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你在狗叫什麽?兵部尚書這樣一個重要的職位竟然讓那幫武夫擔任?
這是他們不能容忍的事情。
“憑什麽兵部尚書,不能由我們武將擔任你們這些混子,會打仗嗎?會用兵嗎”
陛下當真不清算了,太好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兵部尚書自當有我們武將擔任。”
“陛下萬萬不可”黃子澄,方孝儒他們也急了,抗擊北元是政治正確,以文抑武更是正確。
經過黃巢的洗禮,以武為根基的門閥大族被滅,學問為根基的學閥好容易冒頭,在建國初卻慘遭淮西一脈打壓。
這好不容易,經過朱皇帝全方位的反腐,才將淮西新貴抄家滅族,打壓下去的勢頭。
咋的,你這新皇帝剛上任就不裝了,要將武勳重新扶起來?
你咋就這麽牛逼,竟然要背叛自己的階級?
果然還是太給皇帝的臉了,於是建文朝文成直接發動祖傳本事,勸諫。
“陛下,萬萬使不得啊!”
得,又是這般熟悉的場景。
“既然愛卿,不願意讓武將們擔任兵部尚書,那麽朕便立下此一新規定。”
但凡上任兵部尚書者,必須身經百戰,能夠如那智勇雙全的將軍一般,指揮大兵團作戰。
陛下,您怎可如此得寸進尺?
文臣們皆如那被驚擾的羊群,頓時懵了,他們若是有此等本事,又豈會反對武將擔任兵部尚書。
見方孝儒還欲開口,齊泰趕忙攔住他。
“喏,陛下,臣自知才疏學淺,無力擔任兵部尚書,還望陛下恩準臣辭官。”
tnd,老子索性不幹了,大不了迴去做我的富家翁,又何必看你這頭蠢豬皇帝的臉色?
“愛卿啊,您可是皇爺爺為我挑選的輔政大臣,怎能說走就走,不如這樣,您先擔著,如果有能力更合適的,再讓他代替上來”畢竟是能白手起家,創建龐大帝國的皇帝,眼光不會差的。
隻不過應該是修為不到家,暫時成為不了相父那樣的人才吧。
阿鬥默默想到。
“謝陛下”
“陛下,您初登大寶,應當施恩天下,不如將詔獄中的人釋放出來?”
小皇帝不好拿捏,但可先行試探一番。
“確實應該大赦天下。不過皇爺爺既然肯抓他們想來,應該是他們犯了十惡不赦的罪過,所以便不放了?”
之前朱皇帝曾多次與原身說,教育裏頭都是十惡不赦的奸臣,不能放。
“那麽陛下,臣請裁撤錦衣衛,錦衣衛花費太大,朝廷難以維持開支,還請陛下速做決斷。”另一位大臣連忙進言道
“嗯?如果你們不露出雞腳的話,為什麽會擔心?”
就翻越原身記憶來看,阿鬥覺得錦衣衛這把刀還是蠻有價值的,更何況這錦衣衛裏頭絕大多數都是世襲,像二虎,毛鑲這兩位指揮使,盡管被搞死了,但他們的子孫也就擔任錦衣衛。
“陛下說的對呀,如果你們這些家夥沒露出犄角的話,為什麽要擔心錦衣衛?”
“沒錯,你們這些混賬憑什麽擔心?”
“就你們這些酸腐書生也敢動我們武勳的位置?”
今天的老淮西可謂是揚眉吐氣 。
不僅獲得了兵部尚書的職位,更是保住了錦衣衛的位置。
原本曆史中,朱允文與淮西勳貴的關係本來就不好,而當上皇帝裁撤錦衣衛後,關係更是降至冰點。
畢竟,錦衣衛裏頭,全部都是勳貴子弟,畢竟朝廷給的爵位隻一代隻能有一個人繼承,另外的子孫要是沒啥太大成就,那又如何?
他們不過是貪點花點玩點,但在忠誠這方麵是不用質疑的。
“另外,朕初登大寶,開恩科,增加錄取人數”
原本還想開口的建文三坑,此時也不開口了。
開恩科,還增錄,對他們來說是天大的好事。
他們可都是江西人。
有明一朝,尤其是明初,江西人在科舉考場上大殺四方,甚至見聞朝第1次科考的前5名全都是江西人,之後漸黨,楚黨,齊黨等後起之勢,也無法在科舉考場上撼動江西人的位置。
打一棒子給一甜棗,這是阿鬥受到的帝王教育。
“另外,湯晟,信國公嫡長孫襲國公爵,後入大本堂與太子朱文奎學習。”
阿鬥心中暗自思忖,這朱皇帝究竟是何許人也?竟然連自己子孫後代的輩分都安排得如此周詳!難道他真的認為朱家能夠穩坐二十代皇位嗎?
