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南洋畫個圈,北方畫條線
朱雄英現代留學十年,迴歸大明 作者:香溪桃花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馬皇後說:
“雄英已經說完了,大家有問題可以問,然後我們舉手表決。”
雖然朱元璋有些沒有完全懂,但聽起來是個不錯的主意,先在京城試驗一下也可以。
最後,這條建議獲得全票通過。
接著,馬皇後說:
“老百姓最關心的就是衣食住行,所以,我們首先就要在這四個方麵下功夫,要盡快讓大明所有人吃飽穿暖,有房子住,出行方便。”
“在吃的方麵,就是要提高糧食產量,最有效的方法一是用新種子,二是使用化肥。”
“所以,要強力推廣,從春耕開始,全國一多半土地都有使用新種子。”
“立即在東南西北中全國各地,至少再建五個化肥廠。”
“在北方地區,加大棉花的種植麵積,再建一些紡織廠和服裝廠。”
“原來規劃的三條公路,立即增加機器設備和人力,最快速度修好。”
這些事情本來就是已經在做的事情,隻不過現在加快速度而已,既然現在有了充足的物資,也是應該的。
馬皇後拿紅筆在南洋,包括中南半島畫了一個圈。
“把南洋拿下來,開始遠洋貿易。”
朱元璋一看她畫的那個圈,急忙說:
“妹子,我們不著急,慢慢來,你這一圈,幾十個國家呢,哪有這麽容易的?”
馬皇後笑道:
“我一不滅國,二不殺人,我的軍艦開到哪裏,那個港口和周圍一小片土地就是我的。”
“當然,他們肯定也會反抗,戰敗之後就賠幾座礦山就行,我不要別的。”
“這樣,我軍艦開到哪裏,港口和基地就建到哪裏。”
“各個地方的資源和原材料就通過港口運到大明,大明生產的過剩物資,再通過港口,賣給各個國家。”
“大家友好往來,互利互惠,團結合作,共同致富。”
聽了馬皇後的話,朱雄英禁不住對她豎了一個大拇指。
“奶奶英明!孫兒佩服!”
朱元璋有些驚訝地看了看馬皇後,感覺十年沒見了,這變化有點大啊。
“妹子,友好往來,互利互惠,團結合作,共同致富,是你說的這個意思嗎?”
馬皇後一本正經地說:
“對啊。”
朱元璋問:
“那如果不友好呢?”
馬皇後嘴角撇了撇。
“也很簡單,誰如果不想友好,就派一個百戶帶領手下一百個兄弟過去,一人一把自動步槍,兩個手雷,再有三門迫擊炮和幾個火箭筒。”
“如果地方再大一點的話,就派兩個百戶或者三個百戶,再加兩輛裝甲車,配兩挺機槍。”
朱元璋總覺得,自己有些跟不上節奏。
“一個百戶就把一個國滅了?”
馬皇後笑道:
“多大個事兒,就南洋那些地方,榴彈炮都用不上,一不小心就射過了。”
朱元璋一想,好像是那麽迴事兒。
“那咱得趕快建造寶船,再等兩三年才能建好。”
馬皇後、常氏和朱雄英都哈哈大笑。
朱雄英說:
“皇爺爺,算了,太麻煩了,奶奶又弄了兩艘更大的軍艦過來了,現在我們有四艘軍艦,差不多了。”
馬皇後得意地說:
“再弄個十艘二十艘吧,還得移民,裝載貨物,光四艘軍艦還是太少了。”
“等南洋差不多了,還要去歐洲,沒有個幾十上百艘,還是不夠。”
朱元璋有些急了。
“你們說的這麽輕鬆,咱的百萬大軍還有什麽用?”
馬皇後說:
“有用啊,有大用,那些地方還要有人駐守,那些礦山也要軍隊看守,那些平原也要開荒種地屯墾,畢竟所有人都要吃飯啊。”
朱元璋皺了皺眉。
“北元才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你們放著心腹大患不去打,跑到海上去搶,這算怎麽迴事兒?”
朱雄英笑道:
“奶奶,皇爺爺心心念念北伐,要不,孫兒帶兵,先把北元滅了再說。”
馬皇後想了想,說:
“也行吧。”
她在地圖上,在大寧(赤峰寧城縣)和臨河(巴彥淖爾)之間劃了一條線。
“你帶一百輛裝甲車,出北平,到大寧,然後一路向西,一直推進到臨河。”
“向北嘛,推進三五百裏就行了,你看著辦。”
朱元璋一聽,他倆竟然把北伐蒙古說的這麽輕鬆,問道:
“北方邊境九大塞王,好幾十萬大軍,他們幹什麽?”
