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藥材廠來消息
重生1978,深山打獵成為萬元戶 作者:古原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洮河水庫知道不?”
莫狗娃現在隻想趕緊離開這裏,他偷摸釣魚這事兒現在也不是什麽大事兒。
要是擱在幾年前。
這裏的一草一木都是國家的,自己偷摸去釣魚要是被街道辦或者是聯防的抓到,那就是挖社會主義牆角。
好在現在改開了,這事兒也就沒人提了。
但這化龍池在劉家鎮生產隊的後麵,相隔不到兩公裏,真要是生產隊的集體財產,這事兒就鬧大了。
林陽扮演的民兵權利可大了去了,分分鍾能把他拿下,送到公社,甚至是送到公安局去處理。
“你這老東西,陷害我們哥倆?”
還沒等林陽說話,林山氣得差點掄起拐杖。
“老大,咋了?”
林陽搜索了原主的記憶,貌似隻知道洮河水庫這個名字,也沒去過,更不知道是個啥地方。
看老大的反應挺大,林陽有些好奇。
“洮河水庫是咱們忠縣水利局下屬的地方,是國營單位直屬的蓄水庫。”
“這老小子讓我們去洮河水庫摸魚,這和讓我們直接去勞改所蹲大獄有什麽區別,沙家村的這幫狗日的還真是一幫壞心眼。”
林山罵了一句。
“同誌,別誤會。”
“洮河水庫是國營單位的產業,但是下遊的洮河可沒人管,我和幾個釣魚佬之前去過好幾次,冷不丁的就有水庫裏的魚順著閘口跳出來的。”
“咱們不說一網兜下去能搞幾十隻,但是運氣好,搞兩隻老鱉迴家燉湯還是可以的。”
一說老鱉湯,莫狗娃的嗓子劇烈蠕動,已經在不停地咽口水了。
“拿著你的東西,趕緊走!”
“要是讓我們隊長發現了,你可就沒機會了。”
林陽手中的槍一晃,厲喝了一聲。
“走,這就走。”
“民兵同誌辛苦了,辛苦為人民服務。”
看著莫狗娃拿著裝備,跑得飛快,消失在了眼前,林山才收迴了目光:“老二,看你剛才諞傳不像是第一次啊,倒像是個老手。”
“哪有。”
“趕緊進去泡著,我搞個網兜,剛才跑的那幾隻必須要樓上來才行,否則都對不起剛才費的口舌。”
等林山脫掉衣服褲子鑽進了化龍池的溫泉,林陽才開始布置網兜子。
“瑪德,剛才還是衝動了,踢翻桶子幹啥,直接沒收完了。”
“誰知道莫狗娃這個老不死的這麽識趣,我還以為得費點功夫。”
林陽布置網兜的時候就後悔了。
這就是典型的裝逼過頭了,到頭來還要自己動手。
搞好了網兜,等著願者上鉤。
林陽也紮進了化龍池,舒舒服服地泡著澡:“老二,咱們眼睛放亮點,要是有魚,咱們抓兩隻迴去給娘和小妹吃。”
“閉目養神,好好享受。”
“抓魚的事情交給它就行。”
林陽吹了一個口哨,站在樹枝上的蒼鷹瞬間展翅高飛,從偌大的化龍池上麵低空掠過,來迴的盤旋。
這鷹訓練得差不多了,是時候分擔了。
開了春的溫泉比之前還要熱兩三度,兄弟倆光著膀子泡著澡,舒服地打起了唿嚕。
等醒來已經兩個小時後。
“好家夥,真行啊。”
林陽一扭頭,就看到岸邊還在翻滾的魚。
他出了化龍池,看著地上的四隻鯉魚,朝樹枝上站著的蒼鷹豎起了大拇指:“幹得漂亮,迴頭獎勵你半隻。”
“老二,你養的這老鷹挺靠譜的。”
泡完澡的林山感覺腿腳也舒服了不少,兄弟倆一並把不遠處的網兜拉上來:“瞧瞧,咱們今天這運氣真是爆棚了,兩隻烏龜。”
“行,見好就收,迴去給你燉王八湯補補身體。”
今天的收獲不小,四條魚,兩隻王八,都是新鮮的水貨。
這幾條,林陽也沒想著賣。
一條魚能賣幾毛錢,主要還是趕山靠譜。
摸魚這事兒也就是為了調節一下家裏的飲食,頓頓吃羊肉,不出半年就得三高。
迴去的路上。
林山坐在後排,手裏抱著沉甸甸的背簍:“老二,剛才莫狗娃說的洮河水庫的下遊水貨多,咱們啥時候去看看?”
