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青磚賜福
大漢:隱忍二十年,漢武帝被架空了 作者:火柴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神仙廟”的聲名逐漸在民間逐漸傳開,上到諸侯王下至民眾拿著刻字的青磚迴去祈福的事情,也不脛而走。
越是隱秘的事情,便越是充滿了玄之又玄的力量,讓人向往。
同時隨著諸侯王謀反已過半月有餘,麵臨衛青大軍壓境以無敵之姿連克數城,彼此的局勢日益緊張,戰爭的陰雲始終籠罩,心中的不安逐漸讓他們也開始動搖。
而與此同時,在大漢各地,由羽林衛裝扮成的各種“奇人”,開始用青磚製造各種“異事”,以此來宣揚青磚的神奇之處。
比如有羽林衛裝扮的老神仙,當場用青磚飾演了一番胸口碎大石;
還有雜耍藝人,雙手各持一塊青磚,在街頭鬧市中舞動起來。隻見他將青磚相互敲擊,碰撞之處火花四濺,卻不見青磚有絲毫破損,圍觀的百姓不禁發出陣陣驚歎。
百姓們在此番宣傳之下更是對青磚的神異深信不疑,奔走相告,使得這關於青磚的傳說越傳越廣,越傳越神。
青磚的種種神奇之處,自然傳入了本就悸動不安的各個諸侯王處。
濟北王在王府中來迴踱步,心中焦慮萬分。
近日來,前線戰事不利的消息不斷傳來,他的軍隊士氣低落,於是選擇關門避戰,不敢觸衛青的鋒芒。
而朝廷的軍隊卻節節勝利,已然是大軍壓境兵臨城下。
當他聽聞手下謀士提及有諸侯王求了那“神仙廟”的青磚時,也不免意動,之前的讖言已見成效,如果再有這青磚外力加持……
濟北王越想越是覺得此事可成!
翌日便派遣了一名心腹,喬裝打扮後混入百姓之中,前往神仙廟求來了一塊青磚。
當濟北王看到青磚時,其質地竟是見也未見過,哪怕是府上見多識廣的方士和謀士們,也都嘖嘖稱奇,再看那上麵刻著的文字,更是對青磚這等“神仙之物”深信不疑。
於是濟北王將青磚供奉在密室之中,每日對著它默默祈禱。
淮南王也不例外。他本就生性多疑,聽聞濟北王的軍隊似乎有了一些轉機,心中起疑,暗中派人探查。很快,他便得知了青磚之事,也派人去求了一塊青磚迴來。
然而消息如同暗夜裏的冷風,悄無聲息地在諸侯王之間傳開。
當其他諸侯王聽聞濟北王和淮南王偷偷求了青磚祈福之事後,反應各異,在這風雲變幻的局勢下,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激起了層層漣漪。
“濟北王和淮南王竟然偷偷瞞著我們祈求神仙助力,當初說好共進退呢?簡直言而無信之徒!”
膠東王聽聞“青磚祈福”之事後,怒不可遏,隨即對左右親衛道:“派人去求青磚迴來。”
中山王中山王得知此事後,心中暗忖:“這兩個家夥,莫不是想憑借這虛無縹緲的青磚謀取什麽私利?我怎可落於人後。”
表麵上卻不動聲色,隻是輕咳一聲,喚來謀士低聲吩咐道:“你去安排一下,尋個可靠的人,也去那神仙廟求幾塊青磚來,記住,切勿聲張,若是被他人知曉,本王唯你是問。”
謀士心領神會,匆匆退下。
不久後,當幾塊青磚被小心翼翼地呈現在中山王麵前時,他的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與期待。
他屏退左右,獨自在密室中對著青磚拱手作揖,口中念念有詞:“神靈在上,若能助本王成就大業,日後定當大興廟宇,供奉香火不絕……”
而早就去往朔方的代王這邊,聽聞其他諸侯王的舉動後,更是坐立不安。
他深知自己實力最弱,在這場紛爭中本就如履薄冰,如今看到各方都在為這青磚之事奔波,心中愈發惶恐。
此次去爭取兵符萬萬不能有任何閃失!
“難道這青磚真有如此神奇之力?若是我不跟上,豈不是會被神靈遺棄?”