馬皇後笑道:
“他們的事兒多著呢,帶著軍隊在後麵收容俘虜,沿線修建城池和公路,屯田。”
“然後帶著邊境上的百姓,把蒙古的馬匹和牛羊全部趕迴來,讓邊境將士和百姓好好吃幾頓羊肉。”
“你就安排內地百姓移民的事兒。”
朱標問道:
“草原遼闊,他們全民皆兵,也可以組織幾十萬將士,一百輛裝甲車就行了?”
“還有,後勤物資保障怎麽辦?”
馬皇後笑道:
“之所以要雄英領兵,就是因為他能解決後勤物資的問題。”
“有他出馬,隻需要帶一百輛裝甲車和三四百將士就行。”
“每輛裝甲車上配一架機槍,幾把自動步槍,打到歐洲都沒有問題,就是這得跑好長時間,跑太遠了,也沒有意義。”
朱元璋問:
“機槍?機槍又是什麽?”
馬皇後說:
“就是一種,我隻要有充足的子彈,一個人消滅千軍萬馬,比割韭菜還輕鬆的槍。”
朱元璋再次皺了皺眉頭。
“照你們這樣說,哪裏還需要百萬將士啊,雄英帶著一百輛裝甲車就可以征服世界了。”
馬皇後笑道:
“理論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隻是占領了,還需要管理,最重要的是移民和人口,不然也守不住。”
“所以,要想征服世界,首先還是要讓百姓都過上好日子,多生孩子,然後打到哪兒,就把人口移民到哪兒,實施有效的管理。”
“所以,後麵就要把現在的衛所,以後都逐步變成農場,把衛所這套軍製,改成募兵製。”
朱元璋一聽,就急了。
“咱養兵百萬,不花百姓一粒米,這在曆朝曆代都是天才般的製度,你竟然要給咱改了?”
馬皇後笑了笑。
“重八,你這個衛所製度,確實不錯,至少在明初是很不錯的政策,但很快就不行了。”
“雄英,你好好跟你皇爺爺上上課。”
“雄英已經說完了,大家有問題可以問,然後我們舉手表決。”
雖然朱元璋有些沒有完全懂,但聽起來是個不錯的主意,先在京城試驗一下也可以。
最後,這條建議獲得全票通過。
接著,馬皇後說:
“老百姓最關心的就是衣食住行,所以,我們首先就要在這四個方麵下功夫,要盡快讓大明所有人吃飽穿暖,有房子住,出行方便。”
“在吃的方麵,就是要提高糧食產量,最有效的方法一是用新種子,二是使用化肥。”
“所以,要強力推廣,從春耕開始,全國一多半土地都有使用新種子。”
“立即在東南西北中全國各地,至少再建五個化肥廠。”
“在北方地區,加大棉花的種植麵積,再建一些紡織廠和服裝廠。”
“原來規劃的三條公路,立即增加機器設備和人力,最快速度修好。”
這些事情本來就是已經在做的事情,隻不過現在加快速度而已,既然現在有了充足的物資,也是應該的。
馬皇後拿紅筆在南洋,包括中南半島畫了一個圈。
“把南洋拿下來,開始遠洋貿易。”
朱元璋一看她畫的那個圈,急忙說:
“妹子,我們不著急,慢慢來,你這一圈,幾十個國家呢,哪有這麽容易的?”
馬皇後笑道:
“我一不滅國,二不殺人,我的軍艦開到哪裏,那個港口和周圍一小片土地就是我的。”
“當然,他們肯定也會反抗,戰敗之後就賠幾座礦山就行,我不要別的。”
“這樣,我軍艦開到哪裏,港口和基地就建到哪裏。”
“各個地方的資源和原材料就通過港口運到大明,大明生產的過剩物資,再通過港口,賣給各個國家。”
“大家友好往來,互利互惠,團結合作,共同致富。”
聽了馬皇後的話,朱雄英禁不住對她豎了一個大拇指。
“奶奶英明!孫兒佩服!”
朱元璋有些驚訝地看了看馬皇後,感覺十年沒見了,這變化有點大啊。
“妹子,友好往來,互利互惠,團結合作,共同致富,是你說的這個意思嗎?”
