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呂宋總督許柴佬
朱雄英現代留學十年,迴歸大明 作者:香溪桃花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與此同時,朱雄英派人,到當地最大的華人富商許柴佬宅邸,將他請到王宮。
許柴佬看到一群當兵的直接來到他的宅邸,頓時大驚失色,戰戰兢兢地來到王宮,倒頭便拜。
“草民拜見大明皇太孫殿下,草民願意獻出全部家產,為天朝大軍助餉。”
朱雄英笑著問:
“你叫許柴佬?”
許柴佬趕緊說:
“迴殿下,正是草民。”
“是這裏最大的華人富商?”
許柴佬一聽這話,更加確信了,這就是衝著他的家產來的。
“迴殿下,草民祖上從宋末就來到這裏,略有家產,願意獻給天朝,為天朝收迴呂宋獻一份力。”
朱雄英笑道:
“許柴佬,本宮現在任命你為大明呂宋布政使,管理呂宋民政事務。”
許柴佬頓時欣喜若狂。
對大明,他是知道一些的,大明重農抑商,商人地位很低,而布政使就是一省的最高行政官員。
這巨大的反差,還讓他有些不相信,他還以為是自己用全部家產,換來了一個官員的名頭。
“微臣謝殿下隆恩!迴頭就將所有家產如數上交。”
朱雄英哈哈大笑。
他當然知道這個許柴佬,否則也不會一上來就封這麽大的官。
永樂三年,鄭和下西洋,封許柴佬為呂宋總督,統攬該區域軍、政、財、文大權。
許柴佬任職達20年之久,上忠朝廷,下效庶黎,身體力行,勵精圖治,他不遺餘力傳播中華優秀文化與先進生產技術。
大興造船、紡織、製陶及農業技術等,促進了該地的開發進程,為呂宋國的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文化藝術繁榮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許大人,起來吧。”
“本宮對你的財產不感興趣,你現在是大明呂宋布政使了,別盡想著這些事兒,好好辦差才是你的本職工作。”
“你現在的首要任務是,盡快組建主要由華人組成的布政使衙門和各地官吏,盡快恢複呂宋穩定。”
許柴佬明白了,大喜。
“微臣一定忠於朝廷,效忠陛下和殿下。”
朱雄英又給他大概介紹了一下自己的想法,主要意思就是反抗的一律消滅,擁護的不損害他們的利益。
至於呂宋原來的高級官員,統統消滅。
“還有,呂宋從現在開始,所有土地全部收歸朝廷所有。”
“你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立即在中央平原和卡加延河穀地區,重新丈量土地,將一半土地分給呂宋百姓耕種。”
許柴佬一聽就驚呆了,猶豫著不敢開口。
朱雄英笑道:
“許大人,有什麽話就直說,記住,你現在是朝廷的官員。”
許柴佬趕緊拱手道:
“殿下,這裏有兩個問題。”
“第一,呂宋絕大部分土地都是原來的那些官員和豪強所有,如果要將這些土地無償收迴去,恐怕會激起他們激烈的反抗。”
朱雄英笑了,問道:
“許大人,你說,是官員豪強人多,還是呂宋百姓人多?”
“當然是百姓人多,官員豪強從數量上隻是極少數,但掌握著絕大部分土地。”
朱雄英再問:
“既然百姓沒有土地,就要租種地主的土地,每年的收成要叫沉重的租稅,食不果腹。”
“現在我們把那些大地主的土地收歸朝廷,再分給百姓,他們隻需要交適當的賦稅就可以了。”
“你說,那些百姓會不會支持我們?”
許柴佬點點頭。
“那不就行了。我大明天朝的軍隊,是要來解救處於饑餓貧苦的呂宋百姓的,不是為那些官員和豪強服務的。”
“全部土地收歸朝廷,然後平均分給百姓耕種,這是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政令。”
“所有反對的,全部殺了。”
許柴佬一聽,非常有道理。
現在有強大的明軍在此,通過這套方案,一下子就讓九成以上的百姓堅決站到了大明一邊。
再趁此機會,將所有反對的全部殺了,以後的呂宋更好治理,不然會陷入無窮的麻煩。
“殿下英明!”