“過些日子再說。”
“今天馬叔帶著人到公社領取春耕的種子和肥料了,估摸著明天要分,這幾天要春種。雖然咱們家的地拜托給了趙二蛋的爹,不過咱們還要操點心。”
“等春耕完了,再說唄。”
“暫時,咱們家也不缺錢。”
林陽心裏早已經錨定了主意,正好趁著春耕這個時間讓大青山的山貨好好地繁衍一下,一個月後再進山,那場麵指不定多熱鬧呢。
79年的生產隊,春種都是純人工,條件好的還能借一頭牛幫忙。
先要鋤頭翻地,這就是個耗費體力和時間的活兒。
加上春天雨水多,一家子一天都翻不了一畝地。
再加上播種。
還要第一次春灌,幾畝地下來少說要半個月。
79年的潘家公社是第一年的包田到戶,條條框框還挺多的。
春耕結束,已經是四月出頭。
生產隊的地埂上,野草冒了綠芽,樹上也有了新苗。
“娘,這什麽東西,看著挺香啊。”
林陽剛剛從馬福明家裏迴來,他是去還生產隊的老黃牛的,春耕就算是告一段落。
忠縣這邊熱得快,已經有18度左右。
白襯衫套個綠軍裝外套,還理了一個短發,看著很精神。
“榆錢兒!”
“娘給你們涼拌了,降降火,開了春容易上火。”
“說起這個,當年鬧饑荒的時候可沒少救命。”
看一家人都進了屋,張桂英笑吟吟地介紹著,和林小花開始盛米飯:“不過這些年沒吃了,每年開了春就一個月左右的花期,今天我都是去村後麵搶的,大家夥都在摘。”
榆錢兒就是榆樹的嫩芽,涼拌,蒸饅頭,熬粥都不錯。
在50年代末大旱那些年,這玩意熬得稀飯可是沒少救命。
擱在幾十年後,轉基因產品冒出世麵的那些日子。
這種野菜放在城裏賣得比肉都貴,畢竟純天然嘛。
“老大,以後你想吃娘的涼拌榆錢兒可就不容易了,還要我和小妹給你送城裏去。”
林陽蹲在凳子上,端著碗大口幹飯,嘟囔道。
“老二,你是說老大的工作有著落了?”
張桂英一聽,笑出了聲來。
“娘,要說咱們家還是你最聰明。”
林陽從凳子上下來,放下碗,接著從口袋拿出一張通知書:“老大,剛剛忠縣藥材廠來的通知書,讓你明天去廠子裏報道,相關的手續馬叔已經給公社打申請了,這些天就能辦下來。”
莫狗娃現在隻想趕緊離開這裏,他偷摸釣魚這事兒現在也不是什麽大事兒。
要是擱在幾年前。
這裏的一草一木都是國家的,自己偷摸去釣魚要是被街道辦或者是聯防的抓到,那就是挖社會主義牆角。
好在現在改開了,這事兒也就沒人提了。
但這化龍池在劉家鎮生產隊的後麵,相隔不到兩公裏,真要是生產隊的集體財產,這事兒就鬧大了。
林陽扮演的民兵權利可大了去了,分分鍾能把他拿下,送到公社,甚至是送到公安局去處理。
“你這老東西,陷害我們哥倆?”
還沒等林陽說話,林山氣得差點掄起拐杖。
“老大,咋了?”
林陽搜索了原主的記憶,貌似隻知道洮河水庫這個名字,也沒去過,更不知道是個啥地方。
看老大的反應挺大,林陽有些好奇。
“洮河水庫是咱們忠縣水利局下屬的地方,是國營單位直屬的蓄水庫。”
“這老小子讓我們去洮河水庫摸魚,這和讓我們直接去勞改所蹲大獄有什麽區別,沙家村的這幫狗日的還真是一幫壞心眼。”
林山罵了一句。
“同誌,別誤會。”
“洮河水庫是國營單位的產業,但是下遊的洮河可沒人管,我和幾個釣魚佬之前去過好幾次,冷不丁的就有水庫裏的魚順著閘口跳出來的。”
“咱們不說一網兜下去能搞幾十隻,但是運氣好,搞兩隻老鱉迴家燉湯還是可以的。”
一說老鱉湯,莫狗娃的嗓子劇烈蠕動,已經在不停地咽口水了。
“拿著你的東西,趕緊走!”
