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田千秋病倒了
大漢:隱忍二十年,漢武帝被架空了 作者:火柴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田千秋得知天子疏遠以及皇太後衛子夫訓斥霍光的消息後,並沒有像其他人想象的一般得意忘形亦或恃寵若驕傲。
他跟隨劉據這麽多年,太了解當今天子了。
劉據從來就不認關係的親疏遠近,也不會隨意就疏遠一個人,而是隻看一個人的品行和能力。
因此田千秋的內心滿是對天子劉據信任的感恩和對工作滿滿的動力。
幹勁十足。
於是他更加不遺餘力地投入工作,就是為了不負天子所托。
在朝堂上,他愈發積極主動,每日早早便來到丞相府,仔細審閱與京杭大運河建設相關的各類文書,從工程進度報告到民眾拆遷安置細節,無一遺漏。
他頻繁召集下屬商議,力求將工作安排得盡善盡美。
然而,田千秋可以規範自己,求不能約束他手下得力幹將陳文錦和李向田的別有所圖。
此這二人以前便在丞相府中擔任長史,頗具地位,平日裏深得田千秋的倚重,又加上在南方大開發中功勞頗著,也因此受到天子賞識,擔任要職。
可謂是田千秋的左膀右臂。
但是此刻,他們卻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
一日,在丞相府的偏廳,陳文錦湊近李向田,眼神閃爍,低聲說道:
“李兄,如今丞相得勢,正是我們擴大勢力的好時機。這京杭大運河項目,油水可不少。”
李向田也是早有此意,微微點頭,臉上露出狡黠的笑容道:“陳兄所言極是,咱們得好好謀劃謀劃。就說這物資采購,咱把流程弄得複雜些,那些供應商想快點拿到批文,不得乖乖給咱們好處?”
陳文錦嘿嘿一笑道:“沒錯,每次審批都讓他們多跑幾趟,他們自然就懂規矩了。”
“以前還有那不知天高地厚的霍光,仗著自己是皇親國戚從中阻撓我等,現在他滾去了南方,再也沒人橫加幹涉我們了。”
李向田點頭道:“現在霍光一走,京杭大運河項目沒有我們根本推進不了,就算天子發現我們撈點油水,怕是也不會說什麽,田相如今風頭挺盛,饒是皇權也要忍讓一二。”
陳文錦不斷點頭,臉上滿是得意之色。
隨即,在關於河道拓寬方案的討論會上,負責工程的官員提出了最合理的方案,卻遭到陳文錦的反對。
陳文錦拍著桌子說道:“此方案不妥,依我看,得選另一個。”
那官員疑惑道:“陳大人,可您選的方案不僅成本高,施工難度也大,對工程進度不利啊。”
李向田在一旁冷哼一聲:“你懂什麽,按陳大人說的辦。這背後的門道,豈是你能置喙的。”
實際上,另一個方案背後牽扯著他們的利益關係,能讓他們從中獲利。
隨著時間推移,精明強幹田千秋逐漸察覺到了陳文錦和李向田的異常舉動。
他偶然間發現物資采購流程繁瑣得超乎尋常,一些原本能迅速推進的事務被無端擱置。
於是田千秋悄悄展開調查,漸漸掌握了兩人為謀取私利而暗中操縱的證據。
田千秋內心憤怒不已,這二人如此行徑正嚴重阻礙著大運河的建設。
而且也會給他的聲譽帶來極其負麵的影響,若是被天子察覺,他可就大大減分了。
然而,當他準備處置這兩人時,卻陷入了兩難的困境。
大運河的建設迫在眉睫,工期緊張,若此時將陳文錦和李向田撤職查辦,一時間竟找不到合適的人手來接替他們的工作。
況且,如今朝堂之上,天子劉據和諸位大臣都密切關注著大運河項目,自己已被架在這個位置上,稍有差池,便會被指責無能。
田千秋害怕因處置這兩人而導致工程停滯,被人詬病。
