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縱容
大漢:隱忍二十年,漢武帝被架空了 作者:火柴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衛青再次找到陳文錦和李向田,嚴肅地斥責二人:
“兩位大人,你們這般行事,工程何時才能完工?難道不知這關乎國家大事嗎?”
陳文錦卻不以為然,皮笑肉不笑地說道:“衛丞相,您有所不知,這工程本就複雜,諸多事務需要慢慢協調,急不得呀。”
李向田也在一旁附和:“是啊,衛丞相,我們一直都在努力,隻是這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些困難,需要些時間解決。”
在陳文錦和李向田的蓄意阻撓下,大運河工程幾乎陷入停滯。
看著毫無進展的工地,衛青愁眉不展,每日眉頭緊鎖,心中焦慮萬分。
而陳文錦和李向田二人,卻在暗中得意洋洋。
陳文錦滿臉得意地說:“這衛青,雖貴為衛王,可在咱們手裏,還不是處處受限。他想推進工程,沒那麽容易。”
李向田也笑著點頭道:“沒錯,等他在這位置上幹不下去,咱們就有機會了。”
二人沉浸在自己的算計中。
而衛青則陷入了深深的困境,急需找到破解之法。
他並未亂了陣腳,而是冷靜思考應對之策。
他先暗中安排了幾個可靠且熟悉工程事務的親信,對陳文錦負責的工人調度情況進行細致調查。
這些親信喬裝成普通工人,深入工地各個角落,觀察工人的實際工作分配,記錄每日施工時長以及關鍵區域的人手變動。
經過幾日的秘密偵查,他們收集到了詳細的證據,證實了陳文錦確實在故意將工人分散到無關緊要的工作上,導致工程關鍵環節進展緩慢。
手握證據後,衛青決定先禮後兵。
他再次將陳文錦請到丞相府,這一次,他沒有像之前那樣隻是口頭勸說。
衛青一臉嚴肅,將收集到的證據擺在陳文錦麵前,說道:“陳大人,這是近日來工地的實際情況記錄。您看看,這些證據表明,您所負責的工人調度存在嚴重問題,直接影響了工程進度。”
“我念在您之前為工程也出過力,不想將此事鬧大。但如今,工程刻不容緩,還望陳大人能以大局為重,立刻糾正錯誤,重新合理安排工人。”
陳文錦看到這些證據,狡辯道:“衛丞相,這……這其中怕是有些誤會,我本意也是想推進工程,隻是一時疏忽,安排上出了些差錯。”
衛青冷哼一聲,目光如炬地盯著陳文錦道:“陳大人,事到如今,您還想蒙混過關?若是您依舊我行我素,拒不改正,休怪我不顧同僚之情,將此事上奏陛下。”
陳文錦心中一凜,權衡利弊後,他假意低頭道:“衛丞相息怒,是下官的錯。下官這就迴去重新安排工人,一定加快工程進度。”
同時,衛青並未完全信任陳文錦。
在陳文錦離開後,他安排親信繼續暗中監督陳文錦的行動,確保其真正履行承諾。
另外衛青也開始著手整頓工程管理體係,製定更為嚴格的工作流程和監督機製,防止類似的陽奉陰違情況再次發生,力求讓京杭大運河工程重迴正軌。
經過一番調查,衛青終於掌握了陳文錦和李向田蓄意破壞工程進度的確鑿證據。
在他看來,這二人的行為已嚴重影響到京杭大運河這一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絕不能姑息。
於是,衛青鄭重地將彈劾奏章呈遞給劉據,並在朝堂上公開揭露了陳文錦和李向田的種種行徑。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
大臣們聽聞此事,紛紛交頭接耳,對陳文錦和李向田的所作所為表示憤慨。
衛青站在殿中,神情嚴肅,言辭懇切道:“陛下,此二人陽奉陰違,為一己私利,肆意幹擾工程,致使大運河建設停滯不前。如此行為,不僅辜負了陛下的信任,更損害了國家和百姓的利益,懇請陛下嚴懲,以儆效尤。”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劉據接過奏章,匆匆瀏覽後,竟麵露微笑,緩緩說道:“二位愛卿行事穩重,思慮周全,實乃我大漢之幸。”
此言一出,滿朝皆驚,衛青更是難以置信,他上前一步,急切說道:“陛下,臣所言句句屬實,皆有證據支撐,陳文錦和李向田二人確有破壞工程之舉,怎能……”
劉據抬手打斷衛青,目光掃過朝堂眾人,說道:“朕明白衛丞相的意思。但朕也深知,大運河工程複雜艱巨,需各方協調配合。陳、李二位愛卿在其中多方權衡,雖方式或有不妥,但其本意也是為了確保工程不出差錯,力求萬無一失,故而朕要嘉獎他們。”
陳文錦和李向田原本嚇得臉色蒼白,聽到劉據這番話,如獲大赦,心中暗自得意,表麵卻故作謙卑,跪地謝恩。
而衛青及一眾正直大臣,心中滿是疑惑與不解。
他們不明白劉據為何要偏袒這兩個破壞工程的人,難道其中另有隱情?