馬皇後一本正經地說:
“對啊。”
朱元璋問:
“那如果不友好呢?”
馬皇後嘴角撇了撇。
“也很簡單,誰如果不想友好,就派一個百戶帶領手下一百個兄弟過去,一人一把自動步槍,兩個手雷,再有三門迫擊炮和幾個火箭筒。”
“如果地方再大一點的話,就派兩個百戶或者三個百戶,再加兩輛裝甲車,配兩挺機槍。”
朱元璋總覺得,自己有些跟不上節奏。
“一個百戶就把一個國滅了?”
馬皇後笑道:
“多大個事兒,就南洋那些地方,榴彈炮都用不上,一不小心就射過了。”
朱元璋一想,好像是那麽迴事兒。
“那咱得趕快建造寶船,再等兩三年才能建好。”
馬皇後、常氏和朱雄英都哈哈大笑。
朱雄英說:
“皇爺爺,算了,太麻煩了,奶奶又弄了兩艘更大的軍艦過來了,現在我們有四艘軍艦,差不多了。”
馬皇後得意地說:
“再弄個十艘二十艘吧,還得移民,裝載貨物,光四艘軍艦還是太少了。”
“等南洋差不多了,還要去歐洲,沒有個幾十上百艘,還是不夠。”
朱元璋有些急了。
“你們說的這麽輕鬆,咱的百萬大軍還有什麽用?”
馬皇後說:
“有用啊,有大用,那些地方還要有人駐守,那些礦山也要軍隊看守,那些平原也要開荒種地屯墾,畢竟所有人都要吃飯啊。”
朱元璋皺了皺眉。
“北元才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你們放著心腹大患不去打,跑到海上去搶,這算怎麽迴事兒?”
朱雄英笑道:
“奶奶,皇爺爺心心念念北伐,要不,孫兒帶兵,先把北元滅了再說。”
馬皇後想了想,說:
“也行吧。”
她在地圖上,在大寧(赤峰寧城縣)和臨河(巴彥淖爾)之間劃了一條線。
“你帶一百輛裝甲車,出北平,到大寧,然後一路向西,一直推進到臨河。”
“向北嘛,推進三五百裏就行了,你看著辦。”
朱元璋一聽,他倆竟然把北伐蒙古說的這麽輕鬆,問道:
“北方邊境九大塞王,好幾十萬大軍,他們幹什麽?”
馬皇後笑道:
“他們的事兒多著呢,帶著軍隊在後麵收容俘虜,沿線修建城池和公路,屯田。”
“然後帶著邊境上的百姓,把蒙古的馬匹和牛羊全部趕迴來,讓邊境將士和百姓好好吃幾頓羊肉。”
“你就安排內地百姓移民的事兒。”
朱標問道:
“草原遼闊,他們全民皆兵,也可以組織幾十萬將士,一百輛裝甲車就行了?”
“還有,後勤物資保障怎麽辦?”
馬皇後笑道:
“之所以要雄英領兵,就是因為他能解決後勤物資的問題。”
“有他出馬,隻需要帶一百輛裝甲車和三四百將士就行。”
“每輛裝甲車上配一架機槍,幾把自動步槍,打到歐洲都沒有問題,就是這得跑好長時間,跑太遠了,也沒有意義。”
朱元璋問:
“機槍?機槍又是什麽?”
馬皇後說:
“就是一種,我隻要有充足的子彈,一個人消滅千軍萬馬,比割韭菜還輕鬆的槍。”
朱元璋再次皺了皺眉頭。
“照你們這樣說,哪裏還需要百萬將士啊,雄英帶著一百輛裝甲車就可以征服世界了。”
馬皇後笑道:
“理論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隻是占領了,還需要管理,最重要的是移民和人口,不然也守不住。”
“所以,要想征服世界,首先還是要讓百姓都過上好日子,多生孩子,然後打到哪兒,就把人口移民到哪兒,實施有效的管理。”
“所以,後麵就要把現在的衛所,以後都逐步變成農場,把衛所這套軍製,改成募兵製。”
朱元璋一聽,就急了。
“咱養兵百萬,不花百姓一粒米,這在曆朝曆代都是天才般的製度,你竟然要給咱改了?”
馬皇後笑了笑。
“重八,你這個衛所製度,確實不錯,至少在明初是很不錯的政策,但很快就不行了。”
“雄英,你好好跟你皇爺爺上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