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朱允炆的豐功偉績
朱雄英現代留學十年,迴歸大明 作者:香溪桃花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朱雄英直唿呂氏,還如此惡意揣度太子妃,朱元璋本想發怒,但忍了忍,提醒道:
“雄英,你這麽大了,也該明白,呂氏雖然不是你的親生母親,但按照禮法,你也該稱唿他為母親,而不是你這樣直唿其名。”
“允熥從小就失去母親,是她一手養大的,他待允熥視若己出,絲毫沒有虧待於他。”
朱雄英冷笑一聲:
“母親?她也配?”
朱元璋眉頭一皺,瞪了朱雄英一眼,但這次朱雄英卻沒有認輸,板著臉,仰著頭,也看著朱元璋。
朱元璋無奈地歎了口氣,搖了搖頭。
心想,要讓孩子接受另外一個母親,確實有點難,他也不忍心苛責這個剛剛失而複得的大孫。
朱雄英卻沒打算放過這個話題,繼續問:
“皇爺爺,我八歲時,是得什麽病死的?”
他沒有恢複之前的記憶,正史上也沒有明確記載,是不是痘症(天花)他也不確定。
“你跟隨你父親在外巡視,跌落馬下,這時太醫才發現你得了痘症。”
果然是這樣,朱雄英冷笑道:
“痘症?皇爺爺,您有沒有想過,為什麽這麽多人,恰恰隻有我這個皇長孫得了痘症?”
“您有沒有想過,我母親生了四個孩子,為什麽會在生允熥之後會去世?”
“您有沒有想過,我母親和我都去世了,允熥被養廢了,誰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朱元璋認真地給他解釋:
“雄英,咱知道你心裏不舒服,你說的這些,咱不是沒有想過,錦衣衛和內宮都調查過,沒有發現呂氏跟這幾件事情有絲毫關聯。”
朱雄英冷笑道:
“調查太子妃?就算他們敢,也必然沒法深入調查,而一個人如果處心積慮,很多隱秘就很難查得出來。”
“一個母親,要養好一個孩子不容易,但要養廢一個孩子,還在外人麵前表現得毫無破綻,實在是太簡單的事兒了。”
“皇爺爺,這事兒我會調查清楚的,但要讓我認賊作母,那我還是走吧。”
“十年的孤兒都當了,繼續當孤兒也無所謂。”
說著,朱雄英就站起身,作勢要走。
朱元璋沒辦法,直接投降了,拉住他的手。
“好好好,我們不說這個事兒了。”
“但你要記住,別太過分了,無論怎麽說,你不尊重呂氏,都是禮法所不容許的。”
朱雄英當然不是真的要走,大明朝的皇長孫不當,難道要迴去當社畜嗎?
看皇爺爺讓步了,他當然也得給皇爺爺麵子。
“您放心吧,皇爺爺,孫兒有分寸。”
剛剛正在說允炆當皇太孫的事兒,被認母這個事兒打斷了,朱元璋仍然很好奇,問道:
“雄英,咱是什麽時候駕崩的?咱駕崩之後,允炆這個皇帝幹得怎麽樣?”
朱雄英看看他,這個問題他實在不好迴答,總不能說,爺爺,還有六年,你就要死了。
他靈機一動,笑道:
“陛下萬歲。”
朱元璋嗬嗬一笑,曆朝曆代,那麽多皇帝追求長生不老,但他對生死看得很開。
“萬歲?這隻不過是哄人的,你既然不願意說,咱也不問了。”
“咱現在身體還硬朗,你也迴來了,若標兒你能治好,咱應該還能多活好幾年。”
“那咱駕崩之後,允炆到底幹得怎麽樣啊?”
朱雄英冷笑一聲:
“他這個皇帝當得非常好,簡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跟胡亥有得一比。”
朱元璋一聽,頓時就急了,騰的一下站起身來。
“什麽?你的意思是,我大明二世而亡?”
朱雄英趕緊說:
“沒有沒有,皇爺爺,我就是打個比方,你別急,坐下來聽我慢慢說。”
朱元璋狐疑地看看他,這才板著臉坐下。
朱雄英想了想,組織了一下語言,說:
“他一上台,就大刀闊斧地搞改革,大致總結起來,有這樣幾項。”
“第一,大量裁撤稅課司。”
“第二,均江浙田賦,讓江浙的賦稅跟北方各省看齊。”
朱雄英還沒說完,朱元璋已經怒了。
“糊塗!江浙富饒,當然應該多繳納賦稅。大量裁撤稅課司,朝廷的稅收從哪來?”
“把咱留下的家底敗光了,他靠什麽維持朝廷運轉?”
朱雄英笑了笑,繼續說:
“皇爺爺別急啊,還有很多,你聽了別生氣。”
“第三,收縮邊關,裁撤開平等處的衛所。”
“第四,保舉法選官,官員由朝廷和地方官吏推薦保舉。”
“第五,裁撤六科給事中(相當於六部監察),裁撤各地衙門檢校(地方監察)”
朱元璋已經怒不可遏了。
“混賬!混賬!”