朝堂之上,眾人麵麵相覷,議論聲此起彼伏,原本清晰的局勢,此刻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而不僅如此,劉據同時宣布對陳文錦和李向田進行封賞,以表彰二人在京杭大運河建設中做出的貢獻。
這一聖旨下來,朝廷上的大臣們不淡定了!
什麽情況?
不罰反而要賞?
衛青的麵子也不夠用了?
此時衛青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雙手緊緊握拳,關節處因為用力而泛白。
他向前跨出一大步,聲音因為憤怒而微微顫抖道:“陛下!此二人行徑確鑿,嚴重阻礙大運河工程,致使無數百姓受苦,國家受損。如今陛下不僅不懲處,反倒嘉獎,這讓臣等如何信服,又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
衛青的目光中滿是不解與憤慨,直直地看向劉據。
張騫眉頭緊鎖,眼中滿是憂慮,他拱手說道:“陛下,衛青將軍所言極是。陳文錦和李向田陽奉陰違,其心可誅。如此行為若不加以嚴懲,日後朝堂之上,恐無人再將陛下政令放在眼中,這於我大漢的長治久安極為不利啊。望陛下三思。”
蘇武同樣出列,單膝跪地,語氣懇切:“陛下,臣出使匈奴多年,曆經磨難,一心隻為大漢。今日見此等奸佞之徒受嘉獎,實難心安。臣懇請陛下收迴成命,還朝堂一個公正,給百姓一個交代。”
蘇武的話語擲地有聲,他抬頭望向劉據。
魏相輕撫胡須,微微搖頭,神色凝重地說道:“陛下,這二人的行為已嚴重破壞了朝堂秩序和工程推進。此時嘉獎,恐怕會讓正直之士寒心,讓心懷不軌者更加猖獗。望陛下以大局為重,重新考量。”
魏相的聲音不高,但在朝堂上卻清晰可聞。
朝堂上其他一些正直的大臣,也紛紛點頭附和,低聲議論著。
他們的臉上滿是不滿與疑惑,對劉據這一決策表示難以理解。
而陳文錦和李向田站在一旁,看著眾臣反對,心中雖有些許緊張,但更多的是得意。
朝堂之上,氣氛劍拔弩張。
劉據看著眼前反對聲一片的場景,神色平靜。
“兩位大人,你們這般行事,工程何時才能完工?難道不知這關乎國家大事嗎?”
陳文錦卻不以為然,皮笑肉不笑地說道:“衛丞相,您有所不知,這工程本就複雜,諸多事務需要慢慢協調,急不得呀。”
李向田也在一旁附和:“是啊,衛丞相,我們一直都在努力,隻是這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些困難,需要些時間解決。”
在陳文錦和李向田的蓄意阻撓下,大運河工程幾乎陷入停滯。
看著毫無進展的工地,衛青愁眉不展,每日眉頭緊鎖,心中焦慮萬分。
而陳文錦和李向田二人,卻在暗中得意洋洋。
陳文錦滿臉得意地說:“這衛青,雖貴為衛王,可在咱們手裏,還不是處處受限。他想推進工程,沒那麽容易。”
李向田也笑著點頭道:“沒錯,等他在這位置上幹不下去,咱們就有機會了。”
二人沉浸在自己的算計中。
而衛青則陷入了深深的困境,急需找到破解之法。
他並未亂了陣腳,而是冷靜思考應對之策。
他先暗中安排了幾個可靠且熟悉工程事務的親信,對陳文錦負責的工人調度情況進行細致調查。
這些親信喬裝成普通工人,深入工地各個角落,觀察工人的實際工作分配,記錄每日施工時長以及關鍵區域的人手變動。
經過幾日的秘密偵查,他們收集到了詳細的證據,證實了陳文錦確實在故意將工人分散到無關緊要的工作上,導致工程關鍵環節進展緩慢。
手握證據後,衛青決定先禮後兵。
他再次將陳文錦請到丞相府,這一次,他沒有像之前那樣隻是口頭勸說。
衛青一臉嚴肅,將收集到的證據擺在陳文錦麵前,說道:“陳大人,這是近日來工地的實際情況記錄。您看看,這些證據表明,您所負責的工人調度存在嚴重問題,直接影響了工程進度。”
“我念在您之前為工程也出過力,不想將此事鬧大。但如今,工程刻不容緩,還望陳大人能以大局為重,立刻糾正錯誤,重新合理安排工人。”
陳文錦看到這些證據,狡辯道:“衛丞相,這……這其中怕是有些誤會,我本意也是想推進工程,隻是一時疏忽,安排上出了些差錯。”
衛青冷哼一聲,目光如炬地盯著陳文錦道:“陳大人,事到如今,您還想蒙混過關?若是您依舊我行我素,拒不改正,休怪我不顧同僚之情,將此事上奏陛下。”
陳文錦心中一凜,權衡利弊後,他假意低頭道:“衛丞相息怒,是下官的錯。下官這就迴去重新安排工人,一定加快工程進度。”