“著雷虎為錦衣衛指揮使,監察百官。”
武勳們聽聞此消息,不禁喜笑顏開,尤其是老水西一脈,更是如獲至寶,因為信國公終於得以迴歸。
文臣們亦是欣喜若狂,他們對雷虎的底細再清楚不過,那可是當年呂本一手提拔的將校,說白了,他還是士紳們的自己人。
士紳查士紳,即便查出了問題,也不過是擺酒設宴,打幾圈賠個不是罷了,隻要不再被抓住把柄,便可萬事大吉。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收到襲爵的旨意,年幼的湯晟也是懵逼了,不過隨著欣喜接受,焚香跪拜,心中更是暗暗發誓,他一定要為陛下打下一個偌大的疆土,重拯他老湯家的威名。
打開恩科的消息也。由京城曾向江南之地傳了出去。
在經過南北榜案之後,南方士子的熱情徹底打開,他們要占據所有官位,甚至也要占有北榜的位置。
北方士子,雖然還是打算參加,不過他們也是心有疑慮,畢竟他們的同窗之中有不少的操著流利南方話。
各地的士紳們也開始走動,希望能讓自己的子孫提前得到相關的考題,尤其是呂府的大門。
“父親,朝廷增設恩科,這次咱也要去考”
“當然你一定要去考,待會韋副去宮裏麵拜會一下你姑,看看能不能摸一下考題”
“多謝父親”身為呂家第三代子弟,他渴望進步,也為此付出了足夠的努力。
但是,能省力的話,他還是希望省點力氣。
皇宮裏,剛打算迴後宮玩蛐蛐的阿鬥正好被後宮派來的管事太監遇上了
“奴才參見皇上太後娘娘有請”
“拜見母後”
“允炇啊,雖然說後宮不能幹政,但是你為何要讓信國公襲爵?還有為什麽不裁撤錦衣衛?”
作為母親呂氏還是很關心自己孩子最先定製的幾道政策,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一個明君,但絕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朱元璋那樣的暴君。
所以錦衣衛這必須要裁撤。
武勳必須要打壓,國公爵位不能傳承,除非這個國公娶的是他們呂家女子。
“母後,您也說了,後宮不能幹政,放心吧,這朝政簡簡單單”
“可是”
“母後啊,沒有什麽,可是後宮不能幹政,這是皇爺爺定下來的規矩,還希望你能不要過多幹預”
阿鬥有些憤怒了,怎麽原生的?母後這樣無禮?
皇太後隻需要躺平就能安享富貴,他這個皇帝想躺平都躺平不了,當真是夠夠了。
此時,金陵城外,幾大藩王都已到來。
這是他們不能容忍的事情。
“憑什麽兵部尚書,不能由我們武將擔任你們這些混子,會打仗嗎?會用兵嗎”
陛下當真不清算了,太好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兵部尚書自當有我們武將擔任。”
“陛下萬萬不可”黃子澄,方孝儒他們也急了,抗擊北元是政治正確,以文抑武更是正確。
經過黃巢的洗禮,以武為根基的門閥大族被滅,學問為根基的學閥好容易冒頭,在建國初卻慘遭淮西一脈打壓。
這好不容易,經過朱皇帝全方位的反腐,才將淮西新貴抄家滅族,打壓下去的勢頭。
咋的,你這新皇帝剛上任就不裝了,要將武勳重新扶起來?
你咋就這麽牛逼,竟然要背叛自己的階級?
果然還是太給皇帝的臉了,於是建文朝文成直接發動祖傳本事,勸諫。
“陛下,萬萬使不得啊!”
得,又是這般熟悉的場景。
“既然愛卿,不願意讓武將們擔任兵部尚書,那麽朕便立下此一新規定。”
但凡上任兵部尚書者,必須身經百戰,能夠如那智勇雙全的將軍一般,指揮大兵團作戰。
陛下,您怎可如此得寸進尺?
文臣們皆如那被驚擾的羊群,頓時懵了,他們若是有此等本事,又豈會反對武將擔任兵部尚書。
見方孝儒還欲開口,齊泰趕忙攔住他。
“喏,陛下,臣自知才疏學淺,無力擔任兵部尚書,還望陛下恩準臣辭官。”
tnd,老子索性不幹了,大不了迴去做我的富家翁,又何必看你這頭蠢豬皇帝的臉色?
“愛卿啊,您可是皇爺爺為我挑選的輔政大臣,怎能說走就走,不如這樣,您先擔著,如果有能力更合適的,再讓他代替上來”畢竟是能白手起家,創建龐大帝國的皇帝,眼光不會差的。
隻不過應該是修為不到家,暫時成為不了相父那樣的人才吧。
阿鬥默默想到。
“謝陛下”
“陛下,您初登大寶,應當施恩天下,不如將詔獄中的人釋放出來?”
小皇帝不好拿捏,但可先行試探一番。
“確實應該大赦天下。不過皇爺爺既然肯抓他們想來,應該是他們犯了十惡不赦的罪過,所以便不放了?”