“咱打了幾十年仗,好不容易將北元滅了,設立開平衛等衛所,保障邊境安寧,一旦裁撤了這些衛所,蒙元殘餘馬上就會卷土重來。”
“保舉法選官,那都是一千多年以前的事兒了,讓那些官員保舉推薦,能保舉些什麽好鳥?”
“裁撤了這些監察單位,那些官吏那還不無法無天啊,他怎麽能幹出這種混賬事兒來?”
別說朱元璋這種雄才大略的帝王,就是隨便拎一個昏君出來,也幹不出這種事兒出來。
看皇爺爺已經被氣得不行了,朱雄英說:
“算了,剩下的我還是不說了,不然我怕您氣得吐血,這個可沒有特效藥。”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
“說!”
朱雄英是真怕他聽了吐血,給他倒了一杯水,讓他緩一緩,順順氣。
“他登基之後,立即啟動大規模削藩,一口氣將周王、代王、齊王、岷王和湘王廢黜王爵,囚禁起來。”
“十二叔湘王朱柏不甘受辱,帶著全家在王府自焚而死。”
“什麽?老十二竟然被逼得自焚?”
削藩,朱元璋也不是不能理解,但廢黜王爵,囚禁起來就實在太過分了。
聽到老十二竟然被逼得全家自焚,他暴跳如雷,要是朱允炆這時在旁邊,他必然會揍得他滿地找牙。
他不敢置信地看著朱雄英,問道:
“雄英,你說的這些都是真的?”
朱雄英笑道:
“皇爺爺,你覺得這些我一下子編得出來嗎?迴頭我把曆史書拿過來給你看。”
“其實,還不止這些,還有更離譜的。”
“四叔燕王朱棣知道下一個就輪到他了,被迫裝瘋賣傻,在鬧市中大喊大叫,搶奪別人飯食,露宿街頭。”
“後來忍無可忍,帶領八百府兵起兵靖難,最後竟然奇跡般得造反成功,奪了朱允炆的江山。”
朱元璋愣了半天,擺擺手,大聲說:
“這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朝廷有百萬精兵,無數戰功赫赫的驍將,老四就算造反,他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造反成功。”
朱雄英提醒道:
“洪武二十六年,為了給朱允炆登基掃清障礙,您一口氣殺了涼國公藍玉一個公爵、景川侯曹震等十三個侯爵和兩個伯爵。”
“後來又殺了穎國公傅友德、宋國公馮勝,大明能打的勳貴武將幾乎被您一網打盡。”
“雄英,你這麽大了,也該明白,呂氏雖然不是你的親生母親,但按照禮法,你也該稱唿他為母親,而不是你這樣直唿其名。”
“允熥從小就失去母親,是她一手養大的,他待允熥視若己出,絲毫沒有虧待於他。”
朱雄英冷笑一聲:
“母親?她也配?”
朱元璋眉頭一皺,瞪了朱雄英一眼,但這次朱雄英卻沒有認輸,板著臉,仰著頭,也看著朱元璋。
朱元璋無奈地歎了口氣,搖了搖頭。
心想,要讓孩子接受另外一個母親,確實有點難,他也不忍心苛責這個剛剛失而複得的大孫。
朱雄英卻沒打算放過這個話題,繼續問:
“皇爺爺,我八歲時,是得什麽病死的?”
他沒有恢複之前的記憶,正史上也沒有明確記載,是不是痘症(天花)他也不確定。
“你跟隨你父親在外巡視,跌落馬下,這時太醫才發現你得了痘症。”
果然是這樣,朱雄英冷笑道:
“痘症?皇爺爺,您有沒有想過,為什麽這麽多人,恰恰隻有我這個皇長孫得了痘症?”
“您有沒有想過,我母親生了四個孩子,為什麽會在生允熥之後會去世?”
“您有沒有想過,我母親和我都去世了,允熥被養廢了,誰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朱元璋認真地給他解釋:
“雄英,咱知道你心裏不舒服,你說的這些,咱不是沒有想過,錦衣衛和內宮都調查過,沒有發現呂氏跟這幾件事情有絲毫關聯。”
朱雄英冷笑道:
“調查太子妃?就算他們敢,也必然沒法深入調查,而一個人如果處心積慮,很多隱秘就很難查得出來。”
“一個母親,要養好一個孩子不容易,但要養廢一個孩子,還在外人麵前表現得毫無破綻,實在是太簡單的事兒了。”
“皇爺爺,這事兒我會調查清楚的,但要讓我認賊作母,那我還是走吧。”
“十年的孤兒都當了,繼續當孤兒也無所謂。”
說著,朱雄英就站起身,作勢要走。
朱元璋沒辦法,直接投降了,拉住他的手。
“好好好,我們不說這個事兒了。”
“但你要記住,別太過分了,無論怎麽說,你不尊重呂氏,都是禮法所不容許的。”
朱雄英當然不是真的要走,大明朝的皇長孫不當,難道要迴去當社畜嗎?