同時,衛青並未完全信任陳文錦。
在陳文錦離開後,他安排親信繼續暗中監督陳文錦的行動,確保其真正履行承諾。
另外衛青也開始著手整頓工程管理體係,製定更為嚴格的工作流程和監督機製,防止類似的陽奉陰違情況再次發生,力求讓京杭大運河工程重迴正軌。
經過一番調查,衛青終於掌握了陳文錦和李向田蓄意破壞工程進度的確鑿證據。
在他看來,這二人的行為已嚴重影響到京杭大運河這一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絕不能姑息。
於是,衛青鄭重地將彈劾奏章呈遞給劉據,並在朝堂上公開揭露了陳文錦和李向田的種種行徑。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
大臣們聽聞此事,紛紛交頭接耳,對陳文錦和李向田的所作所為表示憤慨。
衛青站在殿中,神情嚴肅,言辭懇切道:“陛下,此二人陽奉陰違,為一己私利,肆意幹擾工程,致使大運河建設停滯不前。如此行為,不僅辜負了陛下的信任,更損害了國家和百姓的利益,懇請陛下嚴懲,以儆效尤。”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劉據接過奏章,匆匆瀏覽後,竟麵露微笑,緩緩說道:“二位愛卿行事穩重,思慮周全,實乃我大漢之幸。”
此言一出,滿朝皆驚,衛青更是難以置信,他上前一步,急切說道:“陛下,臣所言句句屬實,皆有證據支撐,陳文錦和李向田二人確有破壞工程之舉,怎能……”
劉據抬手打斷衛青,目光掃過朝堂眾人,說道:“朕明白衛丞相的意思。但朕也深知,大運河工程複雜艱巨,需各方協調配合。陳、李二位愛卿在其中多方權衡,雖方式或有不妥,但其本意也是為了確保工程不出差錯,力求萬無一失,故而朕要嘉獎他們。”
陳文錦和李向田原本嚇得臉色蒼白,聽到劉據這番話,如獲大赦,心中暗自得意,表麵卻故作謙卑,跪地謝恩。
而衛青及一眾正直大臣,心中滿是疑惑與不解。
他們不明白劉據為何要偏袒這兩個破壞工程的人,難道其中另有隱情?
朝堂之上,眾人麵麵相覷,議論聲此起彼伏,原本清晰的局勢,此刻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而不僅如此,劉據同時宣布對陳文錦和李向田進行封賞,以表彰二人在京杭大運河建設中做出的貢獻。
這一聖旨下來,朝廷上的大臣們不淡定了!
什麽情況?
不罰反而要賞?
衛青的麵子也不夠用了?
此時衛青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雙手緊緊握拳,關節處因為用力而泛白。
他向前跨出一大步,聲音因為憤怒而微微顫抖道:“陛下!此二人行徑確鑿,嚴重阻礙大運河工程,致使無數百姓受苦,國家受損。如今陛下不僅不懲處,反倒嘉獎,這讓臣等如何信服,又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
衛青的目光中滿是不解與憤慨,直直地看向劉據。
張騫眉頭緊鎖,眼中滿是憂慮,他拱手說道:“陛下,衛青將軍所言極是。陳文錦和李向田陽奉陰違,其心可誅。如此行為若不加以嚴懲,日後朝堂之上,恐無人再將陛下政令放在眼中,這於我大漢的長治久安極為不利啊。望陛下三思。”
蘇武同樣出列,單膝跪地,語氣懇切:“陛下,臣出使匈奴多年,曆經磨難,一心隻為大漢。今日見此等奸佞之徒受嘉獎,實難心安。臣懇請陛下收迴成命,還朝堂一個公正,給百姓一個交代。”
蘇武的話語擲地有聲,他抬頭望向劉據。
魏相輕撫胡須,微微搖頭,神色凝重地說道:“陛下,這二人的行為已嚴重破壞了朝堂秩序和工程推進。此時嘉獎,恐怕會讓正直之士寒心,讓心懷不軌者更加猖獗。望陛下以大局為重,重新考量。”
魏相的聲音不高,但在朝堂上卻清晰可聞。
朝堂上其他一些正直的大臣,也紛紛點頭附和,低聲議論著。
他們的臉上滿是不滿與疑惑,對劉據這一決策表示難以理解。
而陳文錦和李向田站在一旁,看著眾臣反對,心中雖有些許緊張,但更多的是得意。
朝堂之上,氣氛劍拔弩張。
劉據看著眼前反對聲一片的場景,神色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