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涉案番豆
全家要我做紈絝,我靠漫畫名天下 作者:芋素二荊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日秦掌櫃便換了個人來。”
徐度搖了搖頭道,“大抵是有那魯姓雕版匠的前車之鑒,剩下那些後來都安分了許多,也不仗著自己年紀大聽不進去咱們工匠的話了。”
盛臨樂若有所思,秦通在員工麵前估計還瞞著店裏的實際經營狀況,不然那些工匠也不會如此傲氣。
不過沒關係,反正鬆雪齋隻管授出技術,至於之後太子能不能繼續從榮安堂分到銀子就不關她的事了。
畢竟跟太子的交易又沒說要保售後。
“三姑娘……”徐度有些躊躇地說,“這第二本醜狐篇咱們用不用緩一緩再刊售?白龍圖之事才過去,我怕再有人拿狐女搬弄是非。”
一次可以說是遭人算計,第二次再出類似的事,就該有人說鬆雪齋為了賣書自導自演,屆時被人告到衙門,他們有理也說不清。
徐度在經商方麵不如林大管事有膽氣,他隻想如何安安穩穩賣書賺銀子,並不願意與同行爭個你死我活。
可做生意就沒有一派和氣的。
盛臨樂搖了搖頭,當即否決:“按原定計劃刊售,出不了事。”
鬆雪齋明麵上背靠瑞王府,現在又搭上了榮安堂。
盛臨樂想不到還能有誰會這麽沒眼力見繼續算計鬆雪齋。
“大不了這迴宣傳不用彩圖了,直接發個告示吧,有了龍女篇做鋪墊,醜狐篇的銷量不至於差到哪裏去。”
徐度抿了抿唇,最終還是頷首應是。
——————————
今日早朝無大事,太子被皇帝叫到禦書房做苦力——批複大臣們的請安折子。
趙晟睿迴複了大概三十來句““知道了,此事朕已閱” 、“朕安”。
皇帝從奏章裏抬起頭來,隨口道:“近日功課如何?”
大太監退出去取茶。
趙晟睿把自己課表背了一遍,又提了幾句幾位學士講的重點和自己的見解。
說完這些,趙晟睿瞄了眼皇帝的神色,又托著玩笑話把鬆雪齋的事說了,“陸大人還讓孤對那畫本裏修橋一事做了篇文章。”
皇帝對民間小談故事並不感興趣,道:“你寫了什麽?”
趙晟睿說他在文章裏寫築橋修路於百姓而言,既是負累也是利好。
負累在於加征當地勞役,使農田無所出,百姓無所依,若放在實際當中,饑荒先起,戰亂後至,根本不會像畫本裏那樣百姓安居樂業七十年。
“若無朝堂的財力支撐,肆意修橋恐是天下混亂之先兆。”
皇帝挑了挑眉,點評說:“你這見解,有些偏激。”
趙晟睿羞赧地點了點頭,笑道:“陸大人也這麽說。”
千百年來,還沒聽說有哪朝皇室是因民間修座橋而亡國的,不過……
皇帝放鬆靠向椅背,緩緩說:“其實也並非沒有前例。”
趙晟睿正襟危坐,一副乖學生洗耳恭聽的聽教的模樣。
皇帝眼底閃過一絲愉悅,給兒子解惑:“其一為隋帝楊廣,曾征百萬民夫開鑿通濟渠和永濟渠,並同修東都洛陽與馳道,以至國庫空虛,民間亦是丁男不供,始役婦人。”
“後至隋末,田疇多荒,百姓困窮,農民聚而為盜,以魯地為首,起義軍四起,終隋楊皇室滅國。”
趙晟睿低頭做沉思狀。
皇帝繼續說:“還有一例,雖未與亡國有關聯,卻也因此引發過民變。前朝推行農田水利,卻有州縣官員為政績好看而強征民力,致使冀州地區掀起流民起義。”
趙晟睿歎了口氣:“由此可見,平天下易,治天下難,創盛世可謂難之又難啊。”
皇帝看了眼太子,說:“太子也需更加勤勉,守業更比創業難。”
趙晟睿心一緊,立刻打起精神,拱手道:“父皇正值壯年,兒臣隻願大夏在您手中能昌盛百年千年。”
大太監端著茶進來。
皇帝接過茶撇去浮沫,淡淡道:“人壽有限,朕又不是神仙,始終有去見祖宗的那天,隻道真到了那天,朕見到你皇爺爺時,也同你這般,是挺直了腰背的。”
大太監趕緊放下茶壺跪伏在桌子邊。
趙晟睿低頭,悶聲說:“父皇怎就開始感慨這些了,倒是叫兒臣惶恐,不該提及那修橋傷民之事。”
皇帝抬眼看向他,看了會兒才抿了口茶,說:“嗯,陸堯諮教你教得不錯。”
揮手叫太監退下,拿起奏折繼續工作。
趙晟睿也迴到自己的位置上,剛拿起筆,又聽見皇帝說:“你說那鬆雪齋弄出了彩印?”