看皇爺爺讓步了,他當然也得給皇爺爺麵子。
“您放心吧,皇爺爺,孫兒有分寸。”
剛剛正在說允炆當皇太孫的事兒,被認母這個事兒打斷了,朱元璋仍然很好奇,問道:
“雄英,咱是什麽時候駕崩的?咱駕崩之後,允炆這個皇帝幹得怎麽樣?”
朱雄英看看他,這個問題他實在不好迴答,總不能說,爺爺,還有六年,你就要死了。
他靈機一動,笑道:
“陛下萬歲。”
朱元璋嗬嗬一笑,曆朝曆代,那麽多皇帝追求長生不老,但他對生死看得很開。
“萬歲?這隻不過是哄人的,你既然不願意說,咱也不問了。”
“咱現在身體還硬朗,你也迴來了,若標兒你能治好,咱應該還能多活好幾年。”
“那咱駕崩之後,允炆到底幹得怎麽樣啊?”
朱雄英冷笑一聲:
“他這個皇帝當得非常好,簡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跟胡亥有得一比。”
朱元璋一聽,頓時就急了,騰的一下站起身來。
“什麽?你的意思是,我大明二世而亡?”
朱雄英趕緊說:
“沒有沒有,皇爺爺,我就是打個比方,你別急,坐下來聽我慢慢說。”
朱元璋狐疑地看看他,這才板著臉坐下。
朱雄英想了想,組織了一下語言,說:
“他一上台,就大刀闊斧地搞改革,大致總結起來,有這樣幾項。”
“第一,大量裁撤稅課司。”
“第二,均江浙田賦,讓江浙的賦稅跟北方各省看齊。”
朱雄英還沒說完,朱元璋已經怒了。
“糊塗!江浙富饒,當然應該多繳納賦稅。大量裁撤稅課司,朝廷的稅收從哪來?”
“把咱留下的家底敗光了,他靠什麽維持朝廷運轉?”
朱雄英笑了笑,繼續說:
“皇爺爺別急啊,還有很多,你聽了別生氣。”
“第三,收縮邊關,裁撤開平等處的衛所。”
“第四,保舉法選官,官員由朝廷和地方官吏推薦保舉。”
“第五,裁撤六科給事中(相當於六部監察),裁撤各地衙門檢校(地方監察)”
朱元璋已經怒不可遏了。
“混賬!混賬!”
“咱打了幾十年仗,好不容易將北元滅了,設立開平衛等衛所,保障邊境安寧,一旦裁撤了這些衛所,蒙元殘餘馬上就會卷土重來。”
“保舉法選官,那都是一千多年以前的事兒了,讓那些官員保舉推薦,能保舉些什麽好鳥?”
“裁撤了這些監察單位,那些官吏那還不無法無天啊,他怎麽能幹出這種混賬事兒來?”
別說朱元璋這種雄才大略的帝王,就是隨便拎一個昏君出來,也幹不出這種事兒出來。
看皇爺爺已經被氣得不行了,朱雄英說:
“算了,剩下的我還是不說了,不然我怕您氣得吐血,這個可沒有特效藥。”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
“說!”
朱雄英是真怕他聽了吐血,給他倒了一杯水,讓他緩一緩,順順氣。
“他登基之後,立即啟動大規模削藩,一口氣將周王、代王、齊王、岷王和湘王廢黜王爵,囚禁起來。”
“十二叔湘王朱柏不甘受辱,帶著全家在王府自焚而死。”
“什麽?老十二竟然被逼得自焚?”
削藩,朱元璋也不是不能理解,但廢黜王爵,囚禁起來就實在太過分了。
聽到老十二竟然被逼得全家自焚,他暴跳如雷,要是朱允炆這時在旁邊,他必然會揍得他滿地找牙。
他不敢置信地看著朱雄英,問道:
“雄英,你說的這些都是真的?”
朱雄英笑道:
“皇爺爺,你覺得這些我一下子編得出來嗎?迴頭我把曆史書拿過來給你看。”
“其實,還不止這些,還有更離譜的。”
“四叔燕王朱棣知道下一個就輪到他了,被迫裝瘋賣傻,在鬧市中大喊大叫,搶奪別人飯食,露宿街頭。”
“後來忍無可忍,帶領八百府兵起兵靖難,最後竟然奇跡般得造反成功,奪了朱允炆的江山。”
朱元璋愣了半天,擺擺手,大聲說:
“這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朝廷有百萬精兵,無數戰功赫赫的驍將,老四就算造反,他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造反成功。”
朱雄英提醒道:
“洪武二十六年,為了給朱允炆登基掃清障礙,您一口氣殺了涼國公藍玉一個公爵、景川侯曹震等十三個侯爵和兩個伯爵。”
“後來又殺了穎國公傅友德、宋國公馮勝,大明能打的勳貴武將幾乎被您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