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世修降表的衍聖公
朱雄英現代留學十年,迴歸大明 作者:香溪桃花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時,高山進來稟報。
“陛下,禮部尚書任亨泰、刑部尚書楊靖求見。”
“宣。”
很快,兩人一起進來,躬身行禮。
“微臣拜見陛下,拜見太子,拜見皇太孫。”
朱元璋奇怪地問:
“你們一個刑部尚書,一個禮部尚書,一起過來,有什麽事嗎?”
刑部尚書楊靖說:
“啟稟陛下,曲阜孔府發生命案,衍聖公的孫子侵占民田,強搶民女致死。”
“苦主告到山東按察使司,不知道該如何辦理,特請陛下旨意。”
朱元璋怒道:
“山東按察使如果連這點小事都辦不好,要他何用?”
楊靖拱手道:
“陛下,山東按察使鄭安將此案發還曲阜縣審理,可是沒幾天苦主就死了,苦主的兒子再次告到山東按察使衙門。”
“鄭安詢問曲阜縣令,縣令說是誣告。因為事涉衍聖公府,所以鄭安不知道該如何辦理。”
朱元璋大怒:
“這些個官員,官官相護,膽大包天,是覺得咱的刀不利乎?”
禮部尚書任亨泰趕緊說:
“陛下息怒,此案事涉衍聖公,容易引起天下非議。”
朱雄英聽了半天,終於聽明白了,冷笑一聲: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衍聖公難道不是我大明的子民嗎?孔府難道不是我大明的土地嗎?”
任亨泰拱手道:
“皇太孫殿下,可是,天下讀書人尊孔子為至聖先師,孔府是他們心中的聖地,不得不慎重啊。”
朱雄英拍案而起,怒道:
“孔子是至聖先師沒錯,可是衍聖公呢?流水的王朝,鐵打的孔家。”
“世世修降表,代代衍聖公,一群沒有骨氣的漢奸,見風使舵的小人而已。”
此話一出,不僅任亨泰和楊靖大驚失色,連朱元璋和朱標都驚呆了。
“殿下慎言!”
“殿下慎言!”
“雄英,不可胡說!”
朱元璋雖然沒有斥責他,但也瞪著眼睛看著他。
朱雄英笑道:
“我說錯了嗎?衍聖公的封號是宋朝皇帝封的吧?曲阜孔廟是宋朝皇帝大修的吧?”
“可是,金人來了,他們投降的比誰都快,後來蒙古人來了,他們又立馬磕頭。”
“宋朝都亡了,他們搖身一變,又成了蠻夷封的衍聖公,讀書人的忠義在哪裏?”
“要是孔子知道他的子孫是這樣的軟骨頭,恐怕棺材板都蓋不住,也要起來教訓這群不孝子孫吧?”
禮部尚書任亨泰說:
“殿下,衍聖公向金人和蒙古人稱臣,也是為了保護儒家的傳承。”
朱雄英冷哼一聲,盯著任亨泰問:
“任大人,你的意思是,假如蠻夷再次入侵我大明,你也會立馬投降,因為你要保護你的府邸,是不是?”
任亨泰大吃一驚,趕緊躬身道:
“殿下,微臣不是這個意思,微臣誓死效忠大明。”
朱雄英冷笑道:
“是啊,像你這樣的儒家學子,也知道忠義,衍聖公呢?”
“我們先不說衍聖公的事兒,我們就事論事,強搶民女致死,是不是重罪?該不該償命?”
“曲阜縣令為什麽包庇孔家?因為曲阜縣令也是孔家的,他也要聽衍聖公的。”
“衍聖公不僅僅是孔家的大家長,更是整個曲阜至高無上的土皇帝。”
“這些年,他們侵占了多少良田?致死了多少人命?難道大明朝的律法管不到一個小小的孔府嗎?”
朱元璋很少看到朱雄英如此憤怒,聽他這樣說,也想起了當年衍聖公對大明的態度。
當年,明軍北伐,收複山東曲阜,當時元朝還占領大半疆土,衍聖公孔克堅又玩起了左右逢源的戲碼,稱病不出,隻派兒子出迎。
朱元璋稱帝後,痛恨孔克堅當漢奸的行為,但為了籠絡天下讀書人,還是封他的兒子孔希學當衍聖公。
孔克堅竟然厚著臉皮讓兒子跑到金陵,詢問為什麽不冊封他為衍聖公,被朱元璋狠狠地罵了一頓。
“雄英,你覺得此事該怎麽辦?”
