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出城
穿書廢土:修仙我是認真的 作者:兩塊板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翌日一早,天還沒亮,兩人就起床,吃完早飯,帶上家夥什去鑄造坊集合。
自末世起,一到晚上人們就不會再外出,因為夜晚是變異動物、昆蟲的主要活動時間。到廢土時代,一隻變異螞蟻都能吃人的情況下,就更不敢了。
這會兒外麵已經有環衛工人在打掃街道了,早起的人也陸續走出家門。
他們到鑄造坊時隻到了幾個人,不一會兒其他人也陸陸續續到了,共三十四個人,其中十來個都是小孩子。坊裏借了兩個改裝的電動板車,用來載人拉柴。除了徐向明是給自己家砍柴外,其他人都是接了食堂的任務。女人小孩都是去采集的。
韶城的城區不大,開車隻十幾分鍾便出了中心城區,再往外都是工地或者空地,這會兒在朦朧的晨光中,不比荒野好多少,風很大很冷。
徐向明歪著身子替葉敏擋風。
兩輛車,前頭那輛上全都是單身男人,後麵這輛都是拖家帶口的。
隻有葉敏和徐向明是年輕的新婚夫妻,其他人夫妻都是中青年,見他們如此,打趣道:“還是新婚的老公會疼人,不像我們老夫老妻,拉個手都像左手拉右手,沒得感覺了。”
大家低聲笑起來,葉敏也沒有不好意思的,大方地拉著徐向明的手。
徐向明有些害羞,但忍住了,同樣大大方方地與她靠在一起,笑著道:“我們從小一起長大,感情一直就好。”這是他們之前商量好的,在外麵盡量不要透露兩人的準確信息。有事在家裏說,在外麵一定要表現得很恩愛,彼此信任。
果然,見他們如此,大家隻是笑笑,沒有再說什麽。
說那話的嫂子姓李,三十三歲,有十六年婚齡,她老公趙哲和徐向明一個車間,是三階的力量係,做冶煉搬運類的雜活兒,兩人看起來比實際歲數大些,趙哲頭發都花白了,沉默寡言。兩人育有四個孩子,兩男兩女,大兒子已經十二歲了,小女兒隻有三歲,這次都帶出來了。
廢土不養閑人,就算是小孩子也得幫忙幹活。兩個兒子長得還好,隻是普通的瘦長瘦長,兩個女兒就瘦得多了,尤其是大女兒,是家裏的老二,說是已經十歲了,看著卻隻有六七歲的孩子大,瘦得跟葉敏第一次見到的徐向明差不多,皮包著骨,眼睛凹陷,身上的衣服補丁摞補丁,上車時還有個自己的位置,被弟弟一擠,隻在蹲在地上,畏畏縮縮地低著頭,一聲不吭。小女兒三歲,可能正是可愛的年紀,能得到李嫂子兩分疼愛,坐在她的腿上,也安安靜靜。不止是她,所有孩子都是如此,剛才集合的時候還會打鬧尖叫,出城後一個個安靜如雞,半點不鬧騰,緊緊地跟著自家大人。
“你們倆住的是自己買的房嗎?”李嫂子問葉敏。
“嗯。”葉敏點頭。
李嫂子一家都是住坊裏宿舍,一家人六口擠在十平米的夾道房裏,非常不方便,一直想買個自己的房子。
第三城的前身是韶城安全區,就是現在的火車站那一片,修火車站的時候全拆了。
那會兒除了安全區外,還有許多小型聚集地,居住的人都是“流民”,他們走到哪裏,就在哪裏蓋房,幾天就能起一棟小房子,隻需要給當地的勢力付一點保護費就行了。但冬天或者極端氣候就不行了,得花大錢去安全區的避難所避難,每年躲一次,也攢不下錢。他們最大的夢想就是在安全區裏買房,受官方的保護。
終於等到第三城建立,他們有機會成為正式居民了,卻發現,房價這麽貴!
要知道,他們拾荒的時候,平均每個月連一千積分都賺不到。經常忙碌一天,空軍迴來,連肚子都填不飽。大多數時候全靠生孩子領補貼過活。每家至少生三四個孩子,省吃儉用,再加上男人的工資,總算沒有餓死。
李嫂子做夢都想買房,自己奮鬥十幾年沒有實現的願望,現在兩個從福利院出來的小年輕做到了,很難不酸。
“房子買的多少錢啊,你們在江中是做什麽的,那邊工資很高嗎?”
