席之地了。
“好!很好,看來朕的肱骨越來越豐富了。”朱允熥大喜。
竟然先將藩王的事情拋之腦後,迴頭道:“三寶,擬旨,明發天下。”
“朕欲恢複皇祖遺誌建立招賢閣,招天下隱學之士入朝為官,無論儒、釋、道、兵、法、墨、雜、縱橫、農、術、方、陰陽家,凡有一技之長者皆可自薦入招賢閣。
任命公孫拙為招賢閣大臣,封從二品銜。替朕挑選人才,有出眾者可直接舉薦。”
“就這樣吧!聖旨明日隨同大明日報明發天下,凡有敢阻攔者殺無赦。”
嘶~
當朱允熥話音落下的瞬間,滿朝文武無不倒吸涼氣。
這道聖旨看似是在招攬人才,可誰都能從中品出朱允熥的雄心壯誌。
如此之多的百家人才,若是真的全都進入朝廷,那朝廷中不少原本屍位素餐者可就要小心了。
但朱允熥最後那句‘凡有敢阻攔者殺無赦’又是讓那些人剛升起的小心思瞬間煙消雲散。
想搞事情,難道是覺得錦衣衛的刀不夠鋒利了嗎?
“謝陛下隆恩,臣定竭盡全力為朝廷舉薦人才。”公孫拙當即‘噗通’跪下,連連謝恩。
原本他不過外交部員外郎,區區七品小官而已。
不過是一眨眼的功夫就成了從二品的大員,還專門負責替朱允熥招攬人才,也就意味著將來從招賢閣入朝的百家之人都得記他的好,這可是好大一份政治資產。
所以公孫拙表現得再怎麽激動也絲毫不為過。
“行了,起來吧!朕隻要你不要刻意打壓任何有才能之人即可。”朱允熥擺手。
等到公孫拙退入朝班之後,麵色再次恢複平靜。
“諸位愛卿,對剛才公孫愛卿所說之言可有不同意見的?”
百官心中撇嘴。
什麽不同意見啊?
您老人家都已經把我們逼到牆角了,現在誰還敢不同意?
真要是那樣等到百家之人入朝,這個朝廷還有我們的位置嗎?
朱允熥見百官不言,嘴角終於是揚起淡淡的笑容。
目光落在開濟和詹徽幾人身上,終於是再次開口。
“既然這般那便……”
就在朝堂安靜的落針可聞的時候,卻是突然又有一人從朝班之中站了出來。
此人甚是麵生,麵白無須,那張比較柔和的臉上帶著幾分淡淡的傲氣。
朱允熥盯著這人看了幾眼,卻是沒有什麽印象。
隨即搖了搖頭,笑問道:“具體說說,什麽叫做法可酌情。”
“是,陛下!”那人麵色一喜,躬身迴道:“正所謂依法治國乃強國之策,可往往法律在很多時候是死板、呆滯的,就比如一個男子因為母親受辱而亡,但仇家又位高權重,他無法在法律之上找到公平自己前去殺了仇人,這種情況若是按照法律就應該處死殺人者。
但若是處死殺人者,那誰又替他受辱而死的母親申冤?
故而臣認為法可酌情……”
“秦王幾位殿下的情況也正是這般,雖幾位殿下鑄下大錯但畢竟此事本就牽扯皇家內務,故而在依照法律的同時也應按照陛下的意思處置。”
“這樣既能做到依法,但隻要不是處罰太輕,也不至於違法。”
話語稍停,那人的目光在開濟和詹徽幾人身上流轉片刻後,嘴角揚起一抹笑意。
“所以藩王之罪可陛下一言而決,但在背後攛掇幾位殿下的那些人卻是必須要遵照法律進行公正判決,這樣才能給天下人豎起法律為公的大旗。”
“哈哈哈!好,說得好。”朱允熥一時沒忍住,大笑出聲。
他沒想到朝堂之中竟然還有如此能言善辯之人,關鍵他這幾句話看似誰都沒有得罪,可卻是有指鹿為馬的意思。
藩王造反正經的可是天下事,經過他這麽一說就成了皇家內務了。
關鍵你還真沒有什麽辦法反駁,屬實是有幾分詭辯的本事。
笑過之後,朱允熥盯著那人問道:“愛卿姓甚名誰,如今官居何職?”