朱雄英說:
“皇爺爺,很簡單,以後曲阜縣令由朝廷派遣,孔府所有人所有事,都必須遵守朝廷律法。”
“還有,孔廟正宗在衢州,南孔在曆朝曆代的表現可圈可點,可以讓南孔後人迴歸,冊封為衍聖公。”
此話一出,眾人再次大驚失色。
禮部尚書任亨泰趕緊說:
“殿下萬萬不可,曲阜縣令由孔家擔任,是長久以來的傳統慣例。”
“而且,當年元朝的時候,南孔已經主動放棄了衍聖公的封號。”
“大明冊封北孔已經有二十多年,現在冊封南孔必然引起軒然大波。”
朱雄英冷哼一聲:
“任大人,我們來捋一捋,到底誰才是孔府正宗?”
“當年宋朝靖康之變的時候,衍聖公孔端友帶著家小和孔子的楷木像,跟隨宋高宗趙構到南方,在浙江衢州建立孔廟,稱為南孔。”
“留守曲阜孔廟的是他弟弟孔端操及其後人,後來被金人和元朝封為衍聖公,稱為北孔。”
“孔端友一係才是孔子的嫡長子孫,而且,孔子的聖物楷木像也在南孔,你說誰才是正宗?”
任亨泰一時語塞。
朱雄英繼續說:
“當北孔在元朝卑躬屈膝、搖尾乞憐的時候,南孔大部分孔子後裔隨南宋朝廷在崖山跳海殉國,少部分人躲到深山老林。”
“忽必烈統一中原之後,想讓嫡係的南孔擔任衍聖公。”
“但南孔心懷民族大義,不願向蠻夷稱臣,斷然拒絕,這才主動放棄衍聖公的稱號。”
朱雄英還沒有說,明朝滅亡之後,北孔後來又在第一時間修降表,向滿清韃子稱臣,降表文采飛揚,極盡諂媚。
再後來,德國入侵山東,北孔又敲鑼打鼓,將德皇威廉二世的大幅畫像抬進孔廟,上演了一出滑稽的鬧劇。
小鬼子入侵的時候,要不是某人下手快,第一時間將末代衍聖公送到大灣。
那個家夥肯定也會充分發揚祖宗的漢奸傳統,對小鬼子修降表了。
再後來,解放後,北孔說要搞一個盛大的紀念孔子的活動,向南孔借孔子聖物楷木像。
再一次把無恥發揮到極致,上演了一出“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的卑鄙行為,至今沒有歸還。
“陛下,禮部尚書任亨泰、刑部尚書楊靖求見。”
“宣。”
很快,兩人一起進來,躬身行禮。
“微臣拜見陛下,拜見太子,拜見皇太孫。”
朱元璋奇怪地問:
“你們一個刑部尚書,一個禮部尚書,一起過來,有什麽事嗎?”
刑部尚書楊靖說:
“啟稟陛下,曲阜孔府發生命案,衍聖公的孫子侵占民田,強搶民女致死。”
“苦主告到山東按察使司,不知道該如何辦理,特請陛下旨意。”
朱元璋怒道:
“山東按察使如果連這點小事都辦不好,要他何用?”
楊靖拱手道:
“陛下,山東按察使鄭安將此案發還曲阜縣審理,可是沒幾天苦主就死了,苦主的兒子再次告到山東按察使衙門。”
“鄭安詢問曲阜縣令,縣令說是誣告。因為事涉衍聖公府,所以鄭安不知道該如何辦理。”
朱元璋大怒:
“這些個官員,官官相護,膽大包天,是覺得咱的刀不利乎?”
禮部尚書任亨泰趕緊說:
“陛下息怒,此案事涉衍聖公,容易引起天下非議。”
朱雄英聽了半天,終於聽明白了,冷笑一聲: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衍聖公難道不是我大明的子民嗎?孔府難道不是我大明的土地嗎?”
任亨泰拱手道:
“皇太孫殿下,可是,天下讀書人尊孔子為至聖先師,孔府是他們心中的聖地,不得不慎重啊。”
朱雄英拍案而起,怒道:
“孔子是至聖先師沒錯,可是衍聖公呢?流水的王朝,鐵打的孔家。”
“世世修降表,代代衍聖公,一群沒有骨氣的漢奸,見風使舵的小人而已。”
此話一出,不僅任亨泰和楊靖大驚失色,連朱元璋和朱標都驚呆了。
“殿下慎言!”
“殿下慎言!”
“雄英,不可胡說!”
朱元璋雖然沒有斥責他,但也瞪著眼睛看著他。
朱雄英笑道:
“我說錯了嗎?衍聖公的封號是宋朝皇帝封的吧?曲阜孔廟是宋朝皇帝大修的吧?”