葉敏身材嬌小,是北方人眼裏的小土豆,聲音也溫溫柔柔,口音還帶著魚米之鄉的婉轉和軟儂,“我們是依政策引流過來的,房子基本不要錢,生育兩個孩子才能拿到房本。我們在江中時在福利院附屬工廠上班,沒什麽工資的。這次是我姐姐帶著來的,她以前是傭兵,幫了我們不少忙。”
房子都是政策,錢沒有,全靠傭兵姐姐幫忙。
李嫂子以前是流民,最怕的就是傭兵,她沒想到從福利院出來的兩個人竟然還有這樣的背景,又見她說話細聲細氣的,卻是個軟釘子,便不再打聽了,“我們這邊和江中氣候不同,變異植物和動物也不太一樣,你們一會兒要當心些。”
葉敏仍是溫溫柔柔地,“我們會的,有不懂的再請教嫂子。”
車很快出了城區,到了外城,再沒有平整的水泥路,好在地裏布滿草茬子,沒什麽塵土,就是顛簸得很,所有人都安靜地窩著,隻有板車哐啷哐啷的聲音。
和城裏不同,這裏隨處可見穿得破破爛爛的流民,他們很多衣不蔽體,連鞋子都沒有,腳上裹著塑料袋和繩子,頭發很長還打結,手裏拿著簡陋的工具在地裏采集。
冰才化了幾天,野草才長出來,堪堪蓋住地麵,運氣好能挖些能吃的野菜,運氣不好恐怕隻能挖草根了。
約一個小時後,才到達可砍伐的地方,一片放眼望不到頭的森林,每一棵樹都有幾十米高,四五個人才能合抱住。
這會兒天已大亮,周圍已經有很多早起采集的人了。
帶隊的是鑄造坊的保安隊隊長,這會兒下車先點了人數,確認無誤後往地上插了一根感應棒,“以這裏為圓點,周圍一公裏內都是我們今天的采集區,不會有別人來搶,你們最好也別超過這個範圍,誤入別人的采集區,發生危險我們可是不管的。都知道了嗎?”
“知道了!”眾人答。
自末世起,一到晚上人們就不會再外出,因為夜晚是變異動物、昆蟲的主要活動時間。到廢土時代,一隻變異螞蟻都能吃人的情況下,就更不敢了。
這會兒外麵已經有環衛工人在打掃街道了,早起的人也陸續走出家門。
他們到鑄造坊時隻到了幾個人,不一會兒其他人也陸陸續續到了,共三十四個人,其中十來個都是小孩子。坊裏借了兩個改裝的電動板車,用來載人拉柴。除了徐向明是給自己家砍柴外,其他人都是接了食堂的任務。女人小孩都是去采集的。
韶城的城區不大,開車隻十幾分鍾便出了中心城區,再往外都是工地或者空地,這會兒在朦朧的晨光中,不比荒野好多少,風很大很冷。
徐向明歪著身子替葉敏擋風。
兩輛車,前頭那輛上全都是單身男人,後麵這輛都是拖家帶口的。
隻有葉敏和徐向明是年輕的新婚夫妻,其他人夫妻都是中青年,見他們如此,打趣道:“還是新婚的老公會疼人,不像我們老夫老妻,拉個手都像左手拉右手,沒得感覺了。”
大家低聲笑起來,葉敏也沒有不好意思的,大方地拉著徐向明的手。
徐向明有些害羞,但忍住了,同樣大大方方地與她靠在一起,笑著道:“我們從小一起長大,感情一直就好。”這是他們之前商量好的,在外麵盡量不要透露兩人的準確信息。有事在家裏說,在外麵一定要表現得很恩愛,彼此信任。
果然,見他們如此,大家隻是笑笑,沒有再說什麽。
說那話的嫂子姓李,三十三歲,有十六年婚齡,她老公趙哲和徐向明一個車間,是三階的力量係,做冶煉搬運類的雜活兒,兩人看起來比實際歲數大些,趙哲頭發都花白了,沉默寡言。兩人育有四個孩子,兩男兩女,大兒子已經十二歲了,小女兒隻有三歲,這次都帶出來了。