“但還有一個問題,呂宋人口不少,土地不多,如果隻分配一半的土地給百姓,百姓每家每戶隻能分得很少的土地,不足以養活。”
朱雄英笑道:
“那就換個說法,每個百姓分十畝土地,其它土地改為大農場,由朝廷派人耕種。”
許柴佬一聽,頓時哭笑不得,心說,這個皇太孫看起來不知民間疾苦啊。
“殿下有所不知,就算把現在呂宋所有土地加起來,每個百姓都分不到那麽多地。”
朱雄英笑道:
“本宮會很快變出萬頃良田出來,這個你不用擔心。”
“現在所有華人都到了王宮,給你半個時辰的時間,去見見他們,先選取30個官員。”
“然後本宮讓你們見識一下,本宮怎麽變出萬頃良田出來。”
許柴佬半信半疑地告退。
半個時辰不到,許柴佬帶著30個華人,過來拜見朱雄英。
朱雄英當即帶著他們,在三百個錦衣衛的保護下,來到城外的一片荒地上。
在眾目睽睽之下,他大手一揮,拿出一輛伐木機、一輛挖掘機和一輛旋耕拖拉機。
許柴佬和那三十個官員頓時呆住了。
他們看到了什麽?三個龐然怪物。
這不是最神奇的,而是殿下一揮手,就出現這三個東西。
“殿下,您,您是神仙?”
朱雄英笑笑,沒有解釋。
這些錦衣衛都是朱雄英的親兵,開這些機器都比較熟練。
三個人當即拉開車門,坐進駕駛艙裏。
伐木機很快啟動,幾下就將前麵荒地上的的幾棵樹放倒,去掉樹枝,截成幾截,扔到一邊。
挖掘機上去,一下子就刨起一個樹兜,幾下就將樹兜刨完了,也扔到一邊。
接著,將幾個石頭刨起來,也扔到一邊。
最後,旋耕拖拉機上去,轉了兩圈,就將這一片地全部旋耕完畢。
整個過程如行雲流水一般,在眾人的連連驚叫中,很快完成。
朱雄英問道:
“許大人,本宮要用上千台這樣的機器,半年之內,將中央平原和卡加延河穀全部變成良田,你覺得如何?”
許柴佬和眾位華人還在懵逼當中,聽到朱雄英說話,趕緊拱手道:
“沒問題,絕對沒問題。”
與此同時,從倭國抓的一萬青壯勞力,已經陸續抵達,開始建房修路開荒。
朱雄英又揮手拿出幾張詳細的衛星地圖,讓勘探礦產的隊伍在士兵的保護下,去尋找金礦。
一場轟轟烈烈的呂宋大開發就開始了。
許柴佬看到一群當兵的直接來到他的宅邸,頓時大驚失色,戰戰兢兢地來到王宮,倒頭便拜。
“草民拜見大明皇太孫殿下,草民願意獻出全部家產,為天朝大軍助餉。”
朱雄英笑著問:
“你叫許柴佬?”
許柴佬趕緊說:
“迴殿下,正是草民。”
“是這裏最大的華人富商?”
許柴佬一聽這話,更加確信了,這就是衝著他的家產來的。
“迴殿下,草民祖上從宋末就來到這裏,略有家產,願意獻給天朝,為天朝收迴呂宋獻一份力。”
朱雄英笑道:
“許柴佬,本宮現在任命你為大明呂宋布政使,管理呂宋民政事務。”
許柴佬頓時欣喜若狂。
對大明,他是知道一些的,大明重農抑商,商人地位很低,而布政使就是一省的最高行政官員。
這巨大的反差,還讓他有些不相信,他還以為是自己用全部家產,換來了一個官員的名頭。
“微臣謝殿下隆恩!迴頭就將所有家產如數上交。”
朱雄英哈哈大笑。
他當然知道這個許柴佬,否則也不會一上來就封這麽大的官。
永樂三年,鄭和下西洋,封許柴佬為呂宋總督,統攬該區域軍、政、財、文大權。
許柴佬任職達20年之久,上忠朝廷,下效庶黎,身體力行,勵精圖治,他不遺餘力傳播中華優秀文化與先進生產技術。
大興造船、紡織、製陶及農業技術等,促進了該地的開發進程,為呂宋國的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文化藝術繁榮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許大人,起來吧。”
“本宮對你的財產不感興趣,你現在是大明呂宋布政使了,別盡想著這些事兒,好好辦差才是你的本職工作。”
“你現在的首要任務是,盡快組建主要由華人組成的布政使衙門和各地官吏,盡快恢複呂宋穩定。”
許柴佬明白了,大喜。
“微臣一定忠於朝廷,效忠陛下和殿下。”
朱雄英又給他大概介紹了一下自己的想法,主要意思就是反抗的一律消滅,擁護的不損害他們的利益。
至於呂宋原來的高級官員,統統消滅。
“還有,呂宋從現在開始,所有土地全部收歸朝廷所有。”
“你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立即在中央平原和卡加延河穀地區,重新丈量土地,將一半土地分給呂宋百姓耕種。”
許柴佬一聽就驚呆了,猶豫著不敢開口。
朱雄英笑道:
“許大人,有什麽話就直說,記住,你現在是朝廷的官員。”
許柴佬趕緊拱手道:
“殿下,這裏有兩個問題。”
“第一,呂宋絕大部分土地都是原來的那些官員和豪強所有,如果要將這些土地無償收迴去,恐怕會激起他們激烈的反抗。”
朱雄英笑了,問道:
“許大人,你說,是官員豪強人多,還是呂宋百姓人多?”
