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十年老參
重生1978,深山打獵成為萬元戶 作者:古原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兒八經的老參,是不是賺了?”
潘解放顯然是提前已經猜到了林陽的表情,嘴角微微上揚:“這玩意可是好東西,要不是家裏沒了米麵,我還想著自己去城裏的藥材廠賣了換錢呢,真是便宜你小子了。”
“潘叔,真要是這麽值錢,你隻要十斤麵粉?”
眼前這玩意,林陽雖然沒怎麽接觸過,但正所謂是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啊。
全國人民,誰不知道人參這玩意,有著讓人活王八年份的功效。
雖然是鼓吹,但藥用價值自然不言而喻。
就這麽粗的一根。
不能說價值連城,換一袋子米麵簡直是綽綽有餘。
“你小子,得了便宜還賣乖,那我不換了。”
聽林陽話語之中捎帶一絲質疑,潘解放轉身就要走。
“潘叔,我是沒啥見識,不知道是個啥好玩意,沒說不換啊。”
“再說,真要是好東西,我也不能占你的便宜。”
“十斤的麵粉哪能夠,再怎麽說也得再搭一點胡麻油和小米才行。”
忠縣屬於是麵食之鄉。
城裏的職工家庭,吃麵的時候還能搞兩小菜。
到了生產隊。
老百姓一年也搞不到新鮮的蔬菜,除了偶爾能炒一盤土豆絲蓋麵,最有特色的一道菜就是醋溜子涼麵。
簡單說。
熬製的熟醋,在煮熟的麵條上澆給,就是一頓。
潘解放換麵,就是想用醋溜子涼麵過日子。
談不上生活條件,隻能說填飽肚子。
畢竟。
這年頭米麵油這些民生的物資,還是需要糧票的。
生產隊沒票,靠工分換的糧吃不了多久。
再加上今年剛剛包田到戶,生產隊不按照工分發糧食,隊裏得到了秋收才算是有新糧。
其他家裏幾口人賺工分,屯的糧食能挺挺。
潘解放老光棍一個,沒賺到幾個工分,就餓了肚子。
“好東西,當然是好東西,老子是獸醫,也算是半個大夫,還能不認識這玩意?”
潘解放說著,攤開手裏麵的老參靠近林陽開始講解:“老子給你這小子好好講講,怎麽判斷是老參。”
林陽確實不懂藥材。
“判斷人參的年限最主要看的就是蘆頭,就是這玩意。”
“再看看主根,最後是須根。”
潘解放講得頭頭是道,林陽聽著竟然覺得學學中藥材的知識也挺有趣的。
按照潘解放的解釋。
蘆頭位於人參的頂端。
一般來說,人參的年限越長,蘆頭就越大。
蘆碗的數量越多,而且排列很緊密。
而一年的人參蘆頭短還細,蘆碗也不明顯。
像潘解放手裏這顆,蘆頭粗壯,蘆碗清晰,而且根據蘆碗數量的大小大概可以斷定,他手裏的這顆應該在8-10年左右。
其次就是主根。
老參的主根粗壯,表麵紋理細密而且深。
3-4年的人參主根有2厘米左右。
“所以你看看我這根人參,主根粗細至少有4厘米,這絕對是10年左右的老參。”
“至於須根就簡單了,年限越長,須根越長,這和老頭的胡子差不多。”
“所以我說你小子是真的賺了。”
潘解放說得滔滔不絕,林陽一個勁地點頭,隨後才開了口:“潘叔,我現在相信你手裏的是老參,不過這玩意是個什麽行情?”
“不清楚,幾十塊還是有的吧。”
潘解放搖了搖頭。
林陽倒是沒有完全相信潘解放的話,這老頭日常說話就有三分不靠譜,這擺明是在誇大。
以79年的物價水平,這顆老參十幾塊錢應該是有的。
“你小子換不換?老子餓死了。”
兩人距離林陽家不遠,屋子裏的飯香味飄了出來,潘解放的肚子在咕咕叫。
“換!肯定換!”
“不過潘叔,你這老參是哪裏搞到的?”
見潘解放餓得急了眼,林陽連忙補充一句:“隻要你告訴我哪來的,不僅給你換糧,等會就到我家吃飯,晚上還喊了陳大牛一起喝點的,一起鬧一口。”
“程學明的兒媳婦包芳芳撿的,昨天來我家裏麵給他們家的豬崽子抓腹瀉的藥,順手給我抵要錢的。”
“她還以為是黨參。”
“至於她在哪弄的,我不知道。”
潘解放說著,聞著屋子裏的飯香:“你小子能不能靠點譜,先讓老子吃一碗飯。”
“行,進屋。”
林陽暗自琢磨了一陣,就帶著潘解放進了屋。
晚上。
陳大牛一家子也來了。
一屋人急頭白臉地吃了頓飯,一盤紅燒肉連盤子都被麵條裹得幹幹淨淨的,真正的光盤行動。
“潘叔,我送你。”
酒喝得差不多,潘解放上了頭,林陽攙扶著他出了門。
把潘解放送迴家,林陽拿著手電筒叼著煙才往村尾的方向而去。
“砰砰砰!”
