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收服國子監太學生
朱雄英現代留學十年,迴歸大明 作者:香溪桃花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日上三竿,朱雄英才起床。
正在吃早餐的時候,何大壯匆匆進來稟報:
“殿下,兩百錦衣衛押送衍聖公剛到碼頭,朝中的一些文官和國子監上千太學生到碼頭迎接。”
“現場秩序混亂,請殿下令旨,該如何辦?”
朱雄英冷笑一聲:
“何大壯,帶上所有人,跟我一起去碼頭,看看那些人究竟想幹什麽?”
朱雄英當即開著裝甲車,何大壯帶上六百錦衣衛,一路浩浩蕩蕩,很快來到碼頭。
此時,押送衍聖公的渡船在離岸邊一段距離停下,兩百錦衣衛手拿繡春刀,守衛在渡船上。
一千多人圍在碼頭上,排著隊,向著渡船躬身行禮,高聲喊著:
“儒家學子、翰林院學士方孝孺,拜見衍聖公!”
“儒家學子、國子監太學生陳春生,拜見衍聖公!”
“……”
朱雄英明白,他們這是在用這種方式,表達對拘押衍聖公的不滿。
因為禮部尚書任亨泰去衢州,迎接孔府南宗的孔議還沒迴京。
朱元璋擔心這個孔議人品不行,想親自考察之後,再宣布廢除孔府北宗的衍聖公孔訥。
但在昨天,皇太孫查封孔府,押送衍聖公迴京的消息已經傳開了,整個京城引起軒然大波。
得知今天押送衍聖公的隊伍將迴到京城,所以方孝孺就帶著一幫國子監太學生鬧了這麽一出。
一陣隆隆的響聲傳來,眾人定睛一看,是一輛裝甲車,知道是皇太孫來了,後麵還跟著六百錦衣衛,頓時大吃一驚。
眾人雖然對朱雄英懲處衍聖公不滿,但皇太孫駕到,他們隻得趕緊過來拜見。
朱雄英打開車門,手中拿著一個高音喇叭,大聲說道:
“衍聖公孔訥,侵占民田,私設公堂,致死多條人命,又慫恿百姓圍攻曲阜縣衙,形同謀反。”
“你們跑到這裏大禮參拜一個罪臣,是何道理?”
眾人大驚失色,他們昨天剛得到消息,還以為隻是衍聖公孫子強搶民女致死的案子,並不清楚圍攻縣衙這件事。
翰林學士方孝孺跑步過來,躬身拱手道:
“啟稟皇太孫殿下,衍聖公若犯罪,自有三司裁決,在陛下沒有下旨褫奪衍聖公爵位之前,我等讀書人自當拜見。”
朱雄英冷笑一聲:
“孔聖人要是知道他的子孫幹出如此傷天害理之事,恐怕也會大喊一聲,不孝子孫,不配孔家子孫。”
在場的都是儒家學子,聽到皇太孫詆毀他們心中的聖人,心中憤怒,卻也不敢當麵頂撞。
他們不敢在朱元璋麵前放肆,但麵前的人不是陛下,讀書人的驕傲,卻也不想輕易罷手。
既然不能公開頂撞,方孝孺很快就想到一個方法,對朱雄英拱手道:
“殿下,臣等無意為衍聖公辯駁,隻是與太學生在江邊舉辦一個詩會而已,恰好遇到衍聖公,順便拜見一下,別無他意。”
朱雄英心中冷笑,你們還真會挑時間挑地點。
衍聖公被拘押迴京,你們在這裏搞什麽詩會,按照你們文人的傳統,這不就是對衍聖公的最高禮遇嗎?
看來今天不用文的,來壓製這幫文人,用武力不能讓他們心服口服啊。
“諸位請便,隻是,本宮得提醒你們一句,別諷刺朝政。”
方孝孺笑道:
“殿下放心,我們隻談風花雪月,江邊風景。”
說著,他略一思索,就開始吟誦一首即興詩作。
不得不說,方孝孺不愧為天下讀書人的種子,作詩水平確實不錯,引得全場拍手讚歎。
這時,錦衣衛看到皇太孫親自帶著錦衣衛過來壓陣,也將渡船靠岸,帶著衍聖公孔訥走上碼頭。
孔訥此時看到這麽多儒家學子前來迎接,一下子支棱起來了,昂首闊步地走了過來,眾人紛紛躬身行禮。
朱雄英冷笑道:
“孔訥,這群儒家學子在這裏舉辦詩會,吟誦江邊風景,你這個孔聖人後裔,要不要即興賦詩一首助助興啊。”
眾人一聽,也來了興趣,想聽聽衍聖公的大作,紛紛附和。
能親耳聽到衍聖公的大作,對於他們這些讀書人來說,也是值得吹噓一輩子的盛事。
這些孔子後裔,大多數隻是躺在孔聖人的餘蔭下作威作福而已,哪有半點真才實學。
孔訥的臉頓時漲得通紅,支支吾吾半天,卻想不到半句詩詞。
眾多學子看到這個情況,也大失所望。
方孝孺看自己的計謀沒有得逞,皇太孫一句話,還公開打了衍聖公的臉,就對朱雄英拱手道:
“微臣聽說皇太孫殿下文武全才,不知可否請殿下賦詩一首,讓臣等學習?”