“要是讓我們隊長發現了,你可就沒機會了。”
林陽手中的槍一晃,厲喝了一聲。
“走,這就走。”
“民兵同誌辛苦了,辛苦為人民服務。”
看著莫狗娃拿著裝備,跑得飛快,消失在了眼前,林山才收迴了目光:“老二,看你剛才諞傳不像是第一次啊,倒像是個老手。”
“哪有。”
“趕緊進去泡著,我搞個網兜,剛才跑的那幾隻必須要樓上來才行,否則都對不起剛才費的口舌。”
等林山脫掉衣服褲子鑽進了化龍池的溫泉,林陽才開始布置網兜子。
“瑪德,剛才還是衝動了,踢翻桶子幹啥,直接沒收完了。”
“誰知道莫狗娃這個老不死的這麽識趣,我還以為得費點功夫。”
林陽布置網兜的時候就後悔了。
這就是典型的裝逼過頭了,到頭來還要自己動手。
搞好了網兜,等著願者上鉤。
林陽也紮進了化龍池,舒舒服服地泡著澡:“老二,咱們眼睛放亮點,要是有魚,咱們抓兩隻迴去給娘和小妹吃。”
“閉目養神,好好享受。”
“抓魚的事情交給它就行。”
林陽吹了一個口哨,站在樹枝上的蒼鷹瞬間展翅高飛,從偌大的化龍池上麵低空掠過,來迴的盤旋。
這鷹訓練得差不多了,是時候分擔了。
開了春的溫泉比之前還要熱兩三度,兄弟倆光著膀子泡著澡,舒服地打起了唿嚕。
等醒來已經兩個小時後。
“好家夥,真行啊。”
林陽一扭頭,就看到岸邊還在翻滾的魚。
他出了化龍池,看著地上的四隻鯉魚,朝樹枝上站著的蒼鷹豎起了大拇指:“幹得漂亮,迴頭獎勵你半隻。”
“老二,你養的這老鷹挺靠譜的。”
泡完澡的林山感覺腿腳也舒服了不少,兄弟倆一並把不遠處的網兜拉上來:“瞧瞧,咱們今天這運氣真是爆棚了,兩隻烏龜。”
“行,見好就收,迴去給你燉王八湯補補身體。”
今天的收獲不小,四條魚,兩隻王八,都是新鮮的水貨。
這幾條,林陽也沒想著賣。
一條魚能賣幾毛錢,主要還是趕山靠譜。
摸魚這事兒也就是為了調節一下家裏的飲食,頓頓吃羊肉,不出半年就得三高。
迴去的路上。
林山坐在後排,手裏抱著沉甸甸的背簍:“老二,剛才莫狗娃說的洮河水庫的下遊水貨多,咱們啥時候去看看?”
“過些日子再說。”
“今天馬叔帶著人到公社領取春耕的種子和肥料了,估摸著明天要分,這幾天要春種。雖然咱們家的地拜托給了趙二蛋的爹,不過咱們還要操點心。”
“等春耕完了,再說唄。”
“暫時,咱們家也不缺錢。”
林陽心裏早已經錨定了主意,正好趁著春耕這個時間讓大青山的山貨好好地繁衍一下,一個月後再進山,那場麵指不定多熱鬧呢。
79年的生產隊,春種都是純人工,條件好的還能借一頭牛幫忙。
先要鋤頭翻地,這就是個耗費體力和時間的活兒。
加上春天雨水多,一家子一天都翻不了一畝地。
再加上播種。
還要第一次春灌,幾畝地下來少說要半個月。
79年的潘家公社是第一年的包田到戶,條條框框還挺多的。
春耕結束,已經是四月出頭。
生產隊的地埂上,野草冒了綠芽,樹上也有了新苗。
“娘,這什麽東西,看著挺香啊。”
林陽剛剛從馬福明家裏迴來,他是去還生產隊的老黃牛的,春耕就算是告一段落。
忠縣這邊熱得快,已經有18度左右。
白襯衫套個綠軍裝外套,還理了一個短發,看著很精神。
“榆錢兒!”
“娘給你們涼拌了,降降火,開了春容易上火。”
“說起這個,當年鬧饑荒的時候可沒少救命。”
看一家人都進了屋,張桂英笑吟吟地介紹著,和林小花開始盛米飯:“不過這些年沒吃了,每年開了春就一個月左右的花期,今天我都是去村後麵搶的,大家夥都在摘。”
榆錢兒就是榆樹的嫩芽,涼拌,蒸饅頭,熬粥都不錯。
在50年代末大旱那些年,這玩意熬得稀飯可是沒少救命。
擱在幾十年後,轉基因產品冒出世麵的那些日子。
這種野菜放在城裏賣得比肉都貴,畢竟純天然嘛。
“老大,以後你想吃娘的涼拌榆錢兒可就不容易了,還要我和小妹給你送城裏去。”
林陽蹲在凳子上,端著碗大口幹飯,嘟囔道。
“老二,你是說老大的工作有著落了?”
張桂英一聽,笑出了聲來。
“娘,要說咱們家還是你最聰明。”
林陽從凳子上下來,放下碗,接著從口袋拿出一張通知書:“老大,剛剛忠縣藥材廠來的通知書,讓你明天去廠子裏報道,相關的手續馬叔已經給公社打申請了,這些天就能辦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