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世子多病,汝當勉勵之
朱雄英現代留學十年,迴歸大明 作者:香溪桃花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雄英看朱棣發這麽大的脾氣,也沒有勸他,隻是端著茶碗,悠閑地喝茶。
朱棣現在已經相信了,朱雄英說他謀反,也是很有可能的。
橫豎反正一死,自己肯定不會束手就擒。
但他很快就發現一個問題,問道:
“雄英,不對,就算我真的起兵靖難,朝廷兵多將廣,我能調動的也就隻有幾百府兵而已,怎麽可能成功?”
朱雄英瞥了他一眼,問道:
“四叔,你是想找到成功的方法,好再來一次?”
朱棣趕緊擺擺手,苦笑道:
“雄英,你別嚇唬我,你知道,四叔是絕對不可能做這種事情的。”
朱雄英笑道:
“四叔有什麽不明白的?你覺得如果允炆被立為皇太孫,藍玉等人還能活嗎?”
朱棣點了點頭,他當然了解他的父皇,怎麽可能不把所有危險因素全部鏟除。
“可是,就算那些淮西武將勳貴都不在了,朝廷還有百萬大軍。”
朱雄英一想到朱允炆那個廢物幹的事兒,心裏就窩火,不過,他不想把具體的事兒都告訴他。
“那個廢物,幹了一連串的蠢事兒,有好幾次你已經在劫難逃了,最後還是逃脫了。”
“隻能說,遇上那個廢物,也算你命好。”
朱棣現在總算是相信了朱雄英所說的話,後麵的事兒他也可以想到,為了鞏固皇位,直接或間接害死了大哥的子孫。
在禦書房那一頓打挨得不冤,父皇和大哥沒有廢了他,已經是萬幸了。
但這也讓他意識到一個問題,一旦父皇駕崩,不管是大哥,還是眼前的這個侄子,恐怕都會動削藩的念頭。
區別就是,是削腦袋?還是削俸祿和權力?
自己一個藩王,也不可能直接問未來皇帝這個問題。
但自己花了一千兩黃金的巨大代價,總還是想多了解一下這個侄子。
他已經看出,這個侄子非同一般。
他不敢問自己當了皇帝之後幹得怎麽樣,問了這個問題,容易讓人懷疑自己心中惦記著那個位子。
“雄英,你既然知道所有事情,那你告訴四叔,我活了多大年齡?我的子孫,他們過得怎麽樣?”
朱雄英笑了笑。
“四叔,天機不可泄露。”
朱棣心中惱怒,前麵你在父皇麵前告狀的時候,不說天機不可泄露,這會兒裝神弄鬼。
但現在自己是有求於人,隻好陪著笑臉說:
“一百兩黃金。”
朱雄英伸出一隻手,五個指頭張開。
“五百兩?”
朱棣驚訝地問。
迴答兩個問題,竟然要五百兩黃金,這個侄子真是狠。
朱雄英麵無表情,也不說話,端著茶碗慢慢品茶。
朱棣咬咬牙,剛剛一千兩黃金都花了,也不差這五百兩。
“好,五百兩就五百兩。”
朱雄英這才放下茶碗,笑著說:
“永樂二十二年,四叔第五次禦駕親征蒙古,病逝在迴軍的途中,享年六十五歲。”
朱棣大吃一驚,他並不是覺得自己活得太短,而是對朱雄英前半句說的,第五次禦駕親征蒙古很是不解。
要知道,從應天府出兵蒙古,遙遙幾千裏,禦駕親征?還五次?這莫不是瘋了嗎?
“這不可能,如果我真的當了皇帝,不可能這麽遠禦駕親征五次。”
“雄英,我可是給了你五百兩黃金,你不能這麽糊弄我。”
朱雄英麵色一沉。
“四叔既然不相信,那就算了,這五百兩黃金我也不要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就算是送給你了。”
朱棣趕緊說:
“不是不是,雄英,我不是不相信你,隻是,這確實說不過去啊。”
朱雄英一想也是,朱棣第一次親征韃靼是在永樂八年,第二次親征瓦剌是在永樂十二年,還算正常。
等到永樂十九年遷都北平之後,永樂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連續三年,三次親征草原。
前兩次親征,戰果頗豐,後麵三次,基本上是勞而無功,把自己的命也送了。
“因為四叔當皇帝後,遷都到北平你的大本營了。”
朱棣這下相信了,自己是藩王篡位,在應天府根基不牢,遷都到自己的大本營,也是很有可能的。
從北平去草原很近,五次親征也就不奇怪了。
盡管他心裏還有很多疑惑,也不敢再問了。
這個迴答問題的價格確實有點高。
“那後麵半個問題呢?我的子孫,他們過得怎麽樣?”