眾人嘴上不說,心中也都等著看皇太孫的笑話。
這些年,陛下嚴刑峻法,讀書人的待遇別說比大宋遠遠不如。
就連大元,朝廷隻管收稅,地方上完全都是那些讀書人出身的官紳的天下。
他們不敢跟陛下硬頂,但能看看皇太孫的笑話,也是樂意得很。
朱雄英心中冷笑一聲,等得就是你這句話。
他看看江邊,裝作沉思片刻,高聲朗誦了一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第一句一出口,頓時全場震驚。
等到一首詞念罷,眾人全都呆愣當場。
開玩笑,能編入教材的詩詞,那都是流傳千古的名篇。
這首詞的作者是楊慎,還要將近一百年後才會出生,朱雄英絲毫不擔心穿幫。
半晌之後,眾人才迴過神來,全都用崇拜地眼光看著朱雄英。
“好詞!簡直堪稱千古名篇!”
“殿下這首詞,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必將名垂千古。”
朱雄英擺擺手,淡淡地說:
“孔訥,作為孔聖人後裔,多讀點書,少幹點壞事兒,別辱沒了祖輩的名聲。”
“你們這些太學生,理應成為朝廷的棟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要辨得清是非,分得清善惡。”
眾人趕緊躬身道:
“謹遵皇太孫殿下令旨。”
朱雄英掃視一圈所有人,接著說道:
“陛下即將下旨,要編寫一套有史以來,最全的百科全書《洪武大典》,這是你們這些讀書人發揮專長的時候。”
眾人一聽,全都興高采烈。
這可是天下讀書人的盛事,若能參與其中,也有機會名垂青史,全都激動地高喊:
“陛下萬歲!皇太孫殿下千歲!”
正在吃早餐的時候,何大壯匆匆進來稟報:
“殿下,兩百錦衣衛押送衍聖公剛到碼頭,朝中的一些文官和國子監上千太學生到碼頭迎接。”
“現場秩序混亂,請殿下令旨,該如何辦?”
朱雄英冷笑一聲:
“何大壯,帶上所有人,跟我一起去碼頭,看看那些人究竟想幹什麽?”
朱雄英當即開著裝甲車,何大壯帶上六百錦衣衛,一路浩浩蕩蕩,很快來到碼頭。
此時,押送衍聖公的渡船在離岸邊一段距離停下,兩百錦衣衛手拿繡春刀,守衛在渡船上。
一千多人圍在碼頭上,排著隊,向著渡船躬身行禮,高聲喊著:
“儒家學子、翰林院學士方孝孺,拜見衍聖公!”
“儒家學子、國子監太學生陳春生,拜見衍聖公!”
“……”
朱雄英明白,他們這是在用這種方式,表達對拘押衍聖公的不滿。
因為禮部尚書任亨泰去衢州,迎接孔府南宗的孔議還沒迴京。
朱元璋擔心這個孔議人品不行,想親自考察之後,再宣布廢除孔府北宗的衍聖公孔訥。
但在昨天,皇太孫查封孔府,押送衍聖公迴京的消息已經傳開了,整個京城引起軒然大波。
得知今天押送衍聖公的隊伍將迴到京城,所以方孝孺就帶著一幫國子監太學生鬧了這麽一出。
一陣隆隆的響聲傳來,眾人定睛一看,是一輛裝甲車,知道是皇太孫來了,後麵還跟著六百錦衣衛,頓時大吃一驚。
眾人雖然對朱雄英懲處衍聖公不滿,但皇太孫駕到,他們隻得趕緊過來拜見。
朱雄英打開車門,手中拿著一個高音喇叭,大聲說道:
“衍聖公孔訥,侵占民田,私設公堂,致死多條人命,又慫恿百姓圍攻曲阜縣衙,形同謀反。”
“你們跑到這裏大禮參拜一個罪臣,是何道理?”