“當然是百姓人多,官員豪強從數量上隻是極少數,但掌握著絕大部分土地。”
朱雄英再問:
“既然百姓沒有土地,就要租種地主的土地,每年的收成要叫沉重的租稅,食不果腹。”
“現在我們把那些大地主的土地收歸朝廷,再分給百姓,他們隻需要交適當的賦稅就可以了。”
“你說,那些百姓會不會支持我們?”
許柴佬點點頭。
“那不就行了。我大明天朝的軍隊,是要來解救處於饑餓貧苦的呂宋百姓的,不是為那些官員和豪強服務的。”
“全部土地收歸朝廷,然後平均分給百姓耕種,這是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政令。”
“所有反對的,全部殺了。”
許柴佬一聽,非常有道理。
現在有強大的明軍在此,通過這套方案,一下子就讓九成以上的百姓堅決站到了大明一邊。
再趁此機會,將所有反對的全部殺了,以後的呂宋更好治理,不然會陷入無窮的麻煩。
“殿下英明!”
“但還有一個問題,呂宋人口不少,土地不多,如果隻分配一半的土地給百姓,百姓每家每戶隻能分得很少的土地,不足以養活。”
朱雄英笑道:
“那就換個說法,每個百姓分十畝土地,其它土地改為大農場,由朝廷派人耕種。”
許柴佬一聽,頓時哭笑不得,心說,這個皇太孫看起來不知民間疾苦啊。
“殿下有所不知,就算把現在呂宋所有土地加起來,每個百姓都分不到那麽多地。”
朱雄英笑道:
“本宮會很快變出萬頃良田出來,這個你不用擔心。”
“現在所有華人都到了王宮,給你半個時辰的時間,去見見他們,先選取30個官員。”
“然後本宮讓你們見識一下,本宮怎麽變出萬頃良田出來。”
許柴佬半信半疑地告退。
半個時辰不到,許柴佬帶著30個華人,過來拜見朱雄英。
朱雄英當即帶著他們,在三百個錦衣衛的保護下,來到城外的一片荒地上。
在眾目睽睽之下,他大手一揮,拿出一輛伐木機、一輛挖掘機和一輛旋耕拖拉機。
許柴佬和那三十個官員頓時呆住了。
他們看到了什麽?三個龐然怪物。
這不是最神奇的,而是殿下一揮手,就出現這三個東西。
“殿下,您,您是神仙?”
朱雄英笑笑,沒有解釋。
這些錦衣衛都是朱雄英的親兵,開這些機器都比較熟練。
三個人當即拉開車門,坐進駕駛艙裏。
伐木機很快啟動,幾下就將前麵荒地上的的幾棵樹放倒,去掉樹枝,截成幾截,扔到一邊。
挖掘機上去,一下子就刨起一個樹兜,幾下就將樹兜刨完了,也扔到一邊。
接著,將幾個石頭刨起來,也扔到一邊。
最後,旋耕拖拉機上去,轉了兩圈,就將這一片地全部旋耕完畢。
整個過程如行雲流水一般,在眾人的連連驚叫中,很快完成。
朱雄英問道:
“許大人,本宮要用上千台這樣的機器,半年之內,將中央平原和卡加延河穀全部變成良田,你覺得如何?”
許柴佬和眾位華人還在懵逼當中,聽到朱雄英說話,趕緊拱手道:
“沒問題,絕對沒問題。”
與此同時,從倭國抓的一萬青壯勞力,已經陸續抵達,開始建房修路開荒。
朱雄英又揮手拿出幾張詳細的衛星地圖,讓勘探礦產的隊伍在士兵的保護下,去尋找金礦。
一場轟轟烈烈的呂宋大開發就開始了。