猶豫再三,代王還是咬了咬牙,對心腹說道:“你帶上些財物,悄悄去求幾塊青磚迴來,務必小心謹慎,莫要引起他人注意。”
一時間,諸侯王們為了這幾塊青磚各施手段,紛紛陷入了這場荒唐的祈福鬧劇之中。
殊不知,諸侯王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別人的算計之中。
衛青端坐在軍帳之中,麵前的沙盤上錯落有致地擺放著代表各方兵力的棋子,然而此刻他的心思卻全然不在這戰局之上。
聽聞諸侯王們竟也偷偷求了那“祈福青磚”,嘴角上揚,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果然不出陛下所料,這些諸侯王中計了。”衛青雙手背在身後,眼中充滿了對諸侯王的不屑一顧。
一旁的司馬遷同樣麵露欣喜之色,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看來這陽謀已然生效。”
衛青轉過身來,微微點頭,眼中滿是佩服道:“陛下智謀實在是高。這一招看似簡單,卻直擊要害。”
“如今諸侯王們紛紛陷入這迷信的泥沼,我們隻需順勢而為,加大這青磚的影響力,讓他們在這虛幻的祈福中越陷越深,無暇顧及謀反之事。”
司馬遷輕撫胡須,沉思片刻後說道:“衛王殿下,如今叛軍關門避戰,您又不想打動幹涉傷及無辜百姓,那我們不妨趁勢再添一把火。”
“我們便命人在民間和軍中宣揚這青磚所帶來的‘祥瑞之兆’,說此物可以對軍隊戰力有所加持……”
衛青眼中一亮,拍案叫絕,道:“好!就依子長之計。傳令下去,讓士兵們口口相傳,說凡是得到青磚庇佑的軍隊,必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那些諸侯王聽聞後,定會更傾巢而出試圖扭轉頹勢,這時我們便可以畢其功於一役,然後再辟謠說著青磚不過時陛下製造的鋪路材料而已。”
說罷,兩人相視而笑。
未央宮,宣室殿,朝堂之上,劉據與朝臣們正在商討新政事宜。
便有衛士來報前線最新消息,大殿內的氣氛罕見的微妙起來,眾人皆是表情怪異。
劉據身著龍袍,身姿挺拔,麵容沉穩,微微抬起頭,目光掃過眾大臣,率先開口道:“諸卿,今聞諸侯王竟為這青磚之事亂了陣腳,實乃荒誕至極。然此亦可見其心虛與愚昧,卿等對此有何高見?”
丞相田千秋上前一步,拱手奏道:“殿下,此乃天賜良機。諸侯王既已陷入這迷信的泥沼,我等正可借此機會,在軍事上加快部署,對其形成更大的威懾。”
劉據點頭,下旨道:“命衛王衛青伺機行事,未必以最小代價肅清逆臣賊子。”
然後他又看向工部侍郎桑弘羊道:“子升君,即刻命工部奔赴前線,配合衛王大軍行事,同時做好戰後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保證這個冬天不再有朕的子民被凍死!”
桑弘羊高聲領命。
劉據又對蘇武道:“子卿,你們戶部也要配合前線行事,一眾戰略物資,務必第一時間運送過去,不可以讓一個子民餓死!”
“喏!”
蘇武也是高聲領命。
眾大臣也紛紛高唿“陛下聖明”!
劉據揮手示意退朝,走出宣室殿。
越是隱秘的事情,便越是充滿了玄之又玄的力量,讓人向往。
同時隨著諸侯王謀反已過半月有餘,麵臨衛青大軍壓境以無敵之姿連克數城,彼此的局勢日益緊張,戰爭的陰雲始終籠罩,心中的不安逐漸讓他們也開始動搖。
而與此同時,在大漢各地,由羽林衛裝扮成的各種“奇人”,開始用青磚製造各種“異事”,以此來宣揚青磚的神奇之處。
比如有羽林衛裝扮的老神仙,當場用青磚飾演了一番胸口碎大石;
還有雜耍藝人,雙手各持一塊青磚,在街頭鬧市中舞動起來。隻見他將青磚相互敲擊,碰撞之處火花四濺,卻不見青磚有絲毫破損,圍觀的百姓不禁發出陣陣驚歎。
百姓們在此番宣傳之下更是對青磚的神異深信不疑,奔走相告,使得這關於青磚的傳說越傳越廣,越傳越神。
青磚的種種神奇之處,自然傳入了本就悸動不安的各個諸侯王處。
濟北王在王府中來迴踱步,心中焦慮萬分。
近日來,前線戰事不利的消息不斷傳來,他的軍隊士氣低落,於是選擇關門避戰,不敢觸衛青的鋒芒。
而朝廷的軍隊卻節節勝利,已然是大軍壓境兵臨城下。
當他聽聞手下謀士提及有諸侯王求了那“神仙廟”的青磚時,也不免意動,之前的讖言已見成效,如果再有這青磚外力加持……
濟北王越想越是覺得此事可成!
翌日便派遣了一名心腹,喬裝打扮後混入百姓之中,前往神仙廟求來了一塊青磚。
當濟北王看到青磚時,其質地竟是見也未見過,哪怕是府上見多識廣的方士和謀士們,也都嘖嘖稱奇,再看那上麵刻著的文字,更是對青磚這等“神仙之物”深信不疑。
於是濟北王將青磚供奉在密室之中,每日對著它默默祈禱。
淮南王也不例外。他本就生性多疑,聽聞濟北王的軍隊似乎有了一些轉機,心中起疑,暗中派人探查。很快,他便得知了青磚之事,也派人去求了一塊青磚迴來。
然而消息如同暗夜裏的冷風,悄無聲息地在諸侯王之間傳開。
當其他諸侯王聽聞濟北王和淮南王偷偷求了青磚祈福之事後,反應各異,在這風雲變幻的局勢下,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激起了層層漣漪。
“濟北王和淮南王竟然偷偷瞞著我們祈求神仙助力,當初說好共進退呢?簡直言而無信之徒!”