“可是,金人來了,他們投降的比誰都快,後來蒙古人來了,他們又立馬磕頭。”
“宋朝都亡了,他們搖身一變,又成了蠻夷封的衍聖公,讀書人的忠義在哪裏?”
“要是孔子知道他的子孫是這樣的軟骨頭,恐怕棺材板都蓋不住,也要起來教訓這群不孝子孫吧?”
禮部尚書任亨泰說:
“殿下,衍聖公向金人和蒙古人稱臣,也是為了保護儒家的傳承。”
朱雄英冷哼一聲,盯著任亨泰問:
“任大人,你的意思是,假如蠻夷再次入侵我大明,你也會立馬投降,因為你要保護你的府邸,是不是?”
任亨泰大吃一驚,趕緊躬身道:
“殿下,微臣不是這個意思,微臣誓死效忠大明。”
朱雄英冷笑道:
“是啊,像你這樣的儒家學子,也知道忠義,衍聖公呢?”
“我們先不說衍聖公的事兒,我們就事論事,強搶民女致死,是不是重罪?該不該償命?”
“曲阜縣令為什麽包庇孔家?因為曲阜縣令也是孔家的,他也要聽衍聖公的。”
“衍聖公不僅僅是孔家的大家長,更是整個曲阜至高無上的土皇帝。”
“這些年,他們侵占了多少良田?致死了多少人命?難道大明朝的律法管不到一個小小的孔府嗎?”
朱元璋很少看到朱雄英如此憤怒,聽他這樣說,也想起了當年衍聖公對大明的態度。
當年,明軍北伐,收複山東曲阜,當時元朝還占領大半疆土,衍聖公孔克堅又玩起了左右逢源的戲碼,稱病不出,隻派兒子出迎。
朱元璋稱帝後,痛恨孔克堅當漢奸的行為,但為了籠絡天下讀書人,還是封他的兒子孔希學當衍聖公。
孔克堅竟然厚著臉皮讓兒子跑到金陵,詢問為什麽不冊封他為衍聖公,被朱元璋狠狠地罵了一頓。
“雄英,你覺得此事該怎麽辦?”
朱雄英說:
“皇爺爺,很簡單,以後曲阜縣令由朝廷派遣,孔府所有人所有事,都必須遵守朝廷律法。”
“還有,孔廟正宗在衢州,南孔在曆朝曆代的表現可圈可點,可以讓南孔後人迴歸,冊封為衍聖公。”
此話一出,眾人再次大驚失色。
禮部尚書任亨泰趕緊說:
“殿下萬萬不可,曲阜縣令由孔家擔任,是長久以來的傳統慣例。”
“而且,當年元朝的時候,南孔已經主動放棄了衍聖公的封號。”
“大明冊封北孔已經有二十多年,現在冊封南孔必然引起軒然大波。”
朱雄英冷哼一聲:
“任大人,我們來捋一捋,到底誰才是孔府正宗?”
“當年宋朝靖康之變的時候,衍聖公孔端友帶著家小和孔子的楷木像,跟隨宋高宗趙構到南方,在浙江衢州建立孔廟,稱為南孔。”
“留守曲阜孔廟的是他弟弟孔端操及其後人,後來被金人和元朝封為衍聖公,稱為北孔。”
“孔端友一係才是孔子的嫡長子孫,而且,孔子的聖物楷木像也在南孔,你說誰才是正宗?”
任亨泰一時語塞。
朱雄英繼續說:
“當北孔在元朝卑躬屈膝、搖尾乞憐的時候,南孔大部分孔子後裔隨南宋朝廷在崖山跳海殉國,少部分人躲到深山老林。”
“忽必烈統一中原之後,想讓嫡係的南孔擔任衍聖公。”
“但南孔心懷民族大義,不願向蠻夷稱臣,斷然拒絕,這才主動放棄衍聖公的稱號。”
朱雄英還沒有說,明朝滅亡之後,北孔後來又在第一時間修降表,向滿清韃子稱臣,降表文采飛揚,極盡諂媚。
再後來,德國入侵山東,北孔又敲鑼打鼓,將德皇威廉二世的大幅畫像抬進孔廟,上演了一出滑稽的鬧劇。
小鬼子入侵的時候,要不是某人下手快,第一時間將末代衍聖公送到大灣。
那個家夥肯定也會充分發揚祖宗的漢奸傳統,對小鬼子修降表了。
再後來,解放後,北孔說要搞一個盛大的紀念孔子的活動,向南孔借孔子聖物楷木像。
再一次把無恥發揮到極致,上演了一出“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的卑鄙行為,至今沒有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