朱雄英想了想,說:
“四叔登基前有四個兒子,一個夭折,長大成人的有朱高熾、朱高煦和朱高燧。”
“但登基之後,盡管嬪妃眾多,卻一個兒子和女兒也沒有。”
想起他殺了父親的所有兒子,冷笑一聲,補了一句:
“哎,看來殺侄子的事兒幹多了,確實有傷天和。”
朱棣本來還想再問,但這最後一句,讓他頓時尷尬起來,也不敢再問下去了。
“雄英,那些都是沒有發生的事兒,再說,四叔也是迫不得已。”
朱雄英也沒在這事兒上糾結,繼續說:
“朱高熾太胖,隻當了十個月的皇帝,48歲就英年早逝。”
“啊?”
朱棣聽到這裏,也不禁很是悲傷。
正因為他現在已經完全相信了朱雄英的話,也就是說,他的嫡長子真的隻能活48歲。
朱雄英看在那五百兩黃金的份上,提醒道:
“四叔,你也不用過於悲傷,朱高熾的病,主要可能是四個原因。”
“一是太過肥胖,二是縱欲過度,三是勞累,四是可能吃了丹藥。”
“注意這四個方麵,多活幾年應該沒太大問題。”
朱棣聽到這裏,站起身,誠懇地對朱雄英拱手道:
“多謝雄英提醒!”
朱雄英擺擺手,繼續說:
“你另外兩個兒子嘛?哎,一言難盡。”
看朱雄英欲言又止,朱棣急了,趕緊問:
“雄英,那兩個小混蛋怎麽啦?”
朱雄英看了他一眼,說道:
“四叔,你的三個兒子,老大仁慈聰慧,老二英勇善戰,老三嘛,花花腸子比較多。”
“你喜歡老二,常常把老二帶在身邊跟你一起打仗,為了鼓勵他,曾經說過,世子多病,汝當勉勵之。”
“這就勾起了他奪嫡的欲望,跟老三狼狽為奸,一直想把老大趕下去。”
朱棣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幹出這種事兒來,這不是慫恿兄弟相殘嗎?
“後來,你也意識到這個問題,讓他們幾兄弟,包括皇太孫朱瞻基在內,詛咒發誓,手上不能沾朱家人的血。”
“在你駕崩之後,老二就欲起兵謀反,還沒開戰就熄火了。”
“後來又想謀反,還沒開始就被告密了。”
“朱瞻基本來不想殺他,親自去看望他的時候,沒想到他自己作死,竟然偷偷勾了朱瞻基一腳,讓朱瞻基摔跤。”
“朱瞻基大怒,命幾個將士抬著一口銅缸,將他罩在裏麵,沒想到老二力大無窮,竟然頂著銅缸跑。”
“最後,朱瞻基牢記曾經發過的誓,用大火燒銅缸,把你家老二烤熟了。”
朱棣長長地歎了一口氣。
“造孽啊!報應啊!”
朱棣現在已經相信了,朱雄英說他謀反,也是很有可能的。
橫豎反正一死,自己肯定不會束手就擒。
但他很快就發現一個問題,問道:
“雄英,不對,就算我真的起兵靖難,朝廷兵多將廣,我能調動的也就隻有幾百府兵而已,怎麽可能成功?”
朱雄英瞥了他一眼,問道:
“四叔,你是想找到成功的方法,好再來一次?”
朱棣趕緊擺擺手,苦笑道:
“雄英,你別嚇唬我,你知道,四叔是絕對不可能做這種事情的。”
朱雄英笑道:
“四叔有什麽不明白的?你覺得如果允炆被立為皇太孫,藍玉等人還能活嗎?”
朱棣點了點頭,他當然了解他的父皇,怎麽可能不把所有危險因素全部鏟除。
“可是,就算那些淮西武將勳貴都不在了,朝廷還有百萬大軍。”
朱雄英一想到朱允炆那個廢物幹的事兒,心裏就窩火,不過,他不想把具體的事兒都告訴他。
“那個廢物,幹了一連串的蠢事兒,有好幾次你已經在劫難逃了,最後還是逃脫了。”
“隻能說,遇上那個廢物,也算你命好。”
朱棣現在總算是相信了朱雄英所說的話,後麵的事兒他也可以想到,為了鞏固皇位,直接或間接害死了大哥的子孫。
在禦書房那一頓打挨得不冤,父皇和大哥沒有廢了他,已經是萬幸了。
但這也讓他意識到一個問題,一旦父皇駕崩,不管是大哥,還是眼前的這個侄子,恐怕都會動削藩的念頭。
區別就是,是削腦袋?還是削俸祿和權力?
自己一個藩王,也不可能直接問未來皇帝這個問題。
但自己花了一千兩黃金的巨大代價,總還是想多了解一下這個侄子。
他已經看出,這個侄子非同一般。
他不敢問自己當了皇帝之後幹得怎麽樣,問了這個問題,容易讓人懷疑自己心中惦記著那個位子。
“雄英,你既然知道所有事情,那你告訴四叔,我活了多大年齡?我的子孫,他們過得怎麽樣?”
朱雄英笑了笑。
“四叔,天機不可泄露。”
朱棣心中惱怒,前麵你在父皇麵前告狀的時候,不說天機不可泄露,這會兒裝神弄鬼。
但現在自己是有求於人,隻好陪著笑臉說:
“一百兩黃金。”
朱雄英伸出一隻手,五個指頭張開。
“五百兩?”