眾人大驚失色,他們昨天剛得到消息,還以為隻是衍聖公孫子強搶民女致死的案子,並不清楚圍攻縣衙這件事。
翰林學士方孝孺跑步過來,躬身拱手道:
“啟稟皇太孫殿下,衍聖公若犯罪,自有三司裁決,在陛下沒有下旨褫奪衍聖公爵位之前,我等讀書人自當拜見。”
朱雄英冷笑一聲:
“孔聖人要是知道他的子孫幹出如此傷天害理之事,恐怕也會大喊一聲,不孝子孫,不配孔家子孫。”
在場的都是儒家學子,聽到皇太孫詆毀他們心中的聖人,心中憤怒,卻也不敢當麵頂撞。
他們不敢在朱元璋麵前放肆,但麵前的人不是陛下,讀書人的驕傲,卻也不想輕易罷手。
既然不能公開頂撞,方孝孺很快就想到一個方法,對朱雄英拱手道:
“殿下,臣等無意為衍聖公辯駁,隻是與太學生在江邊舉辦一個詩會而已,恰好遇到衍聖公,順便拜見一下,別無他意。”
朱雄英心中冷笑,你們還真會挑時間挑地點。
衍聖公被拘押迴京,你們在這裏搞什麽詩會,按照你們文人的傳統,這不就是對衍聖公的最高禮遇嗎?
看來今天不用文的,來壓製這幫文人,用武力不能讓他們心服口服啊。
“諸位請便,隻是,本宮得提醒你們一句,別諷刺朝政。”
方孝孺笑道:
“殿下放心,我們隻談風花雪月,江邊風景。”
說著,他略一思索,就開始吟誦一首即興詩作。
不得不說,方孝孺不愧為天下讀書人的種子,作詩水平確實不錯,引得全場拍手讚歎。
這時,錦衣衛看到皇太孫親自帶著錦衣衛過來壓陣,也將渡船靠岸,帶著衍聖公孔訥走上碼頭。
孔訥此時看到這麽多儒家學子前來迎接,一下子支棱起來了,昂首闊步地走了過來,眾人紛紛躬身行禮。
朱雄英冷笑道:
“孔訥,這群儒家學子在這裏舉辦詩會,吟誦江邊風景,你這個孔聖人後裔,要不要即興賦詩一首助助興啊。”
眾人一聽,也來了興趣,想聽聽衍聖公的大作,紛紛附和。
能親耳聽到衍聖公的大作,對於他們這些讀書人來說,也是值得吹噓一輩子的盛事。
這些孔子後裔,大多數隻是躺在孔聖人的餘蔭下作威作福而已,哪有半點真才實學。
孔訥的臉頓時漲得通紅,支支吾吾半天,卻想不到半句詩詞。
眾多學子看到這個情況,也大失所望。
方孝孺看自己的計謀沒有得逞,皇太孫一句話,還公開打了衍聖公的臉,就對朱雄英拱手道:
“微臣聽說皇太孫殿下文武全才,不知可否請殿下賦詩一首,讓臣等學習?”
眾人嘴上不說,心中也都等著看皇太孫的笑話。
這些年,陛下嚴刑峻法,讀書人的待遇別說比大宋遠遠不如。
就連大元,朝廷隻管收稅,地方上完全都是那些讀書人出身的官紳的天下。
他們不敢跟陛下硬頂,但能看看皇太孫的笑話,也是樂意得很。
朱雄英心中冷笑一聲,等得就是你這句話。
他看看江邊,裝作沉思片刻,高聲朗誦了一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第一句一出口,頓時全場震驚。
等到一首詞念罷,眾人全都呆愣當場。
開玩笑,能編入教材的詩詞,那都是流傳千古的名篇。
這首詞的作者是楊慎,還要將近一百年後才會出生,朱雄英絲毫不擔心穿幫。
半晌之後,眾人才迴過神來,全都用崇拜地眼光看著朱雄英。
“好詞!簡直堪稱千古名篇!”
“殿下這首詞,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必將名垂千古。”
朱雄英擺擺手,淡淡地說:
“孔訥,作為孔聖人後裔,多讀點書,少幹點壞事兒,別辱沒了祖輩的名聲。”
“你們這些太學生,理應成為朝廷的棟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要辨得清是非,分得清善惡。”
眾人趕緊躬身道:
“謹遵皇太孫殿下令旨。”
朱雄英掃視一圈所有人,接著說道:
“陛下即將下旨,要編寫一套有史以來,最全的百科全書《洪武大典》,這是你們這些讀書人發揮專長的時候。”
眾人一聽,全都興高采烈。
這可是天下讀書人的盛事,若能參與其中,也有機會名垂青史,全都激動地高喊:
“陛下萬歲!皇太孫殿下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