趙晟睿立刻迴道:“是,父皇。兒臣已經派榮安堂的工匠去學了,不出半年就能學成歸來,屆時榮安堂便也能靠彩印獲益。”
皇帝的目光並未從奏折上移開,淡聲說,“好,你做事,父皇放心。年後你也多上心玻璃窯的庶務,朕欲明年與宣國來往貿易。”
趙晟睿愣住,父皇打算玻璃窯交給他?他聽錯了嗎?
玻璃窯可是實打實的聚寶盆,戶部年年上書都沒從父皇手裏要走的產業。
皇帝沒聽見太子迴應,抬起頭皺眉道:“怎麽,太子不願為朕管理玻璃窯?”
趙晟睿確實不想接這燙手山芋,但又不能明說惹怒父皇。
他垂眸快速思索,起身走到皇帝麵前跪下:“兒臣並非不願,而是兒臣還有一事未向父皇稟報。”
皇帝:“何事?”
趙晟睿說:“父皇可還記得前年安南進貢來的一種豆類,父皇為其賜名番豆。”
皇帝眼睛微眯,從腦海裏翻出那一丁點記憶,點了點頭。
“這番豆涉及兩件事,一件利國利民,一件……”趙晟睿頓了頓,道,“可能與父皇正在查的官員貪汙案有關聯。”
皇帝倏然沉下臉:“你說什麽?”
趙晟睿整理好腹稿,開口道:“去年相國寺大集,安南商人以斤價八百文賣出番豆二百餘斤,今年則每斤二兩銀子賣出四十斤……”
“番果乃朝貢之物,兒臣卻在禮部和內務府都未查到允許其發市流通的記錄。”
未經允售的外來物進入民間市場便是走私逃稅。
皇帝沉默片刻:“可知安南人運了多少斤來我國?”
趙晟睿搖了搖頭說:“兒臣並非想說他們逃稅之事,而是兒臣聽聞番豆還有一個名字,名為長生果,這長生果卻是前年十月便有記錄審批,且征過稅的。”
皇帝眸色晦暗,總結出趙晟睿真正想說的話:“你的意思是,有官員勾結安南使臣貪墨了真貢品,以長生果代之充數。”
徐度搖了搖頭道,“大抵是有那魯姓雕版匠的前車之鑒,剩下那些後來都安分了許多,也不仗著自己年紀大聽不進去咱們工匠的話了。”
盛臨樂若有所思,秦通在員工麵前估計還瞞著店裏的實際經營狀況,不然那些工匠也不會如此傲氣。
不過沒關係,反正鬆雪齋隻管授出技術,至於之後太子能不能繼續從榮安堂分到銀子就不關她的事了。
畢竟跟太子的交易又沒說要保售後。
“三姑娘……”徐度有些躊躇地說,“這第二本醜狐篇咱們用不用緩一緩再刊售?白龍圖之事才過去,我怕再有人拿狐女搬弄是非。”
一次可以說是遭人算計,第二次再出類似的事,就該有人說鬆雪齋為了賣書自導自演,屆時被人告到衙門,他們有理也說不清。
徐度在經商方麵不如林大管事有膽氣,他隻想如何安安穩穩賣書賺銀子,並不願意與同行爭個你死我活。
可做生意就沒有一派和氣的。
盛臨樂搖了搖頭,當即否決:“按原定計劃刊售,出不了事。”
鬆雪齋明麵上背靠瑞王府,現在又搭上了榮安堂。
盛臨樂想不到還能有誰會這麽沒眼力見繼續算計鬆雪齋。
“大不了這迴宣傳不用彩圖了,直接發個告示吧,有了龍女篇做鋪墊,醜狐篇的銷量不至於差到哪裏去。”
徐度抿了抿唇,最終還是頷首應是。
——————————
今日早朝無大事,太子被皇帝叫到禦書房做苦力——批複大臣們的請安折子。
趙晟睿迴複了大概三十來句““知道了,此事朕已閱” 、“朕安”。
皇帝從奏章裏抬起頭來,隨口道:“近日功課如何?”
大太監退出去取茶。
趙晟睿把自己課表背了一遍,又提了幾句幾位學士講的重點和自己的見解。
說完這些,趙晟睿瞄了眼皇帝的神色,又托著玩笑話把鬆雪齋的事說了,“陸大人還讓孤對那畫本裏修橋一事做了篇文章。”
皇帝對民間小談故事並不感興趣,道:“你寫了什麽?”