之前朱皇帝曾多次與原身說,教育裏頭都是十惡不赦的奸臣,不能放。
“那麽陛下,臣請裁撤錦衣衛,錦衣衛花費太大,朝廷難以維持開支,還請陛下速做決斷。”另一位大臣連忙進言道
“嗯?如果你們不露出雞腳的話,為什麽會擔心?”
就翻越原身記憶來看,阿鬥覺得錦衣衛這把刀還是蠻有價值的,更何況這錦衣衛裏頭絕大多數都是世襲,像二虎,毛鑲這兩位指揮使,盡管被搞死了,但他們的子孫也就擔任錦衣衛。
“陛下說的對呀,如果你們這些家夥沒露出犄角的話,為什麽要擔心錦衣衛?”
“沒錯,你們這些混賬憑什麽擔心?”
“就你們這些酸腐書生也敢動我們武勳的位置?”
今天的老淮西可謂是揚眉吐氣 。
不僅獲得了兵部尚書的職位,更是保住了錦衣衛的位置。
原本曆史中,朱允文與淮西勳貴的關係本來就不好,而當上皇帝裁撤錦衣衛後,關係更是降至冰點。
畢竟,錦衣衛裏頭,全部都是勳貴子弟,畢竟朝廷給的爵位隻一代隻能有一個人繼承,另外的子孫要是沒啥太大成就,那又如何?
他們不過是貪點花點玩點,但在忠誠這方麵是不用質疑的。
“另外,朕初登大寶,開恩科,增加錄取人數”
原本還想開口的建文三坑,此時也不開口了。
開恩科,還增錄,對他們來說是天大的好事。
他們可都是江西人。
有明一朝,尤其是明初,江西人在科舉考場上大殺四方,甚至見聞朝第1次科考的前5名全都是江西人,之後漸黨,楚黨,齊黨等後起之勢,也無法在科舉考場上撼動江西人的位置。
打一棒子給一甜棗,這是阿鬥受到的帝王教育。
“另外,湯晟,信國公嫡長孫襲國公爵,後入大本堂與太子朱文奎學習。”
阿鬥心中暗自思忖,這朱皇帝究竟是何許人也?竟然連自己子孫後代的輩分都安排得如此周詳!難道他真的認為朱家能夠穩坐二十代皇位嗎?
“著雷虎為錦衣衛指揮使,監察百官。”
武勳們聽聞此消息,不禁喜笑顏開,尤其是老水西一脈,更是如獲至寶,因為信國公終於得以迴歸。
文臣們亦是欣喜若狂,他們對雷虎的底細再清楚不過,那可是當年呂本一手提拔的將校,說白了,他還是士紳們的自己人。
士紳查士紳,即便查出了問題,也不過是擺酒設宴,打幾圈賠個不是罷了,隻要不再被抓住把柄,便可萬事大吉。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收到襲爵的旨意,年幼的湯晟也是懵逼了,不過隨著欣喜接受,焚香跪拜,心中更是暗暗發誓,他一定要為陛下打下一個偌大的疆土,重拯他老湯家的威名。
打開恩科的消息也。由京城曾向江南之地傳了出去。
在經過南北榜案之後,南方士子的熱情徹底打開,他們要占據所有官位,甚至也要占有北榜的位置。
北方士子,雖然還是打算參加,不過他們也是心有疑慮,畢竟他們的同窗之中有不少的操著流利南方話。
各地的士紳們也開始走動,希望能讓自己的子孫提前得到相關的考題,尤其是呂府的大門。
“父親,朝廷增設恩科,這次咱也要去考”
“當然你一定要去考,待會韋副去宮裏麵拜會一下你姑,看看能不能摸一下考題”
“多謝父親”身為呂家第三代子弟,他渴望進步,也為此付出了足夠的努力。
但是,能省力的話,他還是希望省點力氣。
皇宮裏,剛打算迴後宮玩蛐蛐的阿鬥正好被後宮派來的管事太監遇上了
“奴才參見皇上太後娘娘有請”
“拜見母後”
“允炇啊,雖然說後宮不能幹政,但是你為何要讓信國公襲爵?還有為什麽不裁撤錦衣衛?”
作為母親呂氏還是很關心自己孩子最先定製的幾道政策,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一個明君,但絕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朱元璋那樣的暴君。
所以錦衣衛這必須要裁撤。
武勳必須要打壓,國公爵位不能傳承,除非這個國公娶的是他們呂家女子。
“母後,您也說了,後宮不能幹政,放心吧,這朝政簡簡單單”
“可是”
“母後啊,沒有什麽,可是後宮不能幹政,這是皇爺爺定下來的規矩,還希望你能不要過多幹預”
阿鬥有些憤怒了,怎麽原生的?母後這樣無禮?
皇太後隻需要躺平就能安享富貴,他這個皇帝想躺平都躺平不了,當真是夠夠了。
此時,金陵城外,幾大藩王都已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