膠東王聽聞“青磚祈福”之事後,怒不可遏,隨即對左右親衛道:“派人去求青磚迴來。”
中山王中山王得知此事後,心中暗忖:“這兩個家夥,莫不是想憑借這虛無縹緲的青磚謀取什麽私利?我怎可落於人後。”
表麵上卻不動聲色,隻是輕咳一聲,喚來謀士低聲吩咐道:“你去安排一下,尋個可靠的人,也去那神仙廟求幾塊青磚來,記住,切勿聲張,若是被他人知曉,本王唯你是問。”
謀士心領神會,匆匆退下。
不久後,當幾塊青磚被小心翼翼地呈現在中山王麵前時,他的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與期待。
他屏退左右,獨自在密室中對著青磚拱手作揖,口中念念有詞:“神靈在上,若能助本王成就大業,日後定當大興廟宇,供奉香火不絕……”
而早就去往朔方的代王這邊,聽聞其他諸侯王的舉動後,更是坐立不安。
他深知自己實力最弱,在這場紛爭中本就如履薄冰,如今看到各方都在為這青磚之事奔波,心中愈發惶恐。
此次去爭取兵符萬萬不能有任何閃失!
“難道這青磚真有如此神奇之力?若是我不跟上,豈不是會被神靈遺棄?”
猶豫再三,代王還是咬了咬牙,對心腹說道:“你帶上些財物,悄悄去求幾塊青磚迴來,務必小心謹慎,莫要引起他人注意。”
一時間,諸侯王們為了這幾塊青磚各施手段,紛紛陷入了這場荒唐的祈福鬧劇之中。
殊不知,諸侯王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別人的算計之中。
衛青端坐在軍帳之中,麵前的沙盤上錯落有致地擺放著代表各方兵力的棋子,然而此刻他的心思卻全然不在這戰局之上。
聽聞諸侯王們竟也偷偷求了那“祈福青磚”,嘴角上揚,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果然不出陛下所料,這些諸侯王中計了。”衛青雙手背在身後,眼中充滿了對諸侯王的不屑一顧。
一旁的司馬遷同樣麵露欣喜之色,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看來這陽謀已然生效。”
衛青轉過身來,微微點頭,眼中滿是佩服道:“陛下智謀實在是高。這一招看似簡單,卻直擊要害。”
“如今諸侯王們紛紛陷入這迷信的泥沼,我們隻需順勢而為,加大這青磚的影響力,讓他們在這虛幻的祈福中越陷越深,無暇顧及謀反之事。”
司馬遷輕撫胡須,沉思片刻後說道:“衛王殿下,如今叛軍關門避戰,您又不想打動幹涉傷及無辜百姓,那我們不妨趁勢再添一把火。”
“我們便命人在民間和軍中宣揚這青磚所帶來的‘祥瑞之兆’,說此物可以對軍隊戰力有所加持……”
衛青眼中一亮,拍案叫絕,道:“好!就依子長之計。傳令下去,讓士兵們口口相傳,說凡是得到青磚庇佑的軍隊,必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那些諸侯王聽聞後,定會更傾巢而出試圖扭轉頹勢,這時我們便可以畢其功於一役,然後再辟謠說著青磚不過時陛下製造的鋪路材料而已。”
說罷,兩人相視而笑。
未央宮,宣室殿,朝堂之上,劉據與朝臣們正在商討新政事宜。
便有衛士來報前線最新消息,大殿內的氣氛罕見的微妙起來,眾人皆是表情怪異。
劉據身著龍袍,身姿挺拔,麵容沉穩,微微抬起頭,目光掃過眾大臣,率先開口道:“諸卿,今聞諸侯王竟為這青磚之事亂了陣腳,實乃荒誕至極。然此亦可見其心虛與愚昧,卿等對此有何高見?”
丞相田千秋上前一步,拱手奏道:“殿下,此乃天賜良機。諸侯王既已陷入這迷信的泥沼,我等正可借此機會,在軍事上加快部署,對其形成更大的威懾。”
劉據點頭,下旨道:“命衛王衛青伺機行事,未必以最小代價肅清逆臣賊子。”
然後他又看向工部侍郎桑弘羊道:“子升君,即刻命工部奔赴前線,配合衛王大軍行事,同時做好戰後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保證這個冬天不再有朕的子民被凍死!”
桑弘羊高聲領命。
劉據又對蘇武道:“子卿,你們戶部也要配合前線行事,一眾戰略物資,務必第一時間運送過去,不可以讓一個子民餓死!”
“喏!”
蘇武也是高聲領命。
眾大臣也紛紛高唿“陛下聖明”!
劉據揮手示意退朝,走出宣室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