“程叔,是我,林陽。”
林陽敲著程學明的門。
“來了。”
很快,院子裏亮了燈。
伴隨著急促的腳步聲,程學明開了門。
別看程學明六十歲左右,身子骨硬朗,背不駝腿不疼的,走路很穩健。
開門,看到林陽,程學明臉上露出了笑容:“小陽,馬隊長已經把那事兒跟我說了。”
“程叔,守山的那事兒我肯定給你辦成,不過今天我來是找芳芳姐的。”
林陽伸長脖子,剛好看到包芳芳抱著睡熟的孩子往廂房走:“芳芳姐,找你問點事兒。”
“快進來屋裏說。”
包芳芳看林陽找他,有些好奇。
“不了,門口說就行。”
和寡婦進屋說,難免遭人非議,還是門口說得清。
“那你等我會,我把孩子放下。”
等包芳芳進了廂房,林陽才遞給程學明一根煙:“程叔,芳芳姐是個好兒媳婦,這些年也算是相依為命了。我迴頭就幫你把守山的事情落實,也算是幫你們改善一下經濟。”
“小陽,你可真是欣賞,我謝謝你。”
程學明感動地擦了擦濕潤的眼角。
“都是一個生產隊的,誰還沒個困難的時候。”
就在兩人說話的時候,包芳芳出了門。
“行,那我先進去了。”
程學明吸了口煙,轉身進了上房。
“小陽,啥事兒?”
包芳芳顯然有些拘謹,畢竟他們家的日子過得並不是很好。
林陽家裏買了自行車,電視機還有縫紉機,也算是大戶人家了,難免有些不對等。
“芳芳姐,我就是想問問,你之前給潘解放的人……黨參,是哪裏撿的?”
“我哥不是崴了腳嘛,我想弄點給他補補。”
人參兩個字到嘴邊,林陽感覺有點燙嘴,急忙撤迴。
“大風穀知道不?離得很近,我就在那邊撿得。”
包芳芳一臉真誠的說道。
“成,那我知道了。”
“這個給孩子的。”
林陽臨走之前,還給包芳芳塞了2塊錢,算是答謝。
真要是在大風穀發現十幾根老參,那可是幾十塊錢能衡量的。
要知道。
他有小空間,能儲存活物,搞不好可以養殖老參。
潘解放顯然是提前已經猜到了林陽的表情,嘴角微微上揚:“這玩意可是好東西,要不是家裏沒了米麵,我還想著自己去城裏的藥材廠賣了換錢呢,真是便宜你小子了。”
“潘叔,真要是這麽值錢,你隻要十斤麵粉?”
眼前這玩意,林陽雖然沒怎麽接觸過,但正所謂是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啊。
全國人民,誰不知道人參這玩意,有著讓人活王八年份的功效。
雖然是鼓吹,但藥用價值自然不言而喻。
就這麽粗的一根。
不能說價值連城,換一袋子米麵簡直是綽綽有餘。
“你小子,得了便宜還賣乖,那我不換了。”
聽林陽話語之中捎帶一絲質疑,潘解放轉身就要走。
“潘叔,我是沒啥見識,不知道是個啥好玩意,沒說不換啊。”
“再說,真要是好東西,我也不能占你的便宜。”
“十斤的麵粉哪能夠,再怎麽說也得再搭一點胡麻油和小米才行。”
忠縣屬於是麵食之鄉。
城裏的職工家庭,吃麵的時候還能搞兩小菜。
到了生產隊。
老百姓一年也搞不到新鮮的蔬菜,除了偶爾能炒一盤土豆絲蓋麵,最有特色的一道菜就是醋溜子涼麵。
簡單說。
熬製的熟醋,在煮熟的麵條上澆給,就是一頓。
潘解放換麵,就是想用醋溜子涼麵過日子。
談不上生活條件,隻能說填飽肚子。
畢竟。
這年頭米麵油這些民生的物資,還是需要糧票的。
生產隊沒票,靠工分換的糧吃不了多久。
再加上今年剛剛包田到戶,生產隊不按照工分發糧食,隊裏得到了秋收才算是有新糧。
其他家裏幾口人賺工分,屯的糧食能挺挺。
潘解放老光棍一個,沒賺到幾個工分,就餓了肚子。
“好東西,當然是好東西,老子是獸醫,也算是半個大夫,還能不認識這玩意?”