這種擔憂讓他不敢輕舉妄動,而隨著工程的推進,他漸漸地選擇隱忍。
同時為了彌補兩人造成的工作延誤,田千秋隻能親自投入更多的精力。
他每日天不亮便起身,前往工地監督工程進展,又馬不停蹄地趕迴丞相府處理堆積如山的政務。
夜晚,當其他人都已休息,他還在燭光下審閱文書,思考如何推進工程。
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讓他的身體逐漸不堪重負。
終於,在一次前往工地的途中,田千秋突然感到一陣頭暈目眩,眼前一黑,便從馬背上摔了下來。
隨從們驚慌失措,趕忙將他抬迴府中。
經太醫診斷,正是勞累過度導致,需要靜養些時日。
田千秋病倒了,消息傳到朝堂,眾人皆為之震驚。
劉據聽聞後,心中滿是關切與憂慮。
大運河建設正處於關鍵時期,田千秋作為主要負責人,其病倒無疑讓本就複雜的局勢雪上加霜。
思索再三,劉據決定親自前往田千秋家中慰問。
劉據帶著一眾隨從,浩浩蕩蕩地來到田千秋府邸。
田千秋聽聞天子親臨,強撐著病體,掙紮著要起身行禮。
劉據見狀,急忙快步上前,扶住田千秋,溫聲說道:“田愛卿,不必多禮,你且安心養病。”
田千秋望著劉據關切的眼神,心中一陣暖流湧動,感動得涕淚橫流道:“陛下,老臣無能,竟在這關鍵時刻病倒,辜負了陛下的信任,實在罪該萬死。”
劉據輕輕拍了拍田千秋的手臂,安慰道:“愛卿為了大運河建設,殫精竭慮,朕都看在眼裏。如今你身體抱恙,務必好好調養,待你康複,再為朕分憂。”
一番話語,讓田千秋愈發感恩戴德,恨不得立刻起身繼續為劉據效力。
然而,此時的陳文錦和李向田卻在暗中打著自己的算盤。
他們得知劉據親自前往田千秋家中慰問後,不但沒有收斂此前的行徑,反而認為這是丞相一黨得勢的標誌,愈發肆無忌憚起來。
在丞相府中,陳文錦滿臉得意,對李向田說道:“李兄,你瞧瞧,陛下都親自去慰問丞相了,可見丞相在陛下心中的地位。如今丞相病倒,這朝堂之上,還有誰能與我們抗衡?相權在我們手中,定能與皇權一較高下。”
李向田連連點頭,道:“陳兄所言極是。如今正是我們大展拳腳的好時機,那些反對我們的人,都得掂量掂量。”
他跟隨劉據這麽多年,太了解當今天子了。
劉據從來就不認關係的親疏遠近,也不會隨意就疏遠一個人,而是隻看一個人的品行和能力。
因此田千秋的內心滿是對天子劉據信任的感恩和對工作滿滿的動力。
幹勁十足。
於是他更加不遺餘力地投入工作,就是為了不負天子所托。
在朝堂上,他愈發積極主動,每日早早便來到丞相府,仔細審閱與京杭大運河建設相關的各類文書,從工程進度報告到民眾拆遷安置細節,無一遺漏。
他頻繁召集下屬商議,力求將工作安排得盡善盡美。
然而,田千秋可以規範自己,求不能約束他手下得力幹將陳文錦和李向田的別有所圖。
此這二人以前便在丞相府中擔任長史,頗具地位,平日裏深得田千秋的倚重,又加上在南方大開發中功勞頗著,也因此受到天子賞識,擔任要職。
可謂是田千秋的左膀右臂。
但是此刻,他們卻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
一日,在丞相府的偏廳,陳文錦湊近李向田,眼神閃爍,低聲說道:
“李兄,如今丞相得勢,正是我們擴大勢力的好時機。這京杭大運河項目,油水可不少。”
李向田也是早有此意,微微點頭,臉上露出狡黠的笑容道:“陳兄所言極是,咱們得好好謀劃謀劃。就說這物資采購,咱把流程弄得複雜些,那些供應商想快點拿到批文,不得乖乖給咱們好處?”