朱棣驚訝地問。
迴答兩個問題,竟然要五百兩黃金,這個侄子真是狠。
朱雄英麵無表情,也不說話,端著茶碗慢慢品茶。
朱棣咬咬牙,剛剛一千兩黃金都花了,也不差這五百兩。
“好,五百兩就五百兩。”
朱雄英這才放下茶碗,笑著說:
“永樂二十二年,四叔第五次禦駕親征蒙古,病逝在迴軍的途中,享年六十五歲。”
朱棣大吃一驚,他並不是覺得自己活得太短,而是對朱雄英前半句說的,第五次禦駕親征蒙古很是不解。
要知道,從應天府出兵蒙古,遙遙幾千裏,禦駕親征?還五次?這莫不是瘋了嗎?
“這不可能,如果我真的當了皇帝,不可能這麽遠禦駕親征五次。”
“雄英,我可是給了你五百兩黃金,你不能這麽糊弄我。”
朱雄英麵色一沉。
“四叔既然不相信,那就算了,這五百兩黃金我也不要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就算是送給你了。”
朱棣趕緊說:
“不是不是,雄英,我不是不相信你,隻是,這確實說不過去啊。”
朱雄英一想也是,朱棣第一次親征韃靼是在永樂八年,第二次親征瓦剌是在永樂十二年,還算正常。
等到永樂十九年遷都北平之後,永樂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連續三年,三次親征草原。
前兩次親征,戰果頗豐,後麵三次,基本上是勞而無功,把自己的命也送了。
“因為四叔當皇帝後,遷都到北平你的大本營了。”
朱棣這下相信了,自己是藩王篡位,在應天府根基不牢,遷都到自己的大本營,也是很有可能的。
從北平去草原很近,五次親征也就不奇怪了。
盡管他心裏還有很多疑惑,也不敢再問了。
這個迴答問題的價格確實有點高。
“那後麵半個問題呢?我的子孫,他們過得怎麽樣?”
朱雄英想了想,說:
“四叔登基前有四個兒子,一個夭折,長大成人的有朱高熾、朱高煦和朱高燧。”
“但登基之後,盡管嬪妃眾多,卻一個兒子和女兒也沒有。”
想起他殺了父親的所有兒子,冷笑一聲,補了一句:
“哎,看來殺侄子的事兒幹多了,確實有傷天和。”
朱棣本來還想再問,但這最後一句,讓他頓時尷尬起來,也不敢再問下去了。
“雄英,那些都是沒有發生的事兒,再說,四叔也是迫不得已。”
朱雄英也沒在這事兒上糾結,繼續說:
“朱高熾太胖,隻當了十個月的皇帝,48歲就英年早逝。”
“啊?”
朱棣聽到這裏,也不禁很是悲傷。
正因為他現在已經完全相信了朱雄英的話,也就是說,他的嫡長子真的隻能活48歲。
朱雄英看在那五百兩黃金的份上,提醒道:
“四叔,你也不用過於悲傷,朱高熾的病,主要可能是四個原因。”
“一是太過肥胖,二是縱欲過度,三是勞累,四是可能吃了丹藥。”
“注意這四個方麵,多活幾年應該沒太大問題。”
朱棣聽到這裏,站起身,誠懇地對朱雄英拱手道:
“多謝雄英提醒!”
朱雄英擺擺手,繼續說:
“你另外兩個兒子嘛?哎,一言難盡。”
看朱雄英欲言又止,朱棣急了,趕緊問:
“雄英,那兩個小混蛋怎麽啦?”
朱雄英看了他一眼,說道:
“四叔,你的三個兒子,老大仁慈聰慧,老二英勇善戰,老三嘛,花花腸子比較多。”
“你喜歡老二,常常把老二帶在身邊跟你一起打仗,為了鼓勵他,曾經說過,世子多病,汝當勉勵之。”
“這就勾起了他奪嫡的欲望,跟老三狼狽為奸,一直想把老大趕下去。”
朱棣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幹出這種事兒來,這不是慫恿兄弟相殘嗎?
“後來,你也意識到這個問題,讓他們幾兄弟,包括皇太孫朱瞻基在內,詛咒發誓,手上不能沾朱家人的血。”
“在你駕崩之後,老二就欲起兵謀反,還沒開戰就熄火了。”
“後來又想謀反,還沒開始就被告密了。”
“朱瞻基本來不想殺他,親自去看望他的時候,沒想到他自己作死,竟然偷偷勾了朱瞻基一腳,讓朱瞻基摔跤。”
“朱瞻基大怒,命幾個將士抬著一口銅缸,將他罩在裏麵,沒想到老二力大無窮,竟然頂著銅缸跑。”
“最後,朱瞻基牢記曾經發過的誓,用大火燒銅缸,把你家老二烤熟了。”
朱棣長長地歎了一口氣。
“造孽啊!報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