廢土不養閑人,就算是小孩子也得幫忙幹活。兩個兒子長得還好,隻是普通的瘦長瘦長,兩個女兒就瘦得多了,尤其是大女兒,是家裏的老二,說是已經十歲了,看著卻隻有六七歲的孩子大,瘦得跟葉敏第一次見到的徐向明差不多,皮包著骨,眼睛凹陷,身上的衣服補丁摞補丁,上車時還有個自己的位置,被弟弟一擠,隻在蹲在地上,畏畏縮縮地低著頭,一聲不吭。小女兒三歲,可能正是可愛的年紀,能得到李嫂子兩分疼愛,坐在她的腿上,也安安靜靜。不止是她,所有孩子都是如此,剛才集合的時候還會打鬧尖叫,出城後一個個安靜如雞,半點不鬧騰,緊緊地跟著自家大人。
“你們倆住的是自己買的房嗎?”李嫂子問葉敏。
“嗯。”葉敏點頭。
李嫂子一家都是住坊裏宿舍,一家人六口擠在十平米的夾道房裏,非常不方便,一直想買個自己的房子。
第三城的前身是韶城安全區,就是現在的火車站那一片,修火車站的時候全拆了。
那會兒除了安全區外,還有許多小型聚集地,居住的人都是“流民”,他們走到哪裏,就在哪裏蓋房,幾天就能起一棟小房子,隻需要給當地的勢力付一點保護費就行了。但冬天或者極端氣候就不行了,得花大錢去安全區的避難所避難,每年躲一次,也攢不下錢。他們最大的夢想就是在安全區裏買房,受官方的保護。
終於等到第三城建立,他們有機會成為正式居民了,卻發現,房價這麽貴!
要知道,他們拾荒的時候,平均每個月連一千積分都賺不到。經常忙碌一天,空軍迴來,連肚子都填不飽。大多數時候全靠生孩子領補貼過活。每家至少生三四個孩子,省吃儉用,再加上男人的工資,總算沒有餓死。
李嫂子做夢都想買房,自己奮鬥十幾年沒有實現的願望,現在兩個從福利院出來的小年輕做到了,很難不酸。
“房子買的多少錢啊,你們在江中是做什麽的,那邊工資很高嗎?”
葉敏身材嬌小,是北方人眼裏的小土豆,聲音也溫溫柔柔,口音還帶著魚米之鄉的婉轉和軟儂,“我們是依政策引流過來的,房子基本不要錢,生育兩個孩子才能拿到房本。我們在江中時在福利院附屬工廠上班,沒什麽工資的。這次是我姐姐帶著來的,她以前是傭兵,幫了我們不少忙。”
房子都是政策,錢沒有,全靠傭兵姐姐幫忙。
李嫂子以前是流民,最怕的就是傭兵,她沒想到從福利院出來的兩個人竟然還有這樣的背景,又見她說話細聲細氣的,卻是個軟釘子,便不再打聽了,“我們這邊和江中氣候不同,變異植物和動物也不太一樣,你們一會兒要當心些。”
葉敏仍是溫溫柔柔地,“我們會的,有不懂的再請教嫂子。”
車很快出了城區,到了外城,再沒有平整的水泥路,好在地裏布滿草茬子,沒什麽塵土,就是顛簸得很,所有人都安靜地窩著,隻有板車哐啷哐啷的聲音。
和城裏不同,這裏隨處可見穿得破破爛爛的流民,他們很多衣不蔽體,連鞋子都沒有,腳上裹著塑料袋和繩子,頭發很長還打結,手裏拿著簡陋的工具在地裏采集。
冰才化了幾天,野草才長出來,堪堪蓋住地麵,運氣好能挖些能吃的野菜,運氣不好恐怕隻能挖草根了。
約一個小時後,才到達可砍伐的地方,一片放眼望不到頭的森林,每一棵樹都有幾十米高,四五個人才能合抱住。
這會兒天已大亮,周圍已經有很多早起采集的人了。
帶隊的是鑄造坊的保安隊隊長,這會兒下車先點了人數,確認無誤後往地上插了一根感應棒,“以這裏為圓點,周圍一公裏內都是我們今天的采集區,不會有別人來搶,你們最好也別超過這個範圍,誤入別人的采集區,發生危險我們可是不管的。都知道了嗎?”
“知道了!”眾人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