趙晟睿說他在文章裏寫築橋修路於百姓而言,既是負累也是利好。
負累在於加征當地勞役,使農田無所出,百姓無所依,若放在實際當中,饑荒先起,戰亂後至,根本不會像畫本裏那樣百姓安居樂業七十年。
“若無朝堂的財力支撐,肆意修橋恐是天下混亂之先兆。”
皇帝挑了挑眉,點評說:“你這見解,有些偏激。”
趙晟睿羞赧地點了點頭,笑道:“陸大人也這麽說。”
千百年來,還沒聽說有哪朝皇室是因民間修座橋而亡國的,不過……
皇帝放鬆靠向椅背,緩緩說:“其實也並非沒有前例。”
趙晟睿正襟危坐,一副乖學生洗耳恭聽的聽教的模樣。
皇帝眼底閃過一絲愉悅,給兒子解惑:“其一為隋帝楊廣,曾征百萬民夫開鑿通濟渠和永濟渠,並同修東都洛陽與馳道,以至國庫空虛,民間亦是丁男不供,始役婦人。”
“後至隋末,田疇多荒,百姓困窮,農民聚而為盜,以魯地為首,起義軍四起,終隋楊皇室滅國。”
趙晟睿低頭做沉思狀。
皇帝繼續說:“還有一例,雖未與亡國有關聯,卻也因此引發過民變。前朝推行農田水利,卻有州縣官員為政績好看而強征民力,致使冀州地區掀起流民起義。”
趙晟睿歎了口氣:“由此可見,平天下易,治天下難,創盛世可謂難之又難啊。”
皇帝看了眼太子,說:“太子也需更加勤勉,守業更比創業難。”
趙晟睿心一緊,立刻打起精神,拱手道:“父皇正值壯年,兒臣隻願大夏在您手中能昌盛百年千年。”
大太監端著茶進來。
皇帝接過茶撇去浮沫,淡淡道:“人壽有限,朕又不是神仙,始終有去見祖宗的那天,隻道真到了那天,朕見到你皇爺爺時,也同你這般,是挺直了腰背的。”
大太監趕緊放下茶壺跪伏在桌子邊。
趙晟睿低頭,悶聲說:“父皇怎就開始感慨這些了,倒是叫兒臣惶恐,不該提及那修橋傷民之事。”
皇帝抬眼看向他,看了會兒才抿了口茶,說:“嗯,陸堯諮教你教得不錯。”
揮手叫太監退下,拿起奏折繼續工作。
趙晟睿也迴到自己的位置上,剛拿起筆,又聽見皇帝說:“你說那鬆雪齋弄出了彩印?”
趙晟睿立刻迴道:“是,父皇。兒臣已經派榮安堂的工匠去學了,不出半年就能學成歸來,屆時榮安堂便也能靠彩印獲益。”
皇帝的目光並未從奏折上移開,淡聲說,“好,你做事,父皇放心。年後你也多上心玻璃窯的庶務,朕欲明年與宣國來往貿易。”
趙晟睿愣住,父皇打算玻璃窯交給他?他聽錯了嗎?
玻璃窯可是實打實的聚寶盆,戶部年年上書都沒從父皇手裏要走的產業。
皇帝沒聽見太子迴應,抬起頭皺眉道:“怎麽,太子不願為朕管理玻璃窯?”
趙晟睿確實不想接這燙手山芋,但又不能明說惹怒父皇。
他垂眸快速思索,起身走到皇帝麵前跪下:“兒臣並非不願,而是兒臣還有一事未向父皇稟報。”
皇帝:“何事?”
趙晟睿說:“父皇可還記得前年安南進貢來的一種豆類,父皇為其賜名番豆。”
皇帝眼睛微眯,從腦海裏翻出那一丁點記憶,點了點頭。
“這番豆涉及兩件事,一件利國利民,一件……”趙晟睿頓了頓,道,“可能與父皇正在查的官員貪汙案有關聯。”
皇帝倏然沉下臉:“你說什麽?”
趙晟睿整理好腹稿,開口道:“去年相國寺大集,安南商人以斤價八百文賣出番豆二百餘斤,今年則每斤二兩銀子賣出四十斤……”
“番果乃朝貢之物,兒臣卻在禮部和內務府都未查到允許其發市流通的記錄。”
未經允售的外來物進入民間市場便是走私逃稅。
皇帝沉默片刻:“可知安南人運了多少斤來我國?”
趙晟睿搖了搖頭說:“兒臣並非想說他們逃稅之事,而是兒臣聽聞番豆還有一個名字,名為長生果,這長生果卻是前年十月便有記錄審批,且征過稅的。”
皇帝眸色晦暗,總結出趙晟睿真正想說的話:“你的意思是,有官員勾結安南使臣貪墨了真貢品,以長生果代之充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