潘解放說著,攤開手裏麵的老參靠近林陽開始講解:“老子給你這小子好好講講,怎麽判斷是老參。”
林陽確實不懂藥材。
“判斷人參的年限最主要看的就是蘆頭,就是這玩意。”
“再看看主根,最後是須根。”
潘解放講得頭頭是道,林陽聽著竟然覺得學學中藥材的知識也挺有趣的。
按照潘解放的解釋。
蘆頭位於人參的頂端。
一般來說,人參的年限越長,蘆頭就越大。
蘆碗的數量越多,而且排列很緊密。
而一年的人參蘆頭短還細,蘆碗也不明顯。
像潘解放手裏這顆,蘆頭粗壯,蘆碗清晰,而且根據蘆碗數量的大小大概可以斷定,他手裏的這顆應該在8-10年左右。
其次就是主根。
老參的主根粗壯,表麵紋理細密而且深。
3-4年的人參主根有2厘米左右。
“所以你看看我這根人參,主根粗細至少有4厘米,這絕對是10年左右的老參。”
“至於須根就簡單了,年限越長,須根越長,這和老頭的胡子差不多。”
“所以我說你小子是真的賺了。”
潘解放說得滔滔不絕,林陽一個勁地點頭,隨後才開了口:“潘叔,我現在相信你手裏的是老參,不過這玩意是個什麽行情?”
“不清楚,幾十塊還是有的吧。”
潘解放搖了搖頭。
林陽倒是沒有完全相信潘解放的話,這老頭日常說話就有三分不靠譜,這擺明是在誇大。
以79年的物價水平,這顆老參十幾塊錢應該是有的。
“你小子換不換?老子餓死了。”
兩人距離林陽家不遠,屋子裏的飯香味飄了出來,潘解放的肚子在咕咕叫。
“換!肯定換!”
“不過潘叔,你這老參是哪裏搞到的?”
見潘解放餓得急了眼,林陽連忙補充一句:“隻要你告訴我哪來的,不僅給你換糧,等會就到我家吃飯,晚上還喊了陳大牛一起喝點的,一起鬧一口。”
“程學明的兒媳婦包芳芳撿的,昨天來我家裏麵給他們家的豬崽子抓腹瀉的藥,順手給我抵要錢的。”
“她還以為是黨參。”
“至於她在哪弄的,我不知道。”
潘解放說著,聞著屋子裏的飯香:“你小子能不能靠點譜,先讓老子吃一碗飯。”
“行,進屋。”
林陽暗自琢磨了一陣,就帶著潘解放進了屋。
晚上。
陳大牛一家子也來了。
一屋人急頭白臉地吃了頓飯,一盤紅燒肉連盤子都被麵條裹得幹幹淨淨的,真正的光盤行動。
“潘叔,我送你。”
酒喝得差不多,潘解放上了頭,林陽攙扶著他出了門。
把潘解放送迴家,林陽拿著手電筒叼著煙才往村尾的方向而去。
“砰砰砰!”
“程叔,是我,林陽。”
林陽敲著程學明的門。
“來了。”
很快,院子裏亮了燈。
伴隨著急促的腳步聲,程學明開了門。
別看程學明六十歲左右,身子骨硬朗,背不駝腿不疼的,走路很穩健。
開門,看到林陽,程學明臉上露出了笑容:“小陽,馬隊長已經把那事兒跟我說了。”
“程叔,守山的那事兒我肯定給你辦成,不過今天我來是找芳芳姐的。”
林陽伸長脖子,剛好看到包芳芳抱著睡熟的孩子往廂房走:“芳芳姐,找你問點事兒。”
“快進來屋裏說。”
包芳芳看林陽找他,有些好奇。
“不了,門口說就行。”
和寡婦進屋說,難免遭人非議,還是門口說得清。
“那你等我會,我把孩子放下。”
等包芳芳進了廂房,林陽才遞給程學明一根煙:“程叔,芳芳姐是個好兒媳婦,這些年也算是相依為命了。我迴頭就幫你把守山的事情落實,也算是幫你們改善一下經濟。”
“小陽,你可真是欣賞,我謝謝你。”
程學明感動地擦了擦濕潤的眼角。
“都是一個生產隊的,誰還沒個困難的時候。”
就在兩人說話的時候,包芳芳出了門。
“行,那我先進去了。”
程學明吸了口煙,轉身進了上房。
“小陽,啥事兒?”
包芳芳顯然有些拘謹,畢竟他們家的日子過得並不是很好。
林陽家裏買了自行車,電視機還有縫紉機,也算是大戶人家了,難免有些不對等。
“芳芳姐,我就是想問問,你之前給潘解放的人……黨參,是哪裏撿的?”
“我哥不是崴了腳嘛,我想弄點給他補補。”
人參兩個字到嘴邊,林陽感覺有點燙嘴,急忙撤迴。
“大風穀知道不?離得很近,我就在那邊撿得。”
包芳芳一臉真誠的說道。
“成,那我知道了。”
“這個給孩子的。”
林陽臨走之前,還給包芳芳塞了2塊錢,算是答謝。
真要是在大風穀發現十幾根老參,那可是幾十塊錢能衡量的。
要知道。
他有小空間,能儲存活物,搞不好可以養殖老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