陳文錦嘿嘿一笑道:“沒錯,每次審批都讓他們多跑幾趟,他們自然就懂規矩了。”
“以前還有那不知天高地厚的霍光,仗著自己是皇親國戚從中阻撓我等,現在他滾去了南方,再也沒人橫加幹涉我們了。”
李向田點頭道:“現在霍光一走,京杭大運河項目沒有我們根本推進不了,就算天子發現我們撈點油水,怕是也不會說什麽,田相如今風頭挺盛,饒是皇權也要忍讓一二。”
陳文錦不斷點頭,臉上滿是得意之色。
隨即,在關於河道拓寬方案的討論會上,負責工程的官員提出了最合理的方案,卻遭到陳文錦的反對。
陳文錦拍著桌子說道:“此方案不妥,依我看,得選另一個。”
那官員疑惑道:“陳大人,可您選的方案不僅成本高,施工難度也大,對工程進度不利啊。”
李向田在一旁冷哼一聲:“你懂什麽,按陳大人說的辦。這背後的門道,豈是你能置喙的。”
實際上,另一個方案背後牽扯著他們的利益關係,能讓他們從中獲利。
隨著時間推移,精明強幹田千秋逐漸察覺到了陳文錦和李向田的異常舉動。
他偶然間發現物資采購流程繁瑣得超乎尋常,一些原本能迅速推進的事務被無端擱置。
於是田千秋悄悄展開調查,漸漸掌握了兩人為謀取私利而暗中操縱的證據。
田千秋內心憤怒不已,這二人如此行徑正嚴重阻礙著大運河的建設。
而且也會給他的聲譽帶來極其負麵的影響,若是被天子察覺,他可就大大減分了。
然而,當他準備處置這兩人時,卻陷入了兩難的困境。
大運河的建設迫在眉睫,工期緊張,若此時將陳文錦和李向田撤職查辦,一時間竟找不到合適的人手來接替他們的工作。
況且,如今朝堂之上,天子劉據和諸位大臣都密切關注著大運河項目,自己已被架在這個位置上,稍有差池,便會被指責無能。
田千秋害怕因處置這兩人而導致工程停滯,被人詬病。
這種擔憂讓他不敢輕舉妄動,而隨著工程的推進,他漸漸地選擇隱忍。
同時為了彌補兩人造成的工作延誤,田千秋隻能親自投入更多的精力。
他每日天不亮便起身,前往工地監督工程進展,又馬不停蹄地趕迴丞相府處理堆積如山的政務。
夜晚,當其他人都已休息,他還在燭光下審閱文書,思考如何推進工程。
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讓他的身體逐漸不堪重負。
終於,在一次前往工地的途中,田千秋突然感到一陣頭暈目眩,眼前一黑,便從馬背上摔了下來。
隨從們驚慌失措,趕忙將他抬迴府中。
經太醫診斷,正是勞累過度導致,需要靜養些時日。
田千秋病倒了,消息傳到朝堂,眾人皆為之震驚。
劉據聽聞後,心中滿是關切與憂慮。
大運河建設正處於關鍵時期,田千秋作為主要負責人,其病倒無疑讓本就複雜的局勢雪上加霜。
思索再三,劉據決定親自前往田千秋家中慰問。
劉據帶著一眾隨從,浩浩蕩蕩地來到田千秋府邸。
田千秋聽聞天子親臨,強撐著病體,掙紮著要起身行禮。
劉據見狀,急忙快步上前,扶住田千秋,溫聲說道:“田愛卿,不必多禮,你且安心養病。”
田千秋望著劉據關切的眼神,心中一陣暖流湧動,感動得涕淚橫流道:“陛下,老臣無能,竟在這關鍵時刻病倒,辜負了陛下的信任,實在罪該萬死。”
劉據輕輕拍了拍田千秋的手臂,安慰道:“愛卿為了大運河建設,殫精竭慮,朕都看在眼裏。如今你身體抱恙,務必好好調養,待你康複,再為朕分憂。”
一番話語,讓田千秋愈發感恩戴德,恨不得立刻起身繼續為劉據效力。
然而,此時的陳文錦和李向田卻在暗中打著自己的算盤。
他們得知劉據親自前往田千秋家中慰問後,不但沒有收斂此前的行徑,反而認為這是丞相一黨得勢的標誌,愈發肆無忌憚起來。
在丞相府中,陳文錦滿臉得意,對李向田說道:“李兄,你瞧瞧,陛下都親自去慰問丞相了,可見丞相在陛下心中的地位。如今丞相病倒,這朝堂之上,還有誰能與我們抗衡?相權在我們手中,定能與皇權一較高下。”
李向田連連點頭,道:“陳兄所言極是。如今正是我們大展拳腳的好時機,那些反對我們的人,都得掂量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