不是開玩笑,朱允熥是真不知道此人是誰。
朝廷改製後,這段時間本就有許多官員調動,所以他不知道也很正常。
朝中許多官員也將目光投向此人,疑惑者眾多。
那人微微揚了揚下巴,似乎很是享受這種感覺;但又是非常識時務地躬身道:“迴陛下,臣名公孫拙,如今在外交部任職員外郎。”
“公孫拙,名家之人?”
不知是誰,在話音落下的瞬間突然驚唿一聲。
嘶~
頓時朝廷響起一陣倒吸涼氣的聲音,先有法家,如今又跳出個名家之人。
這是百家都不再隱世,全部都要出山了嗎?
尤其是那些儒家官員,一個個臉上表情都是十分精彩。
其實他們從開濟亮出法家身份的那一刻開始就知道今後的朝堂絕對不會再是儒家一言堂,隻是沒想到來得這麽快。
法家、名家還有薛家支脈的兵家之人全部進入了朝堂,那麽是不是意味著朝堂還有其他家的人?
縱橫家、雜家、農家、雜家……
是不是已經早就藏在他們之中了?
一時間,儒家官員看周圍昔日好友的目光都變得審視起來。
“名家?姓公孫,莫非你乃公孫龍後裔?”朱允熥也是好奇了起來。
要知道他費這麽大力氣滅孔、打壓儒家的目的是什麽?不就是為了吸引那些藏起來的百家之人進入朝堂嗎?
現在有韓非子一脈的法家入朝,又有公孫龍後裔出現,看來計策已經差不多見效了。
名家在曆史上雖說不如儒、法、道、墨、兵,但卻也是非常厲害的,著名的典故‘白馬非馬’正是出自名家公孫龍之口。
他們往往能言善辯,更是被後世譽為中國邏輯學的先祖。
和縱橫家倒是有異曲同工之處。
“迴陛下,臣乃是先祖五十七代嫡孫。”公孫拙臉上閃過喜色,躬身迴道。
實在是沒辦法不喜,朱允熥竟然知道公孫龍,那就意味著自己算是進入了皇帝的眼,將來或許在朝堂之上也能占據一席之地了。
“好!很好,看來朕的肱骨越來越豐富了。”朱允熥大喜。
竟然先將藩王的事情拋之腦後,迴頭道:“三寶,擬旨,明發天下。”
“朕欲恢複皇祖遺誌建立招賢閣,招天下隱學之士入朝為官,無論儒、釋、道、兵、法、墨、雜、縱橫、農、術、方、陰陽家,凡有一技之長者皆可自薦入招賢閣。
任命公孫拙為招賢閣大臣,封從二品銜。替朕挑選人才,有出眾者可直接舉薦。”
“就這樣吧!聖旨明日隨同大明日報明發天下,凡有敢阻攔者殺無赦。”
嘶~
當朱允熥話音落下的瞬間,滿朝文武無不倒吸涼氣。
這道聖旨看似是在招攬人才,可誰都能從中品出朱允熥的雄心壯誌。
如此之多的百家人才,若是真的全都進入朝廷,那朝廷中不少原本屍位素餐者可就要小心了。
但朱允熥最後那句‘凡有敢阻攔者殺無赦’又是讓那些人剛升起的小心思瞬間煙消雲散。
想搞事情,難道是覺得錦衣衛的刀不夠鋒利了嗎?
“謝陛下隆恩,臣定竭盡全力為朝廷舉薦人才。”公孫拙當即‘噗通’跪下,連連謝恩。
原本他不過外交部員外郎,區區七品小官而已。
不過是一眨眼的功夫就成了從二品的大員,還專門負責替朱允熥招攬人才,也就意味著將來從招賢閣入朝的百家之人都得記他的好,這可是好大一份政治資產。
所以公孫拙表現得再怎麽激動也絲毫不為過。
“行了,起來吧!朕隻要你不要刻意打壓任何有才能之人即可。”朱允熥擺手。
等到公孫拙退入朝班之後,麵色再次恢複平靜。
“諸位愛卿,對剛才公孫愛卿所說之言可有不同意見的?”
百官心中撇嘴。
什麽不同意見啊?
您老人家都已經把我們逼到牆角了,現在誰還敢不同意?
真要是那樣等到百家之人入朝,這個朝廷還有我們的位置嗎?
朱允熥見百官不言,嘴角終於是揚起淡淡的笑容。
目光落在開濟和詹徽幾人身上,終於是再次開口。
“既然這般那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